二进宫~BRZ~(累觉也得继续爱)
序言~关于国内第一批入手的第一代Subaru BRZ车主,当年玩了一年多,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把BRZ带到赛道上这个86/BRZ原本就应该待着的地方,所以这次看到改款国内也同步引进了就早早地6月份去4S订了一台~
后来得知还有全球同样同步到限量版黄色,于是就又把订单改成了这个限量版的黄色,当初海报的颜色是这样的~
这次的黄色限量版算得上是中国区一件十分给力的事情,真正地做到了新款全球同步的同时,黄色限量版也全球一起同步,日本官网的黄色限量版很早很早就通知全被订光,而国内也仅仅是限量80台而已,配置上,日规的前4后2的Brembo刹车卡钳被阉割掉了,抛开一些可有可无的内外观件,限量版最大的区别在于采用了ZF旗下的Sachs避震以及加装的原厂小尾翼,配置表如下~
想想既然二进宫了,总要有些不一样吧,黄就黄色,谁怕谁啊~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销售终于通知车到了可以去付款了,当天在地下车库看到实车的车漆颜色,唯有"泪目"二字可以形容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毕竟自己约的那什么,只能坚持提车了~
提车当日,实表7km.
亲手在4S店门口把膜给撕掉了,关照不要洗车~
车子还没洗,随便来一张,这是我后期过的颜色,这才是黄色应该有的质感,现在那个黄...真的太淡了...
熬了几天,终于去自己店洗洗镀晶了~
挑了个快下班的时候,多人麻利干活也快~
这次的开帖讲以视频+图文的方式进行日后的更新,车子的介绍,驾驶感受等等,将以视频为主,日后的改装,将以图文为主,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视频~
2017/01/05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wMTIwMjg2NA==.html
2017/01/07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yOTIyMDc5Mg==.html
2017/02/18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xODEyOTgxNg==.html
2017/03/25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2MjMyNjU5Mg==.html
改装~
2017/01/03
车牌还没上,所以改装只能先从车内一点点地来.BRZ的副驾驶手套箱里有一个12V的点烟口电源,不利用实在可惜了,所以行车记录仪可以不需要再走保险丝盒里,甚至自己动手,就能实现走暗线了.下面是以前卖车退下来的口红姬,我所有车一直都用这个.
副驾驶手套箱里的点烟口电源,在很里面,需要头往下才能看到.
全程之需要拆一块东西,拆也很简单,完全不需要工具,在我画圈圈的地方,手伸进去,然后往外掰,于是这块面板就下来了.
下来之后线是倒过来走,即整根线先丢进手套先里,然后电源头部分从这里伸出来,立刻就贴着车门边缘的橡胶密封圈走,记得要把线塞进橡胶密封圈里面.
然后沿着密封圈,慢慢往上走.
到了这里,也就是A柱的地方,这一块是气囊的塑料盖板,不用整个拆下来,线还是按照我红色标注的走法,就可以藏在里面了.
就是这样~这个时候差不多就要打量一下预留的长度是否够了.
车顶部分也很简单,直接把线轻轻地塞进饰板和玻璃中间的缝隙即可.
装完后记得贴一个理线架在玻璃上,防止震动引起线脱落下来.
很简单吧?完全自己就能搞定了,当然,最好弄一根不那么尖锐的,比如筷子,走线的时候用来塞线就更加便捷了.
2017/01/04
Harr's LapTimer是我们玩赛道的小伙伴都会去下载的一款APP,有免费版,也有付费版,工具使用的功能来划分,我们通常就买最贵的专家版.
APP如何使用就不再介绍了,网上搜一下很多,这里分享的,是如何设置新款BRZ的数据参数,大家可以完全按照我截图里的数据来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日后可以在刷圈的时候最大程度地截取车辆信息,当然,还得要配合OBD使用才行.
2017/01/06
STI原厂的金属机油盖和水箱盖.
机油盖质感非常好,虽然是不便宜~
水箱盖原厂是1.1bar,STI款可以支持到1.3bar~
最后是Project U的刹车油毛巾套,意义在于防止赛道高温下刹车油膨胀然后从油壶里溢出发生火灾,有毛巾就能吸油了~
2017/01/11
一大早6点出门,么么黑的天,就为了去车管所上个牌...好在20选1爆了RP,拿到了"BRZ"的车牌号,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但我知道这也意味着,如果想保留该车牌号,3年内不能卖车了...
我最近几台车都不习惯用车牌框了,时间一长脏不说,表面难打理,所以车牌背面贴一张海绵垫,简简单单~
后车牌孔原厂用透明胶封住,撕掉胶带各种残胶...想不通Subaru怎么就能让这样的胶带过了验收的呢.
用刚刚一张图最左边的去胶喷剂,喷在有残胶的地方,稍等片刻,然后用附带的小铲子刮一下,残胶就下来了.
弄弄干净再挂车牌.
还是套下滤镜再看这个黄吧...
2017/01/15
趁着改装之前,还是把原厂车拍点定妆照,也把新款的一些改动跟大家介绍一下.
新的LED前大灯.
近/远光一体,仔细看透镜外壳,有"BRZ"的Logo.
6颗LED日间行车灯.
LED前雾灯.
前保险杠也发生了变化,但区别并不大,至少相比86的改款,BRZ的改款在前保险杠上并不大.
下面的格栅空间很大,真的很大~
17"的原厂轮毂依然没有引进,轮毂式样和老款一样,不过黄色限量版变成了黑色.
轮胎也依然是Yokohama的dB静音胎,这胎有多渣我回头跟大家视频里说...
后轮也如此.
中规的后轮非通风盘依然被阉割中...
ZF收购的Sachs避震品牌,这也是黄色限量版最大的区别.
侧后方.
全新的LED尾灯.
黄色限量版的车位铭牌是黑色的,个人觉得这个也很棒.
同样是黄色限量版的车尾翼.
没什么太大意思,纯粹就是刷存在感的玩意.
车尾一览,其它地方跟老款一样.
车顶黑色的鲨鱼鳍天线.
黑色外壳的反光镜罩.
引擎两侧的倒流槽也用了黑色饰品.
车门上的皮革缝线也用了黄色.
座椅上的黄色装饰,我反正觉得挺丑的...
方向盘是完全新款的,多了多媒体按键.
相比老款生硬的握感,新款好了不少,就是大拇指处容易误操作到多媒体按键.
改款的夜景仪表盘,的确可以显示很多有意义的东西了,让我们来看看.
液晶屏其实分了2块,转速表右下角的一块,内容不可以切换,显示时速和油量,如果你设置中没有手动关闭,默认还会有显示当前档位.右边屏幕显示的是水温,油温和电瓶电压,这个电压实在觉得毫无意义...还不如显示油压.
通过方向盘的切换,这里显示的是瞬间油耗,平均油耗以及续航公里数.
往下滚,出现是平均时速,累计驾驶时间,此次累计驾驶公里数.
往右切换,有个实时显示的功率表,没什么用.
圈数费时记录,但是要手动来启停.
G值记录表,这个只有在车停下来的时候才显示,开了就不能再显示的,记录的是历史最大G值,所以唯一的意义难道让车友们比拼谁"画的圈最大"?
设定画面.
最后是报警信息,暂时是没有的.
中规的绿色CD机,这玩意居然改款还能保留下来,简直虐心...
中控部分没有什么区别.
改款多了一些真皮内饰,但车子的档次感其实并没有什么提示.
手刹的位置其实靠驾驶员一侧并不好,MX-5那种靠右侧才不会影响换档的操控.
这次除了ESP开关以外,还增加了一个Track ESP Off功能键,本质上,就是非100%但比轻微关闭要好一些,折中的选择,具体效果如何等我下次体验完赛道就知道了.
排挡头依然还是原来的样子.
中规的倒车雷达,倒车的时候这里会显示距离(数字),通过反光镜可以看到.
发动机仓依然没有区别,改款的红色铝合金进气歧管阉割了,反正就是各种阉割.
后备箱的逗比备胎,黄色小袋子是三角架.
灯的部分,开启示宽灯之后就是这样的.
然后方向灯.
尾灯示宽灯.
尾灯方向灯.
日间行车灯我漏拍了,回头再补吧.
2017/01/16
定妆照拍好了今天终于可以改车了~早早地来到了店里,穿上行头,操练起来~
轮毂是之前就已经准备好的,放了快一个月了.
除了轮毂剩余今天要改的,包含后轮的刹车盘,刹车片,其它2个包装是轮毂轴头螺帽和变径圈.
拆下来的轮毂建议这样摆放,节省空间又不会碰伤轮毂正面.
通常单向活塞的卡钳分两部分,如果你要换刹车片,单单只要拆下图的活塞部分,就可以把刹车片拿出来替换了.记得分体后的活塞用挂钩勾在避震弹簧上面,因为有刹车油管,你不可能拿到很远的地方摆放,垂下拖拉着油管也不妥.
我因为要换盘,所以卡钳的另外一部分固定刹车片的支架也要整个拿下来.
这个时候盘就已经松动可以直接拿了,替换好之后记得把调整手刹位小孔上的橡胶活塞放到新的刹车盘上.刹车盘是Dixcel的FS,划线+高温处理,对于赛道而言,高温处理过的刹车盘不容易变形,后期使用发挥更加稳定,而划线可以增加制动力表现,Dixcel很有意思,为了提升制动力,故意推荐把划线反着安装,这样的结果就是刹车片磨损更快一些,但制动力输出更好一些.你如果想要正着装也可以.
新的刹车片边角要用沙皮简单打磨一下.
然后在和卡钳支架接触的两侧夹紧位,涂抹上静音膏.
刚刚忘了介绍了,这个刹车片是ENDLESS的CC-Rg,这个算是日系刹车皮里金属刹车片街道/赛道兼顾型号里硬度最高的一个,起始温度50摄氏度起,最高800度,不过这款产品的温度并不是重点,而是摩擦系数的范围,老司机曾经和我说够"刹车的要点不在于制动力,而是稳定的操控性",如果你玩过赛道就会明白,随着温度的变化刹车片的脚感和制动力变化也是巨大的,这样的变化越大,对于驾驶者的节奏性掌控也就难度越大,所以稳定的刹车制动力输出,才是老司机们最看重的刹车片关键点.PS,刹车皮硬度提高了,盘最好也要跟着提高,不然原厂盘偏软的特性很容易加速老化甚至出现脆裂影响赛道的安全性.
拆下来的原厂轮毂(含轮胎),大家看看重量:16.4kg.
