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id1002 于 2018-1-4 14:38 编辑
购买理由 我(曾经)是一个a7R II和a7 II的用户。不过我对Sony的这些机型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抱怨,已至于这一年基本上没写过任何有关于E卡口机身的一切心得分享。在a9和a7R III横空出世之前,让我购买全幅E卡口机身的冲动,除了优秀的镜头群和像素高之外大概也没有别的了:经常让我吃X的操作感、无法忍受的握持感、繁琐的菜单、频繁的出bug、贫弱的电池续航等问题,E卡口相机实在是一次又一次地伤透了我的心。这次的a7R III,倒是让我感觉到了Sony愿意聆听用户的诚意。所以我选择购买了这台相机。
关于外观 a7R III的外观简单来说大概就是融合了a9和a7R II的特征。它没有a9在机身左上方那个方便的转盘,但是却继承了摇杆、大滚轮、肥厚的按键等多项优秀的改进。从远处看过来,可能更会觉得这是一台a7R II多过于a9,但是一拿起来,你就会知道这足够分量的机身绝对不是a7R II那玩意儿。
机身的屏幕支持和全系列机身一样的翻转程度,也就是说能tilt,但还是无法像a99那样flip。说实话用过80D这些机身之后,还真觉得Sony这样设计有点过于保守了。更搞笑的是,在a7R III上的这块和a9一样的触屏基本上功能是属于半残的。为什么我会这么说,是因为这块触屏不支持在回放下pinch to zoom、不支持在拍照下touch to focus、不支持在菜单下使用、更不支持让用户自由定制触摸功能。这让许多本来触屏能带来的便捷功能变得毫无用武之地。更恶心的是,用手指在眼睛在看取景器时拖动对焦点的功能也很鸡肋:时滞实在令人发指,连Fujifilm X-E3都不如。这导致了我在这几天内使用触屏基本上只象征性地用手指双击屏幕放大图片。其他时间我还是习惯用机身上的按键来进行放大和其他动作。
让我感到最欣慰的,其实是变得稍微厚一点的机身设计。其实我对a7系列机身要求也没有太多了,只希望让手稍微偏大的我能够握的舒服一些。因为我习惯性用ZA、GM系列镜头,a7R II对我来说还是有点偏小了,我一直很期待a7R III能够有a9的握持感,而我认为Sony算是差不多做到了。除了快门的位置稍稍提高了、按钮的质感也不太一样了、连小指都没那么容易悬空了,真的是太棒噜。
关于对焦系统与响应速度 我需要向Sony道歉。我不应该小看这群工科男女的研发能力。
我一直认为a7R II的对焦系统是渣(对我来说)。再多人去吹捧它,我一直都觉得它不适合我拍照的pace。我甚至认为a7R II的对焦速度和a7 II没太大区别。但是a7R III让我对这399点的相位对焦系统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次的提升虽然只增加了一般大家认知里精度更高的反差对焦点,而没有提升相位的点数,但是更好的算法在我用起来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和a7R II的对焦速度拉开差距的镜头应该属GM系列和新出的FE 24-105mm F4 G OSS莫属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台湾小恶魔的评测里看视频,看看具体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或许有人还会觉得差距不大,但对我个人来说是很明显的。
不但原生对焦系统有巨大的改善,转接后的自动对焦也获得了不少提升。a7R III在接MC-11转接环使用我的EF 35mm F1.4 L II USM镜头的时候是支持AF-C眼控对焦的。像原生镜头一样"几乎"满屏地追着眼睛跑,非常有意思。唯一的缺憾就是精度在暗光和连拍的情况下会下降,而MC-11又是没办法机内调焦的,让我有点头痛。我目前只使用过上述的Canon 35mm与Sigma的85mm F1.4 DG HSM [ART]和Tamron SP 15-30mm F2.8 Di VC USD测试,感觉对焦速度还OK,我主观认为没有佳能机身上快,至于"能不能用",就见仁见智了。
让我觉得Sony彻底洗心革面的一个改变是a7R III更符合单反用户要求的响应速度。虽然还没有像我以前的D810和5D、1D系列那么快,但是看在这台有硕大的4200万像素的份上,比a7R II好就已经让我谢天谢地了。不只是回放和放大的速度变快,开机速度也有明显的进步。不过换颗电池就拖长开机速度的老毛病还是没改掉,希望下一代能彻底没有这个问题。
标称-3EV的最低对焦亮度,我在这短时间内用起来觉得不算吹牛,自动对焦在低光下确实有比a7R II来的更干脆,用原生镜头的话精度也没有太大问题。不过有一点其实很耐人寻味,那就是它和a7R II一样,AF-C的时候会比AF-S合焦来的更快。这个状况最明显的就是FE 85mm F1.4 GM这颗镜头下的对焦表现了。就算只是单次按一下,用AF-C不知道为什么就会快很多,不像AF-S一样还会来回拉一下再合焦。这样明显的算法区别,官方还没有出来解释一下,简直了。所以推荐大家都试试看这两台的AF-C对焦速度,绝对有惊喜啊。
Sony的老毛病、人性化和不人性化的一面 实在不想再老生常谈地骂Sony的菜单界面了。不过... 这次虽然有改进到用上和a6500与a9一样有彩色菜单,但是每一代都增加了不少的功能,还是容易让人眼花缭乱。说实话,刚拿到a7R III的时候,我这个a7R II用户也是摸索了一段时间才设定好我的各种快捷键。不人性化的地方还包括它有些菜单里的功能会给你直接灰掉,然后还不告诉你为什么不能选它,头一天让我整个人黑人问号。相对的,人性化的Sony也在a7R III上看得到了。FZ1000这颗超大的电池带来的改进是明显的。以前我用a7R II只能拍350~400张的场景,用a7R III能拍到800~1000张了,虽然和单反比还是有差距,不过比起上一代来说是堪称佛心般的升级啊!
