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daile 发表于 2019-7-7 12:54

【万言书】拥有8颗GM镜头的体验?聊聊我的索尼E卡口镜头群

本帖最后由 greatdaile 于 2019-7-14 20:11 编辑


0. 写在前面的话
       很早就在构思写一篇索尼E卡口镜头的使用心得,可是新的镜头一直买,总是想着体验完新买的镜头以后一起写。终于拖到了今天,我觉得目前的镜头群已经完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也都不会再购置新的镜头(立flag),可以开始对过去几年玩E口镜头的经验做个总结了。
       本文的篇幅可能会很长,毕竟要介绍的镜头挺多的,换做其他大神可以写10篇门户文章出来,当然我没这个本事,就放在这个帖子里一起点评了。除了现在持有的13枚镜头以外,我也会对之前长期使用但已经售出的镜头做出分享,会分为镜头介绍-心得体会-样片这三部分。有器材选择或者使用方面的问题也欢迎留言,我会在3楼集中回复。
       希望大家多收藏,多回帖,多给鼓励,我能够完成这篇文章真的是呕心沥血。

1. 索尼E卡口总论
       为什么会在索尼E卡口系统上投入这么多?今天查了下图中的器材价格,在马云家买齐的话要超过17w,所以这章就先来聊聊我入坑的经历以及对这个系统优缺点的体会。这当然不是完美的系统,但是值得投资。


入坑经历
       从纯粹的摄影经历来说,我算是新生代的玩家,因为我是直接从微单入的门,在我学习摄影的道路上没有接触过任何单反(当然现在接触过一些胶片单反,但那是后话)。2012年,本着培养兴趣爱好的目的(其实是工作挣钱了烧的),买了人生第一台相机,松下的m43系统,记得那时为了图便宜,买的没有中文菜单的日本水货G3,就配了个套头。玩了一阵后因为眼馋隔壁奥巴E-M5的颜值和当年强悍的性能,就出松入奥,换机成功后还很烧包的配齐了竖拍手柄,闪光灯,虽然用的还是套头,但这一身行头也让我沾沾自喜。约暗恋的姑娘出来拍照,给以前的同学记录求婚场面,义务给公司拍一些活动什么的,从此走上了小法师的道路。现在想想觉得挺有趣的,估计很多摄友都是这么过来的。


       从我玩摄影开始就很关注器材,CHH的账号也是那个时候注册的,2013年底相机圈发生了一件大事,索尼前无古人的推出了全画幅微单相机a7和a7r,说真的我有被震到,当初选m43是因为觉得市面上的APSC微单相机底也大不了多少,画质差异不大,可是全幅就不一样了,这真的能压死人。但我也没有冒然跟进而是继续观察,第一是我当时在m43的镜头群上也投入不小,第二是a7一代除了大底以外的机身性能并没有手上的e-m5更好(三防,握持感,五轴防抖,触摸屏等等)。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先入手了nex-6来体验索尼相机,直到一年后a72的发布,我才下决心换系统,五轴防抖的加入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后又因为不满意a72的动态范围入了a7r组双机,在之后换a7r2,a7r3这么一路过来。
       在我整个索尼镜头的使用经历中,a7r3的购入是一个分水岭,在a7r3之前我只有85这一颗gm镜头,而购入a7r3一年半以后,我的镜头群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索尼三代机身解决了以前两代非常多的痛点,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让我继续投入这套系统。当然器材在变,我的摄影能力也在提高,现在也不敢说拍的很好,但也不是给人家免费拍照的时候了,我购入整套系统的钱都是靠业余时间兼职人像摄影赚到的,算是以摄养摄吧。所以之后的心得体会大部分是基于自己旅拍摄影的使用场景来分享。

E卡口优缺点体会
       如果时间倒回到一年多以前,那么选择索尼E卡口系统似乎不需要多余的理由,因为它是当时市场上唯一(忽略徕卡)的全画幅微单系统。可现在都9102年了,佳能尼康松下纷纷加入全画幅微单的战场,那么除了信仰还有什么是我坚持继续投资E卡口系统的原因呢?先听听索尼自己怎么说。

       也许是感受到了竞争对手的压力,在今年1月索尼发布了一支α系统的概念影片,阐述了自己的优势。在影片中索尼提出了一个卡口的战略(a卡口???),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姨夫的一个索尼战略,不管是高端的全画幅相机,还是入门的APSC相机,亦或是专业的S35格式电影机,都共用E卡口。这点我很认同,因为我也是从E卡口的APSC相机升级到的全画幅,如果一个系统一开始就只有万元以上的高端相机,那么当年作为摄影小白的我也许就不敢轻易投入该系统的怀抱。此外我也认为APSC和全画幅有一定的互补性,首先APSC相机的机身和镜头都能做的更小,另外虽然画质比不上全画幅,但在体育,生态,视频拍摄领域,APSC有它的价值。我相信有人在用a6400+24gm来当35 f2挂机使用,也有人用a7r3+18-105拍摄4K视频,这就是一个系统的深度和可玩性,而现在微单领域也只有E卡口(继续忽略徕卡)能够做到。我现在就非常关注索尼传闻中的旗舰级APSC相机a7000,我觉得会是a7r3很好的补充和备机。


