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延迟4个月的机王作业——"FeRRUM/铁
本帖最后由 sam_no90 于 2020-2-15 20:39 编辑原始机王帖子信息请参考下面链接,原帖中有比较详细的Work-log,分享的思路、过程比较全面。欢迎感兴趣的各位去参考交流
“Ferrum/铁”
https://www.chiphell.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20515
机王翻车之后其实我还在折腾,不过没了Deadline,这机器是越折腾越慢了。拖拖拉拉好久才完成。更是拖到了这个超长的春节假期才拍照。
这里先剧透一张,并附上原来关于思路灵感的部分,后面奉上机王后的改造说明和新图。
关于这次的“FeRRUM/铁”
本次机王准备的机器叫做“FeRRUM”,这种写法,大家也能猜到这个单词的意思了吧。没错,就是钢铁,Fe是铁元素的对应符号,“ferrum”则是其对应的拉丁文全称。之所以叫做这个名字,一方面是因为本次装机会偏向硬朗一些的工业风(某些部件也的确是钢的);另一个层面则是因为我本身也毕业于帝都某个被称为“钢铁摇篮”高校的冶金工程专业,也算是回忆下学生时代吧……
关于“工业风”和一些灵感来源
其实我自己也不确定“工业风”的PC应该是怎么样。比如我去年做了H200“碳”,不少朋友说觉得那是工作风,但我自己觉得只是个全黑/无光的机器而已。我的水平其实还是在学习和参考的阶段,相比给工业风PC下定义,我还是分享些我喜欢的,并且和这台机器风格相关的Modder吧。这件作品中应该也会有这些大佬作品的影子。(至于最硬核的工业风,去看看CHHer deigo_block大佬的帖子吧。)
JR23 Design:目前就职于EK的一位大佬,他之前有个全铝主题的作品叫Alumia,虽然阑尾了,但那个实在是太美了。
MetallicAcid:另一位全金属狂魔,作品总是让人觉得很舒服。
Hans Peder "p0Pe" Sahl:太爱这位了,秩序让人感觉到无比的舒适。
翻车后我开始更换了上一代的Strix X470-F,不过装上Monoblock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之前认为大的Moniblock好看,可实际看起来却有些愚蠢。也是很尴尬。烤机表现和内存超频性能上也不如之前WS X570-ACE(虽然也是明摆着的……)
忍了两周之后一个想法萌生了“我要换主板”最终进入我筛选范围的分别是C8H、X570-E、M11H(我也不知道为啥有M11H……可能只是因为9700K啥的温度更低?)。关于我是怎么筛选这3块主板的,你们肯定更想不到了。我挑选的依据是“CPU的位置”。因为ridgid钢管弯管器结构的限制,完成一次标准双弯的最近距离差不多是10cm。之前WS X570 CPU插座的位置刚刚好就是这个数值,(X470-F的就<10cm,导致那个双弯很难操作,我费了10根钢管才勉强弄了个过得去的)。如果少了这个双弯(CPU-冷排),就需要多加一个接头,看起来和一般的金属管装机就没啥区别了,那我还买那么贵的弯管器干啥……
在这个标准筛查后,最完美的选择就是C8H,因为WS和C8H供电各个元器件的位置几乎一毛一样,我可以接着用之前的WS双弯管。为了配色上C8H,我也升级了3900X
主机配置:
CPU:AMD Ryzen9 3900X
主板:ASUS/华硕ROG Crosshair VIII Hero
内存:CRUCIAL/英睿达 DDR4 2666 8G*4
硬盘:SAMSUNG/三星 970EVO 250G/500G、GLOWAY/光威 SATA 1500G*2
显卡:ASROCK/华擎 RADEON RX 5700 XT
电源:COOLERMASTER/酷冷至尊 V750 GOLD
机箱:Lian-Li/联力 PC-O11 Dynamic Razer Edition
定制线:自制,材料来自·MDPC-X
水冷配置:(或者叫EK信仰充值处)
CPU冷头:EK-Velocity AM4(Nickel+Plexi)
显卡冷头:EK-Vector Radeon RX 5700 +XT RGB (Nickel+Plexi)
内存马甲:EK-RAM Monarch Module - Black
冷排:EK-CoolStream PE 360、EK-CoolStream PE 240
风扇:EK-Vardar EVO 120ER Black BB (500-2200rpm)*7
水箱:EK-RES X3 150 Lite
水泵:EK-XTOP DDC 3.2 PWM Elite - Acetal
接头:EK-FC Classic Fitting 12mm G1/4 - Black
好了,废话也够多了,看图吧(虽然我认为拍丑了。。。。)
嗯,这就是“Ferrum/铁”完成的样子!没有闪亮冰冷的镀铬,但是你可以看到不锈钢(水管、冷排)、铝合金(内存马甲)的原色。
*拍了这个角度后,我算是知道为啥航嘉的翻版O11D要去掉A柱了;
