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机王争霸赛]专业MOD组——X by yangly
本帖最后由 ilas 于 2025-2-28 20:55 编辑机王大赛不知不觉都10年了,这次的参赛作品就做一台关于“10”的主题,来纪念CHH鸡王争霸赛的第一个10年。为了更好地融入“10”,采用了罗马数字“X”,整个机箱外观基于“X”形设计,当然还是继续做我最喜欢的小型化主机,尝试点之前没试过的玩法和材料。
成品照片
CHH LOGO 做成的TPU材质,但比想象的要硬很多,层纹也很明显,LOGO做成徽章形式嵌入了顶部框架。
——
2024.12硬件开箱
今年继续使用铭凡的新款MINI主机,UM890 PRO,算是UM780 PRO的继任机型,更新了AMD的8945HS
外观还是简洁的黑色包装+烫金字体
背面是配置清单,选的是32G+1T版本,还有一张能耗标识
内层是纯黑色
打开盖子上面一层是主机
所有配件,主机,适配器,卡片*3,显示器背挂支架,oculink转接板,线材
主机本体基本跟780XTXT一致,从左到右依次是重启按钮、耳机接口、USB TYPE-C、USB TUPE-A*2、开机按钮、麦克风孔
背面,依旧是丰富的扩展接口,配备了两个USB 3.2 Gen2 Type-A接口,一个DP 1.4输出,一个HDMI 2.1输出,一个USB4 type c接口,一个oculink接口,2个2.5Gbps有线网口,一个电源接口
侧面是大面积的散热开孔
电源采用的航嘉120W,19V,6.5A。
顶盖为磁吸式,相比780XTX取消了灯板,那个灯板确实比较鸡肋,明智的选择,但并没有因此降低整机高度,感觉这个空位可以装一块2.5寸硬盘
拆下螺丝打开中间一层盖板,内部可以说和780XTX一模一样
内存,硬盘,网卡都是可以自行更换的
网卡来自intel 的killer AX1675x
固态是金士顿 1TPCIE 4.0盘,但是是一张2240盘加长来的
内存为英睿达的DDR5 16G 5600MHz *2
继续往下拆,拆掉四个角的螺丝和屏蔽胶带,找准方向就可以拆下主板
主板为全黑色
正面是各种扩展接口和元器件
背面就是一颗几乎跟主板一样大的涡轮风扇,散热鳍片也做了黑化处理
这颗涡轮风扇双面都有进气孔,贴近主板的那一面开孔更大是主要进气的一侧,风扇也因此采用架空固定的,五颜六色的风扇线,和风扇的盖子也能做成黑色就好了
主板的做工,用料看着很扎实,元器件排列整齐,什么时候能把电池用个底座固定就好了。
外壳的中框是铝合金CNC来的,两侧的防尘网是钢板冲压,扣在中框上的
此此购买的是带显卡坞的版本
所以还有一套铭凡的DEG1显卡扩展坞
简单看看
盒子内配备了:显卡坞本体、显卡固定支架、OCULINK连接线、手拧螺丝和一些纸质说明书
右侧面带一个开关,连接显卡坞使用时需要先按下此开关给显卡供电,再开主机
另一侧只有一个OCULINK的接口,显卡坞主体采用的是定制铝型材,左右盖板为螺丝固定,做工很不错。
显卡坞供电是靠主板的24PIN同样的接口
显卡插槽,安装电源的位置也贴了缓冲泡棉,支持SFX和ATX两种规格的电源
风扇采用的九州风神新上市的FT12,三连包
盒子外观为白色包装
背面是各种参数
打开盒子,上层是配件盒
所有配件包含:风扇*3,螺丝*3包,线材*3,说明书
做工不错,也算是自家的旗舰产品了
参数方面与同价位品牌的差异不大,这款风扇最大亮点便是中心透明PC视窗设计,可以看到内部定子的线圈和黄铜轴承,并且在通电后是可以亮白光的,跟这次的方案十分契合。
四个角的螺孔位置有软橡胶包覆,安装后可提供一定的减震能力