       在影片中索尼还提到了E卡口影像系统的其他特色:
1.镜头:得益于先发优势以及这几年持续的耕耘,E卡口的镜头数量和质量都有目共睹。纵使其他厂商再努力这个优势一时半会儿也很难追平,换句话说我现在把持有的这13颗E卡口镜头全数卖掉,那么要等多少年后才能在另一套微单系统买到相同数量和规格的镜头呢?
2.影像质量:传统强项,不管是分辨率,高感还是动态范围,都是第一梯队。a7r3现在并列DxOMark全画幅cmos第一名。

3.速度:得益于CMOS技术的巨大领先,a9具有目前唯一的全画幅堆栈底,60次/秒的对焦和测光侦测,20张/秒的连拍速度,在体育和生态领域可以跟旗舰单反一战高下。a7三代机型在速度方面虽然没有a9这么强悍,但也领先同定位的其他相机。
4.电池续航:很震惊这个特色能够跟其他几点相提并论,但平心而论三代机在这点上真的太强,我如果是半天的拍摄任务都不需要带第二块电池,在我用a7r3至今的一年半时间里,只有一次在一天以内用完了一块电池的电量,那次是同时拍摄5个客人,在拍摄了一整天超过1500张以后电量耗尽。
5.小型化与轻量化:当年也是背负着巨单的骂名,可在友商都发布了全副微单相机和镜头以后这种骂声忽然小了。索尼是认真在做微单的,机身是最小的这个没有争议,镜头由于光学的限制也尽量用新的设计和材料达到轻量化,这点在几只广角镜头和超长焦镜头上体现明显。
6.AI技术:索尼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做到了目前整个影像系统中最好的人眼识别(没有之一),以及是唯一做到动物眼部识别的系统,铲屎官的福音。

       聊完了优势,再来聊聊索尼E卡口相机系统争议比较大的几个问题。

1.E卡口口径小不适合全画幅:伪命题,微单时代的短法兰距使得卡口尺寸的重要性大幅降低,具体可以看这篇文章。这个在前些年几乎没人讨论的话题,在友商发布了全画幅无反后成了E卡口系统最大的黑点。黑子们捡到枪,声讨的帖子一时间铺天盖地。讲事实是E卡口已经拥有了非常齐全的镜头群,腾龙适马也纷纷跟进E卡口,那些说E卡口不适合全画幅的根本就是罔顾事实。当然你说为什么E卡口没有佳能的1.2镜头(在写这篇文章的期间适马发布了FE 35mm F1.2镜头),我觉得这其实是市场策略的问题,索尼作为全画幅无反的先行者以及领先者,在镜头规格上比较保守,而佳能尼康等追赶者就必须拿出超越索尼的规格才有可能在市场上杀出血路。
2.握持感不好:机身小的副作用,但机身大也不意味着握持感一定好,不然去试试松下S1?实际上从一代到三代握把的深度已经有了大的改善,但高度不够导致小拇指勾不到有些难受。解决方法索尼也帮你想好了,可以买很贵的原厂小拇指柄,或者竖拍手柄。我都买了,但诚实的说我最常用的还是L板。竖拍手柄会使得体积和重量大幅增加,我只有在高强度的活动拍摄中,需要接机顶闪光灯的时候才会使用,因为可以很好地平衡重量。小拇指柄的手感最好也最轻,但使用后没办法加装快装板或者peak design的快挂系统。L板建议选择国产仿RRS的,当然有钱直接买RRS的也是极好,只有这款才能做到小拇指处贴合机身曲线,手感最好。

3.菜单混乱:这个对于新手或者不常用相机的抚摸党来说可能会是个问题,但我用了好多年索尼相机早就习惯了,你说它菜单不好吧确实是不好,但用习惯了也不会有太大问题。索尼机身可以自定义的快捷键非常多,大多数常用设置都可以设定在快捷键上,不太需要进入菜单更改。而且三代机加入了自定义菜单的功能,可以把常用的项目放入自定义菜单方便寻找。
4.品控差:这个地不好洗,机身的品控确实一般,三代机快门双击的现象几乎成了通病,一些接口例如麦克风,pc同步等也比较容易坏。镜头抽奖的问题我觉得是存在的,但在网上绝对被夸大了,至少我买这么多镜头並没有碰到什么品控问题。
5.屏幕垃圾:我没用过a73不了解a73和r3的屏幕差距,但以我使用r3的经验,屏幕说不上出色,但也不会影响我完成拍摄工作,网上说不敢给妹子看的更是无稽之谈,我经常让客人现场选片,也从来没有遇到跟我抱怨颜色难看的。当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也许真的跟佳能屏幕放在一起看就不行了呢?
6.暗光对焦:这点讨论的不多,但却是我使用a7r3以来唯一觉得机身性能不够的地方,暗光下合焦困难容易拉风箱,有时候也会出现假合焦的情形,就是相机显示对焦完成但实际照片拍出来却是跑焦的。尼康z6和z7靠着固件更新获得了更好的暗光对焦能力,大法你不学一学么?