主仓正面图,出现的色彩基本是“银-灰-黑-橙”。橙色作为提亮的点缀。虽然我也考虑过“骆驼黄”或是“基佬紫”,装完会更靓眼,但显然这种有些中古质感的橙色和我的主题更搭(尼龙网是MDPC-X的Copper,水冷液是EK的Amber Orange);
水管的走向上没有追求全员水平,那样太像水道板了,看多了也难免审美疲劳。水管视觉上最求的是简约的风格(比如为了接头简洁,散热规模是360+240),弯头使用不算多。基本要保证水管的横竖直,走法上避免相互交叉造成的不适。(特别细心的可能会发现更换了240冷排-水箱的走法,这版新的走法让这跟管子看着有点抢戏)
我很自豪的双弯钢管,嘿嘿嘿。屏幕安在这里完全是为了调节构图/画面平衡的(要不IO这个位置视觉上有点空,特别是之前WS X570没有IO Cover的时候);
没啥重点的一张图,只不过自己觉得有点好看。贵还是有贵的道理,MDPC-X的材料包出来就是丰满。8+6之前固定会有缝隙,24P的就超级过瘾了。
之前提过的,强制平行的四根内存,强迫症治愈神器。不过稍有遗憾的是铝合金原色马甲(黑色去除阳极后)和不锈钢有点色差(EK镀镍又太闪);
开灯后补拍的,底部风扇+垂直GPU结构。通过3D打印解决了一个O11的小痛点。安装方便,支撑稳固,显卡水平不下坠是强迫症必须要保证的;
同样3D打印的零件,处理下DDC水泵安装难的问题。这样操作后不用额外的接头来对其。水泵出来接三通,做出水路最低点用于放水;
机箱背面,原始外壳去漆,喷涂黑色和橙色装饰条呼应著主配色;
打开背板的样子,底线是看起来别太碍眼。不过实话实说,这次的线没有之前H200做的认真。O11D的结构其实更紧凑(主板和电源位置关系上),很难做出H200上的感觉;
酷冷的新版V750,目前觉得良好。知道为啥说我挑选电源要长于15cm吗?就是为了比硬盘仓更长,看起来更稳当点。本图也可以看到定制线偷懒的地方,没有做无热缩管包网。
背仓大致过得去,也就不再纠结了。侧面冷排位上下我都加了黑色挡板,这样的话外观会更整洁些。
既然机王已过,还是开灯吧,这样也能看到做的小屏幕壁纸了(本来是AIDA64监视屏用,但是我实在是太懒,没做AIDA64的素材)。CHH不喜欢RGB的居多,所以机箱也调整橙色。但我必须要说彩虹RGB看多了还蛮迷幻的;
这块屏幕是树莓派配件类似尺寸中唯一的OLED,颜色那是相当相当的过过过饱和!
把灯都关了,看看夜晚的“老铁”
EK的Quantum Vector冷头灯条设计在了尾部,效果并不太理想,原因就是不太亮,到IO那端会衰减。
不过EK的新版Logo是真好看,不开灯银色,开灯后隐约透光。类似的设计最近也出现在了Antec和T-Force的新版RGB内存上。
这次要辛苦C8的“Hero”了,只能躲在屏幕的后面;*眼尖的可能发现CPU冷头上的一样,一次关灯很美亮灯很瞎的改造。。。
烤机测试+风扇PWM规则调整
Zen2和Navi因为7nm工艺的关系,造成了热量集中,无论是对于风冷还是水冷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在确定PWM规则之前,我们现来看看这个散热规模的极限在哪里
最大散热能力:
条件:风扇+水泵全速,机箱顶部防尘网去除;室温22℃;AIDA64 FPU+甜甜圈 30min,3900X PBO Auto,5700XT默认
结果:3900X CPU/二极管 66℃/78℃,5700XT GPU/HOTSPOT38℃/53℃,水温30℃;
PWM调整方式:(这部分我自己也有所怀疑,欢迎大家来一起讨论)Zen2的PWM调整方式大家都很熟悉,为了避免突然高温,所以风扇加减速时间要延长,风扇提速的启动点要升高。所以我自己设定的CPU风扇PWM(360冷排)为:低温范围(0-50℃)35%,高温范围(50-75℃)35%→75%。
这样的风扇策略用在AIO上当然没问题,但是用的分体水冷上就会比较麻烦。因为当你游戏时或者一般负载工作时,CPU很少会超过60℃,风扇和水泵不加速的话,水就会越来越热,散热效果不理想,也有增加了风险。所以这里面我们再加入一个水温探头链接主板,让一些风扇/水泵可以根据水温调节。这边我将240和水泵的PWM关联水温,当水温到达30°之后开始提速,当水温到达36℃后,风扇封顶75%,水泵封顶50%。当然因为季节的关系室温也会有变化,夏天这个曲线也要做调整。所以我这里十分希望ASUS能在调速软件中加入温度差的概念。
依据上述条件再做测试(AIO PUMP实为240冷排的两支风扇)
结果:3900X CPU/二极管 75℃/86℃,5700XT GPU/HOTSPOT45℃/61℃,水温34℃;
调整后的表现就没有全速那么亮眼了,但是噪音则舒服很多。也不会出现因CPU负载低造成的水温过高。
实际使用测试,最近一直在学习建模、鼓捣Fusion360,然后十分后悔买了A卡。。。。只能用CPU进行渲染,测试下实际渲染的效果。
Fusion360的渲染器似乎很柔和,虽然CPU负载也是100%,但是压力比FPU和P95都小多了。温度一般在60度以内,很难达到CPU风扇加速的条件,所以这里会考虑再继续降低CPU fan的起始提速温度。
这次19年机王也算画了个不标准的句号,我们20年机王再见!
