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L 的性能怪兽 FormD T1 与 3080 Ti Founder Edition 的空间魔法
本帖最后由 privater 于 2022-2-8 17:58 编辑一直忙着没空拼装 FormD T1,直到前段时间清理车库时才从角落重新翻出它的箱子,说是箱子有点客气,最多是个平板盒子:
于是又从网上看了下兼容列表,发现几乎一半的人清一色的 EK AIO,要不就是 Corsair AIO,出于 RGB 兼容性的考虑,再加上实在是不喜欢 Corsair 的 iCue,个人看上了华硕这套 ROG STRIX LC II 240 ARGB AIO,只是等到货花了几乎一个月。然后又等 EVGA 850 GM SFF 电源又等了半个月,最终拖到现在才真的开始组装。
整机配置:
CPU:AMD 3700x
主板:Asus Rog Strix x570i
内存:Gskill Trident Z RGB 3000 CL14
显卡: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 Founders Edition
电源:EVGA SuperNOVA 850 GM
水冷:Asus Rog Strix LC II 240 ARGB AIO
SSD:WD Black SN850 PCIE 4.0 2TB
风扇:Arctic P12 Slim 15mm + 水冷自带 RGB 25mm
机箱:Formd T1 枪灰色
箱子的组装过程就不赘述了,网上有大量视频和图片,包括轮大都组装过,体验还是挺 Lego 的。CPU 和 主板使用了我之前在 NZXT H1 上的现成品 3700x + Rog Strix x570i (多一分浪费 NZXT H1与 ASUS TUF GeForce RTX 3080 天作之合),这套系统完美运行了一年半,深得我喜爱,在 5800x3D 出来前依然可以胜任我的主要游戏需求:
由于屏幕是 4K@120 LG CX OLED,所以其实不是很需要更新 CPU ,反正 4K 下面众生平等:
纠结了一下是否换上家里闲置的 Sabrent SSD 散热器,不过最后还是决定先继续使用败家之眼看看效果:
电源选择北美能找到功率最大的 SFF 电源 EVGA SuperNOVA 850 GM,毕竟未来会升级 5900x 或者 5800x3D,之前 NZXT H1 那枚 650w 电源搭配 3080 和 5800x 还好,搭配 5900x 和 3080 Ti 就会比较吃力了:
显卡选用的是我之前开箱的 Nvidia 3080 Ti Founders Edition (优雅的精灵——RTX 3080 Ti Founder Edition 开箱):
背面插上 PCIE Raiser:
正好之前买了 Arctic 的 15mm 风扇,就懒得搞猫头鹰了,直接把左边的风扇换成 15mm的,Formd T1 已经经过验证了,只能安装 15mm + 25mm 的风扇:
具体的装机过程实在是非常辛苦,主要是调整各种线束和固定线束,我买的 EVGA SuperNOVA 850 GM 附送的线缆非常硬,连弯折都很辛苦,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肯定走大众的 Corsair 750,里面海韵的线束要柔软的多,同时为了保证最佳的水冷 RGB 效果,我发现华硕这个 AIO 居然不支持图标调整角度,为了让 Logo 正面向上,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固定水冷管,连黑色扎带都用了7-8个,然后用白色补充,幸好 Rog 送了不少贴纸可以遮丑,大约花了我 4 个小时整,最终大致结果如下:
背面也花了不少心思调整电源延长线,安装开关等:
显卡面安装完毕的样子:
其实到这里还只是组装,已经晚上6点,收拾完接回娃,晚上继续折腾,第一次开机:
收拾了一下凌乱的 RGB 设置,幸好这次所有的设备都支持 Aura sync,其实这也是我不想使用 Corsair 的原因,那套 iCue App 实在是太占用资源,而且很多第三方配件 RGB 控制兼容性太差:
先开个绿灯,清凉一下:
背面显卡,这气氛有点味道了,幸好当初选择了 x570 而不是 B550,因为前置 USB C 的原因,我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冲着这个机箱和背面 RGB 灯选择了 x570:
来个 Chiphell 标准色:
这个 ROG STRIX LC II AIO 果然值得等待,跟主板太搭了,败败败...家之眼:
然后就放飞自我了,RGB 全开!
