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7 发表于 2022-9-21 18:26

愿你骑车归来仍是少年 | 我的街道骑行装备与安全那些事儿

本帖最后由 No.47 于 2022-9-21 20:52 编辑


CHH首发,3万字长文,建议收藏并用电脑观看

“Scare is good,means you're alert”

“害怕就对了,说明你很警惕”

                                                                                                      ——威尔·史密斯 Form《双子杀手》


目录
一、骑摩托到底有多危险?

二、从保暖、防风到全套安全装备


[*]头盔(全盔)

[*]手套

[*]上衣

[*]裤子

[*]骑行鞋

[*]护具和内衬


三、“街道”安全意识是一门独立的学问


[*]关于“肉包铁”和“管住右手”

[*]原则1:看多远骑多快

[*]原则2:合理避免碰撞

[*]原则3:尽快熟练操控

[*]与主动安全相关的车辆硬件


四、牢记使命:做摩托漩涡的助推器。

-----------------------------------------------------------------手动分割线------------------------------------------------------------------

一、骑摩托到底有多危险?
北京今年的春天特别漫长,对于骑车来说简直爽得要死,因此从3月份开始的每个摩托群里的每个礼拜一,都能看到惨烈的事故聊天记录。

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今年上半年摩托车驾驶员的致死事故达到79起,相比2021年增长70%。

这提醒着我们,骑车的人越来越多了,新手的比例越来越高了。

某保险品牌居然已经开始在北京用年龄段来划分所能购买的最大保额三者保险,目的不言自明。

2月底的一篇长文,网友们的热情反馈给了我继续以新手视角谈点什么的动力。


【首发】寻找骑行的本来面目|从E200p、500ac到Trident 660

当初我承诺3月份就出装备和安驾文章,现在已经被我拖延到了9月下旬,内心的愧疚和不安已经到达顶点。

4月份的赛道日体验,让我对控车和安驾的理解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再加上几乎整个5月份我身处疫情管控区,长达3周的强制居家让我开始有时间准备素材和酝酿想法。

但真正让我这个拖延症加速的,是38号于7月底发布的视频,以刻板遵守交规的形式对摩托车的通勤效率表达看法,一下子让我非常上头,感觉有必要尽快说点什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94y1X7uW?vd_source=fc7d5b93966066451057c5425b7d2ca8

让我上头的不是38的结论,他明确给出了前置条件,只不过没有把现阶段交规不合理直接说出来而已。

而评论和弹幕,包括台面下的尖锐交锋,却反映了从普通人到机动车驾驶员,甚至是摩友内部,都远远没有在关于摩托装备、法规和安全驾驶层面形成一系列共识,各种观点完全处于无序博弈的状态。

而这种巨大的意识撕裂,正在严重威胁着包括摩托驾驶员在内的所有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就更不用说充斥于社交媒体评论和顺口溜中,歧视性、侮辱性的符号和标签。

“要想*的快,就骑一脚踹”“这是你该走的车道吗?”“一个小石子就让你人仰马翻”

殊不知18年交通部的统计数据,可能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摩托车事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汽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T4y1E7cn?vd_source=fc7d5b93966066451057c5425b7d2ca8

要知道这是已经包含了90%的几乎完全视交规为无物、并且毫无有效安全装备的农用/通路车/外卖车的数据,如果有可能单纯统计玩乐型车辆,事故率恐怕会远低于这个水平。

所以,对于让骑车更安全,或者说至少让社会意识到骑车没有那么的危险,作为摩友,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这次我会从装备、安驾意识等两个层面对摩托安全驾驶分享我的看法,但并不涉及具体控车的技巧以及关于车辆硬件配置的评论。会员店式长文,超大全家桶,全文约3.2w字,图片视频较多,建议收藏后阅读。


镇楼追焦图(更新自2022.3)


上图:2022.5双大路,管控解除后报复性跑山,感谢——大咪拍糊了 拍摄

上图:2022.7安四路跑山,感谢——鳄鱼拍摩托 拍摄

上图:2022.4胜道博岳赛道日,感谢——怪人组 拍摄

上图:2022.7本田蟹岛试驾会

上图:2022.8凯旋Tiger试驾会

上图:2022.9 达芬骑试驾会

-----------------------------------------------------------------手动分割线------------------------------------------------------------------

二、从保暖、防风再到全套安全装备
其实截止到我骑第一辆摩托车之前的3年时间,3w公里的小牛@非机动+最右机动车道骑行经验,我对骑行装备的需求仅止步于舒适性。

两顶半盔、冬季一副普通皮手套、保暖护膝和电加热鞋垫,夏天防晒手套和皮肤衣的全套装备,我对它们的最高要求就是能严丝合缝的塞进小牛N1s的坐桶里。

尽管至今发生的6次导致轻伤的摔车事故,有5次发生在这“史前”3w公里内,但依然没有改变我最低限度“保命”的装备意识。也许是速度不快没有危机感,也许是我的半盔+手套+皮肤衣已经好过街面上90%的其他“同类”,也许是单纯没有因为这个吃过亏。


来自于凯旋660群友的事故,一度昏迷好久,完整的装备救了他的命,而车当场报废。


对于当时的我和绝大部分两轮新手来说,夏天热不热和冬天抗不抗风是一个比所有安全配置更为重要的指标。

直到第一次骑着九号E200p以机动车流的速度上主路,那种对速度的陌生感让我感觉到身上少了点什么。

之前一直觉得没有必要的防摔装备开始进入我的购物车,直到我刷店上瘾,遍历了几乎国内线上几乎所有的装备店,甚至海外的Webike和louis。

回过头来看,当初对舒适性的需求,无意中也养成了我做好充分保护再骑车出门的习惯。

当我开始骑着摩托上路时,并不会对全盔、骑行衣裤、骑行鞋等全套装备感到繁琐,因为准备的时间成本差不多,但相比之前更加安全和舒适。

而另一方面对装备的依赖,其实来自于偶尔的不完全装备骑行,当真正习惯了之后,哪怕只是少穿了一件骑行服遛弯,都会有深度的不安全感,而不是觉得比不穿更凉快。

关于装备我一直有一个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在一定的安全标准范围内,舒适、便捷甚至美观程度要比极致的安全性更重要,因为真的会有人为了这些因素而彻底舍弃一种装备。

以头盔的卡扣为例,双D扣的安全性毋庸置疑要高于快插扣,但对于那些嫌麻烦不系头盔带,或者说根本不知道怎么系牢的人来说,还不如给他们快插扣来的安全。


非机动车道的隐藏危险更多,恰恰这个群体是最不爱戴头盔的,但撞了他们又得承担更多责任

当你觉得安全装备不够凉快,或者说不够日常而开始不穿,骑了一段时间侥幸并没有发生事故,那么这种习惯就会开始恶性循环。

现实中确实有很多摩友搞一大堆厚重且丑陋的大牌装备平时却不用,然后成天穿着短袖短裤和奶克孩骑仿赛。

与其这样不如为了外观和舒适度牺牲一些极限防护性能,比如复古街车或巡航就可以搭配一套相对休闲的衣裤鞋和手套的组合,防护性肯定不如连体皮衣和赛道靴,但你愿意穿着上班通勤,这就比前面的精神小伙要强。

穿着与车辆更搭配的装备,塑造一个自我想象中的人车组合体,可能才是大部分人骑车的真正目的。每天都能保证的60分好过偶尔的90分,相比追求更极致的防护性能,你愿意每次都穿骑行装备,才是更重要的。

接下来我会从头盔开始,分享一下我的安全装备选购心得,以及轻度的使用体验,当然重点的是此类装备的必要性。


头盔




作为法律唯一强制规定必须佩戴的安全装备,头盔是你保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骑行安全装备的底线,但即使是底线,也仍然有不少人以各种理由不戴头盔,或者降低头盔的标准。

想要确保摩托车头盔充分发挥其防护性,只需要三点:全盔、大小合适、系紧头盔带。

全盔说起来容易,难的是突破心理障碍,不要因为路程短或者太热而对半盔抱有侥幸心理,速度一上来,你永远不知道头盔的哪个部位先着地,我的唯一一次用上头盔的小事故,就擦到了下巴和镜片。

千万不要为了刚开始舒适或者好戴而买偏大码,因为尺码过大在碰撞时很有可能脱落或者移位而起不到保护作用。很多淘宝卖家都会建议你买偏大一号,就是为了减少退货率,头盔内衬戴个一两个月就会稍微压缩,试戴的时候整好,过段时间就大了。举个例子,我刚买Neo的时候,XL码是店员大姐用了全身力气硬给我压进去的,但现在我在戴N95口罩的情况下还觉得略微有点宽松。所以不管是店里试戴还是网购,严格把握尺寸,不要将就。

最后就是系带,不论是D扣还是快插扣,都要确保系紧后,带子和下巴间只能插进一根手指头,目的都是保证受到冲击时头盔带不会从下巴脱落,否则跟没戴头盔没有区别。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p4y1b76E?vd_source=fc7d5b93966066451057c5425b7d2ca8
并不算猛烈的碰撞,全盔站着、半盔坐着、没盔躺着

这些极限状况下的安全性,只有通过靠谱认证的全盔能做得到,权威的认证包括美国的SNELL,英国的SHARP,欧盟的ECE,我国的3C,日本的JIS、PSC、SG和赛用FIM认证,有一个即可,但只有美国DOT则是完全不靠谱的,而某些系列或大尺寸盔型由于重量原因没有通过国内3C,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不受国内法律保护。

在只讨论全盔的前提下,我将从安全认证、舒适度、风噪表现、外观做工以及性价比等5个维度来对我自己购买的装备进行街道干燥骑行环境下的评价,并给出一个综合分数,除此之外还会介绍几个我比较推荐的其他型号。



[*]LS2 FF396 12k大方格碳纤 灰频率 XXL


请忽略这个头盔耳机,并不推荐,实在不想装行车记录仪可以作为平替


我的第一款全盔,当时对于外形和风噪这些并没有概念,为了能装下N95口罩,买的XXL偏大了一码,不过对头的包裹程度比较好,更偏向于欧洲的前后长左右短的头型,透气性非常好,前脸三个进气口,后面一个出气口,EPS也有相应的气道开槽。镜片阻尼很廉价,但上了arai的润滑油之后明显改善,通风口活动部件做工质感一般,毕竟价格在这里摆着。

尽管LS2有名声大噪的通过Sharp五星和FIM的盔型,但这款最走量的低端碳纤应该只过了3C,受限于碳纤维的材料特性,盔体外壳较软,但也经受过一次轻度擦碰的考验。高速骑行风噪表现较差,图里配的耳机最大音量也基本听不清,当然耳机的降噪水平也一般。


