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oolbirdcn 于 2022-3-9 10:28 编辑
摄影玩得比较俗,尤其偏爱大光圈,铭镜虽过手不少,技艺却不见长,唯独不变的是喜欢时不时按一张没有营养,满屏虚化的片,游离在虚幻现实间,消解一下无从释放的压力。
之前看到一篇微博营销号说富士的50mm F1.0为世界首款自动对焦1.0大光圈镜头,炸出一堆老法师吐槽,不管是少写了一个apsc画幅,还是先来后到的排序,都实实在在的伤害了一帮佳能老法师的情感,毕竟当年的EF50mm F1.0可是一众法师在派系大战中引以为傲的谈资,抖音上也有一位卖器材的博主说50 1.0没必要,太贵了,85 1.2完全可以替代,两只镜头是一样的…当然是可以理解他作为器材销售对于性价比的敏感,但这种一刀切,确实也有失公允,毕竟结论也不是他所认为的那样……
让我们翻开尘封往事,回到那个“丧心病狂“日本照相器材”大跃进“的八九十年代,在此期间诞生了数不胜数疯狂的产品,以当今商业眼光来看,不计成本博眼球,博出位的冒险行为,其实只是当时各家的日常操作,佳能尼康自不在话下,美能达,宾得,柯尼卡这些00后已经不大清楚的品牌在那时都是狂人,妄人般存在,很多年轻人酸70-80后给老镜头取名碧玉刀,离别钩,多情环这类花名,殊不知那只是玩物富足的眼球经济时代,激起的文青浪漫罢鸟…
而刚才提到EF 50mm 1.0L正是佳能在1989年推出的一只大光圈自动对焦L级红圈镜头,后世一直给他贴上炫技的标签,确实,一款平衡成本后仍售价不菲,吃尽法兰距优势的民用大光圈镜头,必然会面对各种争议,只是随着成本,良品率等各种原因停产,以及后继50 1.2L的热卖,这款镜头的声量也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在富士 50mm 1.0推出的时候已经没几个人记得他的存在。至于和85 1.2之间的关系……
跟85 1.2二代对比,单纯看外观,两者就已经非常相似,似乎是使用了同一款镜筒,现在流行的镜头保护贴纸,除了部分字体的位置,小线条的粗细,几乎两者是可以共用的,图片中501的部分位置就贴了85的保护贴纸。
以下是501的镜组结构
85的镜组结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
排排坐来对比目测,会感觉85瘦长一点,501矮胖一些
数据上,501的尺寸为91.5mm x 81.5mm 985克,85的尺寸为91.5mm x 84mm, 1025g,85确实高了一点点,重量上则是妥妥的健身利器,公斤级选手。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两者的遮光罩虽然卡扣通用,但501的遮光罩是ES-79一代,而85是ES-79 II 二代,区别在于一代要短一截,而给85用的要长一些,毕竟焦段摆在那里,很好理解,遮光罩这种配件在现代镜头上作用已经越来越小,而到了501身上,则是必备的,后续会提到…
两只镜头都有着硕大的前后镜组,501的镀膜非常有特色,呈现出迷人的琥珀色,而85则平淡许多。
后镜片部分,两者都把口径的余量用到极致,对焦芯片已经跟镜片贴一起,成为后组镜片的一部分,这也导致它们全开都有著名的柠檬焦外特色,越靠近画面中心,波波球就越浑圆,而边缘则一口一口被吃到呈现出柠檬状。值得一提的是后镜组跟卡口对焦芯片是一体化的设计,只需要简单拧开几颗螺丝就可以做开颅手术,自己完成一部分清灰保养工作,三颗螺丝两百块清灰,也是很多维修商户的致富保留项。
对焦部分,两者全面电子化,对焦环是没有阻尼的,不通电对焦环的转动不起作用,以至于有些老机器关机以后,由于镜组没有回归到无限远还会突出一截在外面…(是的,501并不是内对焦的镜头,会有一部分镜组伸缩,新机器比如R6可以在菜单里面设置关机以后回归到无限远,即回缩到最短状态)
501和85都支持全时手动,也就是自动对焦完成以后,继续转动对焦环,还可以进一步精确对焦,501甚至罕见的在标头规格上设置了对焦范围,给了0.6m-无限远及1m-无限远两档,85起跳0.95m的对焦距离,这个档位设置给取消了,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两者因为硕大的镜组,极浅的景深,以及早期佳能孱弱的机身,对焦性能部分仍广受诟病。
我甚至看到一位老法师的自媒体说85 1.2全开软,拍摄成功率又特别低,就是一款失败的产品。失败与否还得看谁用,其实在国内外有非常多职业摄影师用85拍出了很多逆天大片,有兴趣的可以去flickr吸一吸,喜欢大光圈的同学一定会神清气爽……而501之所以名声大雨点小,还是因为其保有量相对少,样片少的关系,我在国内外的论坛也好,图片空间也好,501跟85的样图属于是1比20的存在,很多图还集中在为数不多几个乐于分享的人手里,某层面来说也算是埋没了这只极具个性的镜头。
以下是501搭配老5D的效果
