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碧林广海 于 2022-5-19 06:15 编辑
2022/5月18日更新 增加了罗顿斯德30/2.8镜头的介绍 增加了样片
-----------------------------------------------------------------------------------------------------------------------
说到50年代的战后德产35mm旁轴相机,玩家一般想到也许会是当年划时代的康泰时ii/iii与徕卡M3,但是有这样一款冷门的相机同样有着优秀的设计与表现。
今天的主角就是kodak Retina IIIs
-----------------------------------------------------------------------------------------------
关于Retina和Kodak之间 的关系要从Retina之父,德国人August Nagel博士说起。他最早在位于Stuttgart的Contessa-Nettel从事相机的设计和制造(这个厂于1926年与另外几个厂一起合并成 为相机界的巨人Zeiss Ikon),后来创办了自己的Nagel Camerwerks,地点仍然设在Stuttgart。1931年,Kodak买下了Nagel Camerwerks,改名为Kodak A.G.,但仍然由August Nagel负责管理。Retina就是从这里诞生的。
不同于其他更被玩家所熟知的Retina 折叠机, IIIs是一台真正的可换镜头旁轴相机,在某些领域比50年代旁轴标杆的M3更加出色,我会在后文一一介绍。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Retina IIIs是可以被看作是Retina Reflex单反的副产品,这个特征就是使用Synchro-Compur镜间快门,同样的卡口,并且Reflex单反兼容所有的IIIs镜头。这是在50年代设计师们对统一单反与旁轴系统的一次有趣的尝试,但是事实证明想兼顾两头的代价就是顾此失彼,严重的限制了这个系统后续的发展。
(网上经常会把当时一批使用Synchro-Compur快门的相机统称为dkl卡口,实际上这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当年大部分这些使用同样快门的卡口并不互相兼容。)
顺带一提,楼主当年就是听信了网上的说法以为dkl镜头可以全部互相兼容,于是买了retina的28头想放到bessamatic上使用,结果发现不行,然后阴差阳错发现了retina IIIs这台好机
这里有一个外网老法师对这些机型的统计,搬运一下:(其中能够互相兼容的只有Retina系列和Vitessa/Colorette,另外一些需要对卡口或镜头改造后才能兼容)
Kodak Retina Reflex
Kodak Retina IIIS
Kodak Instamatic Reflex
Voigtlander Bessamatic
Voigtlander Ultramatic
Voigtlander Vitessa T
Iloca Electric / Graflex Graphic 35 Electric
Braun Paxette Reflex
Braun Super Colorette II / Wittnauer Continental/Professional
Baldamatic III
Edixa Electronic
话题回到Retina IIIs,这台相机生产于1958-1961年,对于一台相机来说可以算是非常短暂了,大概有过两个版本,一个早期型最大光圈为2.8,后期型为1.9。而同系列的Retina Reflex单反则从1957年生产至67年,如果算是后来使用126胶片盒与cds测光的instamatic单反,这个系列到1974年才彻底停产。
(对比50年代Retina与徕卡的宣传册,售价还是比徕卡要低得多的)
来两张和机友的徕卡合影,对比一下,比徕卡iii略大,比M5略小
这台相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了镜间快门,然而也不是字面意义上的镜间,而是快门在卡口后面,镜头的光圈调节也放到了机身上。好处自然就是轻到可以忽略的快门震动与相对当时标准来说更高的闪光同步速度。然而缺点也非常明显,首先1/500的快门速度低于同时期焦平面快门旁轴的1/1000,光圈调节放到机身上也不利于对新镜头的兼容(在59年推出50/1.9镜头后甚至需要更新机身),而最致命的则是这个镜间快门使得镜头的后组口径无法做大,严重限制了镜头的发展潜力,导致这个系统的镜头光圈普遍要比竞品小一两档。而同样诞生于50年代的M系统,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成为了一颗常青树。
