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林广海 发表于 2022-5-17 09:39

67与66——富士GM670与哈苏503cxi多年使用体验

本帖最后由 碧林广海 于 2022-5-18 07:08 编辑

(CHH中哈苏的帖子已经有过很多了。希望这次能另辟蹊径,把这两台已经使用多年的中画幅胶片相机放到一起聊聊)

-----------------------------------------------------------------------------------------------
Fujica GM670


GM670购入于2018年,本来作为马7的廉价替代品入手,结果马7价格后来越来越高,这台机器也就一直使用至今。。

富士的固定镜头中画幅旁轴GW/GSW系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作为一个有着大徕卡称号的备机被人津津乐道。GW系列有非常多的版本,前中后分三代,又有67/68/69三种画幅,还有65mm和90mm两个镜头的版本之分。楼主在入手GM670之前曾短暂的使用过GW670III一段时间,但是后来因为需要可换镜头,发现了富士在GW系列之前,还真的做过一款可换镜头的中画幅旁轴。这个系列似乎没有统称,以下均简写为G690系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


G690系列也有过三代机身与镜头,从1968年的G690,到1969年的改进型G690BL再到74年的GL690,一共生产了10年,而1978年后因为当时旁轴相机整体上的衰落,富士便砍掉了这个产品线,将其简化为定位更低的固定镜头GW系列。而GM670则作为GL690的一个子型号出现,除了修改了挡片与过片系统外,其他与gl690一致。


(摘自camerapedia)

G690系统有5个焦段的镜头与众多的配件,无愧于机顶上大大的professional称号。。

(摘自camerapedia)

镜头的版本大致可以分为68年最早批次的银漆+金属对焦环,69-74的黑漆金属对焦环和后期的黑漆+橡胶对焦环
镜片结构上,除65mm小广角外,其他镜头没有变化,74年又增加了50大广角。所有镜头都使用最高1/500的世光0号镜间快门






100mm标头是4片3组的天塞结构,而楼主手里的这颗则是唯一一种带早期ebc镀膜的版本。镜头右侧的方盒子是一个cds测光表,可以让这个镜头实现a档。这个测光表放上电池还能运作,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选择外置的测光表。








这个系列的镜头都是黄铜镜身,质感虽好但是确实很重。机身也是全金属,加上镜头后超过2kg,一个旁轴机比腰平80头的哈苏还重。。



楼主的另一颗镜头是150/5.6,是第二代的黑漆金属对焦环版本







取景器中包含100mm和150mm两个框线,黄斑明亮且清晰,广角头和180mm都需要外接取景器。而外接取景器的话会和我在冷靴插口上的测光表冲突,所以一直没入手其他镜头。虽然没机会上手,但是那三颗广角头放到当年也是很出色的数据,尤其是50mm/5.6, 在69画幅上拥有堪比蔡司Biogon 38mm的92度视角。

(65/F8的结构图,类似施耐德Angulon的经典广角结构)


机身底部有一个像马7一样的遮光幕帘。卡口处有防呆设计,不关闭幕帘的话无法拆下镜头,防止底片曝光。



机身正面还有一个竖拍用的快门按钮,可惜没有快门锁,有误触的风险


机背的另一个选择开关,甚至支持69散页片。。


最后来一张全家福[偷笑]



样片会放在帖子结尾


从这两年的使用上来说,这台机器作为一个低配马7似乎很贴切(虽然用一台60年代技术的相机和90年代的机身比并不公平)不过从目前的市价来看,想体验67旁轴又囊中羞涩的朋友确实可以考虑一下。金属机身是这台相机的优点也是缺点,也许有朋友就是喜欢金属带来的质感,但是作为一台需要走南闯北的役马,这个重量确实有些太重了,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全塑料的马7(可惜根本买不起,也不愿意为炒货的器材贩子付费[流汗])而且这个机身也是为69画幅设计的,对于67相机来说也过于庞大。镜头素质与参数都不及马7,但是对于60s标准来说也能算优秀。而旁轴相机的优点也很明显,熟练使用的话对焦可以很快,比哈苏这种中画幅单反快得多(眼神不好看不清焦点。。)

--------------------------------------------------------------------------------------------------------------------

