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完美”只差一个微动 —— ROG 战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动
本帖最后由 hellduck 于 2022-8-2 00:10 编辑书接上回,自从接手了设计仿真工作,平添了鼠标中键舒适度的这个烦恼人到中年,这个事情不解决总觉得哪里不对……于是近乎疯狂的搜罗鼠标,改装微动,乐(xian)此(de)不(dan)疲(teng)
2月份发现了雷蛇的蝰蛇 V2X 中键很舒服,但其实在这之前之后对于鼠标的执念一直都在在 V2X 之后相继改造了戴记严选卖不出去的MS420DS,卓威的EC1,甚至想要搞一台停产的顶级外设EM945……
而在这之前,其实有一台可换微动的 ROG战刃2 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最近为了更好的手感,研究了很多网上的拆解视频,试图通过独立的中键机械结构而不是简单的用编码器和一个微动凑个中键的鼠标继续折腾除了上面提到的买不到的 EM945,还入手改造了一台微软 IE3.0 复刻丢在办公室接着就有了这台 ROG 战刃三代的登场
开
说是无线,其实是三模,理论上应该比二代的组件只多不少但是三代的包装盒明显比二代要精简的多
某“红点大奖”,印象中前几年被大众归为了“给钱就评”的那一趴了不过这个将总体偏向于外观设计,不在本帖探究之列,我下单时甚至都不知道 ROG 也会去参评这个评奖。
包装背面简单宣传了一下自家产品的DPI啊 微动啊 RGB性能增强器什么的
开箱,包含鼠标本体,分离线缆, C to A 转换器,备用脚贴两枚欧姆龙替换微动,一个拆微动的架子,以及说明书和信仰贴纸
2代战刃有两根线,一长一短,长的编织线硬到轻松扫倒桌面上的各种摆件的程度但是三代这根线,软到令人觉得新奇,基本上类似面部套包了四根无绝缘层的线的那种感觉此线势必不能作为快充使用,所以还是得收起来防媳妇儿……
USB C to A 转换器,附带败家之眼凌厉装饰如今家里各种信号都装满了,2.4G 信号随随便便就会被干扰的不成样子所以这个东西,就是为了配合那根超软的线,拉近鼠标和接收器的距离
三代附送供替换的微动,二代送的好像是金色TTC来着至于那个金属夹子,三脚微动应该用不上,五脚微动也许需要。
五脚欧姆龙光学微动,编号D2FP-FN然而至今内外网都没有找到更详细的参数
一套四枚备用脚贴。战刃2 和战刃3 拆解的时候,都不需要揭开脚贴所以这一套真就是为了对应磨损用的
如今啊,是个 PC 设备的,连主板也会送个贴纸了不过说实话,这只眼睛给人的感觉还是不太好代替[偷笑]
鼠标本体正脸。
依旧是非对称设计,使用时能够松解一部分手腕的压力
左侧拇指附近做了一点镂空设计,有 RGB 可以透出来大概的样子在一楼最下面
右侧是一整块带有 ROG logo 的斜纹装饰战刃3代的鼠标两侧都取消了肤感橡胶贴片
底部,四块硕大的脚贴以及“该有的认证我都有”的设备信息贴纸
底部上方两个开关,分别是切换三模似的拨动开关和蓝牙模式下的配对按钮
底部则是一个配置文件切换按钮和接收器磁性收纳槽
像接收器这种犄角旮旯的地方ROG 字样也是不能不出现的哟
与战刃2代对比,外观尺寸小了一圈但是手感上尺寸差异不大
另外最直观的差异是表面图层除了颜色的改变,三代涂层表面不再那么光滑但指纹收集和打油能力恐不可小觑
另外与二代相比,手掌支撑部位稍低了一点整体使用会在趴握基础上,手指要向抓握状态偏移一点
滚轮与手指接触面更加平面化,指腹压强明显降低,更加舒适了些三代的 USB 接口改为 Type C ,且不在像二代那样深度内陷,线材的通用性增加了但是相应的线材与本体之间的固定不像二代那么牢固
三代的底部螺丝由二代的四颗改为两颗虽然更换微动的机会不会很多,但是能省一步是一步吧
拆
最近疯狂改造鼠标落下的后遗症——封鼠必拆尽管这是一台近 600 全新的 ROG,也没能让我收心
ROG 定制的红色透明微动相当的吸睛这里也能看出来 战刃3 的滚轮中键有自己的一套机械机构
右侧内构可见滚轮 RGB 排线和电池排线
左侧内构可见鼠标侧键微动和滚轮编码器排线
侧键采用了固定焊接的微动,电路板上还有鼠标左侧文字透窗的 RGB 灯珠
后方内构可见一大包的聚合物锂电池以及照亮败家之眼的 RGB 灯珠
继续拆,侧键 PCB 与电池支架长在了一起不过使用了 FFC 排线,预装时的折角相当的大恐怕经不起太多折腾
电池包用了大片双面胶黏在支架上,不宜拆解,也没法确定它的标称容量了不过既然无线鼠标开了 RGB,也不会指望它能撑几个月
这个独立的滚轮中键机构,也是我买它的主要理由就是为了证实一下这复杂的一坨,能不能打过直接插在编码器上的那种草率型中键
然后我还拆下了滚轮的 RGB 灯,俩灯珠一个柔光罩PS:这个柔光罩啊,能不拆还是别拆了……
编码器一侧,直接镶嵌在槽里了
以往所有的鼠标,编码器压力调教也逃不出被我的五指山可惜这个编码器,是没希望调教压力了……
两块组件拆下来,看到了主板本体然而到了这一步,事情开始偏离了我设想的剧本是的,我翻车了……
因为我赫然发现中键的微动不是中间的方形微动而是扁扁的带着一个黄点的凯华家奇奇怪怪的东西!