       最后重点谈谈索尼相机最被人诟病的两个问题:操控和色彩。
       我们都知道索尼三代机得益于新增加的摇杆和触摸屏,选择焦点的便利性相对之前的机型有了质的飞越。但仍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在高强度拍摄时会让人非常难受,至少在a7r3上是这样。

       聊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分享下自己的快捷键设置方案,这套方案是我长期使用下来觉得适用于人像照片拍摄的设置。
C1是对焦模式选择,主要用于在AFS,AFC,MF之间切换,三代机的AFC已经足够好用,大部分情况下我都会使用AFC+脸部(眼睛)对焦。但是在光线条件不好时候,AFC的合焦准确度不如AFS。另外在前景有遮挡或者主体太小的时候需要切换到MF模式,因为哪怕是最小的对焦点其实都有点大,在主体太小的时候很容易对到背景上。
C2是对焦区域的选择,我基本上只用广域和自由点s这两种模式,广域主要用来抓拍运动中的物体,其他的时候我都会用自由点。
C3在拍摄模式时是APSC/全画幅切换,R3的高像素裁切完也有1800w,完全可以一镜两用,比如把24 f1.4当成35 f2来用。当然有些人觉得后期再裁切不是一样的吗,是这样没错,但我经常需要现场给客户看片选片,所以前期做好构图是很重要的。
C3在照片回看时是分级,我在拍摄完后需要客人当场选片,分完级后直接导入LR可以识别分级,后期处理时可以加快工作流。
C4是静音拍摄开启,在一些室内环境拍摄时我都会开启静音模式,不打扰其他人。
AF-ON保持默认,我习惯用AF-ON来对焦,而不是半按快门。
AEL设置为点测光保持,偶尔需要用到点测光。如果你经常需要更改白平衡的话可以改成白平衡设置。


       那么前面提到操控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快捷键按下去之后,必须进入二级菜单选择和确认,搞笑的是比如C4我设置的是静音模式,这个选项只有开启和关闭两种,就这也要进入二级菜单,为什么不能按一下开启再按一下关闭呢???另外不爽的是二级菜单的选项没有办法自定义,有一些根本用不到的选项依然摆在那里,更不爽的是选项间移动时还会有动画效果,导致流畅度不够,在需要快速更改设置的时候会感觉很是心烦,这个槽点不吐不快。
       这个问题好像在a9的新固件中有一定的解决,a9加入了二级菜单自定义选项以及可以做到点按切换。但我没用过a9所以没办法肯定,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索尼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基于划分产品等级的目的并没有在a7三代机上更新,这种做法是很恶心的,就如同a9死也不加入slog和hlg一样。


       再来谈谈色彩,索尼相机直出色彩可能是被攻击最多的地方(nikon表示同感),同样的三代机在色彩方面比之前的机型也有了不小的进步,事实上根据德国影像公司Image Engineering的色彩还原能力评测,索尼三代机型的色彩准确度都名列前茅,当然我们要明白,色彩准确不代表好看,佳能的粉嫩更讨好普通人,但也不至于成为黑点。我觉得这个锅有一半应该由那块垃圾屏幕来背,剩下的一半是前期不准确的曝光和白平衡来背。下面就通过一些机身设置来改善这两点。

       索尼默认测光有明显的欠曝倾向,在曝光不足的时候肤色的还原会不好看,我建议在曝光标准调整中将多重测光的默认值+1/2ev,然后前期拍摄时通过斑马线来控制曝光,经过测试斑马线水平超过109+的时候raw档案高光会过曝(jpeg格式会更低,但我没有仔细测试具体数据),所以控制高光不过曝的情况下尽量向右曝光。
       白平衡优先级设置为白色,白色时的白平衡准确度更好。色彩偏移可以稍微向黄色的反向做一点偏移。创意风格选择肖像模式。网上也有人教用色彩配置文件比如HLG来改善直出色彩,但我试了下照片会明显发灰,没有过多研究。
       对我来说工作流一定是处理RAW档案,所以直出主要是给客人选片以及有些客人想要全部原片的话就打包给他,所以不求直出多么出色,这样设置下来我觉得已经是ok的了。

终于要开始写镜头了,请注意以下分享都是基于我自身使用场景的体验,不是器材评测,不会去特意拍电池,拍金属管子,拍凌乱的树丛这种我平时根本不会拍的东西,然后告诉你镜头的反差如何,色散如何,二线性如何之类的。

2. FE 55mm F1.8 ZA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为什么要先写这颗镜头?因为55za是我E卡口镜头的初恋,甚至早在我购入a7系列之前,就先购入了这颗镜头搭配nex-6来使用。我觉得这颗头就像之前玩m43时期最爱的20饼一样,小巧,锐利,大光圈,价格也还好。它伴随着a7系统一起上市,从一开始就是这套系统的标志。当然它并不完美,虽然我至今仍保留这颗镜头,但实际上这已经是我的第三颗55za了。三入两出,是我最折腾的一枚镜头。我会嫌弃它平庸的焦段,爆炸的紫绿边和旋转的焦外,又会怀念它小巧的体积和锐利的画质。所以买了又卖,卖了再买。不过很争气的是这颗镜头的价格真的坚挺,每次出掉都不怎么亏钱。