上图:FF396在赛道里搭配连体和跑车并不算违和

来自于我自己的小事故,LS2镜片和下巴的划痕有力的证明了全盔的必要性。


舒适度:★★★★☆;安全认证:★★★☆☆;风噪表现:★★☆☆☆;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大促节点再叠加淘金币通常能卖到9xx的价格,整体表现还是比较对得起这个价格的,综合给6分,因为有“实战经验”,虽然不至于救命但有感情分。推荐踏板或小排量夏季通勤使用,配件丰富价格便宜,防雾贴有Pinlock适配。



[*]NEXX X.G100R Record 黑金 XXL


凯旋Logo是我自己贴的,请自动忽略

我的第一款复古风格头盔,当初完全是为了这个板画好看,NEXX复古盔的设计都很有水平。实际做工也确实不错,镜片阻尼尚可,转轴处做工精细,清漆的坚固程度也可以接受,虽然也会有小划痕。透气性完全就是个闷罐,只有一个嘴部的可调节进气口,再加上镜片密封性做的也不错,倒是挺适合冬天戴。内衬舒适度包裹性一般,且底部一层不可拆卸,自己清洗比较麻烦,而且是这几款里面唯一没有眼镜槽的,对我使用智能眼镜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安全认证通过了ECE,没啥可说的,由于国内的版本专为亚洲头型修改了盔体,我选XXL也是经验不足略大了一码,正面看起来特别宽,像大头娃娃,因此风噪表现也不怎么样,时速超过110噪音开始剧烈增加。


大扁平比的盔型和镜片开口,看起来就像大号的汽车盔,好看的角度只有侧面


舒适度:★★☆☆☆;安全认证:★★★☆☆;风噪表现:★★★☆☆;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国内代理应该只有成都FSMOTO一家(京东自营也是这家发货),大促价格都不太会松动,但赠送原厂Pinlock防雾贴。整体性价比不高,综合给5分,只适合冬季拿范儿,不太推荐。


[*]Arai RAPIDE-NEO PIAGREYFORS 铂金哑灰 XL & CAFE RACER WHITE L


上图:缩了图依然肉眼可见的磕碰痕迹,Neo漆面太脆弱了,买来一定要第一时间包膜


Cafe Racer版,我吸取教训买来就贴了隐形车衣

我一开始买Arai Neo是为了夏天透气你敢信吗,当时在Neo和Glamster之间纠结,选Neo是因为后面有出气口,且Glamster太像真古盔。尽管Neo已经是Arai全系列最不透气的盔型了,实际上这个后置出风口聊胜于无,Arai为了保证EPS材料的整体强度,并没有为风道开槽。而佩戴舒适性则无可挑剔,包裹性和压力均匀性都非常出色,头顶的内衬还能进行几档调节。如果相邻的两个尺码对你来说都过大或者过小,还可以购买不同的内衬尺寸进行微调。

安全认证可以说拉满了,SNELL认证本来就相当严苛,而且Arai全系盔体都非常接近球形,在碰撞时能够能快的滑出去以避免正面挤压。由于盔体比较圆,风噪方面表现良好,镜片密封性不错,高速130km/h以上噪音才开始剧烈增加。


盔体看起来还是比较小,这也是好看的基础

舒适度:★★★★☆;安全认证:★★★★★;风噪表现:★★★★☆;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由于近两年货源供应问题,价格从3k左右一路上涨到4k的均价,个别限量版画甚至炒到七八千,我的建议多的钱还不如买素盔自己贴纸或者手绘。镜片和内衬配件与RX7X通用(但防雾贴卡扣并不一样),市面上可替换配件丰富,防雾贴建议买RX7X的镜片+卡扣防雾贴,安装更方便。总体给8分,比较推荐,毕竟复古盔的选择实在是少,过SNELL的就更少了。


两款都换了RX7X的镜片,哑灰是茶色镜片+透明防雾贴,Cafe是透明镜片+变色防雾贴,这种变色贴效果有限,并且有效期大约只有一年,价格较贵并不推荐。

另外提一句,Neo最近假货开始横行,尤其是海鲜市场上几百块号称祖国/国产版的那种,大家请千万要注意,如果有一点点空闲辛苦动动手指举报他们,这是在侮辱国产两个字,摩托圈里这种叫法真的非常讨厌,假货高仿就叫祖国版,偷换概念,助纣为虐,其心可诛。



[*]头盔内衬及口罩




本来头套没什么可说的,根据温度选择不同保暖或透气性的就行,但考虑到会有一小部分读者跟我一样,对空气污染物极为敏感,需要戴N95口罩的,我还是简单讲一下这种特殊搭配。

首先强调一下,我戴口罩跟疫情一点关系都没有,从17年开始骑小牛那会儿出门就必戴有框架支撑的N95口罩,且对密封性要求极高,并不是北京的空气质量不好,而是主要为了防止吸入马路上的尘土和尾气颗粒物。这个习惯让我在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时,家里有大量的智米N95口罩囤货,根本就没缺过口罩。

这里推荐一款N95口罩,特点是有支撑骨架和后脑勺搭扣,密封性极好,并且几乎能兼容所有的头盔,即使是下巴稍微有挤压,因为有骨架也会给呼吸留下一定空间。有普通版和活性炭版两种,上路的话建议活性炭的,对尾气氮氧化物的过滤效果会好一些,长时间佩戴也会感觉勒耳朵,不建议连续佩戴超过两小时。


Breazwell 松研 D60 KN95口罩

为了搭配口罩头套就必须是半头套,但为了起到戴头盔增加顺滑的作用,半头套一定要能盖住耳朵上半部分,我实测只有两款能实现这个效果,一款是骑士网自营的10000RPM,另一款是RS Taichi的,大家可以自行去搜索。

另外大家也能注意到我还搭配了华为智能眼镜飞行员款以及FreeLace Pro无线项圈降噪耳机,我不太喜欢在头盔上挂专用的头盔耳机,除非是Cardo和塞纳为Shoei或NEXX定制的内置耳机,但对应的头盔我又不喜欢,因此只能曲线救国。

智能眼镜是为了方便在头盔内呼叫语音助手和接打电话,但骑行过程中风燥完全盖不住,骨传导没有任何降噪措施,而降噪耳机则是为骑行中准备的,这款的好处是项圈提供了比较方便的线控,然后摘头盔的时候又不像真无线那样容易刮掉,降噪水平得益于大电池,对抗风噪效果很好,完爆市售所有的头盔耳机。


[*]其他类复古盔推荐


SHOEI Glamster:试戴过两次,包裹性较Neo稍差,但整体舒适性也很不错,通风效果要比看起来的好。据外媒测试风噪表现比Neo更优秀,喜欢这种设计或者版画的可以入,非常推荐。


Arai XD:其实并不算复古盔,Arai除了Neo其实都是赛盔,但这种汽车/卡丁盔的造型可以说非常白搭了,配复古车也一点都不违和。XD这款应该是Arai除了越野盔,通风口最多的型号了,作为夏季盔比较推荐,但国内没有过3C,销售渠道不多。


BELL Eliminator:知名摩托车新手、排气的摩擦者、国产摩托车称重大师——38号不只会评车的御用头盔,话说他选这个多半是因为他的汽车盔也是BELL的。通过了SHARP五星认证,缺点是头顶上的进气口太像和尚了,而且没有后部出风口,4000左右的价格性价比不算高,碳纤版本价格直接干到5k以上,如果喜欢这种设计的话还是比较推荐的。


LS2 FF809:源自于通过了FIM认证的雷霆奉的盔体,做了复古元素的改造,内衬包裹性非常强,甚至要好于Neo,但进口很窄,新盔佩戴会比较费劲,镜片阻尼和活动部件做工也比较好,整体比较推荐,如果你能接受这种不伦不类的版画的话···


MARUSHIN EndMill:此马鲁申非彼马鲁申,属于日本市场的入门级别,性价比极高的宝藏盔型,据使用者描述舒适性和风噪表现都不错,唯一的缺点是造型不那么好看,版画也只有两种素色,追求性价比的话非常推荐。


PS:关于头盔尺寸选择,我的头围61cm,后脑较扁但整体偏欧洲头型,脸大相对更容易挤脸,对应几个品牌合适的尺码分别为:Arai(XL),SHOEI(L),NEXX(XL),LS2(XL),AVA(L),BELL(XL),仅供大家参考。



手套



头盔和手套算是大家对“最小装备模式”的共识了,哪怕是短时间试驾,也最少有这两样。

骑行手套对于厂家来说,是一种非常容易做合格,但非常难做到优秀的装备。

相比于上衣裤子和鞋等装备,手套的确不太需要整件CE认证,在关键部位给足护具用料,并且考虑到一定的防水或透气性,连很多新兴品牌甚至装备店都能定制代工出产品力相当不错的手套(外星蜗牛、骑士网),同事也反衬了几个装备大厂反而在手套上栽了跟头,除了外观设计一无是处。

但另一方面手是人身上最敏感最灵活的器官之一,手套在某一个维度有一点点的设计缺陷,不适感就会在长途骑行中被成倍的放大。比如某个手指头磨关节、面料过硬导致局部压迫,版型不合适手掌紧手指过长、防水膜固定不牢极易被汗水黏连挣脱等等,找到一款即满足安全性又没有任何不适感的手套也并不容易。


与上文同一个小事故的擦伤,体现出手套最有必要的两个防护部位

一款合格的骑行手套,需要在摔车手部触地时,提供全方位的防摩擦性能。包括各个关键部位设计的硬质护具,其实都是起到防磨的作用而不是防撞,而最重要的一个区域,就是手掌的硬质滑块,但这恰恰是复古街道手套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我将从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以及性价比等5个维度,来对我自己购买的装备进行街道干燥骑行环境下的评价,并给出一个综合分数,这里仅对我认为值得关注或有较大缺陷的产品进行介绍,帮大家种草避坑。



[*]REVIT Caliber 酷博(夏季)M



通过CE认证,手掌为EVA软质护具,防护水平一般。手背硅胶切缝设计很舒服,版型偏欧洲手指较长,M码稍微有点大,但羊皮材质贴合度较好,抗磨性加分,内部缝线处理无感好评。掌心透气性良好,无防水内衬,出汗后发粘比较难受,盛夏短途出行可以胜任。整体做工尚可,偏向于拉力的元素设计,Revit颜值这块一向没的说。618将近600的售价这个水平确实有点贵了,推荐度一般,算是为了颜值买单吧。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REVIT Volcano 火山 (春夏秋)M



同样是一款拉力手套,通过CE认证,手掌为EVA软质护具,防护水平一般。版型偏小,手背的TPR关节保护有严重的设计缺陷,加上面料弹性严重不足,短时间佩戴都会磨手指,导致我后来只能搭配手套内衬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透气性又降低了。号称的3D透气面料,实际上只有手掌几个打孔,然而天气稍冷的时候又冻的要命,又得戴内衬,上面说了面料弹性差,加了内衬M码就偏小了,总之舒适性不及格,颜值尚可,大促阶段300出头的价格虽然便宜,但还是别买了。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KOMINE GK-256 (夏季)L