然后我替换的ENKEI RPF1 17" 8J ET35+AD08R 215 45 R17,重量是17.95kg,这就是为了很多86/BRZ一改轮毂轮胎马上就变慢了,也是我为何推荐大家想要性能不改刹车就坚持16"轮毂的原因,原本我特意为了16"买了套TWS的T66-F,单个轮毂才4.9kg,但是因为要换前轮刹车卡钳,无奈放弃,只能上17的规格,但现在知道了吧,这样改好簧下质量怎么都不可能比原厂低的,别以为轮毂轻了就轻,其实轮胎的重量,也是大头,而R16换到R17的轮胎,想要通过轮毂的轻量化来弥补,一个字"难".
国内买的变径圈,一直买一家,很满意.
装的时候很紧,紧才好.
胎压继续按照原厂的指示,打2.4bar.
固特异的这个胎压监测挺好用的,就是这个监控实在麻烦,太阳能的,那就只能放在仪表盘上方,严格那么妖艳,还容易反光到玻璃上.
到家的路上充分感受到了原厂的dB静音胎有特么多垃圾,别说现在215mm,其实大家继续用原厂轮毂,换掉垃圾的dB,换上08R或者71R这种街道性能胎,操控立马感受不同,不过胎噪的确大的更加明显了,我猜测原厂也是从成本和胎噪的两方面考虑才选择了dB静音胎,至于什么"为了飘移",去你的~
换好新的刹车片/盘的后面几天要多注意磨的情况,是否均匀,因为如果有偏磨现象,就要尽早去重新安装,从图片来看磨的很不错.
新车味道有点大,买了些香卡/片/水,今天也都到了,回头挂上去.
2017/01/20
今天要改的,是BRZ的进气系统.关于BRZ进气系统,其实我一点不推荐大家在大幅度改动动力的时候去随便改冬菇头,理由我说一下:
1.原厂动力的情况下,进气的瓶颈在于空滤;
2.BRZ的原厂进气系统设计的非常好,非常合理;
3.冬菇头一来很容易受到发动机舱内的热量影响了进气道温度,二来会影响输出功率的曲线.
综上所述,在不改动动力的情况下,其实原厂只要改动一个高流量的空滤就行了,但是,因为我很烦那根把进气声音传递到车内副驾驶位的管道,之前BRZ也把这根线给废除过,所以这次就连同进气的管道一起来改,下图就是准备要替换掉原厂的一段进气管道,链接的是节气门和空滤箱,材质为碳纤维.
安装之前,先把原厂这根小管道拔出来,直接拔就行.
然后两边的螺丝卡箍松掉,就可以把这一段要替换掉管道拿下来了.
对比一下,其实我之所以说86/BRZ的进气设计的好,是因为大大小小有2个储存空气的小气房,这里上面有一个,然后在空滤的左侧也有一个,最后再从前保险杠那里直接从车外迎风导入冷空气,多好的设计,真不要随便乱改冬菇头.但是我改的这个,除了增加了这一段管道的直径,同时也加大了存储空气的面积,这种对于油门放掉立刻再踩的油门响应灵明度会有很大帮助,而并不是一味地刷"提高了多少ps",玩车之初我也只看数据,现在才慢慢明白原厂调教的发动机曲线如何保住的同时再去优化才是让车变得更好开的关键.
换上去很简单,也是两头用软橡胶的管道转接一下,然后卡箍锁紧,就完事了,注意原来拔下来的那根小管道直接插进新换的管道上,厂商负责了一个橡胶防滑套.
然后就是aFe的空滤,刚刚说了,这才是提高高转下进气量的关键.
空滤有干式和湿式两种,通常湿式更多,比如KN那种,但湿式清理麻烦,要清洁剂,然后阴干,最后还要上油,而干式脏了**吹一下,再也不行清洁剂甚至清水冲一下,甩干,马上就能用了,至于区别,如果你不在湿度高经常下雨的地区的话,干式就可以了.
结果发现刚刚换好了管路现在原厂的空滤箱打不开了...所以其实应该刚刚拆下原厂管路后就先换空滤的...没关系,返工一下吧,反正拆装也很简单~
顺利拆下原厂的空滤,原厂空滤为了更好的保护发动机,简直可以用密不透风来形容,对于经常高转而言进气量是一定打折的.
都还好之后,就开始移除原厂那根逗比的导音管了,这根导音管劳师动众地就为了把进气声音传递一部分到车内,又增加了车内的噪音,又严重影响了发动机舱的整洁程度,必须拆!
拆的过程很简单,两颗螺丝松掉,2个卡扣松掉,完事~大家看看,那么长一截,就只是为了传递那丁点又不好听的声音到车内...MDZZ...
进气管厂商也考虑到了车主改装后移除这根管道的准备,所以在附件里还提供了一根橡胶密封圈.
先让我们伸进副驾驶的脚垫深处,看,就是这个逗比的空...PS,喜欢给车装三链表之类的车主倒是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原厂就有的开孔用来走线.
左边就是原厂中间镂空的导引管橡胶套,右边则是密封圈.
把密封圈塞进去,终于车内驾驶的时候相对而言,安静了~
现在看着左右相对对称强迫症用户舒服多了~PS,如果你不换进气管路,也大可把原厂的这根导音管拆除,有很多第三方品牌提供副驾驶脚垫部分以及原厂进气管两头的密封圈,就是用了移除导音管之后的两头密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
2017/01/23
上完牌抽空给自己贴个玻璃膜~
Subaru的进口车都会在引擎舱里喷很多防锈蜡,因为出口海外有的时候海上要漂1个月之久,而海上潮湿的空气可能会加速金属件的锈化,大家看下图绿莹莹的就是这种防锈蜡了.
这里那里到处都是,有些手够得着的地方,自己就可以擦去.
找块毛巾,切忌带上橡胶手套,不然手有的好洗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看得见的地方其实很好擦掉的.
千万不要让它去,我曾经就因为让它去结果时间一长不但没有自己消失,还会粘附上很多灰尘,最终还是要擦才行,而且这玩意收到引擎舱的高温还会融化,然后滴的到处都是.
至少看得见的地方,尽量擦干净吧.
2017/02/14
今天装STI的引擎舱V字拉杆.
原厂其实引擎舱自带V字拉杆的,就是黑黑的那两根.
3颗螺帽,1颗螺丝,就能轻松拆下原厂的拉杆.
那么为什么要换STI的拉杆呢?浪费钱?装B么?
其实STI的V字拉杆并非简单的一根钢管而已,在加粗增加刚性的同时,STI的拉杆在这里一段橡胶套里面,做了可一定角度弯曲的效果,角度大概是30度左右,所以原厂用白色的记号笔做了记号,安装的时候一定要两头对准白线.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其实本身拉杆的作用就是提高左右横向的车架刚性,但增加了活动关节,是为了抵消车头到车尾方向纵向的作用力.
拆换很简单,毫无压力,全程一套扳手即可.
排挡头也是我很早就想换的,原厂虽然看着质感很好,做工也很棒,但皮革和顶部的过度很影响手感.换起来很方便,直接拧下来即可.
新的STI排挡头是一个整体,一体成型,虽然不如皮革材料可以有效防止打滑,但带上手套之后打滑也就不是问题了,还是握感更重要.
拧上后再对准位置贴档位标贴.
2017/02/15
电瓶的固定架原厂就是一块铁块,STI有出更为"有逼格"的配件.
这玩意就纯粹是为STI贡献自己的"情(chao)怀(piao)"了.
外面的螺帽可以用套筒,里面的因为螺丝高度原因,建议用六角扳手,注意,拆的时候另一只手要握住螺丝杆,因为当螺帽一松,螺丝杆就很容易脱落,一不小心可能就掉进引擎舱里面去了.
换一下很简单,STI还多配了一颗螺帽用来双重固定防止松脱.
然后是拖车环,这东西是玩赛道必备的,万一冲出赛道跑到缓冲区,可能自己就开不出来必须靠拖车来拖了.
原厂车头和车尾其实都有预留拖车环的固定孔,车尾是左右两侧都有,车头仅在右侧.
塑料的小盖板直接撬出来就可以了,很简单.
拖车环直接拧进去,平时不用就放下去,需要拖车了,再掰成90度笔直状态.
没了小盖板多少有点丑,回头我想想办法加工一下在原来的改版上开个孔,应该难度不大.
吃完晚饭继续,开始研究怎么给这块板打洞.
拿出家伙,还有人记得这玩意么?当初给SS中网钻孔全靠它.
换上当年功不可没的钻头.
先试一下,恩,很好打穿.
继续打,不要停,要趁热...
先试了下这个洞,居然不够大...继续打.
终于,搞定了~请忽略粗糙程度,毕竟是纯手工的...
现在这样顺眼多了吧?不过,希望永远也不会有机会用到它.
2017/02/16
今天要换的是底盘的加强件.说到这个,可能大家知道很多品牌都有正车的加强件,提高车辆的刚性,我是这么看待的,要么不装,要么全装...所以,我选择无视那些品牌,只安装STI单独的底盘加强件.首先我们要把引擎下面的一块黑色底板移除,如果是换变速箱油,也是要拆这块底板的,这块是软底板,目的是车头撞击后给引擎和变速箱提供斜角度的下沉空间,这也就是为何我平时不推荐大家加装引擎底部金属地板的原因,挡住了,受力不脱落,力就传到驾驶舱里去了.
这套底盘拉杆要增加额外的支架,副车架延伸到车架两侧各一块.
然后在中间位置,也要再加一块,毕竟STI是原厂,这么狭隘的空间也能做到完美兼容.
这就是拉杆了,不便宜,但是有不少技术含量在,且做工保持了STI惯有的高水准.
首先安装前,我们要把拉杆调整到370mm的长度,起始和结束以两头螺丝的中间点为准.
然后上拉杆,拉杆所有螺帽都打20nm的扭矩.
装拉杆没什么难度,但是装完了才是重头戏,开始调整长度了.STI的加强件都不是死死的一根杆子然后很硬生生地加强了强度仅此而已,按照STI的官方说法,"软硬可调"才能满足不同人不同的驾驶需求,MD好有道理!
先把拉杆这里的螺帽调松,然后用6mm扳手来拧拉杆,另一头有一根刻度线,伸出3mm,然后再把这个事先拧松的螺帽拧死,看似复杂,大家如果有说明书在手,基本上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调整完之后的拉杆,可以看到右边有一圈刻度,官方建议并不是死的,大家还可以根据需求自己调整.此外,拉杆两头的球头,也都是活络的,拧的时候千万别把球头外面的橡胶套弄破,里面应该有润滑油.
然后是TRD的门锁加强件,这套东西很"神奇",作用是减少了门锁的框位,提高整车的刚性,反正我只知道装过的车友表示开关门的声音变好听了...
我们原车门锁的两颗螺丝是打了高强度螺丝胶水的,千万不要试图直接拧下来,很容易弄花螺丝,最佳办法,就是加热.正好店里有烤玻璃膜的加热枪,对着烤就行,主要别太近别把漆给烤化了...
