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J. 于 2019-6-9 00:02 编辑
我一般真的不写这样的文章,因为我从来都觉得像是宣传文案,或者自己像是一名收了好处的写手。可是这次真的不是,听感部分是从我一个半月前收到这副耳机后写给朋友、微信里发过去的一条长消息的听后感修改而成。照片则是后来新定的正式上市产品在家中小棚里重新拍出的。在我们国家、恰巧又是我的家乡上海能有这样一家公司有着绝对的研发实力、给出这样好产品的公司,真的是不容易!所以发自内心的想与大家分享。 正式版产品外包装正面,经典色的Aurora耳机作为主视觉
从侧面的文字可以发现,耳机完全是一个国产品牌,产地上海。Tingpod听宝耳机事业部(以下简称TP)隶属于上海功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初次见到这个公司名称,确实很难将之与耳机这样的数码产品联系到一起,后来经过一番了解,我才知道这家公司原先是做助听器的,据说是助听器行业一哥,那么稍微想想就能明白过来,能做好助听器的公司当然天然具备了研发耳机的能力,在目前如火如荼的消费级耳机市场,确实值得适时杀入、展现自己的产品实力,与国外传统大品牌博弈。
在包装的背面我们可以看到Aurora欧若拉的设计理念及产品规格: Aurora是新一代High-End级动铁音乐耳机,由拥有十几项知识产权的TP听宝与知名声学、工业及时尚设计机构几经研讨,注心开发并鼎立出品。 耳机的核心部件采用丹麦进口“声扬Sonion”发声零件,外壳采用高度安全的德国DETAX医用级材料。 Aurora可以实现私人定制。从颜色、面板底座、饰件到专属耳道外形,让您真正拥有只属于自己的耳机! 我们注重音质、舒适和时尚,让您尊享全方位的新体验。 Aurora伴您听见自己的内心世界!
驱动单元:平衡电枢单元(Balanced armature unit) 连接方式:可拆卸式线缆 频响范围:20Hz-20kHz 灵敏度(1kHz):118dB SPL/mW 线材:单晶铜镀银线 降噪:26dB 阻抗(1kHz):5.8Ω
说实话,其实我第一次读完这些内容的时候,还是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这么多年我在家用惯了森海/舒尔的部分头戴式耳机,一般都是接触国外传统老品牌的产品。但是在入耳式耳机上吃了不知道多少次亏,一直都没有遇到过一副喜欢的,总是问题多多,于是基本上现在出门都不会带着耳机(能带也只是带入耳式,除非冬天天特别冷,会带一副森海HD598开放式头戴耳机防防冻)。 跟据描述,他们的设计理念对于音质的偏重还是相当高的,频响20Hz-20kHz是标准的人耳一般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也意味着没有太过强调低频或高频,所以我猜也许会是一副声音还原度很高的产品。灵敏度写着118dB时我有一点点担心,会不会像有些SONY传统动圈耳机那样放大底噪的声音?线材也已经是外界常常只有耳机升级线才有的规格,算是发烧级线材了,最后阻抗也只有5.8Ω意味着移动设备直推。总体而言,账面数据确实令我期待它的表现。
抽离外层纸套后,内盒包装是低调的黑色伴有TP压印logo。
随后从侧面磁吸处翻开,就能看见耳机主体和收纳盒子
我的富士X-T20标配18-55mm头的微距性能一般,于是特写基本上只能到这样的距离了。这是一副“龙眼”色的Aurora耳机,看得出来外壳材料质感还是非常的好,金色的Logo镶嵌在内,表面光滑,在光线下也有光晕反射,非常好看。
随后抽出耳机部分的模块
翻到背面,发现线材有束线带固定,粗细和编织方式印证了这是一条非常高质量的“发烧级”耳机线,透明的线套颜色也可以看到里面的镀银表面,无氧铜镀银线的质地也很软,不会给人难以缠绕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束线带表面布满细小的倒钩,所以容易勾到衣服,算是一个需要改进的小细节,不过因为耳机线本身没有很长(大概比划了下应该是1.2米),实际使用情况下需要用到束线带的机会应该很少。
随后抽出耳机收纳盒,皮质表面,为了方便携带。比我想象的要大一些,比原先用过森海的IE8i,要厚一些,想想也可以理解,毕竟是挂耳式线材,加之形状个头更贴近人耳结构所以较IE8i更大,所以肯定需要更大一些的盒子来容纳了。
两件东西抽出后可以看见说明书,这个就懒得拿出来了。
打开耳机收纳盒,看到了所有的附件。
附件就是不同尺寸的耳塞,一个清洁刷和一块清洁布,还有一个质检标志