顶部,可惜只能有一个 RGB 风扇:
侧面显卡,别说这样还挺有 Cyberpunk 的感觉:
可惜底部的 Geforce Led 是倒装的,不过正常情况下也看不见了:
如果能把名牌换到正面就好了
跑完风噪和温度测试,我发现 CPU 温度控制比我 NZXT H1 弱了不少,但是显卡非常凉快,主要是因为显卡的废热必须通过 AIO 的鳍片吹出,所以无形中显卡加热了 CPU 的水路循环,既然侧部并不主要影响散热,于是我还是盖上了侧面版:
背面加上 Mesh 后要低调不少,遮住了很多漫反射的光线,使得显卡上的 X RGB 灯显得更明亮了:
加了侧面 Mesh 这下看起来更加 Cyberpunk :
隔着滤网,有种别样的 Low Fi 的感觉:
继续烤机,一个小时后发现最终达到的热平衡,GPU 比 NZXT H1 不盖面板低一截,但是 CPU 热了近10度,而且整机噪音还是蛮大的:
测试一小时后,我用热成像仪拍了每个面的热源图,总的来说还是不错,没有特别高温的死角:
连热成像都能看见败家之眼:
正面:
顶部是非常热的出风口:
侧面的热度主要集中在显卡的散热片上:
显卡的入风口非常凉快:
底部和顶部差不多,这其实挺有意思的,说明热通过整机金属骨架传导到全身:
最后来张睡觉前的桌面,搭配 LG CX 48:
搭配降压后 0.793v@1815Mhz 的 3080 Ti Timespy,目前的系统性能:
举重 10 小时的系统温度表现。3080 Ti 工作在 280w 左右:
总结下:
这套机器普通工作使用非常安静节能,就是游戏时发热和噪音剧增,如果可以的话,建议还是不要使用 3080 Ti,这显卡功耗和发热基本是 3090,在 9.5L 这样狭小的空间中塞入这样一张显卡,即便是降压使用也是非常辛苦,游戏时水冷风扇转的非常辛苦,另外如果选择电源,不想折腾的话还是别选 EVGA 这款,线缆太硬了,虽然最终成品视觉效果还可以。
有趣的结构,下次尝试一下 这个机箱一直很心水 可惜想买的时候买不到 后来看了又不支持C8I 于是就放弃了 哎 公版卡 永远的神机箱也不错 纯正小钢炮,口水ing 感觉现在装机,只要显卡有了,其他都不是啥大事[困惑] 现在装机显卡下不了手啊 [震惊]还以为是2.0 显卡很漂亮!! 好看。 精致 。 真心漂亮!这个效果就是我希望的itx,唯一就是硬盘的扩展稍微差点。真是不能完美啊。不过体积是真好! 很精致很喜欢,不过下次装机不再想itx主板了,扩展太辛苦了 散热还真可以 看着formd就生气。。。。2.0就这么没信儿了
1.0现在又没地方弄了。。。
lz这一套真是羡慕的不行。。。
家里台式就因为等这箱子已经半年多没亮过了 很极限的结构啊 这电源在国内是不是没上架啊 这体积算极致了 现在都流行极限装机啊,小身躯大能量。
一般来说,3700X也暂时够用了。 同配置搞过. 15mm薄扇+25mm扇子+x63.cpu压的不好,总体散热默认用用还好超频挺着急的,双十一的时候手痒换了ssupd,+追风者t240厚排,25mm扇子+30mm扇子+38mm厚排,显卡测用4槽模式,5900x 1.35v不到80度,显卡没上过60度. 好精致的箱子 engchild 发表于 2022-2-8 08:20
同配置搞过. 15mm薄扇+25mm扇子+x63.cpu压的不好,总体散热默认用用还好超频挺着急的,双十一的时候手痒换了s ...
嗯,这机器要追求极致 GPU 性能确实只能靠分体水,如果是 3080,3070 这个级别的显卡,调整下降压也能压的很好。 vife 发表于 2022-2-8 04:47
看着formd就生气。。。。2.0就这么没信儿了
1.0现在又没地方弄了。。。
lz这一套真是羡慕的不行。。。
确实很迷,2.0 还走搜集反馈,为何要先停产 1.0,另外就像游戏主机一样,1.0 保有量很大,倒是留下巨量的配置可作参考。 MESH和这代FE的散热还真是挺和谐的 整挺好
就是比较容易积灰
可是不积灰的箱子又比较热
如果防尘网再密集一点就好了 感谢分享,一直想这样装,就是担心显卡的尾气吹不出去,显卡和电源仓之间的空间太小了,但是看测试成绩显卡散热似乎又没问题。 属于半开放式机箱,楼主装出来效果还是挺好看的。 我用ssupd 机箱,5800x 3080ti 海盗船750w,lg48c1,4k游戏也不是太热,750w也够了 同款黑色机箱帮顶~我比较贪心塞进去了sf750+5900x+3080ti+2t m2x2+4t satax2,散热利民x53黑化纯铜,顶置两个追风者t30,夏季室温30+所有风扇全速r23跑分21000左右,玩守望吃鸡显卡72度左右cpu70度到76度之间浮动,玩2077负载更大温度会更高,双烤或其它高负载使用时风扇全部全速人离开关着门也可以用哈~给楼主提个小建议主板那侧散热高度够的话最好把机箱调成显卡三槽模式,同时因为用的公版3080ti有穿透风道要加装一截固定铜柱使显卡背部远离主板一段距离温度和噪音表现还会更好,不过我没有公版30系显卡这些都是油管上op那些sff大神做的测试有空也可以看看哈~
小身材 大能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