挺好[喜欢] 漂亮!楼主水冷是定制还是买的成品? 本帖最后由 sam_no90 于 2020-2-5 16:22 编辑
bxqylove 发表于 2020-2-5 15:44
漂亮!楼主水冷是定制还是买的成品?
买零件自己做就好了。你说的定制是找店家出方案?
过程介绍请参考顶楼的链接,是之前机王的帖子
机王就看好 结果 [晕倒]
也好 时间充裕了 心态也放松了 来年期待大作 荒野村夫 发表于 2020-2-6 10:17
机王就看好 结果
也好 时间充裕了 心态也放松了 来年期待大作
主要是我太拖沓,要是不也不会机王就错过去了。
看看机王什么时间吧,如果开的早我就做这个帖子最后3D图的方案,开的晚可能在设计个别的 盲猜北方工业大学。另外我很喜欢这个不锈钢风味 yecong185 发表于 2020-2-6 10:51
盲猜北方工业大学。另外我很喜欢这个不锈钢风味
不是,猜错了哈。搜钢铁摇篮就知道是哪里了。学校食堂原来还有这么个菜 感觉很硬朗的风格啊!!赞! 嘿嘿 在朋友圈优先看到了 很好看,不过这个cpu温度有点奇怪,咋还不如我280一体水呢 北科大离我很近啊 我喜欢最后一张[傻笑] wizardr 发表于 2020-2-6 12:40
很好看,不过这个cpu温度有点奇怪,咋还不如我280一体水呢
CPU这温度很正常啊,你可以贴下你的截图说明下测试条件。
不过类似条件下AIO效能也不比分体差太多。我这个单fpu,风扇拉满,CPU大约62度吧 幽鬼丸 发表于 2020-2-6 13:47
我喜欢最后一张
我也喜欢最后这个方案[傻笑] 显卡尾部裸漏的pcb可以做个饰板遮盖一下就更棒了[傻笑] tqva 发表于 2020-2-6 16:14
显卡尾部裸漏的pcb可以做个饰板遮盖一下就更棒了
想过,但是容易和EK本身的设计风格有冲突,没想出来好的修改形式
公版那个位置是风扇,所以没有元器件,看着的确空旷 sam_no90 发表于 2020-2-6 14:45
CPU这温度很正常啊,你可以贴下你的截图说明下测试条件。
不过类似条件下AIO效能也不比分体差太多。我这 ...
那还是好不少的,我单fpu,145瓦,风扇80%,77度吧,风扇是两个a14. sam_no90 发表于 2020-2-6 10:59
不是,猜错了哈。搜钢铁摇篮就知道是哪里了。学校食堂原来还有这么个菜 ...
原来是钢院的校友啊,后排支持![傻笑] KimiGerrard 发表于 2020-2-6 16:50
原来是钢院的校友啊,后排支持!
校友你好! wizardr 发表于 2020-2-6 16:32
那还是好不少的,我单fpu,145瓦,风扇80%,77度吧,风扇是两个a14.
我锁定全核4。2Ghz@1.25V的话,开放平台,用改造的120AIO,单风扇A12X25@1500rpm可以做到类似的温度。提上散热规模对于Zen2降温提升实在是有限。 不错圆满了!![可爱] deigo_block 发表于 2020-2-6 17:54
不错圆满了!!
下一个就紧跟大佬的步伐玩2020了,春节就拿这个学习建模了 sam_no90 发表于 2020-2-6 18:02
下一个就紧跟大佬的步伐玩2020了,春节就拿这个学习建模了
[可爱] 我的海王还是省略号,都没时间画句号了[傻笑] 什么事情做到极致,不管是从心态、做工、......,我这类一般的吃瓜表示,只是看看~~~羡慕一下! 这管有工业风 还是透明的硬管好看 虞XX 发表于 2020-2-6 19:56
这管有工业风 还是透明的硬管好看
各种口味都得玩玩嘛 傻瓜文化 发表于 2020-2-6 19:23
什么事情做到极致,不管是从心态、做工、......,我这类一般的吃瓜表示,只是看看~~~羡慕一下! ...
还远谈不上极致,可能是我本身喜欢做模型,所以在一些细节上抠的更细 整个风格都好棒。冷排风扇是什么型号? elsas 发表于 2020-2-6 21:13
整个风格都好棒。冷排风扇是什么型号?
哦哦,看到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