       顾俊说给他一颗50mm,他能拍所有的题材。55mm作为近似50mm的标头视角,非常符合人的直觉,我一直觉得用50mm是最简单的,它记录下来的就是你看到的画面,甚至不需要多余的思考,不需要多余的构图,你就把你看到的拍下来。但50mm又是很难用好的,因为它太普通,你用久了50mm以后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瓶颈,因为无需思考,所以很难提高,易于上手难于精通是我对这个焦段镜头的感受。我推荐所有新手都可以从50mm开始,但要记得这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FE 55mm F1.8 ZA 样片












3. FE 35mm F1.4 ZA

35还是50?一个永恒的问题
       就如同粽子的咸甜之争,摄影圈里第一颗定焦该买35还是50也是一个永远都在讨论,但永远也没有答案的问题。我第一颗定焦是55za,但那也是因为索尼早期并没有很好的35mm镜头可供选择,否则我肯定也会无比纠结。而让我第一次卖掉55za的,就是现在要讲的这颗镜头。35 1.4za是E卡口第一颗顶级规格的镜头,它的发布标示着索尼已经不再把微单作为单反轻量化的补充,而是作为能够取代单反的力量来经营。我买这颗镜头之前也是犹豫了很久,顶级的规格就意味着顶级的价格和重量。我最早选择微单入门而不是单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微单的轻量化,有必要买一颗这么重的镜头么?我无比纠结。最终使我下定决心的原因是入手了高像素的a7r,那时想的很简单,可以一镜两用么,开个截幅就能够当50 f2来用了。于是出55入35,当时8000块钱入的国行,没想到后来还涨价了。

       35za在网上的口碑一直不好,在现在这个看重mtf50跑分的时代,锐度不行就是原罪,“玄学头”也成了负面的评价。客观来说,哪怕我现在GM傍身,我也没有觉得35za的锐度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中心锐度在光圈全开的时候已经很好了,缺点是边缘锐度衰减的很厉害,不过全开光圈使用的时候大多数情况边缘都在焦外,这倒不是很严重的问题。色散是za头一贯的水准(就是不咋地),暗角略重但这也增加了氛围感(看样片最后一张,没有做后期校正)。焦外虚化挺舒服的,光斑边缘没有亮边,也没有洋葱圈。在很长的一段时期,35 1.4za都是E口全幅上唯一的大光圈35mm,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千呼万唤的FE 35mm F1.8也发布了,如果你更在意体积重量,1.8会是更好的选择。至于一开始的问题,是买35还是50呢?小孩子才做选择题,大人当然全都要了。

FE 35mm F1.4 ZA样片










3.5. FE 28mm F2

       在购买35za之前,我也曾长时间使用28mm F2这颗镜头作为我唯一的广角定焦。跟55za一样,这也是一颗小巧锐利的大光圈镜头,9片镜片中有着5片特殊镜片,妥妥的堆料头既视感(最近发布的FE 35mm F1.8只有一片特殊镜片),却有着廉价的售价,堪称E卡口的穷人之宝。这颗镜头展示了现代镜头的设计思路,也做得非常极端,保持高分辨率前提下,其余能够依赖机身校正的参数都不重要,校正前的桶型畸变实在是超级感人,色散,暗角和焦外也很一般。但对于一颗只要2000多元的镜头,没必要这么苛刻不是么。如果你不在意手机一样的视角,这是一颗很推荐的挂机头。

FE 28mm F2样片






4. FE 16-35mm F2.8 GM & FE 16-35mm F4 ZA

旅行必带的焦段
      1635za是我入手的第一颗E卡口变焦镜头,那时候约了妹子去海岛玩耍,入这颗镜头最主要的目的是给妹子拍大长腿。我相信所有人第一次拿到这个焦段都会觉得,这也太太太广了,吞食天地的感觉。可初步尝试了之后觉得超广的焦段拍人并不好用,透视形变很难掌握。而1635za的长焦端又比较肉,所以这颗镜头大部分时间都作为我的风光头使用。作为风光头它是十分称职的,广角端整个像场的分辨率都很不错,抗眩光能力也还可以,加上小巧轻便,成为了我旅行必带的镜头。

       后来1635gm发售后,我很心动,短法兰距的优势在广角镜头上体现明显。光圈大了一档,但体积重量增加的并不算太多,可以算是最轻便的广角大三元了。16mm大的一档光圈我其实不太在意,这个差异在星空这种题材才有意义,但我一年也拍不了一次星空。长焦端的进步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35mm f2.8时分辨率很好,焦外的虚化也很漂亮。要知道1635za的35mm需要缩到f5.6才能用,这两档光圈的差距导致其散景能力差异显著,1635gm可以更多地兼顾人像或者人文的题材。值得一提的是za和gm都需要收到f16以下才会出来比较锐利的星芒,而在这个光圈下4200w的cmos会出现衍射现象导致分辨率下降。
       有些人会问广角定焦和变焦该买哪个,我强烈的站在变焦这边。首先是超广的领域每差1mm视野差异就会很大,其次在拍风光的时候机位往往都是固定的,你不可能通过往前走或者往后退来改变取景范围,只能通过变焦来构图。再有个问题是1224和1635选哪个,我会选1635,最主要的原因是灯泡头上滤镜不容易,往往需要方形插片滤镜,携带和使用都比较麻烦。而平面镜组配滤镜就简单很多,我个人的选择是一片cpl再加上8x,64x,1000x的三片圆形nd镜,足够满足全部的拍摄场景了。在现代的风光摄影中,前期包围曝光,后期明度蒙版,渐层减光镜已经可有可无了。如果遇到16mm不够广的情况,可以通过接片的方式来获得更大的视野。