质检标志背面
耳机全貌,龙眼色的白/银配色,总体看上去还是很舒服,如果黑底色拍的话效果会更好。
去掉塞子的样子,可以看到发声通道的内径。 照片里这个使用了德国DETAX医用级材料贴合人的对耳屏的不规则形状,主体颜色有些偏蓝,大概是因为相机在小盒子棚的日光灯里白平衡不准确吧,实际是几乎透明色。在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红色字样的编码,红字其实也是表示右声道的代表色,所以在耳机线接头上也可以看到激光雕刻的R字样,不过这个L/R字样目前不论是在白天还是黑夜的光线下都不太能一下子辨别,算是又一个可以改进的小细节。
耳机采用标准MMCX接口,意味着线材可以更换(不过我个人感觉没什么必要),喜欢折腾的人可以换线试试,反正线对音质的影响我个人认为永远要无限低于音乐本质的意义。这张照片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一定光线折射后的主要部件——丹麦声扬Sonion动铁单元,数量为单个。据说TP以后还会出多单元的型号,满足更多不同的用户群体。
3.5mm标准耳机接头,有防止手机壳导致插入深度不足的设计,接头采用不锈钢消磁处理,与设备接触点镀镍表面处理。
耳机线分成L/R左右声道的节点,并有透明塑料管可以按需调整分线长度。
最后来一张一个耳机主体照片,真的还是赏心悦目。Aurora耳机的做工在我看来已经非常好。我对这一方面一般不太注重,但是Aurora依旧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因为文章篇幅很长,写的时间花了几天,这几天期间我也陆续打开了另外三种颜色: 青柠色
桑葚色
以及最传统的经典色
经典色全貌,和青柠色、桑葚色的耳机线都是黑色,材质完全相同
下面开始测试,设备比较简单:
【唯一上的耳放】 德国Sound Performance Lab(SPL) Phonitor 2耳放 SPL Phonitor 2,可能是业界失真度最低的耳放了,声音绝对的白开水,毫无染色。不过Aurora如此低的阻抗(5.8Ω)其实真的没太大必要上放,事实上,它绝对是又一个直推神器。
【直推设备】
iPhone 6S
SONY ZX300
【用来赏析判定声音的CD有四张】 1、<New Year's Eve Concert 1992 - Claudio Abbado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我每一次试听耳机都会首先用这张CD Claudio Abbado接替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第四个年头时的一场新年音乐会,是Richard Strauss理查·施特劳斯作品专场。 不同于大家更为熟知的奥地利施特劳斯家族,理查·施特劳斯是德国人,生于1864年卒于1949年,是19世纪后半叶古典音乐作曲界的开拓先驱,代表作有钢琴协奏曲《Burleske滑稽曲》、《Don Juan唐·璜》交响诗、《Also sprach Zarathustra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歌剧《Salome莎乐美》、《玫瑰骑士》,以及晚年极高艺术价值的《Metamorphosen变形曲》、《Oboe Concerto双簧管协奏曲》等等……本场演出收录了他25岁时完成的《唐·璜》交响诗、钢协《滑稽曲》由Martha Argerich阿格里奇担任钢琴独奏、《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梯尔·欧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以及歌剧《Der Rosenkavalier玫瑰骑士》选段。 刚拆出来尚未煲机的TP的Aurora直接用第一首《Don Juan唐璜》交响诗开声,完全没有让我失望,声音绝不会发混,开篇弦乐齐奏时绵密的层次让我和听森海头戴式HD800s一样仿佛能分辨出到每一个演奏员的位置和他们不同的琴音。有些差的耳机,不论头戴式还是入耳式,在这开头的几十秒录音已经惨烈阵亡了,一片模糊。第二首《Burleske滑稽曲》钢琴协奏曲的开头两句几乎完全近似的乐句则可以绝对高效地检验耳机的音染。熟悉耳机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封闭式头戴耳机多数都是低音偏多,总体听感上还带有一种自然混响(回声),这种特性其实是不适合古典音乐欣赏的。而Aurora也没让我失望,没有什么染色、低音不过多的表现实际听感真的和HD800s相似。
