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 Customized D+ v2.0 开箱及组装分享
本帖最后由 luo 于 2022-5-8 23:00 编辑前言
A4结构出来好多年了,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非常多的产品,在外观、工艺、结构上都有不同的改进和优化,客制化和量产都有许多经典的产品。今天分享的是来自JM Customized的D+ v2.0,一款客制化ITX机箱,除了基础模式外,利用不同的模式套件,可以实现不同的机箱样式,玩法非常多,满足玩家不同的装机需求,此次分享的基础模式尺寸为340 × 140 × 190 mm,体积9L,采用铝合金+SECC材质,CPU散热器高度最高92mm,显卡尺寸最大支持到337 × 68 × 151mm,电源支持SFX/SFX-L规格,支持2把12015风扇,主板支持ITX/DTX规格,存储支持8块2.5寸硬盘或1块3.5寸硬盘,机箱颜色丰富,可选黑色、银色、钛灰色、电泳白、蓝色等多种。D+ v2.0机箱采用了客制化产品类似的散件包装方式,玩家拿到手后需要自行组装,过程非常有意思。
机箱展示
机箱正面,一整块铝板,没有任何设计元素,极度简约。
机箱背面,基础模式为标准A4结构,采用对称设计,左右可以调换。
侧面45°视角,左右侧板采用冲网设计,通风方面不用担心。
基础模式下,外观方面棱角分明。
机箱侧面,透过冲网网孔,可以隐约看清内部构造。
基础模式立起来摆放,可以减少占地面积,有点类似NZXT H1。
尺寸对比,基础模式高度为190mm,比小瓶矿泉水高不了多少。
开箱展示
此次开箱分享的是基础版本和A模式套件。
基础版本,包装采用了彩色印刷,黑色背景左上角为JM logo,中间有蓝色的机箱设计图,右侧印有Basic字样,说明为基础版本。
包装背面,是机箱结构的分解图,非常详细。
打开包装,机箱组件采用分层摆放,最上层放了一双白手套,组装机箱时可以使用,减少指纹。
总共有5层。
安装说明书和一些附件用黑色信封存放,信封中间有烫金印刷的logo。
安装说明书也用了烫金印刷。
信封中的内容物,包括安装说明书、感谢卡、防尘网、双面胶贴、6根扎带。
基础模式所有部件展示图,可以看到数量还是很多的。
安装说明书,每个部件的组装步骤都有图片进行说明,按照组装起来难度不大。
除了机箱部件外,还有一些线材和工具,包括电源延长线、Type-C跳线、开关、开机跳线、安装螺丝刀、螺丝包、机箱脚垫。
Type-C跳线,支持10Gbps。
基础模式支持多种厚度的显卡安装,所以显卡固定片也有多种厚度。
机箱脚垫细节,接触面贴有黑色泡沫垫,非常精致。
自带的一把螺丝刀,顶部有JM logo。
带有2个螺丝头,包括六角和十字,满足机箱组装需求。
安装好螺丝刀的效果。
机箱顶盖和底盖,完全一样,CNC工艺,做工相当精致。
边缘设计。
网孔细节。
机箱左右侧板,完全一样,冲网工艺。
边缘设计,适合滑出机箱导轨中。
网孔细节,非常细密。
D+ v2.0机箱需要玩家自己组装,将机箱各个部件通过螺丝固定到一起。
机箱后部结构,这里设计较为巧妙,支持多种显卡厚度,通过中间框架左右滑动来调节。
安装好中间框架。
中间框架可以在多个螺丝孔位中进行调节及固定,适合不同厚度的显卡。
还有一种方式,可以通过下方的导轨进行调节后进行固定,进行无级调节。
后部结构下方,也有多个固定螺丝孔位。
继续组装中间框架。
用螺丝固定好一个前伸支架。
前伸支架。
然后组装好机箱前部框架,看着是一根根的框架部件,由于是全金属材质,强度方面不用担心。
前部部件也跟后部部件一样多档位可调。
也是支持无级调节。
前后部件和中间框架组装完成,机箱的整个框架就基本完成了,A4结构逐渐清晰了。
一些细节,由于机箱支持多种模式,所以预留了一些固定螺丝孔位。
固定好主板和显卡延迟线支架的铜柱。
电源安装支架也通过螺丝固定到前部,支持SFX规格电源。
支架细节。
机箱框架45°俯视角度。
框架侧面,标准A4结构,框架结构有别于常规。
基础模式支持2把12015风扇,安装上风扇支架即可,可以组成类似垂直风道。
安装好风扇支架。
主板下方区域。
显卡下方区域。
电源位置下方区域。
电源位。
主板区域上方,留有一个开孔可以走PCIe延长线。
显卡厚度可调设计。
主板位。
电源位。
显卡位。
俯视角度。
框架细节。
侧边框架。
利用底部框架,可以固定机箱侧板。
滑入机箱侧板。
贴合不错。
滑轨设计。
未固定时。
安装好机箱顶部的框架条,这样侧板就固定好了。
顶部框架条。
安装好侧板后的效果。
机箱立起来的效果,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机箱左右的结构。
前部视图。
后部视图。
固定好机箱左右侧板。
侧面视角。
机箱带有一个2.5寸硬盘固定支架。
安装在电源位前部。
固定好机箱前面板。
将机箱顶盖和底板滑入导轨。
滑入丝滑,精度不错。
滑入底板。
机箱尾部。
尾部盖板,为一块CNC部件。
左下角有D+的标识。
盖上背部盖板,利用螺丝固定,装机就基本完成了。固定后,机箱左右侧板也相应的进行了紧固,可以放心移动和搬运机箱。
尾部盖板细节。
采用螺丝固定。
D+标识。
显卡位底部。
顶盖与尾部盖板的衔接细节。
机箱顶部。
细节,可以看到各个面贴合非常紧密。
顶盖和侧板,贴合紧密。
机箱前面板与侧板贴合位置,缝隙很小。
下方为前置Type-C接口和开机键位置。
机箱组装完成。这里仅做了机箱组装展示,如果需要实际装机,在机箱组装过程中,就可以逐步将配件装到机箱里面。
机箱正面。
机箱背面。
机箱侧面。
45°视角。
俯视角度。
机箱立起来的效果。
机箱组装完成后,还有一些配件,可以在后续不同模式中使用。
A模式套件。
背部为使用A模式套件的结构分解图,包括两种模式。
各个部件被很好的固定在内部。
完。
坐个沙发慢慢看 散热肯定没问题,但是得天天清灰吧? 好多图。。。这个机箱不便宜吧! 这个太漂亮了。 好美的机箱,顶罗总。 本帖最后由 wen_1999_1999 于 2022-5-9 09:10 编辑
。。。 无极调控设计挺有意思的~不知道luo总接触过formd t1么?不知道JM这款材质和做工对比t1怎么样~? 本帖最后由 besthc 于 2022-5-11 16:34 编辑
顶luo总,好漂亮的机箱,这个真的是戳到审美点了 漂亮的机箱,不错 “借鉴”formd t1的吧 本帖最后由 jaxonlau 于 2022-5-10 08:10 编辑
没有装机吗
好像还是渲染图
这前面板侧边真的能装下USB?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