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ialized Tarmac Disk Comp - Bora队版涂装
本帖最后由 HelloTY 于 2020-1-29 14:33 编辑2020.1.29 小更新一下
2020这个春节假期在家宅着,躲避肺炎疫情。发一下之前升级的弯把和把立。
换把立是因为有一次在家喝了点酒,懵懵的情况下闲的无聊拧把立螺丝,把有一个螺丝孔拧得易扣了……所以升级了ZIPP SL Sprint……传说中的冲刺黑粗硬……
弯把是早就想换的,原本的圆管铝把手感真的差,换成了价格,握感,颜值都不错的EC70 Aero.
这一下把组应该是一步到位了……
把上的线管终于可以内走了,看上去还是挺气动的……
我是分割线--------------------------------------------------------------------------------------------------------------
这两年公路车的发展还是比较快。有别于前些年更轻更硬的单一路径,这些年各大厂商发布新车的关键词除了传统的轻和硬之外,更多的是强调气动,平顺。而随着电变和碟刹的到来,规格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不统一。到了2018年,规格基本定下,换车的念头渐渐从心里冒出来~
之前的车是一辆自组的闪电的E5 SMARTWELD。还发过帖子: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1705776-1-1.html
实话说轻量和硬度都没啥问题,但是心里还是想体验一把油碟和碳架,所以下定了换车的决心。
型号除了最终选定的Specialized Tarmac之外,还考虑过Cervelo R3,Lapierre Xelius,BMC RM02 以及比较小众的 Chapter 2 Tere。综合预算,涂装以及售后的便利性吧,最终选定了Specialized Tarmac。
先上图吧~ 其实买到这个配色还是比较巧合的。
之前有看到官网上有这个Bora配色,询问了我的一个车店的朋友,被告知没有货。于是又看上了同款黑色/3M反光logo的配色。刚交定金之后,朋友说黑色的配色当天早上被北京昌平的一个店订走了,Bora配色又有现货,问我这个行不,我当然还是很开心~于是皆大欢喜。
把立是闪电自有品牌的一款,100mm,看上去质感还行,logo是反光的。
头管留的比较多,因为这个车的几何和之前的车不太一样,所以先适应适应,后续再截~
弯把也是闪电的,中对中420mm的。现在比较主流的小弯形。铝把的舒适性还是比较堪忧,后续想看看换个一体的碳把试试。朋友说也可以给我缠个双层把带~回头体验下再说。
码表选的佳明的130,配合佳明的app还是很方便的,支持ANT+,续航时间也不错。
从前面看有个佳明的大logo。
UT的机械油碟手变。比电变的大一圈,不过还是比SRAM的看上去好多了……
手握的部分有防滑的花纹,手感还是可以的。
把带是那种比较粗糙的手感,把堵竟然是有螺栓的这种。看上去质感还是可以的。不过朋友说这种把带耐久度不是很好,汗浸过几次之后会变滑~
头管前面的闪电大Logo
前刹车的线,从叉肩的位置进入车架。
其它3根线从下管前段进入车架。
车架是54cm的,之前骑52的大家都说小,这回试试54的。目前感觉还是可以的。也可能是新款Tarmac的角度本来就没有之前的Tarmac / Allez那么激进。
Bora logo
闪电Logo,宝岛制造。
闪电的水壶架,挺好用的,双面取水壶。
水壶架螺丝上竟然还有Specialized logo。细节还是可以。
后上叉的位置很低,目前主流的滤震设计,不过我感觉这个局部的造型还是缺少一点设计感。
Fact 9R碳纤,不是啥高端型号……
从之前的车上留下来的Topeak尾灯,良心产品。
车架带的碳坐杆,这种安装方式目前应该是最主流了。
坐垫,闪电的Toupe,没有之前的Power系列舒服。回头换一个……
后上叉上的Tarmac logo
UT后拨,这代引入了影子后拨的设计,看上去和之前的公路后拨不太一样。
换个角度……
从上面看,确实后拨基本在车架投影之内……
UT牙盘
前拨的结构基本上是一代一变……
螺纹中轴,争议比较大的设计。个人看来这个中轴制式是最适合一般车友的。通用性高,可靠性高,易维护。压入式中轴标准各异,还很容易出现异响。
后碟的夹器……
前碟的夹器。
桶轴,目前碟刹车架的通用标准。
前碟片是160mm的,通过反转连接夹器和车架的金属件,可以使用140mm的碟片。实际上就我这个体重(60Kg),后续换个140mm的碟片应该是没问题的。
后碟片,140mm。禧玛诺的UT以上碟片都有这种散热鳍片的设计,我看了下应该是一个钢夹铝的设计。实际上我觉得这东西意义有限……噱头居多……很难相信自行车这种人力机械会使得钢制碟片产生热衰减……而且Sram和CP家也都没见过这种设计……
轮组是DT Swiss的R470db,小刀圈,看上去很重的样子。感觉碟刹还是要换碳刀的~后续再说吧~
外胎是闪电的,26C。中间光面,两侧有很浅的凸点,应该是平路低阻力,转弯增大抓地力的设计。
好了~基本就这样。再放个整车照~
晚上溜一圈长安街,十年间,3辆车在几乎同一个地方的照片~
高中时的昆山TCR,德国电信涂装
后来换的ALLEZ SMARTWELD E5
这次的Tarmac Disk
在车店时的照片~
拿到车后在附近的咖啡馆喝个下午茶~ 坐在咖啡馆露台,看雨后的妙应寺白塔~
再Show一下女王的车~ 700Bike 银河,良心产品,后来换了Power坐垫,改了油碟~
最后的最后,ID Show
Thanks
好车~ 碟刹就是有点重。700bike改完什么重量啊? nielshe 发表于 2019-5-6 19:12
好车~ 碟刹就是有点重。700bike改完什么重量啊?