加热后就可以用螺丝刀直接拧了,注意看蓝色的螺丝胶水,的确打了很多.
替换新的螺丝当然也要打螺丝胶水了.
同样是蓝色中强度螺丝胶.
注意方向,装起来很简单.
这样就算装好了.
另一头门板上面,也要拧下两颗螺丝,这里原厂打的是红色的高强度耐高温螺丝胶,正好店里也有.
今天开始换油水了.下
加装这块垫片.
然后塑料板卡进去,这就搞定了.
2017/02/18
底盘件最后的改装工程,趁着今天周末有收件下午早早地去了店里.
AP Racing PRO 5000 RCP9440双向死活塞卡钳,单个重量2.16kg,这个是AP最新的PRO 5000 R竞技版系列里大4活塞,可搭配315mm或330mm的原厂盘,但是问题来了,国内总代没有进315mm的盘,估计国人都喜欢盲目"改大"没人要小的,单独总UK订货总代不肯,无奈,只能用330mm,其实我们86/BRZ原厂前轮的刹车盘为294mm,换315mm就很够了,盲目加大制动力矩,是会影响操控的.
我一直给车友们推荐的英国老牌刹车钢喉品牌HEL,全车份.
Dixcel的328刹车油,DOT 4,可承受328度的刹车油高温.
虽然是AP的卡钳,但这套9440的卡钳其实很好买到刹车片,很多品牌都有出,最后选择了和后轮相同的CC-Rg.
拆换刹车油管一定要注意,安装之前先晾一下长度是否完全相同,差很多的请不要使用尽快联系卖家...
换大的刹车盘原来盘后面的防尘金属板就会在边缘凸起的地方触碰到新刹车盘了,解决的方法是把边缘凸起的区域切割掉.
切割完就可以继续安装了,不要担心切割伤车毁车什么的,这块防尘板没几个钱的,如果以后换会原厂的卡钳,买一套新的换上去就是了.
新的卡钳桥码也是必须的,桥码螺丝打的扭矩为68nm.
装好桥码就装盘了.
大部分的通风盘都有导风槽,导风槽有方向性的话,界别是否安装正确的方法是,在12点位置插上一把螺丝刀进去,如果螺丝刀的朝向是车尾,这就对了,因为风是要朝车尾方向甩出去的.
上卡钳,卡钳和桥码之间的螺丝打58nm.卡钳上我贴了Dixcel的温度贴,用于观察使用事情.
最后一步就是安装新的钢喉,钢喉的走线弯曲角度一定要保持和原厂一致.
后轮今天仅仅是更换两根钢喉.
HEL经常会有些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这次我也遇到了,后轮的钢喉螺丝拧进去一半,进锁紧了再也拧不进去了,所以决定弃用还是继续沿用原厂的螺丝.
然后就是排空气换新的刹车油,最后2罐还不够,总共用掉了3罐,为了保证空气能排的彻底.
请介意脏兮兮的轮毂,过完年我自己想洗个车真的都没有机会了...回来的路上试了下刹车,硬度提高明显,但由于如今AP也不再是大小相同的活塞而是一大一小,所以提高了硬度但却不失线性程度,加上本身硬度就够高的CC-Rg刹车片,我想说这就是我想要的刹车效果,除了...略微扭矩高了些些前悬挂的支撑变得不那么够了车头会有略微的点头现象,不过,绝对是可以接受的,为了玩赛道获得更大的制动力矩,当然,我还是觉得当初如果有315mm的盘我肯定首先315mm的.
2017/02/21
今天开始换油水了.下面是机油+机滤+变速箱油.本来是后差速器油一起换的,后来正好店里来了个客户提醒我了,丰田的后差速油如果用第三方,可能会有工作时的声响,要慎重...所以决定先不换.Greddy的磁性螺丝其实我主要是图一个省事,就是不用再每次换机油替换原厂机油螺丝刀垫片了...
BRZ的原车油是属于长效油,其实原车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提车时间,保证时间长了买车原车油能够继续使用,所以都不是全合成,那声响...更别提你想高转了,正常开都像是发动机分分钟拉缸了...今天正好开到差不多1000KM,算是磨合结束,其实我想就想换机油了...
速马力自从出了那档子破事后,迟迟未等到官方的声明,但的确人家并不是个小牌子,我前阵子去日本改装商场也看到大把的速马力就紧挨着Motul机油一起在卖,不过为了不影响我们自己店的口碑,出了那事之后我们还是停止销售速马力并且全部下架了,店里还有剩余的存货,我自己用了呗,没毛病,大彩虹从一开始我就极力向大家推荐的,单脂类好油.
变速箱是这样的,一共3个孔,为什么会是3个孔?我给大家标注一下:
A:注入孔
B:放油孔
C:滴油孔
正常来说,就是先B放,然后C滴干净,但是事实上我换下来的顺序,感觉是应该C先放,然后B滴,因为按照先B后C的循序,最后完全是B在滴而不是C,所以建议大家先C后B.最后B和C都拧紧了,从A灌入新的变速箱油.
变速箱B孔螺丝是带有磁性的,所以变速箱就不用再换第三方的磁性螺丝了.
放油,虽然看上去干净,但原厂变速箱的油真的是变速箱手感很涩的罪魁祸首.
变速箱的所有螺丝都打37nm.
注入就很简单了,手摇的机器就能搞定,手动变速箱就是方便,一直加到满出来溢出为止就可以了.注意,虽然官方要求变速箱油是2.2L,但我2罐1L的用下来感觉是正正好好加完开始往外溢出,所以建议大家别浪费钱买第三罐...
今天还换了轮毂轮胎,为什么呢...事实上最早买那套ET35的RPF1是出于担心卡钳的兼容性,但谁知道AP的9440居然连7.5J ET48的BBS RF都可以完美兼容...于是重新买了套ET45的RPF1,装了新的胎压监测,这是本次改BRZ最折腾最觉得自己傻的一次失败改动...
Schrader的胎压监测是英国老品牌了,做工很不错,Made in UK,注意有铝合金的金属气嘴版和图中的橡胶版,肯定要买金属版啦.
又瞎JB乱忙到中午,赶紧在店里员工餐随便吃吃继续开工.
我们阿姨烧的员工餐还行么?
看上去一模一样的"新轮毂",真的只是ET数据从35变到45而已...
说起这套胎,就很有意思了,正好自己的车友替朋友出1000KM的AD08R,问了下规格,225 45 R17,原来在WRX上用的,一问价格很不错,收下,跑赛道正正好,街道我还是建议大家继续215 45 R17.
Schrader的气嘴颜色和轮毂很匹配.
从此胎压数据准确到了0.01bar,**座或是有强迫症的千万别选购该品牌,不然非得把自己逼疯为止...
原先ET35轮胎是已经和轮眉齐平了的,而且还只是215的轮胎,如今换了ET45缩进去一点点,更重要的是,这是225的轮胎,妥了.
AP的卡钳在看上去显得并不那么大的RPF1里显得是那么地,满足感...
2017/02/25
今天正好在店里和朋友聊天,代购帮我把STI的顶吧送来了.
我发现STI所有的车身强度加强件,都并不是纯粹的刚性连接,包括顶吧也是如此,顶吧的中间区域可以做到这个最大角度的弯曲,这样一来在加强车身刚性的同时,当极限达到后,就能并不牺牲车身刚性的耐久度获得更好的操控,这样的考虑还是很周全的.并且STI原厂件的做工的确是好.
拆装很简单,只需要把引擎舱里原厂的避震塔顶三颗螺帽松掉即可,注意,STI说明书里建议大家不要再使用原来的螺帽,而是用新的替换,也就是说这个避震塔顶和车身的固定螺帽是一次性的.
装上的时候螺帽打28nm,左右拆装一次就搞定了.和原来的V字形拉杆并不冲突.
2017/03/10
车子暂时先弄到这里,今天自己洗了下车然后先拍一组定妆照.
2017/03/17
跑赛道前还有两个地方的油水要换,就是冷却液和后桥的差速器油.冷却液千万不要用无水,这个听说是最好的赛车用冷却液了.
后桥换很简单,看到2个孔没?下面的是放油,侧面的是注入孔.扭矩和变速箱螺丝一样都是37nm.
后桥的放油螺丝本来就是磁性的了,注意看着金属聚集的量,怪不得老外论坛都说最好先换差速器油.
擦干净后大家自己对比下.注入没撒特别的,和之前注入变速箱油的工具一样,没难度.注意用量,官方说法是1.1L,但实际我发现,1L其实也差不多了,毕竟第二罐开了就用一点实在浪费.
冷却液的放水孔在前唇下方,有一个黑色的小盖子,撬一下拿掉盖板.
然后就看到一个黄色的阀门,就和龙头阀门一样,注意不是拧掉它,而是拧松,然后再里面还有个下水口,想要不漏得到处都是,就要准备一根橡皮软管来接住这个下水口把冷却液引出来.
冷却液官方说法是7L多,但实际上很难放干净的,注入后可以开一段时间,然后车停下,过几小时你再看,冷却液位就会下降,继续加注就行了,没压力,自己也可以弄.
2017/03/24
一个无关紧要的东西到了,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规拿掉备胎后的后备箱,一个硕大的坑~
后备箱垫拿掉,左右两侧就是泡沫固定的各种工具.
日规是没有备胎的那个坑,则是再用个这样的泡沫工具格来填满.
直接丢进去,这下平了~
中规的盖板当然不能继续用,继续日规的后备箱盖.
这下彻底和日规平整的后备箱盖完全一样了.
我有个毛病,就是任何车,都不喜欢把东西直接放在后背箱的盖板上面,非要买个原厂的后备箱垫,垫上去后再用...美规86的后备箱防滑毯.
这下整个人都舒服了.
这个防滑毯的表面是橡胶颗粒材料,这样随便放东西哪怕放轮毂也不怕弄坏后备箱盖板了.
2017/04/08
终于,BRZ引来了第一次的赛道日体验,我想说...后驱开法和前驱,完全不一样么!完全不一样!!以前前驱进弯速度不用很慢,只要前轮抓地力够,靠着抓地力"无脑"过弯,出弯后再踩油门,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如今换成了后驱,"慢进快出"的概念更强,慢进或许大家觉得还容易做到,但快出,这就真的是拼技术拼胆量了,还想车头直了再踩油门?那就慢的无与伦比了~必须出弯中就踩,踩多少,如何在失控的边缘踩,这就是对车极限的了解以及自我技术的修养了,后驱赛道更有乐趣,但也需要更多时间的磨练,第一次只拿到了"1:23.879",这个成绩比起我之前SS的"1:21.717"满了不少,没关系,慢慢来,我知道我可以,我的BRZ也可以~
2017/04/11
以前我一直说,换排气,如果没有改动过动力的话,要么轻量化,要么就别换,不然,只冲着个声音,这投资回报率对于一台玩赛道的车而言,实在太低了,所以BRZ提车至今,真的没有看到合适的排气啊,后来同黄色车友有人装了这个,一研究,我怎么就错过了这款早早就上市了的好排气呢.