其实在5d3以前的机身上,501要想较高比例的精准对焦,还是非常困难的,首先是5d和5d2机身并不带焦点偏移的调整功能(当年对打的尼康D700笑出猪叫声)其次是弱鸡的对焦性能,中心对焦已经很吃力,边缘就更难了,好在不管镜头“脾气“多差,总有规律可循,比如在我这台5d上,自动对焦合焦以后,启用全时手动将对焦环往远处推一点就能准确对焦,有时候甚至还能听到第二次合焦提示音(为什么二次对焦还能听到合焦提示音,其实也是旁轴单反之战中,单反最为诟病的缺点,对焦精度,篇幅所限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那个时代单反镜头5m到无限远的对焦行程,再看看同焦段旁轴镜头,就能窥见一二)对焦累是累一点,但以此为乐趣抓到焦点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在我另一台5d2上则需要稍稍做一些反向操作(确实是很抓狂)
之前有看到一位来自湾湾的大神拆镜调焦,得出结论501要专机专调,看来并不是空穴来风,好在时代在进步,5d3以后的每一代,随着对焦性能的不断提升,这两只镜头的性能都得到了递进式的释放,这个过程对佳能玩家而言还是非常不错的一个体验流程,当然啦,单反最好还是用6d2,5d4这样支持双核对焦的机身,而到了无反时代则更为甚之,我测试的佳能R6配原厂转接环和松下S1配华强北转接环,都能非常精准的合焦,光线好的时候失焦的情况也非常少,加上机身防抖的加持,轻松吃下这枚上古神器不再是难事。(后期还测试了一下Sony,结果比较尴尬,多个山寨环以及适马的MC11对501的支持都不够好)
搭配R6
搭配松下S1
到此,必须要说一下,虽然外观相差无几,但85在对焦竞赛上明显输下一成,不管是明亮的环境,还是暗处,85拉风箱的概率都比50大,原理上也很容易说通,毕竟两者的机械和电子部分相差无几,在镜组,重量和焦段的层层叠加以后,这种差距就被放大了很多,以至于整个拍摄下来50的体验要好过85太多太多,甚至会有50对焦迅速的错觉,而焦段以及最近对焦距离的优势也让50有更多的用武之地,室内退一步就能有所发挥…所以85平替50的说法其实是很难站住脚的,他们就像外观神似,但性格迥异的一对孪生双胞胎一般,各有各的玩味。
数据面,以下是两只镜头的MTF
501
85 1.2二代
老镜头多少有些不堪,个人愚见对比已无意义,其实玩的就是那份缺陷,篇幅所限以及本人爱好所及,未能提供拍报纸的对比样图及晦涩的数据分析,相关评测可移步百度。
85的样图网上有很多,就不再露怯了,以下是EOS R6+原厂接环的样片,全程1.0,必须要说一下新版R6 1.5以后的固件,人体和人眼的识别都去到了很高的境界,不仅能稳稳的把人“抓住“识别的人眼也大多是靠近镜头的那只合焦,让你根本不必为基础操作担心,只需把心思放在创作上,玩惯了手动,这样的自动化拍摄加上模特专业的摆姿,干活感十足,快门就像脱缰的野马,当然啦,一千张一场,也让后期成为一场噩梦……
------------------
白天拍人像,用这么大的光圈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最近对焦距离下,从眼角就已经开始虚化,而中远距离下的柔软,导致模特脸上的小瑕疵基本可以忽略,画质谈不上扎实,但也不至于松散,这种光学缺陷带来的梦幻游离感,对体现人物柔美,助力情绪渲染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啦,数毛党可能就不大合适了。
而夜幕降临,大光圈镜头对暗夜的表达得以充分释放,那些极富戏剧充满电影感的场景开始呈现。(以下样片搭配适马FPL+华强北环)
这还仅仅是501跟其他所有大光圈镜头相对一致的部分,当退下遮光罩,暗夜立马变得癫狂浪荡(其实没拿下罩子,镜头就已经有些吃光野兽的既视感,特别是迎面的杂光,几乎避无可避)这样不羁的特性所表达出来的狂野炫光应该是骨灰级毒师喜欢的,当然啦,对美的理解各有不同,同样也有嗤之以鼻的阵营,在我看来,适当的运用镜头缺陷来契合场景为画面添加戏剧性,是非常正道的玩法,而将缺陷放大,为了缺陷而缺陷的画面则显得多少有些恶趣味。
比如以下三张图,只有第一张是戴遮光罩的,一目了然...而如果你愿意,面对面车流,你甚至可以让满屏充满异色光环......啧啧啧
平时工作比较忙,靠吸大光圈解毒,每每拿出去拍完都有惊喜,但不管是佳能501也好,尼康58 1.2 ,28 1.4也罢,甚至是宾得三公主,这些曾经在光学领域辉煌一时的老将在新头新标准的发布后也许已不复荣光,但并不妨碍它们对美独特的诠释,更何况哪有什么完美的相机,完美的光学,它们也不过是记录逝去时光的工具罢了,尽管有那么多的不完美,但历史本就充满斑驳和遗憾,因此即使未来有了RF50 0.95也不会妨碍我们用充满着“历史”略显陈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随着快门流逝的瞬间,也许这样的千镜千面正是摄影的魅力所在吧。
最后,感谢你在三秒划走的时代耐心读到这里,笔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