无CE认证,KOMINE复古款通过的不多,后面就不再赘述,手掌为橡胶硬质护具,手指处无护具,牺牲了一点防护性,但透气性点满,手指、手背、手掌处都有打孔和透气网眼,那些有购买半指手套冲动的可以看看这款。版型舒适度尚可,但尺码相对于同品牌手套严重偏小,我的手其他款式M正好这款L都偏小,XL整好,感兴趣的同学记得去店里试戴或者购买退货险。颜值上,羊皮材质的复古感觉做出来了,但细节做工一般,魔术贴不太好揭,且容易把网眼布粘起毛。总体上确实是难得的夏季复古手套,防护性也够,大促期间2xx的价格性价比也有了,非常推荐。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KOMINE GK-227 (夏季)M



无CE认证,手掌为橡胶硬质护具,手指处有打孔EVA软垫,兼顾了防护和透气性。编织布料弹性和透气性都有保证,版型舒适包裹性强。外形设计抄的某日本品牌,然后也被国内某些品牌抄(怪兽公园、骑士网,做的也都不错),好价2xx价格,性价比尚可。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RS taichi RST444s (夏季)女款WL



给媳妇骑小牛用的手套,少数男女尺寸都有的手套,通过CE认证,手掌护具为碳纤维硬质颗粒,其他部位的防护也都非常到位。版型设计有bug,长时间佩戴后无名指特别容易磨手指,试过其他尺寸,确定不是因为尺码过小挤压。透气性比较到位,护具、皮料与橡胶件的结合做工很好,唯一体现日系大厂优势的地方。大促价格能到400出头,总体性价比尚可,推荐度一般,版型问题,建议一定要先去店里试戴,尤其是女生。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alpinestars a星 VIKA-V2 (春夏秋)金属蓝 M



跟同系列的蓝色版皮衣一样,VIKA-V2手套也经常性断货,估计是没人买,国内市场深蓝色版的摩托一般也没人买,想不明白为什么。除了外观和做工,这款产品就没什么优势了,版型并不是很贴合亚洲手型,好在是羊皮的戴一段时间会适应的。有CE认证,手掌是很基础的EVA,拳部是硬质护具,皮料抗磨性加分,价格就不讨论了,能买到就不容易。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uglyBROS UBG515 (春秋季)M



算是宝藏手套之一了,无CE认证,但手掌为碳纤维硬质护块,拳部和手指也都有硬质护具,在复古手套里面相当难得。手背部分是牛仔布料,手掌部分有羊皮和反绒,弹性良好版型舒适。透气性一般,整体也比较单薄,典型的春秋季手套,无防水设计。作为复古手套没有因为防护性好牺牲美观度,比较搭牛仔/工装类的骑行服,细节做工配得上这个价格,大促期间不到300的价格性价比也不错,非常推荐。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KOMINE GK-848 (早晚冬季) M



更注重于设计和造型的手套,造旧复古风挺到位,牛皮材质抗磨性加分,但防护设计一般,无CE认证,手指部分没有护具,手掌也是EVA软质滑块。版型舒适,做工缝线也都挺精细,裸手触屏灵敏。保暖定位为秋冬季手套,不过实际保暖效果比看起来要好,除了北京冬天最冷的一个月,其他时间冬季也能应付。大促价格500以内,作为全牛皮来说性价比尚可,如果喜欢这种风格的话,还是比较推荐的。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骑士网 FHZY-FXST 风雪 (冬季) M



骑士网推出的自有装备品牌,经常看他们评测视频的朋友会比较熟悉,风和自由系列的手套是一款比一款精品。虽然没有CE认证,但手掌和拳部都采用碳纤维硬质护块,其余部位的EVA护具也都非常齐全,甚至连护腕部分也做了加厚,魔术贴也用了两个来防止脱落。版型舒适包裹性较强,填充的3M保温棉,冬季保暖效果是我用过所有手套里面最好的。唯一的缺点是手出汗的前提下,HIPORA防水膜容易在脱手套的时候被拽松,因此官方也推荐搭配Once Again的内衬来吸汗和增加滑动性。最后性价比爆炸,大促期间加上内衬套装只要200出头你敢信,当然我这个老款已经下架了,今年骑士网也会出新款,防水膜的固定问题一定会有改善,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KUSHITANI 富士山 K-5588 (冬季) M



富士山算是骑行手套里的豪华品牌了,不过防护性并没有通过CE认证,好在实际的护块都很到位,手掌虽然是EVA软质但非常厚,羊皮料抗磨性加分,实际防护效果不会差。舒适度确实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但版型偏小,手胖的记得大一号。防水内衬固定点位多,不会因为稍微出汗而被拽出,做工细节比较好,毕竟是Made in China的产品,比巴铁或者越南代工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保暖效果较好,北京冬天基本都能应付,性价比就没有必要讨论了,这种牌子几乎没有过优惠,原价毫无性价比可言,而且也停产了,总之富士山的产品可以为设计和做工买单,为了实用性大可不必。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REVIT Undergloves Grizzly、RS taich RST124与Ones Again手套内衬



手套内衬单独拿出来讲一下,因为我觉得有些时候有没有内衬,戴手套完全是两个体验。

最常用的是Ones Again(右下角),不管是夏季吸汗还是冬季保暖都非常有用,对于某些内缝线的皮质手套,也能起到“袜子”的作用,我已经备了三四个用来换洗,略微有点影响触屏精准度,但大幅度的动作比如接挂电话还是没问题的,价格也非常便宜,推荐。

Taichi的RST124设计用途就是保暖,但厚度其实也不算厚,实际套在冬季手套里面效果有但不明显,不过160的价格就非常不值了,今年新出了加绒的RST130,可以关注一下。

Revit Undergloves Grizzly主要用途为防水,Go-TEX材质适合摩旅中随时给手套增加防水功能,而且手腕处的密封性也非常好,这样以来保暖性也有一点,但问题是厚度有点厚了,如果想不感觉紧的话,手套需要大一码,这样手套就必须搭配这个内衬来使用了,200+的价格只能说凑合,跑长途备份应急用一下倒是可以,为了保暖不推荐。


骑行服



其实到上一步很多摩友就已经完成了全部安全装备的选购,开始上路了,最多跑山的时候加一套护膝护肘,跨骑嘛,没有储物空间,背包也很热,干脆护具出场的次数也非常有限,于是乎一套标准的“血肉模糊”套装就达成了。

至于那些真正的血肉模糊图片我就不发了,但上面我自己的小事故图片大家可以翻上去看看,磨损最严重的恰恰是肩部,除了护甲衣以外的护具,是没有肩部和背部甚至胸部保护的。

与手套类似的,骑行服所提供的也是防擦伤为主,防碰撞为辅的保护作用,因此除了重点部位护具以外,面料要具有耐磨性,尤其是关节部位,而且护具兜的设计应坚韧牢固,且匹配护具弧度,不能一碰撞就产生移位,难以让护具起到保护作用。所以你也会发现,正经的骑行服是不会有短袖这种东西存在的(极少数日本高端品牌确实提供短袖版型,不要买)。

当然发生意外用上骑行服的防护能力总是小概率事件,骑行服更加日常的作用其实是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保持稳定性。

普通衣服在大风压下会出现不停拍打身体的状况,骑行服绝对不可以出现,一方面不停拍打会非常难受,另一方面护具有可能会偏离保护位置,所以跟头盔一样,骑行服的尺码选择要在不紧绷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小,与身体形成禁锢的一体稳定状态才能实现最佳的保护效果。

我对骑行服的点评将从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以及性价比等五个维度展开,在这里提一句我的身高172,体重68kg,体脂率平均偏上,以供大家参考尺码。




[*]KOMINE JK-1271 (夏季)M



护具为KOMINE标准硬壳CE1级护具(女款护肩护肘为软式CE2),防撞击性能良好,但舒适度欠佳,默认搭配护背和护胸好评,也是我唯一经历过“实战”的骑行服,抗磨性良好,外层磨破后护具没有移位。版型贴合度极佳,不紧绷也没有拍打,这个型号最大的优势是极为轻薄透气,含护具重量也才刚1kg,能应付夏季最炎热的阶段。缺点是表面的一些反光涂装不怎么耐洗,并且由于材质较薄比较容易产生褶皱,看起来稍微有点掉价。另外储物空间略少只有两个兜,多装点别的东西就需要拆掉护胸用护具兜,不过这也鸡蛋里挑骨头了。大促期间价格能降到900以内,算是性价比很高了,非常推荐。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REVIT Vigor 维戈尔 (夏季)蓝色 S



维戈尔这款乍看起来非常像日蚀,区别是日蚀是下半部分是网眼,这件是肩部和上臂是网眼,虽然面积差不多,但空气能直吹腋下,透气凉爽程度应该比日蚀更好,另外增加了一个竖开口的胸兜,复古感觉比日蚀更强。防护性方面,默认护具只给了护肩和护肘,为Knox的CE1级别,下图蓝色的护背是另买的RV 04。版型明显偏大,S码的跟KOMINE家L差不多,因此与身体贴合度一般。不含护背的价格大促期间能到11xx,考虑到设计和品牌溢价,性价比也还可以,主要是复古风的网眼骑行服实在不多,做工精细,耐洗程度高,比较推荐。


Revit RV护背等级为CE2,总共4片比较厚,可以从中间拆成两片两层结构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KOMINE JK-579 (春秋冬)米色 女款M



功能强大,气候适应性较强,胸前和后肋部共3个拉链通风口,透气性能应付到初夏,还配了一个保暖内胆,北方冬季短途骑行也不算太冷。防护性方面与前面的JK-1271一样为KOMINE标准全套护具,但女款的肩、肘升级为CE2级别的软质护具,保护性更加出色,且没有了硬质护具的轻微压迫感。大促期间价格约为14xx,考虑到附送内胆,秋冬季骑行服确实相对较贵,所以性价比确实也不低了,非常推荐。


帽子为可拆卸设计,不骑车穿也不违和,拉链都有防水溅设计,下小雨也能应付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DAINESE 丹尼斯 SANTA MONICA LADY (秋冬)C67棕 38



丹尼斯唯一不带黑色的女骑复古款,优点是CE1级的护肩护肘都非常轻薄,穿上去之后几乎无感,牛皮材质较硬稍微降低了舒适度,但也增强了抗磨性。默认没有附送护背,丹尼斯原厂的护背即使是G1那款也太过厚重,因此买了D3O的,匹配度还可以,同样非常软,可以说绝配了。这件皮料没有打孔,因此只能秋冬季穿,但也没有预留棉胆的固定位,冬季保暖性一般。总体上就是为设计和舒适度买单,大促价格约为3300上下,对于丹尼斯来说也不算便宜了,性价比一般,推荐度一般。