Hasselblad 503cxi




哈苏500系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见多了,本贴就不多介绍了,下面直接开始放图



这台哈苏503cxi购入于15年,那时哈苏的价格还没涨起来,很实惠的价格就入了80mm套机。后来几年里断断续续又购入了不少镜头,配件。这两年基本已经是完全体了





镜头全部是CF系列,40mm/4, 60mm/3,5, 80mm/2.8和180mm/4。500系里CF头算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了




配件里楼主选择了pme90测光眼平取景器和cw卷片器。个人感觉眼平要比腰平取景更舒服,测光功能也很重要。而cw手柄可以大幅提升持握手感,再加上电动过片,拍摄效率非常高,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重,以日常挂机的60头为例,一套下来直逼3公斤。。。







PME90的测光非常精准,有点测,平均,和入射多种模式。曝光数据会直接显示在取景器下方带背光的lcd屏里。





cw手柄有红外遥控器,还能实现每秒两张的连拍,不过以现在的胶片价格是根本不舍得用的[流汗]



---------------------------------------------------------------------------------------------------------------
样片,大部分是imacon自扫,少数是在某大佬的飞思翻拍系统做的测试(67与66里各有一张,大家可以猜猜是哪个[偷笑])
(600k传图限制,各位看官们就请看个大概吧。。)

GM670样片











哈苏












(上一帖里的老图新用,40mm广角)




猫猫结尾
感谢观看

henryxiao 发表于 2022-5-17 09:46

你啥时候开箱你的哈苏X5滚筒扫描仪啊[偷笑]

超逸绝尘 发表于 2022-5-17 11:41

现在只要被炒起来,就很难降价了。

碧林广海 发表于 2022-5-17 14:29

henryxiao 发表于 2022-5-17 09:46
你啥时候开箱你的哈苏X5滚筒扫描仪啊

不着急[偷笑]

碧林广海 发表于 2022-5-17 14:30

超逸绝尘 发表于 2022-5-17 11:41
现在只要被炒起来,就很难降价了。

确实,卖一台少一台的东西,有些产量小的机型零部件也很难替换了

Wolverine 发表于 2022-5-17 15:29

很棒的相机!!

atdi 发表于 2022-5-18 09:42

哈苏503这一套的配件的确很少见到啊

楼主在美丽国拍卷,目前成本还很高吗?

回声 发表于 2022-5-18 09:50

哈苏这款机器的握持感一定很舒服!

TinkerCafe 发表于 2022-5-18 10:48

楼主的手真好看[可爱]

juntan 发表于 2022-5-18 11:46

500系还是耐看呀

碧林广海 发表于 2022-5-18 12:32

atdi 发表于 2022-5-18 09:42
哈苏503这一套的配件的确很少见到啊

楼主在美丽国拍卷,目前成本还很高吗? ...

成本和前两年比有上涨,一盒portra400大概算是涨了20%吧,冲扫都是自己+朋友解决所以还好

碧林广海 发表于 2022-5-18 12:34

回声 发表于 2022-5-18 09:50
哈苏这款机器的握持感一定很舒服!

对,这个cw手柄很提升稳定性,基本上1/30不抖

碧林广海 发表于 2022-5-18 12:34

TinkerCafe 发表于 2022-5-18 10:48
楼主的手真好看

是机友的手[偷笑]

atdi 发表于 2022-5-18 14:07

碧林广海 发表于 2022-5-18 12:32
成本和前两年比有上涨,一盒portra400大概算是涨了20%吧,冲扫都是自己+朋友解决所以还好 ...

国内现在都是按倍了…… 囤了100卷黑白飞机分装,先用勃朗尼卡和富士645练手咯

tim36 发表于 2022-5-18 16:11

我清楚记得,自己第一次用中画幅拍照,用848扫出来,我差点以为是数码机型拍出来的[傻笑]。原来中画幅是这么美妙。可惜现在出不去,胶卷价格也实在太贵了。

澹台安 发表于 2022-5-18 16:17

颜值不错

zhufeng1226 发表于 2022-5-19 08:39

那双手真好看啊

wildbear 发表于 2022-5-19 22:43

在深圳的大疆专卖店看到哈苏的时候,还是蛮兴奋的!

jino 发表于 2022-6-4 20:20

胶片的色彩无论什么时候看着都很舒服

Exakta66 发表于 2022-6-22 14:52

Gm670的帘幕回弹很容易出问题,50的广角镜头也很贵,后来出的gw和gsw就是给一些有特定用途的摄影师当备机的,镜头镀膜更好,也不是定位更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67与66——富士GM670与哈苏503cxi多年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