FGK玩日系的应该都知道了吧,专门做排气的JDM品牌,这款其实真的很早就上市了,钛合金材料,单出.
单出可以降低排气自重,钛合金又可以比不锈钢更薄当然也就更轻了,为什么可以更薄?其实钛合金的金属强度特性要好于不锈钢,所以哪怕用更薄的材料去做排气,也可以达到更厚的不锈钢材料相同的强度,轻量化就是这么来的.
尾嘴的直径为85.7mm,不算很粗,差不多这样就可以了,然后外面用碳纤维包裹了一层,装饰用.
排气是中+尾段,两截都有消音鼓,同样也是钛合金的,所以总重量只有5.9kg,而原厂中尾有17.9kg之多,瞬间减轻12kg啊.
起初我虽然知道这个排气但一直没想要去换是因为误以为管径为70mm,怕掉低扭,毕竟原厂才57mm,后来车友换好我再去研究才发现,原来这货中段是60mm的,尾段才是70mm的,原来如此啊,那就不用太担心掉地扭的问题了.首先是中段.
然后是尾端.
换排气最简单了,就不跟大家说如何操作了,真的谁都会的.
声音方面,大家也可以放心,这排气看着唬人,其实很轻很温柔...2000~3000rpm左右会有低沉的共振声,其实有共振声不好,容易耳朵难受,但因为轻的缘故,完全不用担心不舒服,高转?我能说高转贼安静么...装完才明白,原来找了半天的排气,就是这个啊,轻,安静,不掉地扭.最后要注意,这排气的尾鼓很靠下,甚至比底盘原来最低的部位还要更低了,换过避震的一定要小心路上的杂物,原厂避震高度就不用太过担心了,大不了,往左打方向咯...(因为现在右侧彻底空了~)
2017/04/15
BRZ第二次去跑赛道日,这次明显控制力比上次好了不少,一方面车子的极限大概心里有个底了,另外一方面毕竟改过了刹车一开始不是很敢踩如今也放的开了,所以成绩"1:23.879"提高到了"1:21.145",但最要命的,是我发现后驱必须练跟趾啊,不想前驱,后驱不用跟趾进弯很吃亏啊,好吧接下去的道路必然艰辛必然苦涩,不聊了,我去练跟趾了...
弯中数据.
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cxMDM3ODMxMg==/v.swf
2017/04/18
订了一个月的碳纤维后备箱盖终于到了,先来说说为什么要换这个碳纤维的后备箱盖.首先因为限量版很2B的有个毫无用处只为装逼的原厂小尾翼,并且这个尾翼是打孔安装的,以至于如果你想换尾翼,对不起,开着的孔怎么办?于是我就想到了另一个方法,索性订一个单独的碳纤维后备箱盖,一来把刚刚换尾翼的问题解决了,二来碳纤维后可以偷轻,一石二鸟.可能有人会问我"为何引擎盖不一起换成碳纤维的呢?一开始订后备箱盖的时候我还真的一起下单了引擎盖,后来没几天车友提醒说,BRZ原厂的引擎盖是铝合金的自重很轻如果是换成湿碳的反而会更重换干碳又太危险追尾就会像一把飞刀飞入驾驶舱...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立刻拿着磁铁下楼试验了一下,果然,BRZ的引擎盖居然是铝合金的!!还听说Subaru全家所有车型的引擎盖都是铝合金的!!所以就单独换后备箱盖吧.
订的是湿碳,不贵的,至于湿碳和干碳的区别,大家自己去搜吧.
Seibon的东西都是国内做的,至少湿碳都是的,做工还是可以的,比起很多山寨开模要强多了.
整个过程花了2个小时,主要难点在于电子设备的接线,要小心拆除,然后就可以把原厂的后备箱盖整个拆下来了.
装原本是很快的,但后来我发现一些卡扣变得扣不住了,原来,原厂因为是很薄的港版,卡扣的设计都是针对原厂厚度来的,然后碳纤维的厚度变厚了,两种办法,必须要卡进去的,用小刀片把碳纤维边缘部分削薄一点,就能卡紧了,其余走线什么的,直接用扎带,一了百了,扎带就是万能的!
然后那根黄色的之所以转移过来,原因如下...
原厂在这块黄条饰板的下方有开启后备箱盖的按键,而碳纤维带的没有开孔,所以我保留了原来的黄色饰板.
后来经车友提醒,不是钥匙上有开启后备箱盖的按钮么,大不了按钥匙呗~聪明啊!这样就可以换掉原厂的黄色饰板了.不过我发现,碳纤维饰板在2个地方没有螺丝了,但后备箱盖上的开孔还在,雨水可能会进去,所以建议做下简单的密封处理,比如用织布胶带贴一下.
然后我还发现,原来插钥匙的锁从两个螺丝变成了一个螺丝固定,这怎么可能固定的住啊...从原厂黄色饰板上拆一个螺丝过来,背面继续螺帽固定,这样就妥妥的了.
总算这样和谐了~
2017/04/29
BRZ第三次跑赛道,还是不习惯后驱的进弯啊,刹车点太晚,油门给的太晚,弯道全靠轮胎的抓地力过去,哎,成绩依然在1.21徘徊,虽然这次也被前车挡了一下,继续耐心练习吧.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czNjIzMjg2OA==/v.swf
2017/05/16
前阵子因为提了订了小半年的破鞋718所以BRZ的更新打断了一下,如今两台车两条线同时更新你们知道我开启了单核多线程模式了么!广告一下: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1728839-1-1.html
今天要换的首先是Beatrush的发动机护板.
其实我们BRZ原厂发动机下面有这样一块铝合金的护板,区别在于,原厂没有开孔,按照Beatrush的说法是热量会被排挤到轮眉处从而影响了刹车和轮胎的散热.
Beatrush的示意图.
这就是原厂的挡板.拆换很容易,不过要在车头方向多加一块挡板,也没什么难度.
三两下就换好了.
这样前保险杠通过水箱最后进入车头内的热风就可以从引擎下方的这个底板从车底带走了.
然后是又黑又粗又长的碳纤传动轴,这个是真的好东西.
换起来也其实很简单,抬起来拆排气的中段即可,抬起来的时候发现我的钛合金排气因为高温的原因颜色变得好迷离...正品钛合金就应该是这样的.
原厂的钢制传动轴是2段的设计,在中间端接处有个和车身托举的措施.
那么为什么要把传动轴设计成2段呢?其实Subaru有一个保护车内驾驶舱的技术,即车头受到撞击后的发动机下沉(斜角)技术,这样一来发动机承受车头方向而来的冲击力就可以不传递到驾驶舱而是车底的方向,保护驾驶舱安全,如果要实现这个技术,传动轴就必须中间有一段是可以受力后弯折的,我换成碳纤维传动轴最担心的就是车头撞击的后果,不过这样的概率毕竟不高.PS,现在大家知道为何BRZ发动机的地板是金属的,但后面变速箱区域下方是海绵了的吧,目的就是为了防发动机从海绵的区域实现下沉.
拆原厂的传动轴也非常简单,只要松掉和后差速器连接的4颗螺丝就可以把传动轴拔出来了,记得要先拆中段排气.
拆下后的传动轴对比,重量碳纤维是原厂的一半,至于碳纤维传动轴可以承受的扭矩,官方说法:850HP无鸭梨.
之前和车身链接的这一段不再需要固定了,因为碳纤维传动轴是一根到底的.
换起来很容易,实际开了一下可以明显感受到油门轻巧了,车子在低转速更加灵活了,不要小看碳纤维传动轴,起步明显更快了.
2017/05/31
今天要换的是STI原厂的快拨.
选择原厂是以前见到过第三方因为精度问题有个别档位很涩很难挂入,STI改件不便宜但相信品质还是杠杠滴.
怎么拆强烈建议大家上油罐找个视频,我这里贴一个,大家照着自己做进行了,全程需要的工具是:套筒扳手x2,十字螺丝刀,箭头钳.
一开始的拆解都是为了准备,并没有什么难度的,心细即可.
等拆到这里基本上就可以把手动挡杆完全露出了.
然后就开始继续拆挡杆的底座.
其实也没难度的,真的.
最后,底部链接变速箱的一根杆子,侧面有插销和一个垫圈,一定要仔细取下,当然,真要掉了也就掉在车底,因为拆到这里已经可以直接看到传动轴了...
安装有一点很烦人,就是原厂的橡胶防尘套替换(原来的直接切割破坏)新的之后,套进去这个过程有点小窍门的,方法是,先把橡胶套套进变速箱的连接杆,最后快拨固定完之后再把橡胶套给拨到正确的位置.简单体验了一下,原厂毕竟是原厂,每个档位都清晰的不要不要的,推力会比原先重那么一点点,只是一点点,但是,原厂并不激进,所以行程缩短的我觉得不够给力...
2017/06/02
明天又要跑赛道了,炎炎夏日,终于按耐不住把早就入手的HKS NA版油冷散热系统给装上车了.
装之前我先自己在家里把零件给拼凑起来.
比如冷排的导风罩.
然后所有零件归类一下,等着今天一早去店里装.
早上10点开始,2个人,一直弄到13点,整整3个小时,拆保险杠一定要格外小心,严格按照流程来操作,不然,卡口崩断分分钟的事情...
HKS的NA版油冷有14排,其实还是算多了一些,我一直觉得街道用的话10排左右基本上就够了,安装用支架,无需防撞梁开孔.
拆完保险杠才发现,原来BRZ藏在保险杠里面的进气口,还有2个小小的气室,86BRZ的原厂进气系统是我见过最用心的设计,大家真的别乱改,把好好的一套系统给破坏了.
后面的工作心细就行了,记得这样一来机油的用量就会增加,接近小6L,然后很遗憾的告诉大家今后换油的话,冷排里的油必然是放不干净的,这些心理准备要有.
冷排顶部的油管藏在前防撞梁的上方.
机油换了Motul的300V 5W30.
然后我对比了一下,街道走走停停稳定略低,不清楚到底是多少度.
走高架基本维持在90度左右,很安逸,然后就等明天赛道的对比了.
2017/06/03
今天跑了41圈赛道,有了油冷完全不必再担心油温过高的问题了,早知道早就先加装油冷了,油温低可以连着跑对于业余玩车而言才能慢慢寻找感觉成绩越来越快.油温的照片并非最高,因为我发现我下了赛道想要拍照片温度已经低那么一点点了,实际应该是110摄氏度左右,依然很爽,很给力.