FE 16-35mm F2.8 GM样片












FE 16-35mm F4 ZA样片








5. FE 24-70mm F2.8 GM

你看不上它,因为你是业余的
       2470 2.8可能是业余爱好者和职业摄影师评价最两极分化镜头规格。在我还是爱好者的时候,我也看不上这个焦段的变焦。那时候我只买了1635za和70200g这两只变焦头,索尼的2470za素质差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24-70这个焦段范围有很多高素质的大光圈镜头可以选择,实在没什么理由选择一只2470的变焦。在我刚开始接客片的时候,走的是35,55,85的定焦流,觉得用定焦就是专业,画质好。这么拍了一年以后觉得在高强度的拍摄活动中换镜头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而且我主要接旅拍客片,以环境人像为主,白天根本就用不到1.4,1.8的大光圈镜头,因为客人也不希望背景虚到看不出是在哪里。

       在购入a7r3的同时,我一并购入了2470gm这颗镜头,其立刻成为了我使用频率最高的镜头。在去年拍摄的7w张照片中,用这颗镜头拍摄的有将近3w张。如果是白天的拍摄任务,这颗镜头是我绝对的主力。关于这颗镜头真的没有太多可以讲的,我对它更多的是感激之情,靠着这颗镜头我赚到了买其他gm镜头的钱。它没有冲击力十足的焦段,也没有让人一眼看上去赞叹的虚化,这颗镜头也许并不好玩,但如果你用得到的话,作为替你赚钱的生产力工具,它非常称职。

FE 24-70mm F2.8 GM样片











6. FF 70-200 MM F2.8 GM & FE 70-200mm F4 G

135系统的精华
       如果要我选择一颗最能够代表135系统精髓的镜头,我会投70-200mm 2.8一票。这是每个135相机厂商最重视的镜头规格,可以说是一个系统的门面,几乎所有最新的技术都会应用在这颗镜头上。而当索尼推出号称未来之镜gm镜头时,720gm也是首发。但可惜的是在面对老当益壮的佳能爱死小白兔时,未来之镜并没有占到什么上风。但平心而论这已经是一颗足够优秀的镜头,只可惜人们的期待太高。我在刚拿到这颗镜头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我擦怎么对焦这么慢,很容易出现大范围拉风箱的情况,后来发现是镜头的固件需要升级,升级之后改善明显。但我还是会觉得这颗镜头的单次对焦速度是不如140gm的,除此以外到没有值得抱怨的地方。作为这个规格的镜头画质真的不用担心。

       跟购买1635gm的情形一样,我也是在长期的使用70200g之后升级到gm的,而对于720g的不满,也跟对1635za如出一辙,即200mm长焦端全开画质明显偏软。但不同与1635gm的重量增加有限,70200gm就要比g头重了快一倍,所以这是必须要认真考虑的地方。相较于gm,720g就更适合作为旅游的长焦来携带。至于720g和730g该怎么选,我觉得看在脚架环的份上还是选720g吧。

FF 70-200 MM F2.8 GM样片









FE 70-200mm F4 G样片











7. FE 100-400mm F4.5-5.6 GM

一寸长一寸强
       伴随着划时代的a9一起推出,做为E卡口第一颗长焦端到400mm的镜头,140gm的宣誓意义十分明显。微单正式在体育,生态等领域向单反发起挑战。有些人会纠结140gm和720gm该如何选择,其实我觉得这两颗镜头的使用场景很不一样。720gm焦距短但光圈大,所以走的是暴力虚化那套,更多的是作为人像镜头使用。而140gm因为长焦端达到了400mm,而且变焦比也更大,更适合拍摄体育运动,野生动物,飞机,长焦风光等题材。140gm作为打鸟的镜头其实不是太称职,焦距依然不够,加上增距镜后光圈缩小,会导致在树荫等背光环境下iso爆炸,难以数毛。而刚发布的200-600镜头就更适合作为打鸟头来使用。

       焦距一寸长一寸强,但更长的焦距也意味着更少的使用场景。虽然是一颗大变焦非恒定光圈镜头,但是全部焦段的全开锐度都很好,而且作为少有的几颗索尼日产镜头之一,品控也无需担心。你唯一需要思考的是其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否则可能会落得在防潮箱吃灰的境地(也许交给兰拓托管也不错?)。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两颗增距镜都是140gm的绝配,全开就可用,分辨率的影响很小。而720gm在使用2倍镜的时候建议收缩一档光圈使用。

FE 100-400mm F4.5-5.6 GM样片






8. FE 85mm F1.4 GM

以人像镜头之名
       客观来说人像镜头是个有些奇怪的叫法,很偶尔的时候会有客人问我用的是不是人像镜头,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定义是或者不是。哪个焦段不能拍人像?哪个镜头不能拍人像?所有的镜头都可以是人像镜头(你说老蛙神鞭?嗯,很适合拍特写)。那么为什么大部分人提到人像镜头,第一个想到的会是85mm的焦段?这里就必须提到景别,实际上不同焦段的镜头在拍摄人像时适合的景别并不一样,广角镜头适合退远几步拍摄环境人像,你要拿个广角去怼脸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五官拉伸,而太长的焦段拍摄肖像带来的压缩感会使得五官更加扁平,尤其不适合亚洲人。所以在拍摄半身人像到肖像的这个领域,85mm是当之无愧的首选,而1.4的光圈也能够带来非常明显的背景分离感。如果你经常有漂亮妹子拍,或是希望能够有漂亮妹子拍,85mm都是你必备的美人头。