背面有电机的参数,12025规格,12V 0.3A,在侧面还提供了LED灯的开关
多把风扇并联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线材连接
显卡因为会小幅度改造,选了入门级的华硕巨齿鲨ATS RTX4060 OC 8G,包装正面是巨齿鲨二次元形象,支持PCIE 4.0
RTX4060应付我日常的画图建模,偶尔游戏完全足够了,整体包装配色是灰色系搭配了亮眼的黄绿色
背面是产品规格,超合金供电、三风扇设计、8GB DDR6显存支持光追、DLSS、等
打开包装,内部为纯黑色,显卡本体被黑色珍珠棉包裹
盒子内包含显卡与快速上手指南
显卡表面包覆了一层膜
撕掉膜质感就来了,整体为黑色,点缀了部分银色,整体设计风格还是偏向炫酷的机甲风格
三风扇设计,三个风扇为相同转向的轴流风扇
三把风扇尺寸相同
金手指部分也有风尘盖保护
显卡背面全覆盖的金属背板,表面也有一层保护膜
撕掉后能明显看到更丰富的设计元素
头部大大的白色“GEFORCE RTX”字样,背板表面印有机甲设计风格的暗纹
尾部是镂空造型,内部没有PCB,使得风扇能更好得吹透显卡,提高散热性能
显卡侧面有一个切换 性能模式与静音模式的 拨动开关,方便硬件层面切换模式
往后是单8PIN供电插头,可以看到PCB本体的长度也就只到了插头位置
挡板位置,可以看到略微越肩,厚度也略微超过了双槽挡板
侧面,可以看到银色的散热鳍片
尾部侧面,通过折弯背板,提供了4个螺孔,可以上显卡支撑架,避免显卡变弯
通过拆掉背板上的部分螺丝就可以卸下风扇
因为发热量不算很大,使用了双热管设计
但热管一直向尾端延申,配备了较大宽大的散热鳍片
尾部镂空背板位置的鳍片可以被吹透
三把风扇是通过螺丝逐一固定到框架上的
三八风扇使用插头串联,看样子是比较容易替换的
电源,用了闲置的ROG STRIX 850W 白金牌电源,850W给4060供电,完全过剩。
盒子为ROG一贯的红黑配色,以及产品本体图
侧面是多语言产品规格,以及所提供的电源线规格数量
背面是更多的电源技术规格,使用了第三代的氮化镓晶体管,为显卡专门设计的智能电压稳定器,ROG设计散热片,以及ROG贴纸与模组电源线设计
开盖看到的便是ROG贴纸
下面是电源本体与线材包
所有物品,包含了电源本体,电源线,模组线材,扎带,贴纸,说明书等卡片
电源本体,顶面是STRIX字样镂空散热出风口
正面是STRIX 850W字眼与ROG LOGO,双层设计,底层是镜面的
背面则为相同的单层设计
底面是产品规格与各类标识
侧面的电源开关、插头、以及0噪音风扇的开关
从顶面可以看到几乎与整个电源一样大的风扇,目测是一把14CM风扇
角落的ROG标
模组线材特别的地方,在于这组12+4PIN显卡供电线上的ROG电源稳定器的线,并用了粉色的端子
对应的在电源上的插头位置
线材上与其中两根线并在了一起
显卡模组线出场自带理线梳,可能也是考虑到显卡供电线比较容易露出来
这次还顺便买了ADT的oculink显卡扩展板,以防铭凡的扩展坞不便改造备用
ADT的F9G整体比较小巧
几乎就是刚好放下了PCIE插槽,24PIN端子和OCULINK的插头,尾部带了一个波动开关用于切换自动模式与强制启动模式
硬件到齐了,先组装起来测试一下,期间遇到一些问题,联系铭凡的客服也解决了,顺利启动,测试了下使用显卡扩展坞状态下的显卡跑分3D MARK TIME SPY 10669分
本帖最后由 yangly 于 2025-2-4 19:20 编辑
机箱制作
2024.12-2025.1
这次的作品想尝试一些之前没做过的设计,全开放式,碳纤维,3D打印与钣金工艺的结合;第一次做难免会有失败的风险,但做之前做过的形式,又没什么意思。