2017/06/09
新的轮胎到了,为了继续能够提升成绩,人生第一次用上了正经的半热熔轮胎TOYO R888.
国内这胎86BRZ用的尺寸目前只有215 45 R17一种规格,其实我是想再宽一点的.
真的没有导水槽...
关于这个轮胎回头我会单独再给大家介绍.
换下来的AD08R,经过了5次赛道的折磨,居然还有那么多可以用...
说明,AD08R真的不如RE71R~
换上后开了一段,上海现在这个夏天的温度根本不需要热胎就已经很粘很粘了...好了,我开始期待下次的赛道成绩了.
2017/06/15
苦苦等待的尾翼终于到了,SARD这款碳纤维尾翼的优点就是无需打孔,靠两侧夹力固定,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装上了,其实很简单,但是SARD原厂那粗制滥造的说明书把我折腾死了...
装完店里洗洗干净打了个蜡拍了些美图,接下去就是2个月的夏季休战期了,期间我会针对悬挂系统进行改动,包含了Ohlins DFV避震,前后防倾杆,可调拉杆以及可调后摆臂,这些东西必须是在改避震的时候一起替换掉,不然没办法实现倾角的最大可调性.BRZ很好玩,第一次买并没有好好的坚持玩下去,这次我一定坚持到底.
2017/06/27
可调臂摆上固定"LCA"的小配件终于到了,中规一定要买这个,不然原厂"LCA"就无法固定了,为了这个小配件整个悬挂替换的工作一直拖延着.PS,看看USDM的全铝合金一体成型臂摆,CNC加工出来的,附带的螺栓比这个臂摆自重还重,再看看JDM各种粗制滥造的焊接钢材可调臂摆,就会明白什么是"情怀"了.
2017/06/29
TODA的轻量化普利盘到了,TODA先后出了2套,一套是我今天入的3盘+皮带,后来又出了一套把剩下的4个原厂普利盘也轻量化了简直丧心病狂,一个国外的车友装了告诉我另外4个原厂也不重换了投资回报率很低所以决定就只换这个三件套+皮带.
TODA的改件做工真心细腻,目的和作用也都很单纯,就是Racing,这才是JDM该有的腔调,无奈TODA估计现在也已经严重亏损很多年了...
最后"Racing use only"异常瞩目...
2017/07/02
今天去店里安装了TODA的轻量化普利盘,首先拆掉进气系统,然后下图左右两边保护皮带的塑料盖子拿掉,就可以开始换普利盘了,一共3个,其中最右下角的那个是3个螺栓,很好拆,另外两个大螺栓稍微有些难度,我把我的方法告诉大家:首先挂6档,然后踩住刹车,这样就可以拧发动机出来最先那个也是最大的普利盘了,这个需要的扭矩很大,TODA说明书上写安装是108nm,但原厂绝对是不止的,我用了我们店扭力扳手可以打到最大的扭矩(190nm)而且还废了小工好大的劲才拆下来...最后是左上角电机的那个,这个也有敲门,踩刹车没用了,最后用的是风炮,注意,别用接气泵的风炮,那个力太大了...用手持充电的,咔咔几下就松了.
换好之后皮带怎么绕可以在拆之前手机拍照存档一下,绕也有敲门,下图左边一排往下数第三个,就是用来绕皮带的,通过拧动这个就能决定皮带的松紧,这样绕皮带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来看下重量对比吧,首先原厂3个普利盘+皮带,一共2.85kg.
换上TODA的一套只有0.85kg,足足轻了2kg,这真的算很多了,不过要注意的是,因为减少了电机普利盘的尺寸,所以TODA说明书里写如今在同时开启空调以及车头灯的情况下电瓶会进入负充电的情况,也就是此时是在消耗电瓶里的电量,也就是说夏天夜晚出门要么不开空调(因为不开车灯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要么就尽量短距离行驶以免耗尽电瓶里的电量.
装完之后发现发动机故障灯亮了...
用店里保养的电子设备查看了一下原来是松开过进气管上的传感器并且通了电所以存在了这个报警,扫描完就能立刻清楚了.
最后回家的路上发现低扭的改善同样也是很明显的,玩NA就是这样,动力的提升投资回报率很低,都是花了大价钱只能得到些许几ps马力的回报,没办法,坚持NA到底就得有这样的决心,别轻易被别人什么"装上涡轮立马多100ps"而失去了原则,这年头NA才是有钱人玩的,他们不懂的~^_^
2017/09/19
暑假因为我们赛道活动停止所以改车的动力也随即全无,马上这周23号周六赛道活动又要回归了,趁着天气转凉订了KW的ClubSport 2way避震,大概两周时间,通知我到货可以去装了,顺便再到上我之前就已采购好的其它底盘件,改避震,当然要一步到位一起搞定不然反而拆装调整费时又费力才是最容易让人心累的.这里我必须要感谢某位微博粉丝,知道我想要购买澳大利亚的底盘件品牌Whiteline就帮我前后去了2次实体代理店购买,最后发快递给我,没花多少钱,就把"整套"(这里埋个伏笔)底盘加强件一并采购到位了,如下图,主要是加粗的前后防倾杆,前后李子串,拉杆,以及一个后轮的避震加强件.
此外为了实现后轮倾角的调节,可调后摆臂也是必须的,我选择了美国品牌Velox,主要是CNC加工的重量是真的轻,铝合金材质强度也经过了他们自己的测试,相比之下JDM的不锈钢焊接痕迹粗糙重量又惊人价格还不便宜要强太多了.
这里要注意的是,中规的86/BRZ在做后轮上有一个自动大灯的什么感应器,固定在左后臂摆上,如果换臂摆,一定要另外购买一个这个支架来固定.
一早到自己店里洗完车拿完东西就去别人的改装店了,因为自己店里没有做四轮定位的条件.
抬起来,先看看原厂的后轮结构吧.
拆Whiteline包装的时候,师傅说这牌子的防倾杆橡胶套真考究,里面为了防止异响居然有绒毛材料,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解决方案了.我只想说,Whiteline真的是又不贵品质又过硬的好货,全部AU本土产.
我到店的时候避震还没到,正在来的路上,所以就先拆换防倾杆和各种拉杆.
这根不长的加强杆是另外加上的,原厂没有,其它都是替换掉原厂,替换下来的原厂件我全扔掉了,因为,真的没什么用了.
为什么会最终选择KW呢?其实一开始我收了朋友卖车拆下来的Ohlins DFV,但是后来有车友提醒我,说街道或许是Ohlins更适合,但赛道国外一般选择KW的ClubSport 2或者3way,首先我来解释下区别:Ohlins的DFV为全长可调,但是只有压缩一项数据可调,而KW的ClubSport系列为弹簧压缩比决定车身的高度,这一点并不如全长可调的避震来得高级,但是,除了塔顶的压缩可调外,2way还增加了避震底部的回弹可调,不要小看这一多出来的参数,如果你拥有过了就会明白这一项数据可调的意义有多么之大.同时Clubsport系列还有3way版,就多了一个氮气桶,而氮气桶还有一个自身的阀门控制,所以调节参数就变成了3种,几way的意思说的就是这个.3way虽然看着逼格高,但一方面价格更高,然后多一项的调节参数意味着又可以多出几时甚至几百种的组合变化,听我一句,2way就很可以了.
前面的防倾杆换起来稍微麻烦一点,要把左右两个支架拆下来,但好在只是支架而已不用动副车架.
其实我本来想给大家拍避震开箱的,结果吃完午饭避震还没有到我就在休息室习惯性的午休了,谁知这一睡,醒来的时候避震已经上车了...
最后后轮装完就是这样的,实际操作下来,这个Velox的可调臂摆用起来没问题,就是调节倾角的时候螺丝拧起来没那么友好,设计上有点稍微不人性化.防倾杆Whiteline有两种粗细规格,我选择了细的那套,因为我不会去改动力,而在不改动动力的情况下,细的那套完全是够用的,要知道防倾杆如果一味地加粗,反而是会增加弯道中的外侧轮抓地力.
改完之后先出去开一圈,回来看看车身的高度,经过2次调整,最后前后2指左右,差不多了,再低我真的接受不了的...接下去就开始做四轮定位吧,必须拉线,别问我为什么.
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师傅之前提醒过我,后轮的束角拉杆为何Whiteline里没有包含?WTF??那么重要的底盘件居然套保里没有?再看看非套保,居然也没有卖!靠啊!先做数据吧,结果呢,后轮-3.2°束角略微成"八"字型,只能做到这里了,相比我预期的-2.0~2.5°的倾角大了不少,但想要继续调小,就必须要买束角可调拉杆了,先就这样吧.前轮毫无压力,-3.4°,0束角.准备先这样暂时开一段时间看看再决定是否要买后轮的束角可调拉杆.
最后再次感谢那位微博的朋友,还在包装里塞了2包糖送给我的儿子们,回头来上海请一定找我!
2017/09/20
随便拍了点照片总结一下目前的情况~
2017/09/29
今天要给BRZ的后排装一根拉杆,首先是拆后排座椅的坐垫.
拆起来很简单,前面中间位置的螺丝松掉,然后后面和车身有个挂钩往下压一下就可以拆掉了.
拉杆采用的是4点固定的方式,两侧是车门安全带下方的位置,拆掉安全带螺丝然后把拉杆放进去再归位安全带螺丝即可.
里面的两个点则是后排安全带锁扣的螺丝,所以这真的是无损安全,不需要打洞.
最神奇的是,后排的坐垫还可以继续使用,虽然坐人已经是不现实的了...
后排原厂的安全带锁扣要去掉.
这根拉杆除了一定程度加强车身刚性,然后为未来换座椅采用四点式安全带提供肩部的安全带固定外,顺便还能在车内最佳位置放一下GoPro~
以后就能给大家上传车内视角的赛道视频啦~
2017/10/10
上次改避震因为Whiteline的地盘套装里唯独缺少了后轮束角可调拉杆,导致倾角的数据无法做到满意的程度,经过并不漫长的等待,拉杆到了,我要吐槽的是,这两根小玩意,居然和一整套的Whiteline一样的价格...但是没办法啊,想要"随心所欲"地调整倾角/束角的数据,这玩意必须入.
一早9点出发和Mini车友一起到改装店一起做四轮定位,整整弄到16点回到家...
看,就是这根首轮的束角拉杆,原厂是通过偏心螺丝来提供很小幅度的调整,但想要获得更多的调整幅度,就必须要这种可调整长度的了.
拆装替换并不难,主要还是后面的四轮定位.
经过一番纠结,最终我想要做的数据是:后轮-2.1°,束角为0°.