       85gm也是我入手的第一只gm镜头,这支镜头在焦内锐度和焦外虚化方面都做到了当时的顶尖水准,也是索尼首发的三颗gm里面口碑最好的一颗。XA镜片的加入极大地虚弱了焦外光斑洋葱圈的现象,而且对于杂乱的背景处理也非常平滑,如果单比焦外,我认为是要比135gm来的更加舒服一些。这支镜头最大的槽点是相对缓慢的对焦速度,应该是由于对焦镜组过重造成的马达推力不够。

FE 85mm F1.4 GM样片










由于字数限制剩下镜头点评在2楼更新,首楼先上总结。

14. 总结
       聊了这么多,那么是否能够回答拥有8颗GM镜头是什么体验呢?用一句话回答就是好的器材能够让你忘记器材,更加专注的在摄影本身,而不需要去考虑器材的限制。GM镜头的高素质让我不用再去考虑变焦是不是不如定焦画质好,全开光圈到底能不能用,某些焦段很肉是不是需要避开这些问题。它就像是战士手中的一把好枪,你要做的就是射击射击再射击。
       我想说的话就是这么多了,我并不是专业的器材评测者,文中可能会有疏漏或者错误之处。请留言写下你的想法,想要与我有更多器材方面的交流可以关注微博@戴总在台北,或者加我微信:greatdaile。



greatdaile 发表于 2019-7-7 12:55

本帖最后由 greatdaile 于 2019-7-14 12:58 编辑

9. FE 24mm F1.4 GM
广角虚化的魅力
       广角镜头天生的就在浅景深方面具有劣势,可是一旦24mm配合上1.4的大光圈,就能够造就出一种非常有魅力的广角虚化的感觉,我个人觉得这种感觉很有一种“高级感”。但必须说的是,作为挂机头而言,24mm对大多数人都太广了,当然对我也不例外,相较于28或者35你必须去靠的更近才能拍到同样景别的构图,这样又会使得背景包含了过多的元素可能会显得杂乱。想要用好24mm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24mm的定焦也是相对冷门的焦段。可24gm这颗镜头却很热销,是少有的几颗上市后由于缺货导致涨价的E卡口镜头。

       为什么会这样?我相信24gm轻巧的体积重量是最重要的因素,这是一颗把无反短法兰距优势完美发挥出来的镜头。当然除了体积让人惊艳以外,这颗镜头的素质也对得起gm的名号。除了全开就很出色的分辨率以外,抗眩光和焦外光斑的处理也都是一流水准,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1.4时色散还是有些明显。索尼在发布会上特别提及这颗镜头对于慧差做了特别的优化,所以这是一颗很适合通过接片来拍摄银河拱桥的镜头。在35 1.8没有发布的时候,很多人也会把这颗镜头用在APSC的机身来达到等效35mm的效果。

FE 24mm F1.4 GM样片







10. FE 50mm F1.4 ZA

十年之约的终结
       50za会是索尼E卡口最后一颗挂小蓝标的镜头么?虽然索尼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自2016年发布50za之后,整整3年都再无za标镜头问世,索尼也全身心的经营自己的gm镜头群。所以很多人认为当年索尼和蔡司签订了10年的合作计划,而这颗镜头就是十年之约的终点。巧合的是在A卡口上的最后一颗蔡司镜头也是50za,而相较于A口50za的差强人意,E口的50za展示出蔡司不凡的镜头设计实力。在这颗镜头之前,市面上走素质流的标头少之又少,佳能的ef 50 1.2和尼康的58 1.4g都是著名的玄学头,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高素质自动标头也只有50art一颗。

       由于55za超高的口碑,50za注定会是一颗小众的镜头,也注定是给追求极致的摄影师使用的。如果你能忍受将近3倍的重量,那么你能够获得的画质提升是全方面的,特别是色散以及焦外虚化的感觉要比55za好不少,55za的旋焦和洋葱圈都比较严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颗镜头的慧差控制的也很不错,拍摄星空是不错的选择。但这颗镜头有个很不幸的故事,早期的批次由于粘合材料的原因会有起雾的风险,如果是二手市场购买要注意避开这个批次的镜头。

FE 50mm F1.4 ZA样片







11. FE 100mm F2.8 STF GM

给老用户的一份情怀
      不知道有多少人读过网上的一篇老贴,其将7颗很有特色的镜头以七武器为名,其中的多情环就是美能达的135mm stf镜头。索尼收购了美能达之后,虽然a卡口已经被玩成了植物人,但这颗美能达最具特色的镜头却在E卡口有了传承。STF (Smooth Transition Focus)光学技术,是利用APD变迹滤镜来削弱焦外光斑的边缘亮度,以达到柔美焦外的目的。当然其代价也很明显,就是会显著降低通光量,2.8的光圈实际只有5.6的T值。