经历了断断续续一个月的设计+建模,完成了整个虚拟方案,主体采用碳纤维圆管制作框架,前后两个相连的“ X ”形框架,再通过顶部和底部的铝合金板强化整个结构,也为硬件提供安装孔位;因为使用的成品碳纤维管,转角连接结构则使用3D打印高强度尼龙材质;剩下的裸露位置用钣金件包覆,主要起个统一外观和防止误触风扇对手造成伤害的作用。另外,风扇采了钢丝固定,具有一定灵活性,可根据显卡厚度以及显卡的热量集中区域调节风扇位置。
2025.1
首先做好的是碳纤维连接件
整个机箱8个角落的连接件,和中心位置的X形连接件
尼龙连接件设计了对应的热熔预埋螺母的孔位,不影响强度的情况下做了尽可能多的镂空结构,降低制作成本,也增添了一些设计细节
碳纤维管选用的斜纹12*10管径的
壁厚只有1mm,实测强度已经完全足够
机箱上预留了两个按钮,按键做成半透明树脂材质的
固定按键用的支架*2
固定显卡IO背板的支架,同样也设计了预埋螺母的孔位
固定MINI主机供电线的支架
左边是固定钣金覆盖件的卡扣,右边是固定钢丝到风扇螺孔的转接座
固定主机的框架,一体式设计,集成了排风口的导向,供电插头,OCULINK插头,同时为各种无线设备接收器预留了位置
通过小的这块盖板可以把电源插头和OCULINK线插头固定到支架内,方便同时插拔
MINI主机的外壳,根据原外壳设计了相应的散热孔,主要是尽量压缩了体积
MINI主机的中框,半透明树脂材质,材质比较脆但不会受力
SSD和内存条一侧的外壳,铝合金CNC制作,设计成了散热片形式,直触SSD和内存,提供被动散热功能
整个机箱的顶板,铝合金CNC制作,集成了固定各种组件的孔位
最小的孔位是用来穿钢丝的,设计了5个挡位,可以适配不同厚度的显卡
底板同样采用铝合金CNC制作
底部固定显卡和电源的孔位,以及穿钢丝的孔位
四块小的钣金覆盖件
热熔预埋螺母,使用电烙铁就能手工操作热熔预埋,但要配合像尼龙和ABS这类的可以热熔的材质,强度高能满足装配需求
开关按钮采用的凯华的午夜翡翠,类似青轴。
机箱两个侧面的覆盖件,钣金折弯,喷塑做的黑色,精度一般,做了几版改进才算能合位。
用于固定风扇的钢丝,0.8mm线径,表面有包胶质感和触感更好一些。
预埋好螺母的尼龙连接件,需要控制好方向和温度,将螺母预埋平整牢固
组装顶部框架部分
使用沉头螺丝连接即可
加工精度不错,跟设计一模一样
组装底部框架
因为这个位置会被看到,就用了统一的黑色沉头螺丝
背面,尼龙连接件设计了脚垫,便于主机放平稳
装上显卡安装件
主机中心位置的连接件,正面这块集成了两个备用按钮
整体性不错
精度不错,通过轴体本身的卡扣就能固定
装上碳纤维管,直接插入+胶水,实测强度很高
继续装
装上剩余的覆盖件试试
正面的按钮刚好利用了缝隙设计,整体形不错
尼龙连接件上设计了三个凸起结构,与钣金件的开孔吻合,再利用钢板本身的韧性夹住前后各三个凸起结构。只要控制好精度,实测是很稳的。
设计时我也想到了钣金件的折弯精度肯定会有误差的,实际误差20多mm,但好在只要切割和折弯位置准确,是可以再手动调整折弯角度的。这样就能调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力度。
一些细节
虽然是多种黑色材质,整体出来的效果还是比较统一的
MINI主机的供电延长线,成品线材固定到转接座内
插头刚好卡到背面的孔位里
固定显卡的另一个小配件
利用结构特性可以免螺丝安装
留出卡显卡挡板的缝隙
将固定MINI主机的支架装上
装好电源和OCULINK插头的样子
小覆盖件装上卡扣的样子,四个卡扣直接卡到碳纤维管上固定,因为是三角形的,基本也不会乱晃
装上看看,合适
内部看看,就像是四根扎带固定的