我车上的SD卡里面永远会放着这张专辑,迄今为止我个人接触到的最佳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版本以及双协奏曲(小、大提琴)版本,值得骄傲的是,其中Jian Wang即来自上海的王健,在如今偏浮躁、以人脉、利益为先的古典演出市场,王健的名气似乎永远及不上Yo-Yo Ma马友友,然而在艺术造诣上,王健却是真正当之无愧的、代表亚洲人里的最高水准。此生我也有幸多次现场听到王健拉琴,他的整体音乐涵养和审美,他琴声中那丰富的音色和层次,真的是罕见。 Aurora耳机在这张专辑的表现依旧是极高素质,柏林爱乐乐团的录音师和设备都堪称世界顶级,在它的动铁单元传递出来的是强烈的真实现场感(当然,这里所谓的现场感,是在柏林爱乐大厅的场地录音,虽然和Live Recording略有不同,但是场所一致),百听不厌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这张专辑来自法国如今可谓是最高水准的弦乐四重奏组合——Quatuor Ebène,翻译过来是乌木四重奏。之所以选这张试听亦是因为听了太多的Debussy德彪西和Ravel拉威尔的弦乐四重奏作品的录音,到头来实在都还是无法超越这组乐坛新人。这也是我们这一辈人活在这个时代的优势,因为有着太多过去的录音、风格、处理,等等各种前人值得学习的优点,随后集百家之长于一身,才能继续实现突破和进步,如今乌木四重奏的演绎,技术精湛已是基本的问题了,在这之上,他们有着无比到位的音乐处理,极为戏剧化的幅度和张力对比。 Aurora耳机在这样四人小编制的室内乐录音里,表现更是天衣无缝,每一个弦乐器音色的不同伴随着四人极其精湛的演绎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缺又能清晰地分辨。我听着他们的录音,甚至都能想象出他们演奏时的面容和情绪。
Haochen Zhang——张昊辰,同样来自于上海,90年出生的他在19岁时就拿下了国际钢琴大赛中难度最高、曲目量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美国Van Cliburn范克莱本钢琴大赛头奖,虽然那一届有一个相对特殊的情况:日本盲人钢琴选手辻井伸行因为完全盲弹,加之其相对完整甚至偏于优秀的表演,获得了非常多的人情分,于是史无前例地与张昊辰并列了第一。实际上,张昊辰因此也多少损失了一些名声远扬的资源,因为当时这位盲人钢琴家实在也是个非常的话题人物。 好在,音乐艺术圈多少也有真正赏才、独具慧眼的人们做着各类项目运营,张昊辰目前的钢琴家生涯正稳步攀升,与世界各地乐团的合作不断,加之其手上作品量之丰富,演奏风格之清新而充满着禅意,获得了许多沉下心来而不浮躁的乐迷们的极大肯定。
这张专辑是他赛后几年真正签约于瑞典BIS公司出版的首张CD,里面收录了舒曼《童年情景》、李斯特《第二叙事曲》、雅纳切克《第一奏鸣曲》和勃拉姆斯《三首间奏曲,作品117号》,并且是双层SACD(Super Audio CD),不同于普通CD,SACD多了一层数据层,压制着更为精确的数字录音,只有在专门的SACD机上可以读取到,同时也有普通CD数据层,使得这张碟片可以在所有CD机上播放。 昊辰的琴音如我上文所说,充满着禅意,他深刻的触键和极其高贵的音乐处理,加上录音环境的优异拾音和自然混响,昊辰演奏时跟着音乐线条不由自主的哼唱声、钢琴换踏板时毛毡止音器离开琴弦的声音,都可以在Aurora上完美还原……
【总结】 虽然TP听宝首款推出的Aurora只是个单动铁单元的耳机,对于我这样的古典音乐用户而言,其实是好事情,原因是多单元的动铁耳机常常增加的是强调低频的单元,当然这样会对于摇滚、流行音乐需要的那种重低音效果是有帮助,但是古典的话,我们都知道往往低频是不能过多的。
对于Aurora我之前最关心的音染问题可能,算是完全排除了。它声音已经算非常正,染色非常少,不存在偏向于什么风格的问题,声场够用而不过多,也绝不会像DT880Pro那样偏窄。声音的还原度非常之高,而且给我一个特别特别好的印象是,它的高频是不偏多的,或者说不溢出,之前我从森海HD800到拜亚DT880Pro这两个我作为监听耳机或者音频剪辑应用下,都明显觉得高频偏多(尤其是HD800,后来的HD800s改进了不少)高频偏多必然会提升解析,但是也会让我们所听的录音中各种噪声、瑕疵显得更多,而且HD800本身音染也不是没有,朦胧的一层高频溢出总是存在的那种感觉,听什么都会觉得有些不舒服,当时我阿Q一点的想法就是,如果能剪辑混音到戴着HD800听都觉得OK的录音,应该是什么设备放出来都有更好的效果了。不过时间长了用着还是吃不消,最后就卖掉了。