就在这个插着根呆毛排线的状态下我与主板对视了很久,犹豫是否要申请个7天无理由但是最终折腾的灵魂助我找到了办法于是,继续拆!
拿掉正面残留的排线,其实主板上也没剩什么了,就剩背面的透镜和拨动开关帽了
等等,还有他[偷笑]
主板拆干净了之后,我端详起了外壳发现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按键部分与后壳有一个微妙的高低差那其中必有玄机啊
于是拆掉尾部的两颗螺丝,还有前部一个藏起来的螺丝
便取下了这块白色半透明的外壳
也就是 ROG logo 的透窗孔,这个角度有点像一个钢盔哦
这次战刃3的左右键啊,不再是一体注塑靠材料变形的连接而是用了一根铝棒作为转轴
按键末端也设置了一根弹簧,这样组成一个杠杆机构让按键处点紧贴微动触点,消除所更换微动的造型误差造成的空称这点比战刃2强
中框尾部是 Logo RGB 的遮光罩和一块负责收纳接收器的磁铁
中框右侧,时下流行的“轻量化”鼠标洞洞流……
除了背壳和左右键,其他按键都是融化材质之后焊上去的所以,没得拆了……
这便是被分尸后的全貌,左键想必与右键是同样的结构为了避免弹簧丢失,就没动它
新型兼容5脚微动的快换插座
光学引擎:PAW3370
改
既然决定了不走7天无理由那也必须想办法达成自己目标不是?当时已经确定了那个黄点凯华矮微动不符合我的要求了于是肉眼测量了这个微动的造型尺寸,大胆地动了烙铁,在放弃保修的路上越走越远
于是在空间本不富裕的主板上强行挤入了一颗日产方形微动,将压力降低至0.6N
之后对滚轮机构的十字按压柱进行打磨,降低至与边框平齐的位置原微动开关和方形微动的针脚间距虽然相同,但触点的水平位置不同此时触发方形微动触点的位置,其实已经是边框了之后对滚轮机构的限位突起进行打磨,使得中键不会被组装时的螺丝压力触发即可
灯
啊对了,ROG 嘛怎能不秀一下灯光呢
结
以上就是最近又一次大动干戈的折腾为此还买了一把新的电烙铁和吸锡器……改动后的 战刃3 和 微软IE3.0 都符合了我个人的使用习惯分别安排在家里和公司服役去了
躁动的心随之稍微平静了一点但仿佛大概估摸着肯定是没有完全熄灭的样子什么时候憋不住了再说吧下一个搞什么呢?是 KONE Pro Air还是 ROG 魔刃 X
又或者……我全要?
入夜了,明日一早还有大筛睡了睡了……
拆稀碎....哈哈哈哈北方老乡么 沙发~~~,顶一个,虽然我是罗技党 Wolverine 发表于 2022-8-2 08:23
拆稀碎....哈哈哈哈北方老乡么
嗯,要说老家那确实是很北的[偷笑] yab8433408 发表于 2022-8-2 08:26
沙发~~~,顶一个,虽然我是罗技党
罗技有这种滚轮独立结构的,基本上都使用了贴片硬微动,基本改不了
唯有能改且手感还行的是40块钱的M90和M100R
买了一批给公司设计科用了[狂笑] 狗东618 和游侠RX tkl打包入手1400
战刃3那个转轴 拆完之后容易有虚位别问我咋知道的 七天无理由是个好东西[狂笑] 更改微动还是需要有手艺,技术活啊。 茎待佳阴 发表于 2022-8-2 09:53
狗东618 和游侠RX tkl打包入手1400
战刃3那个转轴 拆完之后容易有虚位别问我咋知道的 七天无理由是 ...