轻薄护具+牛皮让整体非常显小,适合女骑拿范儿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KOMINE JK-610 (秋冬)蓝色 L



飞行夹克设计复古味道十足,袖口和腰部的弹性收口提升了保暖性,但比较容易磨出毛球,观感一般。蓬松的版型导致了贴合度并不是很高,高速行驶时上臂有拍打现象,这点非常不应该。纽扣是假的,实际是粘扣+拉链,对比之下就更显得外星蜗牛那款设计过于智障,另外终于给男款配了CE2软质护肩护肘,价格却没超过1200,作为冬季骑行服性价比很不错了,总体比较推荐。


终于给男款配备了CE2的SK-8系列软护具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REVIT Restless 浮躁(秋冬) 46



Revit今年的新款复古皮衣,难得的浅灰色,但官方说这是蓝色,三姐制造,细节做工还可以,感觉没有巴铁的牛皮味儿大。版型贴合度还不错,牛皮软硬度适中,但下摆拉链处没有油箱保护比较遗憾。配备了CE1级软质护具,偏舒适度取向,好在过了T+和T-的高低温认证。附带一个保暖内胆,其实比较薄,说是防风的更恰当,因为是刚买的,保暖性没尝试,估计也就到初冬,不加内胆的话比较薄,春秋也不算热。需要注意的是,背板单独配,且一定要根据到手衣服上的标识规格再去买背板,我就按尺码盲选的RV 04,结果大了,这款配的是最小号的03。而且衣服尺码的选择上,一定要小一号,欧洲皮衣版型都偏大。促销期间价格能到3k出头,性价比还不错,主要是为了颜值和搭配买单,喜欢设计的比较推荐。

夏季骑行服配Knox护具,冬季皮衣配透气护具,Revit操作很“灵活”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埃佐 春风定制复古皮衣 (冬季) M



这件皮衣是埃佐给春风代工的CLX-700的文化周边,当时特别迷楚留香的外观,复古造旧风格挺到位,实际上做工和舒适度也都非常好,护具都是CE2级别,甚至还过了T-的低温认证,可以说冬季防护性也合格了,再加上附送的保暖内胆,-10℃骑车躯干部分也能扛得住,当然这种皮衣袖口领口密封性一般。缺点是没有自带护背,可以自己添加,我把Revit的RV护背撕了一半放进去整好。另外整件重量比较大,牛皮味稍微重了点。当时价格仅有13xx,性价比非常高了,不过后来停产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春风旗舰店埃佐品牌的其他款式。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CC Protectors 旗翼 3008 JACKET (外穿夏季) M



CC这件护甲衣原则上是为内穿设计的,但有相当多的小伙伴买来当夏季骑行服穿,索性就放到这里一起说。尽管搭载了全套的CE2级软质模具,但由于外层织物的弹性过大,碰撞时比较容易移位,并且耐磨性不足,其实起不到骑行服最基本的抗摩擦保护,所以在不压迫的前提下尽量选小码,这样能减少移位的可能性。好在版型舒适度和透气性都是满分,护具尺码会随着衣服尺码变化,这点好评!颜值也是目前几家国产护甲衣里面,最像外套骑行服的款式。至于骑士网野兽在评测中提到贴身穿时,前下摆会因摩擦力不足卷边,这个我实测倒是没有出现,整体推荐度很高,尤其是性价比真的无敌,而且XS和S码拆掉胸板就可以作为女款使用。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骑行裤


骑行裤的选择,无论对于谁,都应该是所有装备里,对舒适度要求最严格的没有之一。

原因无他,就是只要你穿了骑行裤,如果这条裤子的舒适度有问题,那么从出门到回家,你始终都会感受到这种难受和别扭,不像是鞋,坐着不走路的时候还好,裤子不管是你坐着还是走着还是骑着,你都无法忽视。

如果这个时候经验不足的厂商,再给你配了一个厚重的CE2护具,表面上看起来安全,实际上坐着时候压膝盖、走起路就跑偏、一骑上车发现垫在膝盖和油箱中间,那么你马上就会感受到这条裤子的一无是处。

然而这并不是偶然状况,绝大部分品牌的休闲骑行裤都是这个样子。我也一度以为是我骨骼惊奇,膝盖长得异于常人,但通过与其他摩友的交流,并且在体验过赛道连体皮衣正经的护膝位置之后,我才认识到一条好的休闲骑行裤真的是凤毛麟角,而所剩无几的这些体验好的,都有三个共同特点:抗磨性好、做好护具兜、然后把护具做软。


由于护具兜受限于两侧的缝线,休闲骑行裤的护具都在膝盖正中间甚至偏内侧,中低速摔车时防护作用非常有限,但是一个合格的“跪的容易”。

防擦伤这点再一次体现出骑行装备与普通衣服+护具所达成的完全不同的效果,高速运动中的事故除了碰撞更严重以外,大面积的擦伤将是你后悔没有穿长袖长裤或骑行服的最大原因。

单纯的防磨并不稀奇,但能保证舒适性的同时还能兼顾很强的抗磨性就很不容易,无论是考杜拉还是丹宁材质,夹层还是混织,区别只在于能抵抗多长时间的地面摩擦,不过都远比普通的牛仔或工装裤要抗磨的多。

骑行裤的点评依然会从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和性价比5个维度展开,不同的是抗磨性能将在防护性的打分中占据较高比例,出场顺序依然是从夏季最透气到冬季最保暖,另外再提一下我的身高172,体重68kg体脂率平均水平,以供大家参考尺码。




[*]RStaichi RSY260 (夏季)30



RStaichi作为日本厂商对于亚洲版型的把控可谓是首屈一指,骑行裤的舒适度就挑不出任何毛病,这款RSY260是夏季最薄款,采用了考杜拉抗磨牛仔布,弹性恰到好处,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30码有点买小了,默认护具位几乎不可用,好在能调节两格勉强对位。护具通过了CE1认证,平时穿着几乎无感,但为了舒适性牺牲了部分极限防护性,综合防护水平一般,胜在完美的版型和凉爽的体感别无分店,另外有女款RSY259可选,但淘宝上卖的店铺很少,尺码得碰运气,性价比只能说尚可,整体比较推荐。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PMJ NEW RIDER(夏季)女款 25



PMJ算是一个宝藏牛仔品牌,拥有非常多的厚度和防磨材质选择,这款最薄的夏季款用的是丹宁和牛仔混织公益,保持相当轻薄透气的前提下依然还有不错的防磨性能,另外PMJ全系不管薄厚,都是标配护膝+护胯的,这在进口品牌里面并不多见。不过不同尺码的护具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这款页面上宣传的是KNOX护具,但我买的这个25码是个不知名的CE1,之前退换过一次的26码j就确实是KNOX,当然防护水平相信不会有很大区别。价格上由于代理还是前面NEXX头盔那家FSMOTO,京东自营和淘宝其实都是一家发货,很少打折,不过结合这个做工和护具水平,性价比也不算太低,比较推荐。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LOBOO 萝卜 骑行牛仔裤 (春夏)32



没错这就是做三箱的那个萝卜,护具配置是我见过牛仔裤里最多的你敢信,甚至连尾巴骨都有,但护膝舒适度很一般,我自己后期换的CC的CE1,压迫感会小很多。整体版型还算比较舒适,但就是普通的牛仔布,并没有任何防磨配置,你可以把这款看成牛仔布连接的护甲裤。有朋友说牛仔布不也挺抗磨的吗?真不行,我前年冬季牛仔+秋裤一碰就破,当时外面还有一层护膝直接移位,直接磨到真皮层,快两年的小事故,现在腿上还有疤,真的是不行。当然这款价格只要400+,当做春夏护甲裤穿还是不错的。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alpinestars a星DUNCAN (春秋)31



A星专门为亚洲市场推出的版型,版型相对比较短粗,舒适度较好,就是31码经常性断货。防护性配置一点都不含糊,首先是全部混织的丹宁牛仔布,臀部膝部还有芳纶夹层增加抗磨性,默认配自家的CE1级bio-flex护膝,透气性和舒适性比较好,同时预留了护胯和护臀的护具兜,并且官方选装护具的价格也不像丹尼斯那么离谱。布料比较厚,做工非常扎实,但透气性一般,春秋穿还可以,价格上偶尔跟大促一起打折,不含护胯价格在1100左右,在同样防护配置的牛仔裤里面性价比算高了,比较推荐。


大厂的优势在于整件衣服能搭配护具一起研发,舒适性明显会更高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REVIT DETROIT 底特律 (秋冬)32



同样是为亚洲开发的版型,Revit底特律在舒适度上表现就很一般,考杜拉牛仔布质地较厚重,弹性不足,看起来像是冬季款型但实际保暖效果又很一般,但春秋穿又有点热。防护性配置还算不错,臀部膝部有防磨夹层,默认搭配了自家的CE1级别护膝和护跨,同样也留有护臀兜,但护具不如A星的延展性好,明显能感受到护膝会打弯。当然并不推荐的最大理由仍然是价格,大促期间基本都在1500+的售价性价比非常低,不过对我来说这件是拿前面的SBK皮衣换的,我无所谓。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RStaichi RSY551 (冬季)女26、男32



这是我买的第一款骑行裤,你如果单摸布料的厚度绝对想象不出来会有如此好的保暖效果。这款虽然只是简单的加绒,但冬季长途膝盖都不冷,比那种保暖护膝要好用太多。至于RStaichi的舒适性和护具就不用赘述了,一如既往的优秀,价格大促期间也基本都在900以内,性价比很高,建议比夏季裤子大一号,同时也有女款可选。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骑行靴



放在最后并不代表最不重要,尽管摩友们相对来说最不重视骑行鞋,但摔车时起到作用的频率还是相当高的。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骑踏板,在地库里遇水lowside,险情太急没来得及反应,头一次让车压在我脚上起不来,幸亏穿了骑行鞋,脚踝连疼都没疼。

咱就不说有那么多人压根就没买过骑行鞋,就算是平时穿的,有几个能在通勤换上踏板之后不换鞋的?所以你感觉不太可能发生危险的时候,就是那骑行装备真正产生价值的时候,时间周期拉长,没有任何侥幸可言。

说回到装备上面,骑行鞋最重要的保护作用就是侧向的抗压力,对应的是小腿(长筒)、脚踝、脚趾以及鞋底,小腿护板减少对胫骨的冲击力,脚踝的EVA软质护具在碰撞时减少冲击力,较硬的鞋头在挂档更有力的同时,还能保证脆弱的脚趾不被压伤,后面这两点也是为什么大黄靴不能完全代替骑行靴的原因,

而鞋底则是最后一道防线,当几百公斤的车子重重砸在你的脚上,坚硬的鞋底会提供一个车辆倾斜的空间,好让你能把腿抽出去。

在CE认证层面,EN13634:2017标准的有四项,分别是:鞋高、面料耐磨、面料耐穿刺、鞋底横向抗压能力,而LEVEL 1是通过最基本的CE认证,LEVEL 2则是最高的防护。