然后也是因为高频不偏多的原因,显得声音悦耳而不尖锐,更不会刺耳,从而听感极其舒适。古典音乐的动态范围有时大起来其实很可怕,不调音量的情况下有时候乐队在极其轻的时候往往可能后面会突然爆炸性的声音迸发出来(比如Stravinsky斯特拉文斯基的<Firebird火鸟>中段...呵呵,可得小心你们的喇叭和耳朵哟~) 许多耳机在那时可以让你耳膜经受一次严峻的考验。有时甚至是室内乐这种小编制,也会因为话筒凑着乐器较近,录音电平又不会开得很低,在音乐力度强的时候也经常音量电平逼近0dBA甚至几乎溢出。此时,高频偏多的耳机,都会给我生冷、尖锐的感觉,像是被刺到一般,但是Aurora不会。于是这个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并且让我感到意外的一个优势。曾经听过的AKG圈铁K3003也是给我留下一定的尖锐刺耳的印象,过度强调解析的代价就是如此。
这也让我想起了舒尔的SRH1840开放式头戴耳机,它有着极其轻微的音染,但是听感舒适,甚至有时过分舒适,一定程度上可以把瑕疵掩盖,把乐器音色粉饰得更为美妙……这点来看Aurora更加贴近还原真声,整体音染极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相对柔和但没有过分修饰,实在是难得。
低频方面,尽管是单动铁,对于古典音乐欣赏范畴而言,低频已然足够,甚至略微还有那么一丁丁点偏多,但是它毕竟是一个入耳封闭式耳机,以它的这一丁点偏多的低频来说,完完全全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德国老牌Sennheiser森海塞尔里现有产品听古典音乐效果最佳的开放式头戴耳机HD600有着开阔的声场,不太过分但足够用的解析,和也是略微偏多一丁点的低频,可见这点低频偏多完全不影响欣赏。Aurora还具备与HD600/SRH1840甚至HD800s的一个共同点是,在压缩质量不够高的MP3/WMA音乐格式下(一般指192kbps码率),它不会放大失真的底噪声和兮纱声!
我可都是拿它和之前熟悉、习惯的头戴开放式耳机做对比,说明Aurora本身素质已经非常之高了。近些来我对入耳式耳机基本都不感冒,原因也是因为听了太多,都没有找到满意的。曾经的所谓多么经典的一代旗舰动圈耳机SONY EX1000在我耳朵里就是个解析偏粗糙高频还偏多的鸡肋,而且会放大底噪声,早已出手。AKG昂贵的圈铁K3003也早已出手,上文已说明原因。曾经听得最多的反而也是SONY单动铁的XBA-1,大概也是因为我只听古典吧。另外,又因为入耳式耳机相对比较容易伤耳朵,我搞古典音乐的又特别惜命,所以当时想完全戒了入耳。但这几年因为偶尔要去帮朋友录一下他们的演出,于是记得2016年在当时的比较之下我选了个SONY XBA-N3,作为权宜之计。而现在我拿出N3直接对比Aurora,那可真的惨败啊!N3的声场基本上就谈不上开阔,高频明显偏多,低频也比Aurora再多一些,声音发闷,实在是差距很大了。当然,圈铁本来就不好做……
【尾声】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如果让我用诗句描述这个Aurora朴素的本质,相比就是这句了。感谢现在科技的进步,让我这样注重追求音质还原无染色,来追寻体验音乐原声的本质,也许是我清心寡欲?从而长久苦于找不到合适产品的人,有了归宿。我真的认为目前而言,它是最适合我的一副入耳式耳机。
对于广大古典音乐爱好者而言(也许大家觉得是小众?不一定的,看看现在音乐厅逐年提升的观众上座率,和他们越发严苛的审美需求,以及因为音乐家们不断努力普及教育而不断壮大的乐迷群体) Aurora想必以后会越来越受到欢迎。
而对于那些乐于装逼的器材党们,Aurora没有你们所追寻的所谓绚丽的“音质”,所以请绕行。再次重申,听音乐绝不是听音质,尤其是听古典音乐,能够尽量还原录音时的声音的概念才是Hi-Fidelity高保真的本意,不知怎么的到国内就慢慢变成了“发烧”的概念...许多并无真正艺术修养的器材党人群,并且也是高速扩张,成为了各大厂商赚钱的目标人群,真心希望有一天大家可以返璞归真,真正追寻艺术的本质。
以上一些个人见解,希望能对广大乐迷有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