亏了我没有动左键[偷笑] hellduck 发表于 2022-8-2 09:57
亏了我没有动左键
左键真不能动换个微动就行了蓝点和绿点感觉都挺舒服 分体按键+主动张力系统,空键程的终极方案啊~ 别的不说 就可换微动挺好 之前G403无线服役了好多年,生了孩子后鼠标拿去找人换了凯华静音微动,去年G403感觉不太行了,很容易就没电,刚好战刃3造型和G403差不多,且能换微动,于是入手了一个, 到手后傻了,凯华的两脚静音微动根本装不上去,太大了,还要自己用小刀切割了一下才能放进去,而且切得不好导致按键按下去松松垮垮的,想问下lz市面上有三脚能刚好放进去战刃3的静音微动吗 BumX 发表于 2022-8-2 12:34
之前G403无线服役了好多年,生了孩子后鼠标拿去找人换了凯华静音微动,去年G403感觉不太行了,很容易就 ...
抱歉,静音微动软绵绵的手感我一直受不了,所以没有尝试过。 很棒的分享,我也说一下对这两代鼠标的体验吧。因为之前用的2比较老了也有损坏,我也去实体店上手体验了一把3,3相比2确实有很大提升,但我最后还是在闲鱼又收了个2。
2的Micro-USB接口跟楼主说的一样,确实结实,用了近五年都没有损坏,但是两条原装线都坏了(包括那根邦硬的伞绳内部也接触不良了)。最初的2左侧带一个狙击键,绝对是个烂的令人发指的设计,所以后来出的“标准版”“竞技版”“无线版”都去掉了这个键,我这次狠心换鼠标也主要是因为这个。并且DPI切换键设计太宽大,打游戏紧张的时候经常误触导致配置文件切换。
但3对我来说也有些问题,首先3的左右键末端有微微的翘起,个人认为这个设计对于一个面向中大手趴卧的鼠标来说并不明智,我的手指肚正好就被两个边硌到,手感很不自然;其次侧裙的灯我个人欣赏不来,感觉太细碎不大气,但相比2那个极易磨损的胶粘橡胶侧裙来说也算个提升;3脚贴变大了是个好事儿,2的脚贴又小又薄,即使频繁更换也把底盘蹭了个稀烂,也就是跟IE3.0脚贴通用不愁买才忍到现在。
如果手指不会因为左右键末端感到不适,从2升级到3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两者的手感还是比较类似的,但我的手指可能有点过分长了。 whcmrshi 发表于 2022-8-2 15:46
很棒的分享,我也说一下对这两代鼠标的体验吧。因为之前用的2比较老了也有损坏,我也去实体店上手体验了一 ...
手型的细微差别再鼠标上差异巨大,EC1就是因为左右键稍微宽了几毫米,总感觉摁不到……
另外,有两台战刃2 要出了,收吗[偷笑] 自从用惯毒蝰以后,现在拿其他鼠标都感觉好重啊 现在鼠标电路板的集成度也上来了,前两天还把我的 G700s 拆了换微动,板子套板子,集成度低的很… 不清楚楼主是不是有按下中键同时滚动滚轮的需求?如果只是按中键并拖动鼠标的话,我就弄了个四向滚轮的罗技游戏鼠,把左右拨滚轮都映射成中键,比真的按中键舒服一万倍。给楼主提供一个新思路,不用跟微动死磕了。[狂笑] hellduck 发表于 2022-8-2 20:43
手型的细微差别再鼠标上差异巨大,EC1就是因为左右键稍微宽了几毫米,总感觉摁不到……
另外,有两台战 ...
可惜啊看到晚了,新买的那个已经在路上了 propellingbird 发表于 2022-8-3 04:34
不清楚楼主是不是有按下中键同时滚动滚轮的需求?如果只是按中键并拖动鼠标的话,我就弄了个四向滚轮的罗技 ...
四向滚轮必有简单的滚轮机构,确实找过,但是因为各种因素还是没选择这些鼠标 tianshilei1992 发表于 2022-8-3 02:22
现在鼠标电路板的集成度也上来了,前两天还把我的 G700s 拆了换微动,板子套板子,集成度低的很… ...
一般情况下,集成度越低,维修和改造性越高
用梆硬的排线焊接的 IE3.0 除外,随随便便就断了……
各有优势吧 华硕的鼠标还是不错的 中键压力小点,确实更舒服。 用了罗技习惯了无极滚轮以后,就再也回不去了,现在选鼠标好难受 上一个败家之眼鼠标,送了左右键的微动,谁能想到居然是中键的微动坏了..... 真希望其他厂商也学习一下这个热插拔微动的设计,真的很方便 既然不完美,那不买 nickyos 发表于 2022-8-7 09:09
用了罗技习惯了无极滚轮以后,就再也回不去了,现在选鼠标好难受
是啊……上去了真的很难下来[困惑] xpdx 发表于 2022-8-7 15:28
上一个败家之眼鼠标,送了左右键的微动,谁能想到居然是中键的微动坏了..... ...
哈哈哈哈哈哈,中键很容易成为成本控制点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