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驰 GALAX Geforce RTX4080 16GB 星曜 OC 开箱&评测
本帖最后由 神月妍妍 于 2022-11-16 01:16 编辑Section 0. 写在前面的话
小伙伴们大家好呀,消失了几天之后又跟大家见面了,这篇RTX4080的首发评测总算还是如期和大家见面啦。话说影驰从RTX20 Series那会儿开始做星曜这个产品线,不知不觉也到第三代产品啦,还记得初代产品发布的时候,跟影驰的哥们聊天,跟我说他们做星曜的初衷是在显卡做的越来越大的时代,做一张简简单单不越肩,双风扇的双槽卡;而随着Nvidia核心从Turing,更新到了30 Series的Ampere,再到如今的Ada Lovelace,功耗是越来越大咯,在旗舰型号上继续做双槽双风扇估计是不太现实了,星曜这条产品线也顺应时代发展做到了如今的三风扇巨无霸。东西到底如何呢?我们进正文看看吧。
目录
Section 0. 写在前面的话
Section 1. 开箱部分
Section 2. 拆解部分
Section 3. 上机效果
Section 4. 性能测试
Section 5. 总结部分
Section 6. 其他产品开箱&装机(二楼)
Section 1. 开箱部分
咱们还是老规矩,从开箱聊起吧,因为我没有第一时间去入手4090,所以拿到这个4080盒子的时候我是真吓了一条,这一代显卡的盒子体积着实不小。盒子正面是产品IP星曜娘的最新形象,影驰美工的技术是越来越精进了啊(笑。盒子右下方标注了此款产品的型号 Geforce RTX4080,左下角则是显卡显存的信息,配置了16GB的GDDR6X显存。彩盒是变色设计,在不同视角不同光照下有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十分酷炫。
盒子背面是产品的一些卖点,例如最新一代星卓III散热系统,ARGB灯效,超公版设计,软件,以及质保信息。同时也有一些产品的技术规格例如支持光追,支持DLSS,支持8K UHD以及NV的G-sync技术等。
内盒是黑色硬纸盒,由它来负责保护显卡。
掀开包装,黑色珍珠棉中放着显卡本体,支架以及附件线材。
先来看看显卡吧,RTX4080星曜延续了前两代的设计风格,整体为白色设计外套透明亚克力保护壳,正面有三把102mm直径的风扇,跟这一代其他显卡相同,PCB和散热器都是越肩设计了。
方便大家对这张卡的尺寸有一个直观了解,我放一张HOF信仰尺在旁边给你们作参考,官方给出的数据,这张卡的三围尺寸分别是:1)352x153x69mm(含挡板);2)338x139x69mm(不含挡板)。
风扇直径102mm,厚度有20mm,扇叶为11叶设计,支持智能启停技术,在核心温度不高的时候风扇是停转的,有利于保持整个系统的低噪音水平运转。扇叶为透明塑料材质,大家也就知道这风扇肯定是支持ARGB灯效的了。
透明亚克力边角的多面体风格一直是星曜产品线的设计特色。
显卡厚度在3槽到4槽之间。标配了三槽厚度的挡板。
另一边能看到7根露在外面的热管,为4*8mm+3*6mm的配置,不过眼见不一定为实,因为这张显卡配置的热管其实不是7根,是9根。
侧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面积露出的显卡散热鳍片,对侧面这个面积的利用率还是蛮高的,鳍片上方是金属支撑背板,尾部有GEFORCE RTX的字样,话说NV这一代换了个字体我是没太明白为啥;下方则是星曜BOOMSTAR的LOGO和文字,隐藏在亚克力外壳下方,通电之后会有ARGB灯效。
这一代显卡比较大的变化之一,采用了ATX3.0规范的12VHPWR供电接口,符合PCIE5.0协议,单口的供电上限是600W,不过4080显然跑不到这么高的功耗就是了。
背面,金属背板的覆盖面积相当大,加工工艺为一体压铸后白色喷涂,文字和LOGO为丝印,整体质感非常好,左下方有注意表面烫的提示。
在PCB外侧,背板做了镂空处理,这个设计从30系开始流行,到这一代显卡总算是发扬光大了,几乎成为了所有显卡的标配设计。
PCIEx16金手指。
开箱部分我们开到这,接着来看看拆解部分。
Section 2. 拆解部分
虽然不是自己的卡,但是一上手就拆我居然还有点舍不得(笑。拆卡的第一步从拆背板开始,卸下边缘几颗螺丝后背板被很顺利的拆了下来,能看到虽然从3090Ti开始NV就不再给显卡背面贴显存了,但是为了保证背板能真的辅助散热,星曜上还是给背板和PCB之间加上了导热垫。
核心背面特写。
接着拆吧,拧下核心周围四颗螺丝就能把散热器卸下了,跟PCB对比一下就能知道散热器的规模有多恐怖了。
