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dbeijing 于 2020-12-9 22:36 编辑
购买背景
LZ以前照片拍的比较多,有部徕卡M9玩了很多年,由于M9的机械快门最高只有1/4000s,如果想在白天太阳下使用大光圈拍摄基本不可能,肯定会过曝。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在镜头前面价一片ND减光镜,我最常用的是ND8,大概减三档,基本够用。后来的A7系列基本都有电子快门,可以做到1/8000s的快门,iso最低可以到50,所以就算大白天拍摄也基本不需要ND镜。
最近两年,随着娃的出生,照片拍的少了,基本都是拍的视频,也是一步一步慢慢摸索经验,从A7r2换到A7m3,4K视频的加入也是非常看中的一点。再到今年,从A7m3换到最新的A7s3,基本80%都是视频为主了。
拍视频和拍照片不同,(以拍娃为主)照片大部分时候讲究的是清楚,所以快门一定要高,高感一定要好,这样才能保证主体的清晰,不会糊;但是视频一样,视频是由一帧一帧静态的图像组成,加上录音就成了视频,这每一帧其实就是一张照片,以常用的4K/25P为例,其实就是一分钟里拍摄了25张照片,理论上,每一张照片最长的曝光时间(快门速度)是1/25秒,最短的时间由快门可能达到1/8000秒。这其中的差别就是在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快门如果太快,画面没有动态模糊,画面会显得非常生硬,有点像卡顿的感觉;如果快门太慢,动态模糊过度,可能整个视频就会糊掉,这个应该很好理解。所以,根据人眼的构造,一般快门设置成1/(帧率*2)是比较合适的。
问题来了,如果想在白天拍出大光圈虚化,然后快门速度合适的视频怎么办呢?那只有固定光圈,快门,把ISO设为自动,但在阳光下发现也不行,要知道光圈F1.4,曝光时间1/50s,就算iso50也是严重过曝。这时候只有一个办法——加ND镜。
ND镜主要也分两种——固定ND和可变ND。
固定ND:固定ND前面说了在拍照片时用的比较多,根据减光程度分为很多档,常用的有ND4 (0.6)减两档;ND8 (0.9)减三档;ND16 (1.2)减四档;ND32 (1.5)减五档;ND64 (1.8)减六档;ND256 (2.4)减八档;ND1000 (3.0)减十档;但固定ND在拍摄视频时还有有很多弊端,比如要根据光线不同配多种ND,光线变化时还要不断的拆换。
可变ND:还有一种是可变ND,其实是由两片镜片组合在一起,会根据转动无级的调整通光量。听起来是完美,但是可变ND也有不少弊端,一个就是价格贵,另一个是偏色和画质降低。大部分廉价的可变ND基本都会偏色,以紫色居多,画质也有明显损失。大厂的在这方面可能做的更好点,比如B+W,HOYA的,但是价格往往要四位数以上,而且B+W的比较后,在广角端会有暗角,连24mm都有,放弃。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个叫 Aurora Aperture的美国牌子出的一款可变ND,看了国内外的视频测试感觉素质还不错,在官网上查了下,在TB居然有正规代理,销量不大,但评价
还不错,所以就买了一款试试。
规格 - PowerXND-II 128:ND2-ND128 (1-7档*)
- PowerXND-II 2000: ND32-ND2000 (5-11档*)
- 超薄厚度:6.0mm
- 肖特B270超白玻璃
- 日东偏振薄膜
- 可用范围限位功能*
- 直接档数刻度
- 双刻度(52mm和更大口径)
- 辅助拨杆(52mm和更大口径)
- 相同口径前滤镜螺纹
- 滤镜口径:37mm, 39mm, 40.5mm, 43mm, 46mm, 49mm, 52mm, 55mm, 58mm, 62mm, 67mm, 72mm, 77mm, 82mm, 86mm, 95mm, 105mm。
产品介绍
PowerXND™ Mark II - 1到11档无缝覆盖 优质可变中性灰(ND)滤镜家族 美国北极光圈的PowerXND Mark II滤镜家族具有卓越的减光能力和成像画质,可用于各种摄影和摄像应用。二代滤镜家族将原有知名的PowerXND 2000滤镜提升到新一个台阶,把开发的核心滤镜技术结合进来。 二代可变ND滤镜家族将减光能力覆盖范围扩大到1到11档,其中PowerXND-II 128是一个1到7档的可变ND滤镜,而PowerXND-II 2000是一个5到11档的可变ND滤镜。这两个滤镜可提供1到11档减光能力,因而是摄影和摄像应用上的万能工具。 开箱 产品外包装很简单,也没有封条,这次购入的是一款67mm口径的 背面一些规格参数 和B+W的包装对比 内部是一个绿色的塑料盒,感觉比B+W万年的透明盒多了一份清新;
镜片本体,这个是最低一档ND2的状态,减1挡 这个是最高的一档ND128,减7挡,外面看基本全黑了 中间的凸起是限位用的,将滤镜旋转范围限制在可用范围内。对于摄像用户来说,这可用防止滤镜超出最小和最大可用范围内。 厚度上看以及算很友好了,比我看的其他几款要薄的多,仔细看的话,滤镜旋转环上的滚花相比一代,新增了的固定环上的滚花,这些都是改善安装和拆卸滤镜的功能 美国制造 产品logo ND档位,只标了最大和最小,每一个点是一档,可以看到这个距离并不是等份的,ND越大,间距越短; 厚度可以和固定ND媲美了,好处就是广角无暗角; 镀膜是绿色的,右边的B+W则是淡紫色; 合体,非常协调,跟正常的UV镜差不多 最重要的一点:前后口螺纹是一致的,市面上大部分可变ND前口都比后口大,导致镜头盖没法用,只能另配。 上机没有负担,这是很看中的 镜头盖无压力,可以正常装卸 说来也巧,LZ三个主要镜头都是67MM,一个24Gm,一个腾龙28-75mm,一个70-180mm,无缝切换,感觉赚大了,还有个55mm口径的35/1.8,再买个转接环转下就行; 整体非常和谐 二代的产品一共两款,一个是减1~7档,一个是减5~11档,个人感觉1~7档更加合适,原因是1~7档平时可以直接当成UV装在镜头上不需要拿下来了,减1档对画面基本没什么影响,再说,咱S3的高感,多了几档也没啥问题;就算晚上室内正常光线,ISO也仅仅320。 后续有时间会更新下视频测试,到时再更新上来。
产品优点: - 厚度超薄,广角无暗角;
- 偏色小(非严谨评价,但比之前买的某国产要好);
- 带可拆卸限位器,可正常使用镜头盖和遮光罩;
- 暂未明显看出画质损失;
产品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