装上扒掉风扇和外壳的显卡,留了一部分冗余空间,还能上更大的显卡
挡板尾端卡到固定件上的样子
挡板头端用转接件和螺丝固定
风扇装上钢丝转接座
穿上钢丝,过程比较痛苦,需要一根钢丝穿完两把风扇和上下两块铝合金板的孔位
穿好的样子,两把12cm风扇基本覆盖完了整张显卡
钢丝转接座有效地把钢丝理顺,固定稳当
钢丝固定结构顶部
钢丝固定结构底部,底部看不见,用了锁扣将钢丝锁死
MINI主机比较简单,三块外壳合起来就成了
整体变得更极简了
半透明外壳隐约可以看到内部的原件,个人还挺喜欢,单独用MINI主机也很不错了
将MINI主机装到机箱上试试
MINI主机支架上的导风结构,将热风导离机箱
放在一起看看
本帖最后由 yangly 于 2025-2-21 20:21 编辑
测试
2025/2/21
基本配置
显卡规格
780M核显跑分,GTX1650水平,对于我日常办公就够用了
RTX4060 TS跑分,渲染制图,3A单机无压力的水平
硬盘跑分,作为标配的硬盘算是不错了,后期可以再加装
鲁大师跑分,显卡是RTX4060的分数,如果是780M核显,大概就是17W多
可能是因为换了两把大风扇,压力测试时满转速运行,有明显噪音。加上这款显卡大面积的散热鳍片,直接把温度压到了45度左右
鲁大师也进行一波CPU的压力测试,待机温度大概35,满载79,因为改造后拆掉了UM890PRO主板背面的风扇,加上出风口风道做了90度转向,可能会导致CPU散热不如原厂的
用AIDA64又烤了一遍FPU,AIDA64不能正确读取温度,就用鲁大师监控,十多分钟,基本稳定在79度左右
全家福,又是很少一套硬件
又是一台微型的水冷机器?。。。。。。。。非常期待
funny20 发表于 2025-1-1 11:52
又是一台微型的水冷机器?。。。。。。。。非常期待
哈哈,这次不是 期待大佬佳作 好看,虽然各种细节各种孔和线条,最后看起来还是很统一的感觉 [喜欢]太帅了 成品很帅啊,喜欢 太强了!!帅! 我的老天爷啊,要不直接开售吧我去下单 FalChen 发表于 2025-2-5 15:23
好看,虽然各种细节各种孔和线条,最后看起来还是很统一的感觉
可能因为都是黑色的, 恫吓 发表于 2025-2-6 11:42
太帅了
[傻笑]感谢大佬们的赞赏 sam_no90 发表于 2025-2-6 18:14
我的老天爷啊,要不直接开售吧我去下单
哈哈,大佬的作品才是压轴的[偷笑] 老邦瓜 发表于 2025-2-6 17:58
太强了!!帅!
[傻笑]感谢支持 太帅了。。 ( ఠൠఠ )ノ 开卖吧 准备下单。 yangly 发表于 2025-2-6 19:52
哈哈,大佬的作品才是压轴的
我那基本属于挖个坑把自己埋了[失望] 很赞啊!这个创意。
ps:感觉像把创世神的框架拆下来了…… 幽幽子 发表于 2025-2-11 11:06
很赞啊!这个创意。
ps:感觉像把创世神的框架拆下来了……
是有点像,都是X形的正脸 黑···黑丝,不对,是渔网[偷笑] 大佬这届设计依然很出色啊~ fxb19900913 发表于 2025-2-13 16:42
黑···黑丝,不对,是渔网
性感风格主机[狂笑] fystudio 发表于 2025-2-13 16:54
大佬这届设计依然很出色啊~
尝试点没做过的风格[恶魔] 这风格 很有味道 很棒的作品,支持! [傻笑]好看好看,帅炸了。 大佬制作越来越娴熟了,有股成熟工业风味道。 帮顶,支持! 太厉害了,震撼到了,外观非常新颖,很有启发性。 卧槽,震撼到了,等于是一个有着小号E1外形的大号显卡坞[吃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