因此骑行鞋的舒适性几乎不可能跟任何常见的休闲鞋相比,更重、更硬、更热是一定的,在舒适性层面能做出差异的只有相对的透气性和行走灵活性,以及比较接近与正常鞋子的外观设计,这也是很多摩友不爱穿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的骑行鞋都能做到相对完整的防护性。很多通过了CE认证的大厂产品,很有可能防护性是不如没做过认证的国产品牌的,所以我对于选购推荐的评价还是从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和性价比5个维度展开,顺序依然是从夏季到冬季,另外提一下我的情况:脚长260mm,扁平足,运动鞋42码皮鞋40~41码。




[*]REVIT Taylor 泰勒 (夏季) 41



泰勒应该是复古骑行鞋里面透气性最好的了,侧边和鞋头有一定面积的高强度网面,夏季确实也足够应付,缺点就是这种材质长时间使用之后支撑性一般,耐穿刺性也相对较差,因此防护性方面只满足了鞋高、耐磨和横向抗压三项CE1级认证,满足最基本的通勤需求没有问题,结合的当时还比较合理的价格,总体表现及格,但目前似乎是停产了,只有部分线下店还有货源。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REVIT Jefferson 杰佛逊 (春夏) 41



在牺牲了部分透气性后,杰佛逊做到了相对均衡的表现,四项CE认证都通过了最低标准,经历过一次上面提到过的“实战”。版型舒适度尚可,实际上透气性比看起来的厚重感要好得多,这双跟上面的泰勒其实是我全部的夏季主力鞋了,起码在速度稍微起来的时候能够感受到风从侧面灌进来。当然最大的优点还是好看,灰色和黑色版百搭,更像篮球鞋而不是板鞋。大促期间1200左右的价格性价比也还可以,比较推荐。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怪兽公园 精灵 (春秋) 女款 37



尽管国产品牌都没有去认证CE标准,但从实际观感来看,这个外星蜗牛子品牌的第一双骑行鞋最少也是四个1的水平。鞋两侧都有透气孔,基本上也就是满足春秋气候的场景,版型舒适度较好,BOE免鞋带系统的顺滑度也很不错。外观设计也是亮点,做工水平不亚于进口千元级的档次,非常搭赛博款的皮衣。要知道为女骑选装备本身就不容易,遇到合适的不像赛靴和板鞋的还能稍微透点气骑行鞋更是难上加难,大促500块不到的价格还要啥自行车!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alpinestars a星 AKIO (春秋)41



本来是不喜欢这种板鞋的外观,好在A星这个DESEL联名版棕灰拼色底有一种莫名的协调感,不过今年的新款配色上了饱和度,颜值一落千丈。舒适度是最大的惊喜,这款的鞋底和面料的柔软程度根本不像是骑行鞋,尽管没有打孔,透气性也比较良好,做工精细胶缝平整。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鞋头没有挂档加强,挑档时会明显感受到鞋面太薄,所以我想不明白是怎么过的四项CE1。价格方面,这款大促期间能来到1400左右,对于A星品牌和联名款来说性价比不算低,值得推荐(不推荐22款配色)。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alpinestars a星MONTY V2 OSCAR 奥斯卡 (春秋) 41



玩复古范儿的,皮靴无论如何得有一个,尽管这种鞋型强如A星也难以做的非常舒适,透气保暖性也就更别指望了,这就是拿范儿的代价。当然得益于纯牛皮,防磨和防穿刺的认证都拿到了CE2级,其他两项也都通过了1级。还有就是设计和做工依然没得挑,侧拉链穿脱也比较方便,除了价格无论如何不会低于18xx,也没啥大的缺点,喜欢外观的可以入。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外星蜗牛 云速 (冬季) 41



第一款支持BOE免鞋带系统的国产骑行鞋,顺滑程度相比进口产品略低,但也非常可靠,频繁使用没出过问题。防护性方面;也没有经过CE认证,鞋面材质不像是能抗穿刺的水平,鞋头强度不够,去年的一次“实战”中,略微扭到了大脚趾。透气性一般,只能偏向于冬季使用,最大的优点还是穿脱方便,有大幅度优惠的时候可以入。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ARCX 雅酷士 L60594(冬季) 41



国产骑行皮靴的代表品牌,用料十足,防护性没得说,鞋底鞋头梆硬,高度也足够,如果做了CE认证最少也是1/2/2/1的水平。冬季加厚款设计,保暖性非常不错,零下10℃跑小长途一点都不冻脚,而且版型也不会觉得过度臃肿,舒适度灵活性还都可以接受。价格方便,ARCX是真正的性价比屠夫,全牛皮靴大促能到5xx,不嫌丑的都建议入。

防护水平:★★★★☆;舒适度:★★★☆☆;保暖/透气:★★★★☆;外观做工:★★★☆☆;性价比:★★★★☆

综合评分:★★★★★★★☆☆☆




[*]护具和内衬

这一部分并不想详细介绍外置护具,由于不提供大面积防磨保护,外置护具的使用场景更多的还是在封闭场地低速练车或金卡纳,或者作为临时给后座乘客准备的“便携”装备。选购的要点依然是大小合适、防止位移,比CE等级要更重要,如果有条件还是要去线下店试戴。就像下面那款CC的内置护膝,防滑和舒适性就非常不错,某些场景下确实能代替骑行裤。

CC Protectors 旗翼 B589K


接触膝盖一侧采用了防滑布料,能够减少碰撞后位移,比大多数骑行裤要稳固。

SIXS TS2L(上衣)、PN2L(裤子) 骑行滑衣 M码 + SIXS SHORT 运动短袜


碳纤材质非常轻薄,并且原厂状态下有极其浓烈的熏香,会随着洗涤变淡。


过了CE认证的秋衣秋裤你受得了吗?

这一套是专门为下赛道准备的,能够在穿脱连体皮衣的时候减少摩擦力,增加皮衣舒适度,并且提供较强的吸汗透气能力,不过这里我重点想说的是连体衣皮,以及为什么建议大家尽可能多去体验赛道。

其实难得的并不是下赛道,而是在赛道里摔车。赛道的安全性来自于显而易见的同向车流、平整路面和超大缓冲区,更有连体皮衣的完备的保护措施,中低速的Lowside摔车简直可以用享受来形容,你体验到的是那种被完全包裹并且被支撑的安全感。穿连体皮衣下来走路可能拘束的像个猴,上了赛道一旦摔车,可以让你迅速的缩成一个球,用翻滚去代替碰撞和摩擦,分分钟站起来还是一条好汉。

正因为有这种级别的兜底保障,在赛道里,你对下倾角的恐惧感会大幅减少,控车的信心自然而然的有所提升,所以更容易发掘出车辆的极限和自己的潜力,完全覆盖掉街道骑行的全部姿态,就能够更加从容的应对日常碰到的各种突发状况。



三、“街道”安全意识是一门独立的学问


“四轮机动车织了张密不透风的网,两轮摩托车就是漏网之鱼”,三联生活实验室 用了非常生动的比喻来形容北京早高峰的通勤现状。

事实上不仅是四轮和两轮,公共道路的现实状况极其复杂,因为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主题是人而不是机器,是人就不可能100%遵守交规法律,是人就不可能完全按照其他人的普遍预期行事。那么这就需要我们从上路一开始,大脑中就要有一套完整的预案来指导我们的预判和控车行为,而摩托车的操控难度更高,就更需要我们时刻绷紧这根弦。

正因为街道驾驶需要分出额外的精力,来关注多个维度的道路状况,日常通勤实际上比其他任何的骑行场景要更难,更不用说通跑山这种风险更高的街道驾驶。但绝大多数的初学者,考完驾照买了车,平时上路通勤周末跑山反而成了第一件事,新手村出来直接对付满级怪,不出事故简直是天理难容。


赛道里安全到低速摔车甚至是一种享受,一种完全冗余的安全感


但如果咱们捋一下所有关于摩托车驾驶的培训,从驾考到安驾培训,从金卡纳到赛道体验,从翘头滑胎到越野飞坡,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培训成体系的教你如何在公共道路上安全驾驶,就一个摩托车靠右行驶到底安不安全的这种答案显而易见的话题,网上都能众说纷纭吵得一塌糊涂。

接下来的一part,我会结合众多摩托圈自媒体大神的丰富经验,以及我个人归纳并且付诸行动的街道安全驾驶理念,跟大家分享一下三个核心基本原则,其中包括客观环境策略:建立畅通的信息通道;主动安全策略:主动积极的避免碰撞;以及被动控车策略:指哪打哪的控车能力。

不过在这之前,有两个最常被提起的骑行安全关键词,我觉得有必要明确一下,以防此类文字大量充斥评论区。




[*]驳斥两个人云亦云的说法:“肉包铁”和“管住右手”


我在文章开头并没有挂出来大众对摩托的刻板印象:肉包铁。因为我拒绝这样定义。

摩托车是“肉包铁”吗?的确是,这也是唯一我不敢否认的common sense。

但用肉包铁来形容摩托车的安全性,本质上就是在用碰撞时的危险性去偷换驾驶的危险性。就像飞机一旦发生空难,死亡率几乎100%,但并不耽误民航成为里程和人次维度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

单论驾驶危险性,同样在轮胎失去抓地力时,摩托相对汽车的确稳定性较差,但并不代表这是家常便饭。只是建立在国内普遍散漫的驾驶习惯,和的恶劣街道交通环境维度上才成立。

言外之意就是,我稀里糊涂开汽车,上车跟回家坐沙发一样开启休闲模式,边开车边玩手机、不打转向不转脖子,造成的后果顶多就是花钱修车,最后还有个气囊来垫背,而同样的驾驶态度换成摩托,可不就是肉包铁非死即残。

问题是这样开汽车就是对的了吗?街道驾驶从来就不是自家客厅,摩托由于稳定性差,碰撞后伤亡率高,我们驾驶时会时刻警惕,锻炼出较强的观察和预判能力,难道开汽车就不应该吗?

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你是一个敬畏道路交通环境、尊重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汽车驾驶员,那么当你拥有熟练的控车技术之后,驾驶摩托车并不比驾驶汽车更危险,最多就是雨雪路面要更小心一点而已。而且由于摩托车能较快的脱离车流减少碰撞,实际上发生事故的概率会更低。

话说回来,那些只会在评论区“禁摩”“靠右”的四轮键盘侠们,你们何不好好反思一下,如果你们真的能按照法律规定和大众的预期,不拿开车上路当回家躺沙发,还会有那么多人被逼着骑摩托通勤吗?