清理干净表面的硅脂和导热垫,来一起看看PCB吧。
我从CHH评测室扒了一张4090金属大师的PCB照片,能看到虽然尺寸差不多,但是4080星曜的PCB设计和4090金属大师的RE版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核心代号AD103-300,A1步进,为NV最新一代Ada Lovelace架构,制造工艺为台积电的TSMC 4N,我觉得工艺的飞跃应该是这一代显卡性能暴涨的最大功臣了。
环绕核心四周的是8颗来自镁光的GDDR6X显存颗粒,单颗容量2GB,总容量16GB,小伙伴们再也不用担心我在4K下爆显存啦。
显卡配置了18+3相供电,分别伺候AD103-300核心和那8颗显存。
一角有三个线材插槽,符合PCB向风扇供电并控制外壳和风扇的RGB灯效。
12VHPWR接口,此代星曜4080的TGP为320W,不太用担心你们都担心的那个问题(笑。
再来看看散热器吧,讲真如果那个600W的传说是真的,可能真的需要这么大规模的散热器才能压住吧,不过虽然兼容性变差了,但是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比如我在用这块4080期间,它的风扇真的基本是不转的。
这个角度能很清楚的看到星卓III散热系统的配置,9根热管当中有4根为8mm,5根为6mm,刚才在尾部只看到7根的原因是还有两根6mm热管弯成了U型负责核心正上方鳍片的导热了。与核心接触的部分是一片面积相当巨大的均热板,这套散热系统挺下本钱的啊影驰。
卸掉外围四颗螺丝就能拆下亚克力外壳,内里为纯白设计没有其他任何花里胡哨的设计,这也是星曜系列能支持个性DIY设计的基础,我记得上代星曜出了个永劫无间的版本?这个尝试挺好的,期待一下影驰能多联动一下其他热门IP。
取下风扇框架。
风扇背部贴上了海绵材质的保护贴,因此没法看到风扇背部是否有参数的备注了。
散热器本体,信仰尺都不够长了,建议NV和影驰再做点45cm的版本吧(笑。
鳍片厚度在45mm的样子,其实比很多CPU用的12cm单塔都要厚了。
热管旁边在鳍片上的开孔表明鳍片和热管的固定工艺是回流焊,话说貌似真没见过显卡散热器用穿fin工艺的。
宽度大约在11cm的样子,我感觉风扇离标配三把12025风扇不远了。
标配三条线材,分别是12VPHR转3*8Pin以及两根ARGB延长线。
这接头和端子貌似是NV自己做的?
配置的显卡支架,能够自由调节高低。
支架上也有一个ARGB接口,用来同步灯效。
打印物装在一个黑色信封中。
分别是一本快速安装指南和一份保修说明。
Section 3. 上机效果
Section 4. 性能测试
看完了显卡的开箱,拆解和外观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大家最关注的性能测试部分吧。
Section 4.1 Xtreme Tuner 魔盘
介绍性能之前先介绍一下影驰搭配自家显卡推出的控制软件 Xtreme Tuner魔盘,在OC界面能方便的去调节核心、显存的电压及频率,以及TDP比例和目标温度。
RGB界面则是用来调整显卡的灯效的,有单色,多色,静态,动态等等多个模式,大家自己尝试吧。
Section 4.2 GPU-Z
先用GPU-Z看看相关参数,估计是因为4080还没正式发布,截止发文的时候GPUZ的最新版本只能读到部分信息,能看到AD103-300核心配置了9278个CUDA处理器,Default频率2205MHz,Boost频率2580MHz,标配16GB镁光GDDR6X显存,位宽256bit。
Section 4.3 3DMARK 基准测试
首先进行测试的还是老牌显卡测试跑分软件3DMARK了。
此次测试中我分别进行了DX12光追(Port Royal),DX12 Time Spy (Extreme)以及DX11 Fire Strike (Extreme, Ultra)的测试,因为手里只留了一张3060,图表中拿来做对比的RTX3080Ti数据来自于CHH评测室。能看到各项测试当中RTX4080领先3080Ti的幅度有30%到45%不等,而在目标3A游戏标配的DX12场合中,领先幅度在36%到46%之间,这一代TSMC 4N工艺,以及规模的增大,带来的理论跑分性能提升还是相当巨大的。
3DMARK最新的Speed Way基准测试,因为目前服务器上还没有4080的数据,也就给大家做个参考了。
Section 4.4 3DMARK DLSS
这一代显卡发布时一个巨大的卖点就是新一代DLSS 3技术,4080标配的304个第四代Tensor Cores为AI和深度学习提供了780 Tensor-TFLOPS的性能,配合目前40系显卡独占的DLSS3技术,性能提升究竟有多巨大呢?我们来一起看测试部分。