其实我觉得这点重量不算啥~ 使用体验完爆夹器。
700Bike不算轻,那个架子太重了。 码表是130,不是1030……
北苑店买的吧 tarmac好车型啊,座垫用闪电power肯定没错,用上屁股真的舒服多了。 女王车漂亮 小轮改弯把试一下。[傻笑] 银河路过 好mini的 佳明1030[偷笑] 这1030 来一打~~! 10年间,手机像素提升非常大 看到拉皮的FDJ,帅 freeren129 发表于 2019-5-7 09:51
码表是130,不是1030……
北苑店买的吧
不是……不知道算不算广告……
白塔寺那边订的,直接从中国区代理拿的货。因为和店里人交情不错,所以有个很好的折扣。 jbqkg 发表于 2019-5-7 12:14
碟片是为了好看。。。DA好看。。。
我觉得SRAM的中点线碟片还不错~
he1987 发表于 2019-5-7 13:41
看到拉皮的FDJ,帅
哈哈,其实我喜欢他家的Xelius多一点。 这个1030好迷你... 拉皮的车子怎么样丫? justiceczk 发表于 2019-5-7 16:25
拉皮的车子怎么样丫?
骑过都说好…… 三大家碟刹其实都存在热衰减的问题…Shimano还比较严重一点。不是说人力,是长时间连续下坡。 sunjiaqi 发表于 2019-5-7 16:30
三大家碟刹其实都存在热衰减的问题…Shimano还比较严重一点。不是说人力,是长时间连续下坡。 ...
好吧……如果有实验的话,那看来还是我navie了。
不过我看过一个CP家的视频,碟刹测试,用马达带着碟片转,把碟片都刹红了,性能还是很可靠。
以我个人的理解,来令片上的鳍片是有必要的,因为来令片就那么一点点,还在鲍鱼里吹不到风。估计会比较热,搞不好把油温弄高了会涨。所以搞个散热鳍片应该很有用。
不过碟片那么大一张还很薄……暴露在风流中,很难想象钢制碟片的温度能够导致热衰减…… 就差一套BORA队服了~ Jokezhou 发表于 2019-5-7 11:33
小轮改弯把试一下。
弯把对控车能力要求稍微高点~怕女生容易摔~ 看落差,柔韧性不错,最后S-works了解一下[恶魔] 下一步就是sw bora了
看到咖啡馆,突然反应过来,楼主没上锁啊? ghostersuper 发表于 2019-5-7 20:07
看到咖啡馆,突然反应过来,楼主没上锁啊?
怕摔啊~ HelloTY 发表于 2019-5-7 07:40
其实我觉得这点重量不算啥~ 使用体验完爆夹器。
700Bike不算轻,那个架子太重了。 ...
真没觉得。。。r8000和9000的夹器足够好了。这点重量对公路车就是顶级车和入门车的差距,怎么能叫不算什么呢? HelloTY 发表于 2019-5-7 09:45
好吧……如果有实验的话,那看来还是我navie了。
不过我看过一个CP家的视频,碟刹测试,用马达带着碟片转 ...
山地好像对鲍鱼散热更敏感…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就是下坡油沸腾然后死去刹车悲剧了…反正一般情况下很难艹到热衰减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