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春天 发表于 2022-3-27 09:51

电影胶卷里的春天

本帖最后由 柏林的春天 于 2022-3-31 10:36 编辑

从大一到研一,算一算玩胶片也有近5年时间。
几年前开始关注Chh论坛,不过一直没有机会注册。

在这数码时代,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最终展示方式仍难逃开一块屏幕。所谓的“胶片感”也能在滤镜下轻易呈现。
最初入坑摄影的我还是借用父亲的尼康D70S和亲戚的D7000,但是每次拍照回来却要面对着内存卡里成百上千张照片。重复的选图、删除、调色使人倦怠。
第一次拍胶片还是用朋友送我的富士业务100胶卷,使用我父亲90年代买的尼康FM2。拍每张照片都要手动测光、调光圈、对焦...最后忐忑的按下快门。作为学生的我还要惦记着每张胶片的成本(当年C200才16块!),一卷胶卷拖沓的拍了一个多月。最终成片虽然一塌糊涂,却倍加珍惜。现在已经几乎不用数码相机拍照。
而且拍胶片还需要学习成本。从光圈、快门、ISO的关系开始,逐步步入摄影的大门。为了呈现出更好的照片(少翻车),也不断迫使自己不断学习、思考历史上名家作品,然后逐渐步入Leica坑....不过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对器材的狂热已经慢慢褪去了。也许“摄影本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有机会可以和大家聊聊我使用的器材。


Eterna250D作为一款过期十年以上的富士电影胶片,变质、漏光带来褪色和复古感。降感为ISO125拍摄。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便是用同款胶片拍摄。

胶片:FUJIFILM Eterna250D(2012年停产)
相机:Nikon FM2/Leica R50、90 2(改F口)/Zeiss Milvus 35 2
冲扫:海猫摄影工作室哈苏X5(tif文件自己轻微调色)
地点:三月中的杭州太子湾、良渚艺术文化中心 等

第一次发帖,有不到之处请求指出。希望大家喜欢!


安藤忠雄设计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清水泥建筑光影十分有趣。站在楼梯上等了一会拍下这一幕。






长焦把焦点放在前点,虚化“过滤”掉后面亲戚

































对于这种大光比的场景,既要保留镜面高光内容,又要保留草地细节,酌情加减曝光就很重要。我的办法是对着镜面测光,再加1.5档曝光




从良渚出来,刚好遇见一片油菜田











Wolverine 发表于 2022-3-27 10:37

有特色!

超逸绝尘 发表于 2022-3-27 11:52

春天就是花开的季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影胶卷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