DLSS OFF的情景就不看了,8K下基本是<5fps的幻灯片,来看看开启DLSS后的性能表现吧,在8K下如果你选择Ultra Performance模式,当使用DLSS2代算法时,能看到帧数大约在44的样子,开启了DLSS3之后,来到了75fps,如果说30系标配DLSS2让8K游戏成为了可能性,那么40系标配DLSS3的意义就在于让8K游戏开始有了可玩性吧(>60fps);在4K模式下DLSS3相比于2的提升同样十分巨大。
我们将比例尺转化为百分比,能看到相比于DLSS2代算法,DLSS3代算法在各个分辨率和模式下都实现了至少46%的提升,而8K下则夸张的达到了66%-71%,属实是8K游戏靠DLSS3了。
Section 4.5 3DMARK DirectX 光追功能测试
与Speed Way一样,因为没有参考的缘故,给大家做个参考吧。
Section 4.6 游戏测试-COD19:MWII
游戏测试部分,首先来试试最近刚刚发布的COD19:现代战争II吧,网上查到目前COD19还只支持DLSS2.4版本。
在搭配13900K以及5200的32G DDR5内存时,能看到在4K分别率下,效果全开时,如果选择关掉DLSS的话,最低-平均fps大约在74-07fps的水平,我是感觉不到卡顿的,但是对于竞技选手而言这个fps应该是吃紧的,而当渐次开启DLSS效果时,从Quality到帧数最高的Ultra Performance模式,最低/平均fps的依次从103/136的水平直奔180/210,后者能完全保证在4K,画质效果全开的情况下,至少帧数不再会成为竞技选手们发挥的瓶颈了,属实是画质和帧数我全都要。
Section 4.6 游戏测试-赛博朋克2077
看完了COD19我们再来看看“老牌3A”赛博朋克2077,40 Series发布后,2077率先支持了DLSS3。
能看到4K画质全开下,自带Benchmark测得DLSS OFF至DLSS超级性能模式条件下,帧数由28fps渐次提升到了116fps,从能进游戏看看幻灯片优化成了画质效果随便开的等级,我只能说DLSS3 YYDS了。
Section 4.7 游戏测试-F.I.S.T 暗影火炬城
再来看一下另外一款支持DLSS3的游戏吧,横版战斗游戏,F.I.S.T 暗影火炬城。
由于游戏不带Benchmark,帧数为多点取样实测得到,在开启DLSS模式前,平均帧率大约在86的样子,而开启DLSS之后实现了翻倍都不止的提升,直接来到183fps,当你的显示器刷新率低于165fps时,这块显卡在这个游戏当中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瓶颈了。
Section 4.8 显卡稳定性测试
最后再来看看星曜4080的稳定性如何吧,跑一下3DMARK的Speed Way压力测试,98.8%稳稳通过,测试过程中GPU没超过65°C。
继续跑个甜甜圈,满载十分钟过程中平均功耗在310W的样子,核心频率平均2536,核心最高温度不到63°C,这个过程中显卡风扇甚至没有高于过40%转速,星卓III这套散热器系统的效能属实不错了。
测试部分到此结束啦。
Section 5. 总结部分
又到了喜闻乐见的总结部分。
其实我对星曜从一张紧凑的双槽不越肩显卡慢慢演化成目前的3.5槽巨无霸还是略略有点残念的,但没办法,科技在发展,核心发热越来越大,散热难度也越来越大,物理定律不可逆的情况下,散热器只能越做越大了。但至少在一代代演变过程中,除了一贯的优秀做工以外,依旧保持了从初代开始的设计语言以及支持DIY可定制化设计这两点还是让我挺欣慰的,甚至星曜这个产品系列的设计延续性保持的比HOF还好(乐,我想这大概就是白色配色方案当中目前星曜这么受大家欢迎的原因吧。
显卡部分到此结束啦,感兴趣的小伙伴请移步二楼继续观看装机和其他配件的开箱,感谢观看,我们下次再见。
本帖最后由 神月妍妍 于 2022-11-16 01:14 编辑
二楼占楼待用
[偷笑]好厉害的妍妍! 印象很深以前买的670冰龙是穿FIN,因为··········鳍片掉下来了·········· 难得大佬不做散热器评测~~新卡买的好快啊~~ 这个机箱确实可以,带屏也不贵。。。
厉害,楼主高产! [傻笑]支持,4080也是这么巨大。 好看是真好看,贵也是真的贵,不过贵是我的问题[流泪] 星耀太帅啦 星耀整的还蛮好看,PCB要是白的就更好了 好嘛,妍妍半夜更新。 灯下狐 发表于 2022-11-29 10:27
好嘛,妍妍半夜更新。
卧槽狐总你网络延迟好多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