另外一种关于摩托车的二极管思维方式就是“管住右手”。

不是说管住右手没有必要,这句话本来的意思是让我们控制好速度,骑大排量别上来就跟骑小电动车一样一把拧到底,该慢的时候慢,该快的时候快,是让人时刻保持敬畏之心的安全理念。

但现在的网络舆论中,管住右手实际上狭义成了靠慢解决一切的思维逻辑,你出了事就是骑快了没管住右手,潜台词就是慢了就可以忽略那些骑行技术上的差异,慢了就是绝对的安全,不管出了任何状况先慢了再说。

其实不管你是不是新手,控车技术菜、防御性驾驶经验少这都不可怕,就怕这样的二极管思维来否定技术、意识和装备的作用,将复杂的安全问题抽象为开关电门,将可以通过积极学习所掌握的安驾理念一杆子打翻,这种逻辑再往深度滑坡,就会演变为只要骑车就不安全,你出了事就是没管住右手,一推六二五,完全忽略了交管部门、摩托厂商、行业协会、以及摩友团体应该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


六翼劝我们戴全盔,你劝我们啥也不戴管住右手。



[*]基本原则1:看多远骑多快,以最坏情况预期所有未知。

我们总说防御性驾驶,这事总得有个前提,也就是我们对客观环境的判断:首先我们看得见,然后对于前方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有相当大的把握,再去选择自己的应对措施。

但我们可以回想一下真正遇到险情的时候,这两个条件有几次是全部符合的呢?无论是看不见的乱闯红灯、路面大坑、盲区超车、排头车鬼探头、隧道口和强光致盲,还是看得见的横穿的行人、强行变道加塞、前车无障碍减速、快车道蠕行的三大妈,这些事你想得到吗?有应对措施吗?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a4y1f7Bo?vd_source=fc7d5b93966066451057c5425b7d2ca8
摄像头补光灯是否该这么亮值得商榷,但看不见前方路况,无论如何都应该减速

所有人都会把预判挂在嘴边,但我要说忘了预判,不要预判,你有一点点搞不明白的状况,就要按照那是你的仇人挂上倒挡瞄着就要来创死你来行事。永远以最坏的情况预估你碰上的人和物,提前做好避让或停车的准备。

可能某一次不想减速的懒惰就会导致你赌错了最坏的结果,你想赌,那么墨菲效应会让你把命都赔进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t411x7Rh?vd_source=fc7d5b93966066451057c5425b7d2ca8
老五精心制作的动画生动的阐释了为什么要“让速不让道”

看多远骑多快,就是要在实现良好、排除最多干扰因素的条件下,在合法的速度范围内尽可能快的通过。比如赛道上、封闭场地、高速公路上,我们的注意力可以相对集中,无论是速度还是倾角,都可以更接近于车辆或道路极限。

以跑山这种相对比较危险的场景为例,尽管并不建议大家节假日车多的时候跑山,但难免遇到需要借道超车的情况。这个时候你需要看的就不仅仅是眼前对向车道的状况,你要一眼看到你超车后并回原车道,这一大段距离的路况,并做好随时能临时并回去的准备,对自己车辆加速性能和多长时间超越前车应该有足够稳妥的估计。

因此碰到盲弯、上坡到顶、前面车流堵的很死,这些情况是绝对不可以超车的;更不能无脑的跟着同行的摩友一起超车,超不超取决于自己的判断,感觉一把超不过去就稳妥点慢慢来;路过村庄或有路口的地方,更不能从右边溜缝过去,这种地方右转没人看后视镜;更要搞清楚路面的状况,山路上大坑或者大石头也不是完全碰不见,超车的当时你是没有避闪的余地的。

如果做不到这些,那就不要去跑山。

当然该快的时候一定要快,就像前面说的山路超车,你已经决定超车,打了转向灯,车头都掰到了对向车道了,那就油门焊死第一时间超过去,因为可能威胁你的不光是对向来车,还有可能是认为这边没车的行人或者动物,尽量缩短时间,降低这种意外发生的概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V41167BK/?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t=14.9
看见小孩应该跟看见动物一样,绝不能预期对方有“合理”的反应方式

同样的,我们也要有效管控自己的驾驶行为,让我们的行为更符合其他人的普遍预期,不管别人有没有做好,先做好自己,不能用比较高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养成三个良好习惯,告诉其他交通参与者你想干什么:


[*]只要变道、转向必打转向灯,非钻缝场景下,请提前三秒打转向灯后再移动,道路通畅的前提下,变道要加速,保证后车无论如何踩油门也碰不到你。

[*]变道、并线,一定要转头观察旁边车道车辆前后位置和相对速度,并再次通过后视镜确认后车左右位置,两个维度都确认安全后方可变道,尤其是桥下调头弯,在转头观察之前,一定要做到停车让行,千万不能直接左拐。

[*]一定不能穿越实线,一定不能闯红灯,一定不能逆行。这几项因为摩托车没有前置车牌,不容易被拍照处罚,但所有的道路交通参与者都默认、或者说有着同样的预期的底线。


之所以说是底线,就是任何人都不会去做的事,那就是实线就是一堵墙、红灯就是应该停,当大多数人都在按照普遍的预期指导自己的驾驶行为时,你不按套路出牌,视底线于无物,那么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时,不值得任何同情和帮助,死亡和重伤就是你理所应当的。

推荐关注几位交通事故/汽车安驾类的自媒体,主要是了解实际道路交通的复杂状况,对自己上路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这老几位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汽车安驾、实际道路交通状况素材



[*]基本原则2:灵活合理看待规则,尽一切可能减少碰撞


无论如何我们怎么证明摩托车的实际事故发生率并不比四轮更高,但发生碰撞后的高伤亡率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作为主动安全策略,街道骑行时应当无条件的避免碰撞。

毫无疑问的,从国内目前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普遍意识水平来看,车越多越容易发生事故,局部拥堵引发的事故往往会导致更严重的长时间恶性拥堵,因此作为碰撞更容易吃亏的摩托车,应该主动的避免与扎堆车辆混行。

解决方案无非就是两个,一是降低车速脱离车流,但这样无异于将主动权交到了别人手上,另一种则是积极主动的脱离车流,也就是合理利用摩托车更快的加速度、更灵活的身段以及更广阔的视野远离危险。

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通过,不要给别人伤害你的机会。拿摩托车上高速举例,按照在最右车道最高80公里时速的规定,你需要不停的应对慢车、大车、甚至是临时变道出匝道的车辆,无异于一个危险的牢笼,更不用说部分地区还不允许上高速。一味的只会指责高速不安全的言论,实际上是只强调绝对速度,忽略了与安全真正有关的相对速度。

在不违反道交法的前提下,高速公路以及封闭道路上,车辆间相对速度是比较低的,并且基本杜绝了其他无关行人或动物的“入侵”,大家最大的速度差也不过三四十,这为驾驶员无论是减速还是变道超车都提供了足够的反应时间,极大的减少了车辆间相互碰撞的概率,也就等于降低了伤亡的概率。相对封闭的道路+基本符合预期的车流行为,为无论是摩托车还是汽车,都创造了最安全的交通环境。

因此从骑行安全的角度出发,我们一定不能刻板执行的针对摩托车的两条歧视性交规,因为这将极大的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


[*]靠同向道路右侧行驶;

[*]高速80限速;

[*]在有主辅路的情况下,不得进入主路行驶。


现行交规的立法背景下,两轮摩托车还处于那个满把拧油只能跑80公里时速的125农用车时代,还是那个一把就能拎起来,驾驶难度要远小于三轮的廉价代步工具,政策法规当然要这样制定。但时至今日,这不仅严重脱离玩乐车型快速发展的行业现状,也远远满足不了对现有中大排量(动力)摩托车群体的有效管理。

摩托车天然的就带有叛逆性,这种叛逆并不一定是无条件、有意识的违反法律法规,而是在相对滞后的交通法律环境下,一种对于更加合理地位的自适应,相比于轻微的违章,关键时候保证自身安全肯定是更重要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w411R7Jo?vd_source=fc7d5b93966066451057c5425b7d2ca8
Up主对于在不同道路能够最高行驶的合法速度给出了解释,超速并不意味着违法

处理好人和法规之间的关系,做更安全的选择,而不是刻板的遵循法规条款。举一个例子,就是今年4月份的交管新规,20%以内的超速不予处罚,事实上放松了对超速的限制,严格来说只要是超速就是违法行为,但官方的这一举措的目的恰恰是一定程度上鼓励合情合理的超速,因此并不是说法规相对滞后了,我们就得严格履行,毕竟官方在执法层面都已经相当灵活了。

另一方面,与摩托车经常打交道的、非完全禁摩城市的交管部门,也非常清楚,过于严苛的约束,到处都是规矩,合理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现实往往会演变成到处都没有规矩,很多人就会索性用更过激的行为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感。

因此在北京、上海、西安、济南等这些地方,摩托群体和交管部门在长期“友好博弈”下,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默契状态,即你们不太过分,客观上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我们也轻点管理,许多年来相安无事,但这一平衡在这两年摩托车数量飞速增加的情况下,已经有所动摇。

从不影响他人并且更能保证自身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倡三种提高通行效率的方法


[*]以汽车的限速标准适当超速20%以内,尽可能甩开扎堆汽车。

[*]在低速或堵死情况下,利用较宽的车缝低速钻到红灯前排,目的仍然是起步快速脱离车流。

[*]在有足够安全空间的条件下,通过积极变道摆脱车流尤其是大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U4y1B7nz?vd_source=fc7d5b93966066451057c5425b7d2ca8
up主的视频表明了提高通行效率,摩托车并不一定需要违章,而且相对宽松的停车空间大

这些以保命为目的行为,唯一代价就是在万一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摩托车会被增加担责比例,比如无责变次责,次责边等责,等责变主责,但这也远比自己受伤甚至生命受到威胁要划算的多。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承担一部分潜在的财产损失,换来安全风险的降低,这种交换我想是十分划算的。

同时我也不认为这是双标或者说摩托车特权,首先摩托钻缝并没有影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能钻过去就钻,钻不过去也不会强迫你让,一条车道足以容纳一辆四轮和摩托车并排。你要是不想让或者没注意,大可以一脚油门闷上去,放心肯定是钻缝的摩托全责,恭喜你获得了一次性免费修复全车损伤的机会。如果你觉得耽误你事了,也可以跟对方保险公司提出误工索赔。

反之你汽车如果钻缝加塞,钻的进去后面必须给你让,钻不进去就堵死旁边一整条车道,堵的远的车还以为前面真的在堵车,等慢慢绕到你身边发现你加塞没进去,想掐死你的心都有,这种效果摩托想做也做不到。

如果你开的是一辆五菱宏光miniEV或者Smart ForTwo,我就不信你没想过利用灵巧的身段钻缝或者垂直90°停车。

这也是为什么交警在处理加塞违章的时候,一定会强调道路拥堵状态下。因为不拥堵的加塞最多算是不文明驾驶,只是增加了事故风险,并没有对道路通行造成严重影响。但拥堵的时候加塞、走应急会导致额外的严重拥堵,甚至影响救护车等特种车辆执行任务,所以必须得3分200,两轮和四轮的钻缝区别就在这里。