       100mm stf镜头在继承的基础上也有进化,最明显的就是从手动对焦变为自动对焦,便利性大大增强。其放大倍率也增大至0.25,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计,其镜身上有一个对焦距离的转环,当转到微距模式时,整个镜组都会向前移动,就像是内置了一个近摄接环。索尼的很多镜头放大倍率都能达到0.25,但大部分在最近对焦距离时锐利度都会下降,但100mm stf却依然锐利无比,这几乎是我用过最锐的镜头之一,不亚于E口的锐度标杆90微。由于用不到1:1的微距,入手100stf之后我就将90微出售,用100mm stf来当做百微使用。
       聊stf镜头就不能不聊它的焦外,就如同用了ps的高斯模糊一般,呈现出真正平滑美丽的散景。我只能想到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感受,就是“刀锐奶化”。但由于通光量只有T5.6,在暗光下使用的限制非常明显,虽然有镜头防抖加持,但在拍摄人像时必须用足够的快门速度来凝结人物的动作,这时候iso很容易就飙到10000以上,所以这是一颗优点和缺点都十分鲜明的镜头,我不建议你把他当做主力的人像镜头来使用,我也是先有了85gm以后才入的这颗。在F8以后,APD滤镜的作用就会消失,由于其极佳的锐度,作为长焦风景头也非常称职。最后我必须说这是整个E卡口最帅的镜头,颜值党的福音。
      
FE 100mm F2.8 STF GM样片



上图100%放大






12. FE 135mm F1.8 GM

真正意义的未来之镜
       135mm是索尼情怀焦段,A卡口大名鼎鼎的135za就以其出众的素质和当年独一无二的规格,让不少人为了这颗镜头而购买A卡口机身。但相对的,135mm也是一个不被其他厂商重视的规格,除了适马最近发布的135art之外,佳能和尼康的135mm镜头分别是1996年和1991年发布的,至今未有更新。厂商不重视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在85mm和70-200mm的夹击下,135mm的市场并不大。所以当索尼发布135gm的时候,我是感到惊喜的。

       而135gm的素质也对135za完成了超越,索尼在发布了这么多gm镜头之后,135gm终于可以不愧对“未来之镜”的称号。引用国内评测机构兰拓的文章,在4200w像素的a7r3上进行测试,发现会在一些高频纹理比较密集的地方出现伪色现象,而这竟然是镜头素质超高的体现,当光学部分的分辨率水平比传感器高很多的时候,额外的高频信号会发生混叠,产生非常明显的摩尔纹或者伪色。而最好而解决办法是换用未来的6400万像素无低通的新一代R系列机身。这就是未来之镜,现在的机身都没有办法喂饱135gm的分辨率。而且由于双XD线性马达(428gm和640gm同款)的加持,135gm也是所有E口镜头里面对焦速度最快的之一,比85gm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最后聊聊135gm和85gm的选择问题。虽然同为人像镜头,但就焦段的适用性而言,85gm是更好的。但是135gm在对焦速度和全开光圈的锐利度会更有优势,而两只镜头都缩到f2的时候分辨率就难分伯仲了。焦外虚化方面这两个镜头都非常好,光斑干净,硬要比的话我觉得85gm更加奶化一些。总体来说这两颗头都是顶级的人像镜头,选哪个更多取决于你自己对焦段的偏好。

FE 135mm F1.8 GM样片







13. E 16-70mm F4 ZA OSS & E 24mm F1.8 ZA

昔日王谢堂前燕
       这两颗APSC镜头是我刚刚购买的,是不是有点奇怪,为什么在拥有了11颗全画幅镜头之后,还要去购买这么老的两颗截副头。由于索尼在APSC镜头群的不作为,时至今日这仍然是E口截幅唯二的两颗“顶级”镜头,当年发布的时候也是无数E口用户的梦想。但由于年代久远,当时设计镜头的思路也不像现在一样追求最大光圈的锐度,所以跟gm比全开光圈的硬素质那就伤感情了,但是稍微收一点光圈又不是不能用,e24收到f2就会有很明显的改善。但是我选这两颗头也不是奔着素质去的,轻便是首要考量。在不拍客片而是自己出去玩或者出去踩点的时候,一套轻便的系统就更加合适。我很期待接下来索尼可能发布的APSC相机,配合这两颗镜头再加上同样小巧的55za,正好可以组成一套等效35mm,85mm,24-105mm的截幅系统。
      
       镜头刚拿到不久,没拍什么像样的照片,几张试机片给大家参考。这两颗头都有个很大优点就是最近对焦距离非常近,0.25倍的放大倍率在加上截幅,拍一些小东西得心应手。

E 16-70mm F4 ZA OSS样片





E 24mm F1.8 ZA样片



最后来张自拍照作为结束。

全文完。如果你有耐心看到这里,我表示感谢。
如果想要与我有更多交流,可以加我的微信:greatdaile


greatdaile 发表于 2019-7-9 01:52

本帖最后由 greatdaile 于 2019-7-24 18:27 编辑

本楼回答提问,有疑问可以跟帖留言,我会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这里回复。

1. 不少重复的焦段?这么多镜头用的过来么?
首先我不认为这里面有重复的镜头,不同的镜头适合的使用环境不一样。虽然我有这么多镜头,但我每次出门拍摄都会根据题材选择带不超过3只镜头。当然这些镜头在使用频率上肯定有区别,按照我旅拍的拍摄题材常用的是1635gm,2470gm,35za,55za,50za,85gm。

2. 镜头贴纸是什么牌子?
淘宝搜索镜头型号+贴纸就能找到一堆,都是裁好的可以直接贴。对焦环我用的是铁人胶带。

3. 楼主是原厂控么?
是的,我没有买过任何副厂的镜头,包括蔡司的batis系列。因为我觉得所有的副厂镜头 都 很 丑!