(定妆照)
和后期的Retina折叠机一样,Retina IIIs配备了高森的硒测光表,至今仍然准确可用,对于50年代的M3/M2来说是个很大的优势。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明亮宽大的取景器,而且有视差补偿与自动切换的4种框线(最外围的35,和可以随更换镜头自动切换的50,85与135)黄斑不如徕卡明亮,但是也足够清晰。
镜头卡口处,光圈与快门调节都在上面,这里的光圈环与快门环是强制ev联动的,有点像哈苏的C型镜头,这一点我个人不是很喜欢。
机顶左侧是回片旋钮和冷靴接口,右侧有测光表的指针与过片计数器
Retina的机身下方集成了很多功能。镜头卡口下面的波轮用来调节光圈与测光表iso。过片扳手在机身右下方,是一个Retina系列的祖传设定,初看很奇葩但是习惯了还算好用。
不算无联动测距的200长焦和增距镜,这个系统总共有来自罗顿斯德和施耐德两家共12只镜头。我现在手里收藏的有Schneider Retina-Curtagon 28/4, Schneider Retina-Curtagon 35/2.8, Schneider Retina-Xenar 50/2.8, Schneider Retina-Xenon 50/1.9, Rodenstock Retina-Rotelar 85/4 ,Schneider Retina-Tele-Xenar 135/4和Rodenstock Retina-Eurygon 30mm/2.8。作为两家在中大画幅领域的专家,这些镜头的成像质量都是没得说的,遗憾的是如果这个系统能有一支21mm超广头和1.4光圈的标头就好了
镜头的做工非常精良,让人忍不住想把玩(狗头。。
28头需要使用外置取景器。有幸搞到了一个,甚至原厂的皮套还在 在35焦段上罗顿版本是35/4,光圈比施头小一档。我的是施耐德版本,但是全开画质比较肉 值得一说的是罗顿版本的大广角是30/2.8,目前价格相对较高,未来考虑入手(4月份已入,更新见下文)
罗顿斯德Retina-Eurygon 30mm/2.8,对比施耐德的28/4,体积和重量都大很多,但是换来大一档的光圈还是值得的,因为楼主经常用100速胶片在黄昏和室内拍摄
因为视场相差不大所以使用28/4配套的取景器
天塞结构的50/2.8体积非常小巧。双高斯的50/1.9就比较笨重了,对比徕卡的50/2缩头就很夸张。。画质上全开可用,收到F/4后很锐利
这颗镜头还有原厂的柯达uv镜,made in Germany。。
罗顿的85/4,体积不错,与当年竞品相比最大光圈与最近对焦距离较差
135头上机后很震撼。。但是基本不会使用,旁轴用长焦本身就是一件很鸡肋的事情。。
总的来说,Retina IIIs是一台可玩性很高的相机,镜头素质较高,手感也很不错,目前楼主对这台相机爱不释手,甚至冷落了xpan 最重要的是这台相机的价格非常实惠!!如果不算一些炒到天价的罗顿镜头外,一台徕卡M3机身的价格大概能买Retina一整套了。。
--------------------------------------------------------------------------------------------------------------------
不过既然已经评测了这台retina iiis,那今天也在这帖里顺带分享一下另一台50年代德产镜间快门单反,福伦达Bessamatic
这台相机的成色比较糟糕,但是功能还算完整。不过当时收这台机器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有原包装盒以及盒里的50年代老广告。。
------------------------------------------------------------------------------------------------------------
下面是样片时间:
这两年用Retina IIIs以拍反转片为主,而反转片这种东西真的很不适合数字化。。再加上部分图片扫描时间比较久远以及500k的传图限制,就先委屈各位看官了。。
(有机会会详细介绍一下这台徕卡的35mm放映机,反转片真的是要投影出来才对味)
Retina:
E100:
Ektar100:
22/5月更新,imacon扫描。从上至下前两张是30mm/2.8样片,后三张是50mm/1.9(可以从夜景图看出1.9全开成像还是比较肉的。。)
Bessamatic:
感谢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