推荐比较有名的摩托车安全自媒体,可以快速丰富街道骑行经验

说回到我们的安全策略本身,我还是主张尽可能快速脱离车流躲避危险,而不是想着冲突的时候对方该占多少责任,这么说并不是受害者有罪论,而是在事故发生的千钧之际,任何法规和摄像头都避免不了你受伤害,事后也不可能100%公平正义的还原当时情境。

不管在哪个国家,真正有效的是道路丛林法则,某些国家显得很有素质,或者说尊重摩托车,其实也都是不同交通工具群体长期博弈达成默契平衡的产物,舆论的激烈交锋幸运的躲过了社交网络时代。而国内的交通乱象,也是因为每一波的发展都快的离谱,社会交通意识没有跟上汽车或者摩托车增加的数量而已。

各方交通工具势力各自利用自身优势去占据自己的道路生态位,你骑摩托速度快走位灵活,避闪技能满格,那就迅速脱离车流,不要给别人伤害你的机会;同样的你开汽车铁包肉,近战技能很强,跟其他车辆并行当然底气足一点,那就稳稳当当开,不钻缝加塞。

每一次有效交锋后一旦形成的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就会在未来的再次交锋中成为可以依赖的路径,并逐渐固化成民意和法规。

用来自我国东北大城市曼谷的某位网红老刘的话说:**就不可能安全,安全就不可能**,如果你不能接受这点,能不骑就别骑车了。



[*]基本原则3:尽可能快的熟练操控,突破你的心里障碍。


前面说了这么多,充分了解路面情况,并作出相应决策,包括快速脱离车流,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对车辆有充分掌控的基础上,只有熟练的控车才是下意识避险的前提。

驾驶玩乐型,尤其是大排量跨骑摩托车,并不像驾驶C照小汽车一样人人都有能力参与,车辆设计有足够的安全和操控冗余,也不像自行车谁都能一把给车拽起来,这是一项有门槛且相对危险的运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L4y1T7ps?vd_source=fc7d5b93966066451057c5425b7d2ca8

然而就是这样,考取摩托车驾驶证依然远比汽车要容易得多,而且考试更容易的三轮D证还能覆盖两轮,拿到驾照出门就能合法的驾驶火箭3、川崎H2这种性能怪兽上路行驶,这显然非常不合理,而且可笑。

因此我们无论如何都要专门拿出一段时间去熟悉自己的车辆,尽管法律层面有非常宽松的准驾环境,但我们不能对自己的生命安全放松警惕,不管是上安驾课还是自己找断头路或赛道练车,尽快的熟练正确的控车姿态,找到“轻车熟路”的感觉。

关于安驾培训,更重要的是训练出一整套正确的控车动作,并且将这些动作形成肌肉记忆,以便在遭遇突发状况的时候不用经过大脑的思考再去做出应对策略,即便这些基本操作可能不会完全避免事故,但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碰撞力度和受伤程度。

在安全的环境,尽可能的骑大车、骑快车、极限操控,通过熟悉大冗余度车况,建立街道骑行的心理优势,消除所有可能磨灭信心的因素,当然除了安驾培训,本地摩托车经销商举办的封闭场地试驾会,能尽量多的骑到不同车型,平时不敢去试的排量、坐高、重量,都可以利用这种相对安全的环境去挑战自己。


推荐几个北京的安驾培训,当然只看节目也是能受益匪浅的

相当于安驾培训的进阶版,赛道安驾其实是一个快速成为熟手的小捷径,当你已经能够在封闭场地熟练控车,但一上路就害怕速度和车流,赛道确实能帮你尽快突破这一层面的心理关卡。

赛道提供了一个有效排除其它干扰项、专门让你去应对高速以及高速车流的训练环境,再加上足够高的安全冗余,你可以不断地接近当下控车姿态和车辆本身的极限,甚至可以从倾角、油门、刹车、侧挂幅度等不同维度来略微越过这个边界,清楚的找到你或者车辆即将失控的那个点,让车辆发挥出更大的速度、刹车、抓地力潜能,更重要的是,一次次修正你的控车动作。

这个道理也可以扩展到所有的训练场景,也就是说练习的时候速度要更快、压弯倾角要更大、刹车要更狠,你才有可能在道路驾驶不那么极限的情况下更有信心的控车。这也是下赛道练习的意义所在,用短时间内高强度、专业场地、人和车都相对安全的形式来集中训练,是一种极其高效的提升控车水平的方法。


推荐几个赛车手自媒体,了解职业车手与爱好者完全不同的视角

回到街道驾驶,其实不管是摩托车还是汽车,我们常说的有关于男女司机、新老手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就是熟练与否的区别。

当你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什么时候刹车、要不要打转向、到哪里该并线的时候,任何人都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可能威胁你驾驶安全的人和车辆,自然而然会手忙脚乱,油门当刹车踩根本不出奇,拧着油门捏刹车也不出奇。

这也是为什么车队行进中,无论是骑摩托还是开汽车时,都不要无脑跟车的原因,这样很容易让人进入到一种放松状态,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路况,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车辆上与主动安全性有关的硬件或改装(随便聊聊,没说一定有用):


前面说过摩托车身上几乎没有任何被动的安全设计(金翼的气囊除外),那么主动减少事故的安全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摩友们常提起的各种安全改装件其实并不一定都能发挥价值,反倒是一些隐蔽又便宜的部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轮胎:最容易被忽视但又最有用的其实就是轮胎,因为不管是什么高级电控在起作用时,都是以轮胎失去抓地力为判定标准,而一条相对抓地力更好的轮胎会极大的扩展车辆的操控阈值,尤其是侧倾或低温工况下,一两千块钱的花费,就会让你的过弯和刹车信心大幅提升,对于一些低扭较强的车型,甚至还能提升加速性能。

刹车皮:很多朋友改装都喜欢换上泵和卡钳,但如果你觉得你的刹车力不从心,刹车皮往往是那个短板,这种现象在喜欢堆配置的国产品牌上出现,多则几百块钱搞定,换完之后你会可能发现一点都不想改卡钳了。

护杠:护杠在低速/原地倒车时能够将车辆支撑开一个角度,防止新手压到脚,但也真的只适合低速练车/金卡纳竞技,摔车的时候更应该蹬开车辆滚到一边,另外护杠保护车辆不受损的能力也很有限,部分设计不合理的护杠甚至会加重车架甚至发动机损伤。


低速倒车,发动机被护杠扎漏,这个教训我替大家吸取了

排气:不少人认为改装排气后更大声量会提升安全性,不过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毕竟更响绝对不是改装排气设计的初衷,车上最响的装置是喇叭。如果你真的得依靠巨大的噪音,时时刻刻提醒路人和车辆你的存在,说明你的交通意识存在问题,请仔细阅读上面基本原则1的三个良好习惯。

射灯:一般喜欢摩旅的朋友喜欢安装射灯,不得不承认很多车型的灯光设计尤其是远光确实很拉胯,不过这里还是并不建议改装,首先这个东西很明显,交警必查,其次好多车的大灯角度是可以调节的,大灯的光源甚至是允许合法改装的,或者干脆就不要选购远光灯设计有缺陷的车辆,小丙的评测都会附带灯光铺路效果测试。



四、牢记使命:做摩托漩涡的助推器。

骑摩托到底危不危险?你如果什么都不做,那摩托车就是个吃人的洪水猛兽。你如果时刻保持对公共道路的警惕和对机动车的敬畏之心,那它就是永远不会堵车的自由天堂。

骑车很单纯,危险的是人。

我甚至有一个妄念,就是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应该看看第一视角的摩托车视频,甚至上路骑几天,形成一种交通紧迫感和安全危机意识,让上路开车的人永远告别安逸和放松。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摩托车新注册登记534万辆,与去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量相比增加108万辆,增长25.38%。另据央视报道,根据北京市各驾培机构招生数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北京报考摩托车人数120028人,占驾考总量45%左右。

这能说明摩托车更受中国人欢迎了吗,也许是,但我们心理都清楚,这种爆炸性增长的背后,是大多数人被拥堵逼迫的走投无路,也是“驾驶运动”在人民群众中开始普及的有力证明,这是一个在马斯洛金字塔底层和顶层都被极度压抑的需求。


被圈起来的那句话是没错,可该回函的其他论据都充斥着过时和刻板

摩托车是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不是。

是不是一个该被淘汰的交通工具?是的。

作为交通工具,我们不能因为公共交通很不理想的现状,就把摩托车的必要性强行给拔上来。

摩托车的动力技术更落后,安全驾驶的门槛更高,毫无舒适性可言,并且市场小成本高不利于普及。

与其它从好用到好玩最后演变成一项体育运动的事物一样,摩托车不可避免的将会迎来在公共道路上的消亡,作为工具就是要追求效率,而玩具的归宿是赛道、是运动赛事,就像我们只能在公园和小区玩玩电动平衡车,去卡丁车场体验单缸小赛车的嘶吼,或者与被当成吉祥物一样的大连女骑警拍照合影。

但问题就出在摩托车还是被允许出现在公共道路上,可能是民意的汹涌、利益的妥协,也有可能是头痛医脚的拥堵解决方案,不管是什么,我们还是能上路,尽管路权没有我们想要的那么多。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骑行环境,更应该主动维护这个脆弱的共识平衡点,而不是逮到一个机会就往死里薅羊毛,抱着浪一天算一天的心态,尽一切可能攫取眼前的便利和特权,提前透支社会大众的信任,活生生把自己变成别人瞧不起的样子。



北京超标电动车还能挂着临牌满大街乱窜的时候,我就给九号E200P第一时间上了京B,我就是想在路口排队等红灯的时候,让后面的四轮司机看看,电摩比你们很多小车都要守规矩。

有意和无意的自我矮化,都是对摩友群体利益的极大侵蚀。

有些人自己都没把当成一个正经机动车,占尽了执法设备漏洞的便利,凭什么让对摩托车完全不了解的抖音网友,或者对两轮深恶痛绝的四轮司机,高看我们一眼呢?

