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想要这个 于 2023-9-2 18:52 编辑
好久不见,都好吗?
这次我又买了一个标头。
买镜头的理由总能找到很多。 尼康50/1.8 ais用到解体之后,想找一颗F口标头胶片数码两用,不要太大只,画质能 看齐50 summicron就好。尼康自家标头,我有一颗早期AF50/1.8,跟后期的人精大差不差;还有一颗auto 55/3.5,素质优秀,只是 接在d850上有点滑稽,为了微距的素质买60/2.8,大体积只有小光圈,在胶片上有些局限。于是排除原厂,在福伦达40/2和蔡司50/2之间摇摆。最终选这颗蔡司50/2,只是因为我偏心。
手上的这颗蔡司50/2全名是Zeiss Makro-Planar T* 50mm f/2 ZF.2。从后往前讲,ZF.2是能够与机身通讯的F口镜头。2009年蔡司给F口镜头产品线增加了通讯芯片,镜头也带上了ZF.2后缀。作为前身的50/2 ZF发布于2006年,光学结构相同,外观相似,可以通过卡口触点和光圈环f22的颜色分辨。跳过名字里的光圈焦段和镀膜,Makro-表示这是一颗微距头,虽然实际放大倍率只有1:2;Planar指对称结构,不过他们把早先索尼的那颗复杂结构50/1.4也叫Planar,我聊不了这个。关于光学结构,宣发中蔡司提到了这颗镜头用了浮动镜组,以保证整个对焦范围的画质,实际用下来的确不论远近,画质都非常好。另外同样的结构也用在后期的milvus 50/2中,“没坏别修”,对吧。
实拍中这颗镜头还是稍微笨重,虽然 不及otus55离谱,却比很多f1.8的标头更大更重。接在d850上微微点头,整个组合的重量感觉科技倒退15年,手感和观感倒是都还不错。接在FE上就头重脚轻了,原本搭配饼干头能塞进外套口袋的胶片组合现在只能带一个相机包。加上转接环接在a7r4上倒是意外和谐,握持舒适,重量舒适,加上无反取景器放大对焦比d850的光学取景器合焦提示精度更高也更易用,实际用起来反倒是转接更轻松一些。
来说画质,短暂拍下来这颗头的画质好像也在otus55和50 summicron之间。锐度方面,这颗十多年前的镜头能做到全开即用,甚至能在某些场景实现otus才有的立体感。优秀的焦内外分离和舒适的过渡也能用来做视觉引导,是大光圈之外的另一种取巧。色彩方面这颗头发色浓郁,对比强烈,在索尼和尼康的两块底上都是如此,后期甚至要往回拉一点,非常好奇它的胶片表现。光学素质方面,电脑里的配置文件会稍微补偿畸变,实际拍摄中感受不到。紫边极端情况下可见,但是很奇怪学人家拍背光里的喷泉又很难看到。
前面说这颗蔡司50/2转接无反比直插d850更易用,实际上还是拿着笨重的单反一套到处乱跑,时时背着,很少拍照。跨国旅行,远足徒步,肩膀酸酸,只是为了偶尔听一听快门声。
在西雅图贵价海鲜店附近的码头边,拍到了一直想拍的那种照片,黑漆漆的海水动来动去,星芒点点。虽然说最好的相机是手边的那台,但是碰到这样的场景,还是很庆幸手边是这套沉重的大家伙。
re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