前轮为-3.0°,束角为0°.这样的目的是,相比更大的后轮倾角,减少至-2.1°后过弯后轮的灵活性略微降低了些,但抓地力给操控的信心提升了,适合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前轮负责过弯的弯中极限,倾角必须更大,-3°算是街道没有压力对轮胎偏磨也影响相对最小的一个数据了,初步决定用这样的组合来跑一次赛道看看结果如何.
到此为止,整个悬挂的改动就此结束,驾驶感受提升明显,在做足功课的情况下也并未走什么歪路,很满意,但任何改动都需要赛道的数据支撑才有说服力的,就看下次赛道日的实际表现如何了.
2017/10/12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86BRZ的悬挂改装,今天特意把车子开到自己店里,架起来,拍了一些照片,为大家系统性深入地分析改避震务必要注意和一同改动的部件,希望能给广大车友一些帮助.
很重要的一些话:改避震绝非只是为了低,避震改动后的倾角/束角甚至更为复杂的主销后倾角,主销后倾角等等这些数据,才是主管重要的,改之前一定先请了解自己为何要改避震,改了目的是什么,根据这个目的是找车友可参考的数据,然后改完了立刻做四轮定位并且做准了,后期才结合自己习惯和风格改进数据,这样才能让避震改的有作用,发挥出改避震的价值,让车子的底盘更为优秀,让原厂车操控和性能的潜力挖掘地更加深入.没有数据的支撑改的避震都是乱改,只在乎软硬的改避震还是软改,请一定先搞定悬挂的高度,接着是数据,最后才是根据用途和驾驶风格调整软硬.
之前我就提到过了,改了避震最(一)好(定)把前后防倾杆一同改了,这是因为改完避震悬挂的支撑一定是更好,没人会为了改软而改避震吧?先来说收防倾杆的意义吧.
车子过弯发生彻倾时,借助防倾杆自身的变形扭动来减少两侧悬挂高度水平的差值,将翻滚力矩越演越大的趋势,又反势拉回来.
那么当我们改完支撑性更好的避震之后,就需要适当地选择比原厂更粗的防倾杆来达到"拉得住避震"这个目的了.这就是为何别人问我"要不要换防倾杆?",我总会回一句"你换不换避震?"了.
那么除了防倾杆,防倾杆连接在悬挂上的我们叫做防倾杆拉杆,或者民间就叫李子串.原厂也是有的,但因为避震替换之后,车身高度必然降低,好吧,我也没见过有人换了避震高度不降低保持原厂的...那么这时候原厂的防倾杆拉杆长度就未必够得着了,想当然地,替换防倾杆的同时,防倾杆拉杆也要一同替换掉.以上便是防倾杆+防倾杆拉杆的作用.
除了避震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部件也是要更换的,就86BRZ这台车而言,分别就是后摆臂,以及后轮束角拉杆.原厂也都有这两样东西,之所以要更换,同样也是因为降低了车身高度之后,原厂的长度不再允许让我们自由地更换倾角/束角数据,大家都知道汽车的悬挂系统是个几何形,几何中任何一条边的改动,同时也会让另外两条边随之变化,于是为了达到让我们自由地更换这个几何数据,几何图形中的每一条边,我们都要达到随便更改长短的作用.
如下图,我做了个GIF:
红色:后轮防倾杆.
蓝色:大家不用管,这个是套装里多增加出来的加强件,原厂没有的,不装也是没关系的.
绿色:后轮可调臂摆.
墨绿色:后轮可调束角拉杆.
紫色:后防倾杆可调拉杆.
以上便是86BRZ的后轮悬挂部分在更换避震时需要替换的部件了,缺一不可,因为缺少了,倾角和束角的调整角度就会变得范围很小,小到一开始我在没有替换束角可调拉杆的情况下依靠原厂束角拉杆自带的偏心螺丝最后后轮的束角在>0°的情况下(大的不多),后轮依然还有-3.2°的倾角,想要更小的倾角,就必须改成做更大的束角.或许大家会觉得跑赛道这数据没问题,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千万不要随随便便拿着场地赛车的四轮定位数据来直接套用在自己的车上,除非,你也用和人家一样的光头全热熔轮胎,记住很重要的一点,倾角可以加快弯中的过弯速度,但这是基于轮胎抓地力够高的前提条件之下,束角改变的是转向过度还是转向不足的过弯习惯,得配合自己前轮or后轮or四轮驱动以及驾驶者自身的驾驶习惯来更改.那么在更换完后轮束角可调拉杆之后,我的倾角/束角数据就做到了某种意义上的"随心所欲",当然也不是无限程度的随心所欲,至少实测来看,倾角0°起都可以做,最大多少°没有实测,-4~-5°肯定是没问题的,束角那就更不是问题了.好了,今天先给大家介绍后轮的部分,前轮回头慢慢再给大家更新.
2017/10/19
一大早店里收到了个大箱子,超级大...
打开一看果然是我买的座椅到了.
edirb其实是日本Bride座椅品牌的副品牌,这个品牌名字很有意思,直接就是Bride的倒写...这个副品牌的设立初期主要是针对一些欧洲车型做产品的研发,结果发现卖的不好...然后就开始也兼容主流日系品牌的车型,特点是材质的不同,座椅使用了大量合成革材料替代原先看着摸着都很low的化纤材料.
底座和Bride的兼容,可以买带滑轨的也可以买不带的,这里建议还是买带滑轨的吧.
原车座椅有气囊的一定要买电阻,电阻阻值每个车型不一样大家可以在Bride官网上搜索到对应的数据,BRZ是2.2欧姆,短接了这个车子的仪表盘就不会跳气囊的报警灯了.
安装的方法首先是将座椅和底座链接在一起,这里有个窍门,座椅前部尽量放在最高点,后部放在最低点,这是为了让坐姿满足最低位的同时,靠背略微向后倾斜,这一点对于不可调节靠背的桶椅至关重要,因为如果大家上赛道要戴头盔的话,靠背太垂直你的脑袋就要往前低头了.
底座和座椅合体完毕.
这里有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件,来自Cusco的座椅拉杆,说是拉杆,其实另有用途.
开始拆原车的座椅了,四颗螺丝,没难度,但是有3根线束要断开,千万别直接把座椅直接往外搬,先钻进座椅底部松掉线束的接口.
搬出原车座椅后我们就要拆安全带锁扣了,第三方的座椅无论是是否可以调整靠背,都可以继续沿用原厂的三点式安全带.
这根安全带锁扣也是有线束的,位于中间白色接头的那个,最上面蓝色接口是座椅加热功能,最下面的黄色接口是气囊接口.
所以一定要以这个和原厂反过来的方向安装,不然很难使用,亲试过了.
安全带锁扣的线束稍微整理一下,用扎带固定在座椅底座上即可.
接下去找出原车线束里2pin的黄色接头,破线.
短接上电阻,线不分颜色,短接上即可,这样仪表盘的安全气囊就不会报警了.
Cusco这根拉杆很好装,就夹在座椅和车身中间然后固定座椅即可.
最后的上车效果就是这样的,四点式不使用的话就甩在左右两侧,平时马路还是用原车三点式安全带方便.
合成革的质感的确要好上不少.
之前买的车内拉杆起到作用了,四点式安全带肩部两根有金属钩和不带钩的两种,我买的就是不带钩的,这样直接系在拉杆上即可,系法说明书里有,这样是可以符合FIA赛车标准的系法.
两腿两侧的两根直接甩到后面和加装的Cusco座椅拉杆钩住,方便么?这样就不需要车身打孔来固定安全带了.
四点式安全带有两种锁扣,我买的是街道使用类似原厂的,使用方便但套上去的时候简直就是"背背佳",另一种赛用快拆太过装逼要一个个插入我觉得不太方便就没选择.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重量对比,原厂座椅含底座20.3kg.
新换上的座椅含底座14.5kg.
2017/10/21
之前曾经也研究过碳纤维的引擎盖,但一直没有出手,后来在研究赛道散热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的赛车引擎盖都有开孔,不是为了进风就是为了散热,因为就算是装了油冷赛道时机舱的温度既然高的可怕,那么就索性直接换个有开孔的碳纤维引擎盖一步到位吧.Varis的这个引擎盖开孔是用金属网来遮盖防止有东西落入引擎舱,但原配的金属网居然是物色的,太难看了...自己买了罐黑色的自喷漆.
喷一下很方便.
只要喷一个面就够了,反正背面不露出来.
喷完的金属网通过很简陋的方式固定在引擎盖上...
就是这种手掰一下的金属扣...不过牢度是没有问题的.
有开孔有人可能就要担心雨水了,事实上引擎舱一点点雨水进去是并不大碍的,不过Varis还是原配了两个罩子,用来盖在引擎盖的背面,就几颗螺丝固定,所以日后跑赛道的时候拆一下丢后备箱不跑的时候盖起很简单.
碳纤维大家都知道有分干碳和湿碳,就引擎盖而言强烈建议大家别买干碳,虽然干碳真的可以轻不少,但是引擎盖属于碰撞易损坏部件,干碳材质的碳纤维会嘎嘣脆后像一把把锋利的刀片,一不小心可能就分入了驾驶舱...所以就算是在日本干碳的引擎盖也属于竞技物品不可合法上路的,Varis当然不是干碳,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引擎盖换起来很简单,原厂引擎盖上有3个小部件要拆下来装到碳纤维引擎盖上,相信对于大家也是没难度的.Made in Japan的碳纤维特别是Varis这样的大品牌质感和做工真的好.
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Subaru目前为止所有车型的前引擎盖其实都是铝合金材质的,本身重量就很轻,换湿碳并不会本质上大大降低重量,像我这样替换大概也就轻个2~3kg而已,如果不是为了散热大家大可不必浪费这个钱,至于换不开孔碳纤维引擎盖的,那就实在是没什么必要了.
2017/10/29
一个夏天的调整+改装,终于,今天得到了回报,BRZ不但跑进了1:20,还跑出了1:18.750,立个Flag,冲击1:17!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xOTUwNDg2OA==.html
2017/11/05
上次跑赛道的时候发现油温一搞挂档就累,严重影响刷圈的节奏型,于是琢磨着是不是换个粘度更高的变速箱油以保证赛道的挂档手感,找了一圈发现,原来之前用的后差速器油粘度就正好比变速箱油的粘度要高一些,正好,以后前后就可以一起换了.
谁知道放出来的变速箱油么么黑,这可是手动变速箱啊,这样的黑法,才2000公里,简直刷新了我的新三观.
顺手机油也一起换了,继续300V 5W30.
机油放出来倒是没有那么夸张.
换好之后明显路上的挂档感觉也润滑很多,看来赛道对于变速箱油的压力一点都不发动机机油低.