有部分地区的车管部门,对于50cc以下轻便摩托车的手续审核管理不严,半默许的懒政行为导致大量套了合格证的150、180中型踏板甚至能挂着蓝牌招摇过市,而且越是这种通过钻漏洞获取的高路权牌照的车辆,往往最不爱遵守最基本的交通规则。

那些成天在网上云执法闯禁行的朋友们,你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一帮人有路权但是成天闯红灯走非机道,另一帮人老老实实骑车连钻缝都不钻但是闯了禁行,你更愿意要哪一个?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b41117BX?vd_source=fc7d5b93966066451057c5425b7d2ca8

就像老五说的那样,骑车的人和不骑车的人,内心隔着一堵厚厚的墙,我们不奢望去推倒这面墙,哪怕只能拆下一两块砖,漏出一个小缝,能够透过一些光亮,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面对普遍的冷漠甚至恶意的诋毁,我们做的一些事,可能不会产生任何涟漪,但什么都不做,就只有被吞噬这一种结局。任何一次较真和上纲上线,都会向冷眼旁观的社会和反对你的人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我在乎,你们也应该在乎。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F411P7M5?vd_source=fc7d5b93966066451057c5425b7d2ca8

这个最近的案例反映出一个基本现状,针对摩托车的歧视性管理确实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有的人从嘴里轻易说出来的懒政、一刀切,其是另一个角度的躺平。我们的立法、行政部门不是全能的神,你申诉了吗,你合理合法的运用作为一个纳税者应有的权利了吗,尽到一个公民对立法和执法部门的监督义务了吗?你自己都那么懒,凭什么就得让人家像保姆一样哄着你?

我们就像是以摩托车为中心形成的一个漩涡,一点点的把身边的朋友、同事、亲人不断地卷进来,这种扩张不是激烈博弈后的妥协,更不是简单的关联与纠葛,而是最终能扩大到整个社会,都不得不正视这个漩涡的巨大动能。而用以搅动这个巨大漩涡的杠杆,是对风和自由的向往、是对极限运动的热爱、是我们围绕着摩托车所做的一切对社会有益的事。

前段时间重庆的森林大火,抖音里民间越野摩托组成的“运输大队”在传播着最正能量的摩托故事。

但别忘了,那些背着灭火器飞坡的小伙,很有可能也是平时大半夜炸街的高架少年。

那些在评论区点赞、加油的路人,谁也不敢说之前没有在网络上对“骑士”恶语相向。

每个人都是一体两面,人和人之间的好感从来都不会凭空产生,决定路人用什么眼光看待我们的,决定这个漩涡能否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的,是我们有意或者无意做的每一件事,让群众斗群众失去滋生的土壤。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不会有人因为怕热而摔的血肉模糊,不会因为拎着头盔而被当成送外卖的,

不再因为市场极小而不得不花高价购买国外品牌昂贵又低质的安全装备。

我希望有一天,摩友们不再以少数派的骑士礼而惺惺相惜,不会只有想吸引其他人眼光的精神青年,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两个喜爱骑车的人,以至于不好意思在评论区破口大骂。

我希望有一天,某个城市不会因为管理者的喜好而解禁摩托车,更不会因为群众的厌恶而封禁,

不会因为能套牌钻漏洞而沾沾自喜,更不会因为郊区和城市的号段不同而被区别对待。

我希望有一天,摩托车不会被强制引导到非机动车道上,不会因为遵守交规而被直右车道的后车鸣笛,

更不会再设置所谓的摩托车专用车道,看似给了独立的路权,实则像**隔离一样彻底的与其他机动车划分界限。

我希望有一天,深夜炸街从一代人的记忆中彻底消失,鬼火少年摇身一变成为特技教练,

父母们愿意让孩子从小就感受骑行极限运动的乐趣。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骑车归来,仍是那个初心不变的少年。








浩海燃灯 发表于 2022-9-21 20:00

装备真齐全,强帖,多谢分享啦。

e_angels 发表于 2022-9-21 20:26

坐标帝都
工作原因做过太多摩托车的事故
大多非死即残
查过太多摩托车的违章
大多明知故犯
确实有人能管得住自己 但管不住自己的是多数
所以即便现在我也对北京的摩托车通勤持否定态度
京A就那么多 4环里跑的京B太多了
敢闯禁行就敢有其他更多的违章
当然当玩具 下赛道 当做极限运动工具无可厚非

No.47 发表于 2022-9-21 20:32

e_angels 发表于 2022-9-21 20:26
坐标帝都
工作原因做过太多摩托车的事故
大多非死即残


好像是去年有个网传的视频,记者采访交警闯禁行的坏处,交警说京B进入4环比较危险的时候,自己都编不下去了,场面一度非常尴尬。我对待这个事情的态度就是,你禁你的,我跑我的,我只对我的骑行安全和对他人的影响负责,比如闯禁行或者上主路,我认为这个事实际上是比在辅路更安全的,并且对于同样在主路行驶的汽车没有影响,那我就一定会做,反正闯禁行和上主路都是1分100块钱,京A京B都不让上,我索性就要安全和效率这一头,真被交警拦下来我也认罚,但是下次该上还是要上。

No.47 发表于 2022-9-21 20:40

e_angels 发表于 2022-9-21 20:26
坐标帝都
工作原因做过太多摩托车的事故
大多非死即残


我是觉得通过正向的引导和自发的约束,是能够把摩托车更危险更不守规矩的现状扭转过来的,毕竟玩乐型摩托车越来越多,真正买了好车的人,还是愿意通过遵守法规、树立良好形象,来多骑几年车的,真正影响群体平均素质的,还是那些把摩托完全当工具的人,这个有点涉嫌歧视,但现实的确如此,拉高两轮门槛只是一种手段,严格道路执法也是一种手段,但都不能照顾到两头的需求和利益。

e_angels 发表于 2022-9-21 20:43

No.47 发表于 2022-9-21 20:32
好像是去年有个网传的视频,记者采访交警闯禁行的坏处,交警说京B进入4环比较危险的时候,自己都编不下去 ...

这就是出发点不同 也就是你说的骑和不骑之间的壁垒
就我来说 政策如此无论是否合理就该遵守
北京外牌车禁限行更严格
虽然还是有人闯 但是不敢闯的人却更多
说白了是处罚力度不同
不过现在针对摩托车的探头也越来越多
与政策掰手腕 总的来说不现实
只能期待摩托车的骑行文化越来越发展
守规矩的骑士越来越多
但有外卖和闪送打样。。估计只会越来越收紧

No.47 发表于 2022-9-21 20:47

e_angels 发表于 2022-9-21 20:43
这就是出发点不同 也就是你说的骑和不骑之间的壁垒
就我来说 政策如此无论是否合理就该遵守
北京外牌车禁 ...

确实,从行政管理成本的角度出发,很多事情都比较无奈,其实一开始外地车牌一刀切也有很多人不满,但薅鹅毛总得听鹅叫,只能是两者相害取其轻

fhw373021370 发表于 2022-9-21 20:47

感谢了,很好的长文。

Wolverine 发表于 2022-9-21 21:01

太厉害的分享了!技术贴!

IRIA 发表于 2022-9-21 21:09

No.47 发表于 2022-9-21 20:32
好像是去年有个网传的视频,记者采访交警闯禁行的坏处,交警说京B进入4环比较危险的时候,自己都编不下去 ...

说得好,我在武汉所谓“禁摩区”内天天骑,一般也不抓。
这几年被抓了2次,一次告了还没判,另一次抓了认罚了因为是高架有禁行标志。
骑摩托并不是一件错事和违法的事,违法的是交管又不是我。
楼主的帖子内容很好,但是我觉得还是头盔耳机比较好和方便哈哈。

No.47 发表于 2022-9-21 22:05

IRIA 发表于 2022-9-21 21:09
说得好,我在武汉所谓“禁摩区”内天天骑,一般也不抓。
这几年被抓了2次,一次告了还没判,另一次抓了认 ...

我单纯是觉得不好看+风噪变大,我在等cardo slim出新款

ghostersuper 发表于 2022-9-21 23:32

[傻笑]正在准备增驾,可以照着这帖子抄作业啦,谢谢楼主。

Robinli 发表于 2022-9-22 06:00

我自己觉得开摩托车要比开汽车快5倍。。

要买放心肉 发表于 2022-9-22 08:23

虽然不骑摩托,这些东西也兴趣不大,但是就帖子本身的质量来说,我愿称之为今年质量最高帖,没有之一。

zs6095 发表于 2022-9-22 08:37

e200p one挺好的。

V.Smile 发表于 2022-9-22 08:58

NB!别人烧车,你烧装备[恶魔]

SUNZKpope 发表于 2022-9-22 09:00

楼主骑车有点进阶到骑车文化阶段的感觉
氛围和文化最难得

lixinsp 发表于 2022-9-22 09:06

IRIA 发表于 2022-9-21 21:09
说得好,我在武汉所谓“禁摩区”内天天骑,一般也不抓。
这几年被抓了2次,一次告了还没判,另一次抓了认 ...

武汉这些年三环内跑的摩托也越来越多了,我并不反感骑摩托的人,但是我很讨厌那些后座带着人还在环线上高速变道晃来晃去在车流中乱穿的人

女乜 发表于 2022-9-22 09:06

广东这边鬼火还是大多数,骑个贵点的摩托还不是一样加装各种灯,大中午还给你开着以为自己是太阳,排气嗷嗷叫到处乱串[偷笑]

wxin 发表于 2022-9-22 09:16

mark,指导意义太强!

牛奶无双 发表于 2022-9-22 09:25

[生病]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对摩托车的定位不同啊
对于把两轮作为爱好的人来说,慢慢骑,守规矩,是一件很简答的事,我家对门大佬一车位的巡航,每天骑个小vespa出门溜达买菜,他没必要为了抢一两分钟来闯个红灯啥的。然而对于作为工具的人来说,跑快点就能多接个单,跑快点就能快点到下个工地,qtmd交通规则,每天都能看到一堆堆的两轮闯红灯,逆行,穿插车道和非机道,基本不是赶着送外卖的就是上面绑着梯子水桶工具干活的。至于到底哪个群体人多,显而易见……

太阳花 发表于 2022-9-22 09:28

NICE 最近准备入个XMAX 小踏板还是有些爽歪歪,只是国内需要加价~~

oqkv 发表于 2022-9-22 09:30

非常好文,干货满满

dillon 发表于 2022-9-22 09:40

专业帖子,一大早晨读了,太有心了。顺便推荐一下接送小朋友的全盔吧,踏板,3年级。

pdy1105 发表于 2022-9-22 09:45

就帖子本身的质量来说,我也愿称之为今年质量最高帖,没有之一。

虽然我也骑摩托,但只有1个SHOEI Z8+1个半盔夏天用。

w啧啧 发表于 2022-9-22 09:46

又发新帖了,十分支持

hl小霸王 发表于 2022-9-22 10:03

写的好详细,收藏了
建议楼主在头盔的评分选项中增加透气性的打分,因为有的头盔可能戴着舒适度不错,但并不透气
一直想选购一款透气性好的,夏天的时候戴,目前看中arai的rx7x,但是因为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试戴,也没有入手,楼主有试戴过这款吗,感觉怎么样

星城荣耀 发表于 2022-9-22 10:04

教科书级别的摩托车装备介绍文章,
作者用心了!
感谢!

athena1573 发表于 2022-9-22 10:05

轧机车一直都是梦想,SZ这种一线城市对摩托车太不友好

lagel 发表于 2022-9-22 10:06

好家伙,写得很好,顶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愿你骑车归来仍是少年 | 我的街道骑行装备与安全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