我曾经告诉我一个网友说,如果Sony能在高像素机身上加上摇杆和触屏我就买了。而这次a7R III做到了,所以我买了。摇杆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我总觉得Sony这个的反应速度还是有点慢半拍,手感倒是不差。a7R III的按键布局与a9差不多,熟悉a9的人用起来绝对不是问题。a7R II的用户升级的话,需要熟悉的时间也不算长。牺牲掉现在摇杆位置的那个AE Lock改移到上面我也觉得足够合理。AF-On按起来也很扎实,让人可以产生信赖感。
关于画质 兰拓和DxO Mark的数据显示,a7R III的画质是比a7R II是要好上那么一丢丢的。对于我这个不常下重手、不玩HDR、也不常玩棚拍的我来说,这个画质提升其实我肉眼没看到太多。我作为一个业余买家,看到的还是一样爆棚的锐度、和还是一样惊人的动态范围。
因为我只用了4天,无法给大家提供太多的资讯,建议大家如果对科学画质有兴趣的话去看评测,应该会收益良多。
要不是我已经习惯了D810和a7R II那样的细节,我绝对会被a7R III给震撼到。无低通滤镜所带来的锐度增加在这样高像素的传感器上是很容易看见的。相比我之前用的5D Mark III... 唉,不多说了。但要说和D810有什么明显的差距,我认为在动态范围上和锐度上其实用户除非放大超级细来看,很难分出个高下。
因为论坛有450KB的上传限制,我已经尽量不要伤细节地缩图了。但这种细节比较多的树林环境里纹理还是太复杂了,感觉我很对不起a7R III,不过也没办法了。这些图片都是我跨年期间上阿里山爬山所拍的一些旅游图。阿里山是台湾中南部仅剩空气质量不错的观光景点之一了,推荐各位有空的时候来我们台湾走走哈。不一定要看日出,但是爬爬山对身体好嘛。
关于高感 得益于低光下对焦速度较为良好,我也稍微鼓起勇气缩小了镜头光圈增加锐度,并挑战了一下a7R III的高ISO画质表现。总的来说,我认为我是可以用到6400以上的。
这是一张ISO飙到10000的图。一般只拍人像的我,我的后期功力比很多大师来说实在是差远了...... 我试着尽量保留细节,少点降噪,能够做到这样对我来说已经算"能看"了。不知道各位是不是觉得噪点还是太多?
这两张则是分别在ISO 5000,以及在ISO 6400后期强行提亮的场景。可以看见室内在提亮后并没有出现彩色噪点,表现还算让我满意。因为红色的窗帘照应到房间里有种偏红的倾向,个人因为在当场,可以判断这不是提亮后出现的偏色行为。所以a7R III让我觉得,好啊。
总结 这是第一台让我觉得可以和单反较劲还不输阵的Sony相机。a7R III不但保持了微单更轻便的优势,还有变态的画质、改进的对焦系统、良好的手感、更稳定不崩的系统,这些都是相对a7R II带来的巨大提升。
(出卖一下弟弟,哈哈)
若要说把科技推向未来,a7R III或许没有当年a7R II出来的那么震撼。在tick tock的这种顺序中,这台是属于tock的产品,也就是作为上一代产品的改进版、更完整化的机身。个人作为a7R II用户,觉得这台非常值得我升级,因为它解决了我当年所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不过如果对a7R II本来就没有太多操作上的怨言的朋友,或许就没那么推荐升级了。其他a7系列产品的用户,你还在等什么?快升级啊!
因为个人不拍体育,不敢对a9系列讨论太多。那个机身手感和对焦系统是真的棒,但是推荐希望有高像素的用户坚定地购买a7R III,也不会后悔的!
期待过了半年~一年再和大家分享更多心得。
优点 1、细节爆棚、动态范围有进步的4200万CMOS传感器
2、系列作中最好的操作感与握持感
3、快门声比起上一代来说非常好听
4、双卡槽
5、新电池,续航杠杠的
缺点1、阉割了APP下载功能
2、触屏操作如同半残品
3、图片放大速度还可以再快一点
4、连拍情况下,AF-C的眼控对焦容易对跑掉
5、菜单非常繁琐
谢谢。 微博:@Chiaki_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