2017/12/19
正当大家都以为我要放弃BRZ的时候,嘿嘿嘿,我又继续改起来啦~这次改的是大尾牙.首先我要跟大家来说一下,BRZ初代的原厂尾牙是4.1,到了这一代小改款,海外已经改成了4.3,这是因为傻子都知道BRZ要270km/h多的急速有个毛的用?低扭又那么差,转速爬升得又慢,但是很可惜,中规17款依然还是原来老款的4.1终传比...然后依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日本有卖丰田原厂大尾牙,原厂的!到手价格只要4K不到...
这是零件号,真的可以在丰田零件库里搜索到,不知什么车型使用,卖家宣传的是丰田运动部用的.
Made in Japan外加全套原厂件,事实上日产可以买到最大的尾牙就是4.55了,再高,就只能买台产和国产货了.
安装并不会很麻烦,但自己搞不定,需要液压设备.
因为正好今天有事要忙,所以差速器总成打开里面替换尾牙的过程我没拍照片记录下来,回去的时候差速器总成已经搞定准备重新上车了.
其实差速器总成拆装非常方便,我简单说一下拆的过程,红色所有圈圈的地方松开,包括排气和传动轴松开,然后绿色的副轴抽出来就完事了,简单么?装其实也一样,大概4个小时就能搞定.
看完下面两张图大家就会明白,4.1的尾牙所换来的276km/h极速对于BRZ这台小跑车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换成4.55的尾牙之后,248km/h的极速一样也不低,但实际上我改完开了一圈,无论是每个转速(无视档位,因为这是终传比)下的扭矩都有提升,发动机转速爬升的速度也更快了,果然NA改大尾牙就是打鸡血一般的爽快,至于负面影响,除了一个极速的降低,另外一个就是油耗的增加了.
2017/12/31
趁着17年的最后一天,改了一下排气的头段.BRZ的排气是这样的,引擎出来->芭蕉(带三元)->S管->头端(带三元)->中段+尾端(原厂是连起来的无法断开).考虑到之前的改装对低扭的帮助很大,比如碳纤维传动轴和轻量化普利盘,都是提升低扭的改动,再加上大尾牙对全段扭矩都有提升,所以决定换一个轻量化+直通的头短一方面继续减轻重量,另一方面则可以让高转下排气更加顺畅提升一些些的高转马力输出,当然缺点嘛,低扭会损失一点点.
Tomei虽然是个日本竞技产品品牌,但其实旗下很著名的钛合金排气都是TW工厂生产的,品质没问题,之前我第一台BRZ就改过60R和60S,但声音是真的大...再给我一次选择我绝对不要了...头端分为两截,60mm管径,加在一起重量仅为1.285kg,原厂有5.5kg.
拆装就很简单了,就一块原厂黑色的护板卸下就可以换了,对比原厂大家可以看到,原厂有一个三元催化,废掉,这样才能增加高转下的马力些许,别担心异味,芭蕉上还有一个三元的.17款的头段并没有氧传感器,所以Tomei自带的孔位用自带的螺栓堵上即可,老款有氧传感器么?真不记得了...
所有螺丝都有扭矩数据,大家照着拧就行了.
中间连接的一段容易漏气,建议大家换上后一个人在车内发动轰油门,另一个人在下面用手感受一下是否有漏气.确认无误就没问题了.
这里要打一下脸,昨天被微博车友提醒,STI原厂的这套前桥拉杆下图左侧哪根我转错了,应该是下图这样的装法而并非左右对称装,感谢这位车友的提醒,现已纠正.
换上后试了一下,并未有感觉到低扭明显丢失,油门的响应提升,这些都是去掉一个三元后的好处,至于声音,真的没有变大多少,依然安静,太棒了~
2018/01/20
苦苦等待的座椅终于到了,原来的座椅真的是太小,导致屁股不能坐到最里面坐不实,于是订了一把ZETA III的L号.对比一下,左边是原来的,右边是新到的.
Japan版用的是翻毛皮,背部是碳纤维的,等级也比原来的上去了一档.
现在坐起来舒服好多.
然后后面的4点式安全带多出来的建议大家用扎带这样扎一下,就不会留很长很难看了.
2018/02/03
这次的赛道日成绩和之前的相差无几,但尾牙的改动让以前必须2档过的弯也可以顺利地使用3档过了,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能三档过了,后面逐步提高弯中的速度才能让出弯变得更快从而不用担心转速的不够用,无奈轮胎彻底磨完,下次要换套胎继续刷才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3NjU2Nzk4OA==.html
2018/03/03
6月份换上的R888经过几次赛道日的磨练,虽然还能跑,但胎纹已经可以感受到影响抓地力了,于是决定换掉吧.
既然已经体验过了半热熔,这次就换全热熔上了,Federal,曾经是一个日本品牌,后来被台湾人收购,主要看中的优势就是价格了,耐磨系数40,真宗全热熔S胎,215 45 R17的价格才900一条...这就是抓地力再差再差,也总比相同价格的RE-71R强吧...所以真心很实惠.
然后本来是要装刹车导风的,可惜之前在装刹车的时候没有拆除防尘板,所以无奈等下一次装吧.
不用破坏结构,安装简易,这套前轮的碳纤维刹车导风板还是很好用的.
拆下的R888,其实还能用,走街更没问题,不扔了,留给车友以后冲成绩用.
2018/03/10
用Federal第一次跑赛道,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抓!非常抓!!但是问题也很明显,第一是街道冷胎真的难刹,遇到积水虽然我暂时还没遇到但相信肯定很危险...第二是赛道需要热胎,胎温不上来一样滑,上来了开始爽,但后来我总觉得温度高到一定程度又开始没中间的状态来得抓,待以后再跑的时候好好验证一下这个问题.
今天跑赛道的目标是练跟趾,原来跟趾真的不难练,上次尝试了一下加上今天全程用跟趾,居然基本上掌握了,当然,刹车点和跟趾的效率还有提高的空间,不过用跟趾能做到以前不用几乎相同的圈数成绩,我很满意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1MjkwODEwOA==.html
2018/03/26
之前装的Tomei头端因为是两截中间夹紧的连接方式,开了一段时间抬起来看,链接处明显有些许的黑色尾气排放物出现,这说明有些许的漏气,不明显,这让我想到了曾经第一台BRZ买过的Tomei中尾段排气,也是类似链接的地方会有些许这样的情况,看来这个牌子以后我不会再碰了.所以这次找了一根不分开的钛合金头端,小众品牌,但东西没问题就行了.然后就是Amuse的S管,同样钛合金.
这个S管是折腾死我了,死活拿不出来,别人好像是要放副车架才能取出.
我索性把芭蕉拆了才成功取出,早知道芭蕉就一起换了.不过现在S+头+中尾都是直通芭蕉不可能再换直通的了感觉换的意义就不是很大,再说芭蕉又不便宜,又没可以轻量化的钛合金,最后的结果就算也要也只是换个带高流量三元的芭蕉,这个投资回报率实在是有些低了.
2018/03/29
这周六又要跑赛道的,最近天气明显升温,为了缓解刹车的压力,今天赶紧把前轮刹车的导风板给装上,就是这两个东西.PS,下图红色的沉头垫圈附件就2个,其实左右臂摆都要用的,已经联系卖家帮忙补发,好在没这个也可以先固定上.
要装这个刹车导风必须要把原厂的刹车盘防尘板拆除,这玩意其实本来意思也不大.
拆除了之后从内侧刹车盘就等于外露了,这样导风才能真正达到散热的作用.
安装导风板很简单,不拆轮毂其实都可以,车子稍微抬起来一点伸进去就能装了,2颗螺丝+螺丝锁一下就行了.
导风是原理很简单,从车子底盘处将车头迎面而来的风流通过弧形的导风板引流到刹车盘上,其实这种导风板破鞋的跑车上也有自带相同原理的玩意,不过破鞋前后轮都有.
2018/04/08
年前买了个刹车总泵顶,这玩意千万记得,别直接日本买,日本是右舵所以这玩意也是在右侧的.
2018/04/15
自己海淘了个Whiteline的变速箱衬套,拆装并不麻烦,车抬起来后把原厂的变速箱衬套也就是下图这个拆下来,再把橡胶材质的衬套塞进中间原本空缺的区域,这样一来变速箱的晃动就会变小手感就会提升,实际装好的确明显能感觉到换档的手感更直接更爽快了,强烈推荐.
2018/04/22
之前用的变速箱油因为是GL-6的缘故其实并不适合BRZ用,在此我先为大家道个歉,误导了大家.因为BRZ的手动变速箱是有同步器的,而GL-6会腐蚀同步器,属于竞技型变速箱油,纯赛车的变速箱是没有同步器的,于是换成了Amsoil,顺便把后差速器油也一起换掉,下图上面的就是变速箱油,下面的就是后差速器油.
2018/05/01
现在用的滑轨底座发现其实我不代步之后座椅根本就不需要再前后调整位置了,然后就推荐了车友用了固定式的底座,到手给他装了之后发现,的确是轻啊,轻多了好不好!和车身固定的支架是钢的,自黑色.
和座椅固定的两片居然是铝合金材质的,怪不得轻啊,但没上色...黑和银装在一起很奇怪,所以就自黑一下吧~
喷就喷外露的一面,里面接触座椅的那面就不喷了.
注意固定座椅两片铝合金的支架空位,一条圆孔的都是前后位置的固定点,完全不用担心无法适合自己的坐姿,往上3排就是角度的调节.固定式的底座更轻,坐姿更低,强烈推荐.
2018/05/09
一直觉得外露的碳纤维件太高调,不如同色来得低调闷骚,所以决定把尾箱盖拿去4S喷一下.去之前本来以为可以用保险每年送的免费几个喷漆来享受,结果祁连山难度那家不在保险赠送的喷漆指定4S范围内...算了,自费吧,800元一个面.
大概两天时间告诉我喷好了,拿去看,恩...果然4S喷的很随意啊...好多细节根本没办法看.
因为还没有抛光的缘故,所以橘皮很严重很严重,这个不是4S的问题,4S要求抛光必须装车后抛,不然东西那么小没办法固定,反正自己有美容店,那就拿回去自己抛吧.
这里先承重一下,碳纤维尾箱盖+车牌照4.9kg,等替换下原厂钢的尾箱盖再给大家对比.
2018/05/10
换后备箱盖其实并不是很麻烦的事情,大概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吧就能搞定.
没有原厂那逗比小尾翼是不是觉得更和谐了?
再来承重一下原厂钢的后备箱盖,看,"去掉一个小尾翼轻了一半的重量".
原厂替换下来的后备箱盖,恩,没什么用了.
弄完了后备箱盖再换个车内的小东西.看到远处的油门踏板没?原厂的位置一定是比刹车踏板低,然后又分开的远,这样做跟趾的难度其实有点大.