4. 会买a7r4吗?
目前没有这个打算,个人感觉r4并没有解决r3的痛点,包括屏幕色彩,竖拍翻转,触摸功能,无损压缩,输出16bit raw等等都没有改进。有改进的地方对于目前的使用体验不会有质的提高,所以按照现在的价格买入r4非常不值得。

5. 以后还会买什么镜头?
如果之后索尼会发布14mm f1.8 gm之类的超广定焦,或者移轴镜头,我可能会考虑购买,因为前者在星空摄影,后者在建筑摄影都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其他的包括超长焦什么的没有兴趣。

6. a标志的肩带?
Peak design的索尼a特别版肩带,以普通版本的Slide Lite为原型,加入了一些索尼a相机特有的元素,有黑灰两种颜色。我本来只有一条黑色的,因为问的人实在太多了,就专门买了一条灰色的来开箱。

跟普通版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肩带上橙色a的标志。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也不一样:纽扣从红色变成橙色;背带上的缝线也变成了橙色线;螺丝也镀了橙色漆;送的是Capture V3快挂系统上用的快装板,普通版送的快装板不能用在快挂系统。

全家福


最关键的问题哪里能买到?台湾是可以的,其他地方不清楚。

catt 发表于 2019-7-7 14:17

好像还差个12-24/4

zivers 发表于 2019-7-7 14:48

光是拍个产品图没啥意思啊,LZ不分享点使用感受和对比看看?

耳东宝于 发表于 2019-7-7 14:51

有好多重复的。。不知道楼主的用处,我还是实用为主,1635GM+70200GM+90G,然后M10+35+50

kizi 发表于 2019-7-7 15:09

卧槽----------好有耐心给每个镜头都贴了同样风格的贴纸

coolweather 发表于 2019-7-7 16:13

有毅力,等更
35.4后面那2个是笔误吗?

cxmharry 发表于 2019-7-7 20:43

戴总牛逼         

joshuaily 发表于 2019-7-7 21:30

r2 + 16-35gm24-70gm 135gm 70-200f4 ,用过55 1.8 感觉不合适卖了

reficul560 发表于 2019-7-7 21:32

第12个应该是笔误,135打成了138.
先收藏了,等着LZ慢慢完善~

ni8859 发表于 2019-7-7 21:45

这么多镜头,重复焦段的那些用得多么

冬鱼 发表于 2019-7-7 21:53

[可爱]好厉害。

chaohis 发表于 2019-7-7 22:16

这些镜头都更新出来,那工程量就大了

De_powercat 发表于 2019-7-7 22:30

100400GM成像如何?

jackyfish 发表于 2019-7-8 01:10

索尼大法好。。。

nApoleon 发表于 2019-7-8 08:30

更新完了麻烦PM我下~

云游剑侠 发表于 2019-7-8 09:23

快捷键设置基本和楼主设置一样……

yyfken 发表于 2019-7-8 09:32

占个位置慢慢看。楼主差不多是我见过的拥有索尼原厂镜头最多的摄友了,佩服。 我机身跟楼主一样,但7个镜头里面只有两个原厂:55/1.8ZA和90/1.8G,gm镜头一个没买,索尼原厂高端镜头的一大二贵,让我不得不敬而远之。

greatdaile 发表于 2019-7-8 09:42

nApoleon 发表于 2019-7-8 08:30
更新完了麻烦PM我下~

收到谢谢

龙族 发表于 2019-7-8 11:31

这镜头胶布什么牌子?贴久撕下会留胶吗?

th122 发表于 2019-7-8 12:00

先占个地方跪着看

Kopernik 发表于 2019-7-8 12:30

这是钱包大法好

治疗守卫 发表于 2019-7-8 14:18

求肩带链接

digitlahouse 发表于 2019-7-8 16:25

這麼多顆鏡頭

很多一年實際拿出來用到的可能還是那幾顆...

ren0521 发表于 2019-7-8 16:36

占楼等更新,好好学习!

ren0521 发表于 2019-7-8 16:38

耳东宝于 发表于 2019-7-7 14:51
有好多重复的。。不知道楼主的用处,我还是实用为主,1635GM+70200GM+90G,然后M10+35+50 ...

这套真好,真的好,没有配镜的烦恼,但是,就差钱了!

水鱼CHANG 发表于 2019-7-8 23:04

牛逼

救世主 发表于 2019-7-9 12:07

坐等100GM

selway910130 发表于 2019-7-9 12:48

很用心,坐等。不过建议每个镜头都可以贴上些样张~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万言书】拥有8颗GM镜头的体验?聊聊我的索尼E卡口镜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