正面再看一下,注意刹车和油门踏板的距离.
这里给大家介绍个小东西,Velox的铝合金油门踏板垫高块.
拆油门踏板很简单,2颗螺帽,加上松掉电子数据线,就下来了,但钻进去操作真的很累,特别是我这种块头大的...
接着就把垫高块放进去,再用原来的螺帽锁紧,这个时候就可以微微调整左右的距离了,我选择了最靠右.
换好之后基本上油门踏板就只比刹车踏板低那么一点点了.
左右距离哪怕是最靠右,也已经比原来的要靠左一些,不满意的可以继续往左移动.
最后换上这个同样垫高的底座,完事,不麻烦,就是钻进车内很难施展的开.具体脚感回头跑完了赛道再和大家分享.
2018/05/11
明天又是赛道日了,很早就想换235的胎,但因为有车友换了接近数据(8.5J ET45 R17)的轮毂+235的胎之后轮胎蹭轮廓的内侧(在降低避震的情况下,原厂避震不蹭),所以估摸着自己之前8J ET45很可能也蹭所以就一直没换235,直到最近抢了某人的T66F赶紧把新轮胎装上.
这个胎我下面单独说一下,新发现,很适合大家赛道日+街道玩玩,轮毂的规格是8J ET42,别看这3mm的差距,还真的不能差这么点,差了可能就蹭(在打死方向盘的情况下蹭).
原来RPF1+215的重量,17.75KG.
现在换T66F+235的重量,17.50KG,果然T66F重量很吊,把轮胎增加的重量全都偷回去了.
换好赶紧洗洗车,顺便再把尾箱盖的喷漆抛一下.
现在的样子是不是很原厂很素~
关于这次的轮胎是这样的,前阵子不是用了Federal FZ-201全热熔胎嘛,接着发现最近稍微拖鞋一些的另一个型号595RS-RR也在最近开始引进了,价格依然无敌便宜...
595RS-RR是之前595RS-R的升级版本,我搜了下资料,16年发布的.
这个花纹是不是很RE-71R和AD-08R的综合体,但是不同的是,这个胎木有导水槽.
没有导水槽的结果必然是湿地会相对抓地差一些些,但实际情况还有待实际的表现.
关于这品牌嘛,就是最早是日本人的,然后被台湾收购,现在目前为止都还是台湾产.
规格是235 45 R17,刚刚引进规格并不多,但从15~18基本上每个尺寸都会有那么1,2个主流的规格,听经销商说后续数据会满满补全.
Logo.
单导向花纹,所以不分里外,只分方向.
耐磨系数200,基本上和08R/71R差不多水平,但价格比08R还要低,就看实际效果了.
17年31周生产,新货引进肯定都是比较新的.
2018/05/27
经过了一次干地一次湿地的实战,我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个胎走走街道完全没问题的,但是赛道呢,温度一上去马上歇菜...下面视频的这天赛道日,最快圈数首先还没之前215mm的全热熔快,倒也算,毕竟这都不是热熔胎,但最快圈数第三圈完成的,后面越来越慢甚至都进不了1:20了...其次湿地也抓不住.个人觉得,赛道入门胎还是太平点AD-08R吧,这胎真没撒意思.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YwMzEwMDUwOA==.html
2018/06/26
上次那个垃圾胎,真的是...赛道完全无法胜任,然后正巧看到有全热熔的光头胎(R胎)价格很低,于是就顺便拿了4条.
品牌是Achilles,国内叫爱驰乐,没想到轮胎的一侧胎壁还有彩色的Logo.
轮胎的型号为GS 328,正经的赛道R胎,无耐磨系数,无干地湿地抓地力数据.
全热熔R胎的规格和普通民用轮胎标准方式不太一样,比如说宽度,24代表了差不多235mm,然后61原先我们用的是扁频率,但R胎标注的直接就是轮胎直径,实际为605mm,最后轮毂直径和常用轮胎标注一样为17寸的.轮胎为马来西亚产.
另一侧胎壁的Logo就没有彩色而是凹凸印的了.
R胎不用区分里外,也没有方向,因为,胎壁什么花纹都没有.有的只是新胎的毛毛.友情提示:R胎请避免街道使用,更要避免湿地/雨天使用,最后赛道使用时请先热胎,跑个几圈,至于到底效果如何,等之后跑完了再跟大家更新吧.
2018/07/18
夏天休战不跑赛道正好就给车维护下小改改接着秋季前做足准备.之前买的固定式底座虽然很早就到了但因为4S订的座椅螺丝等了3个月才到所以也就一直没装上,好在座椅螺丝终于到了.原车座椅4颗螺丝有一颗其实已经活牙了,不是里面活牙,是顶部六角活牙,所以只能用带调节的夹子用力拧出来.
原厂座椅螺丝我配了2次都没配到相同规格国产高强度钢的,要么螺纹太粗,要么螺丝太细,奇了怪了,难道这还是非标?4S订贵是不贵的,9块钱一个,就是时间也太长了.
注意看六角牙纹,右边的已经花了,也就拧了2,3次而已,钢的材料强度太低,左边是新的.
固定式的底座可以比带滑轨的更轻,坐姿更低,缺点么就是不可以随时前后移动,只有自己开无所谓,别人想开你车的话,嘿嘿,也蛮好的啊,别人没办法管你借车了嘛.
注意,两块铝合金的支架是放在内侧的,洞眼很多,完全不用担心前后或者倾斜的角度问题,只不过调整到满足自己角度要多尝试几次.好了,后面就是慢慢维护和保养的事情了,慢慢再给大家更新.
2018/07/24
车子开始进入夏季休战保养维护阶段了,机油继续换300V 5W30.
机滤这次换STI原厂红色的机滤.
顺手换个心情件,我们需要准备一些钓鱼用的鱼钩线,然后就是美纹纸.
首先在这里两边上下的位置贴上美纹纸.
然后把鱼钩线从车门处伸进去慢慢拉断双面胶截面.
对比下,我把需要用鱼钩线截断的发泡双面胶区域红红色圈出来了.
然后就慢慢拔出来就行了.
之后换上了TRD碳纤维的空气件,其实就是个心情件.
最后,光头胎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秋天重新开战.
2018/08/05
最近换了个对波箱的换档手感提升帮助很大的小东西,如下图,东西价格很便宜,更换也不麻烦,强烈推荐各位86/BRZ车友们.
这两颗弹簧其实就是拍档往左往右时候的那个压感力,原厂真的太松,可能大家一开始不会有感觉,但替换完再对比,就明白我为什么让大家要更换了.2颗弹簧都可以直接替换,首先第一颗的位置,我红色圈出来了.
螺丝松掉,然后用磁性吸棒把里面的弹簧吸出来,替换上去即可.
另一颗在另一面,更大的螺丝,我也圈出来了.
这颗螺丝和弹簧是一体的,整个螺丝拿出来后替换里面的弹簧,再装回去,完事.装完之后排挡往左往右的压感都会明显增加,但绝对不会增加到难推的程度,目的就是可以让2->3档的时候更加自然一些(因为推的同时更大的压感自己就把排挡往右边压过去了),降档3->2也相同的作用.
2018/08/18
夏季保养的最后一部分,刹车环节,最左侧是专门清洁刹车的喷剂,100%挥发,所以随便喷.右边则是Dixcel的刹车油,一年换一次.
主要需要清洁的就是前轮的AP刹车卡钳,因为活塞没有防尘套,所以尽量保持清洁,防止刹车粉末进入到活塞内的油路堵塞了刹车泵的工作.
清洁后,还是很好用的.
顺手刹车盘也清洁一下.
后轮就不用拆下来清洁了,因为原厂的卡钳活塞都带有防尘套.
好像外面喷了也没撒清洁的效果嘛...
最后换上了ENKEI RPF1 17 8J ET35的轮毂,有人还记得这套轮毂么...其实是最早为BRZ入手后面卖给了车友,如今为了上宽胎防止内部蹭到,又跟车友兑换了一下回到了手里,真的是折腾啊...大家记住了,这就是86/BRZ如果上245mm左右胎宽最完美的规格,同样也是降低避震后和轮眉最接近齐平的数据.轮胎就是夏季之前入手的全热熔光头R胎了.
2018/10/21
当初一起差不多时候买BRZ一起跑赛道的小伙伴即将卖车,故相约拍了一组合影,天马115的BRZ,虽然刚刚被另一位86车友超越,但依然是我们圈子里很快的一台BRZ和车手.
2018/12/24
前阵子趁着天气不错自己去天马"偷跑"了一下试试传说中的全热熔胎,结果...一方面是好久没开手动的缘故,另一方面我想说这个全热熔光头胎真的只是光头唬人而已...圈数惨不忍睹...
最后,从2017/01/03到今天,差不多正好2年的时间,终于,二进宫结束了,挥泪送走BRZ,天马的圈数成绩也永远地定格在了1:18.798,恰巧也就是在今天,得知明年19年Subaru中国将重新引进BRZ,什么?三进宫?别了吧...感谢大家这2年间的关注,希望这个帖子的内容能对大家玩好BRZ有所帮助~
改件汇总
**** Hidden Message *****
未完,待续~
这个黄色确实有点。。。。 这限量版不错 一种······晒褪色了的感觉? 强势围观~!!学习经验~~ 同一型号买2次,这个是真爱 前排
轮大认证的行车记录仪是啥型号?选个合适的记录仪实在是太难了 第一次离轮大这么近 看了之前轮大的IS作业后,一直期待轮大新作,等到了,HOHO 强势围观,恭喜轮大提新车 这绝对是真爱~ 出售香烟、瓜子、炸鸡、鸡爪、啤酒、小板凳、移动电源、数据线、遮阳帽、眼药水、防闪瞎墨镜。 这颜色真的,,,还是蓝色好看,为啥阉割了前四后二啊,真的不能忍 #BRZ二次磨合计划#[狂笑] silver_x 发表于 2017-1-3 18:34
前排
轮大认证的行车记录仪是啥型号?选个合适的记录仪实在是太难了
他这个是blackvue 650S ,单镜头版。 还好718换色了,不然两个黄,两部都活不久~ 这才是真爱 期待后续更新~ 占个前排看后续[傻笑] 期待轮大的破鞋开箱 这黄色我见过,飞度什么的 这黄色的确淡了一点点 口红姬感觉效果很一般,不过方便就是了 12v不用转 前排 这黄色其实也蛮好看的 不像有些黄 第一眼看过去很好看 看多了辣眼睛 给飞度的黄色一个调 前排mark,围观轮大 这个算是柠檬黄么[偷笑] Sachs也要看型号的啊,毕竟也是一个高中低都吃的牌子 MARK~~坐等更新 这才是叫玩车[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