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解析
由于年数已久,这块CROSSHAIR主板外包装并非很完整,最外面的封面已经掉落.但可以看到当时的ROG还并非是现在的红色主题. 捆绑了3DMark 06高级版和卡巴斯基杀毒软件. 好在所有附件都还完整的收在这个专门印刷了封面的附件盒里. 说明书、驱动光盘、软件光盘、SLI连接器和挡板.此时的挡板虽还未引入如今在背面贴上缓冲垫的高端设计,只是在正面贴上了彩印贴纸,但带灯效的设计时至今日都是只有小部分高端主板才有的待遇. 6条SATA数据线和三条单4-pin D型电源口转双SATA 15-pin电源接口.提供电源转接线也是考虑到当时还有不少不带SATA电源接口电源存世的原因. ATA接线和软驱接线.这些旧式的驱动器接口也已经退出家用电脑历史舞台了 机箱面板开关和指示灯接线的集线头(Q-Connector).如今这个贴心的小配件一直都是ASUS系中端以上主板的标配. 三条测温线.主板提供测温线接口这种设计时至今日仍较为稀有. 一个可选安装的小型离心扇. 这个风扇可以安装在CPU供电散热片上,用于强化CPU供电散热. IEEE1394扩展挡板.而这种接口如今也已经彻底被USB取代了. USB2.0×2扩展挡板. 集成声卡方面,CROSSHAIR以一块PCIe x1外观的独立子卡的形式提供,使用的是当时规格比较高的ADI AD1988B,由于仍需要主板芯片组自身的HD Audio总线配合,这并非独立声卡,以这种形式提供主要还是以减少干扰为目标,这种设计在之后的几款ROG主板上也反复出现过.时至今日也有部分ROG主板以专属接口的形式将集成的声卡置于独立子卡上. 除了将声卡半独立化外,附件还提供了一个降噪麦克风.这个左右声道的麦克风虽然没有跟随主板收到追捧,但后来单独出现在淘宝上以其廉价的价格和非常不错的音质收到了很多游戏爱好者们的一致认可,听说当年"轮大"也用了好几年这玩意玩TF2... 最后还有一个皮制的ROG LOGO钥匙圈.当时的ROG LOGO还不是如今我们熟悉的”败家之眼”,而是由一堆立方体组成的字母”G”. 看完了丰富的附件后终于到了主板了. 最初的ROG在配色上和当时ASUS其他高端主板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黑色PCB配上蓝白双色的接口和插槽. 主板背面. 6层PCB.考虑到几乎芯片组纯原生的配置也就不觉得很意外了. 台湾制造的PCB.然而最终成品还得算在MADE IN CHINA(Mainland)上. 背后接口:PS/2一组(键鼠各一)、S/PDIF光纤和同轴输出各一、一个小的液晶屏、一个板载指示灯开关切换键、一个IEEE1394接口、两个eSATA接口、两个LAN和四个USB2.0.不得不说这个指示屏实在太亮眼,这个指示屏用来取代数字式的debug灯,直接以文字形式输出检测状态.而指示灯开关在按下后,主板上如SATA、USB口周围会有蓝色的LED灯亮起,起到一个照明指示的作用.这两个设计在现在的主板上已经看不到了,但如今的ROG面板还有主板上的多显卡安装指示器可以说就是这两个设计的进化与精华版本. 主板的散热器是带有三根热管的供电+南北桥一体式全铜散热,非常给力.如今由于芯片组发热的减小已经看不到这样的规模了. CPU供电部分是双热管串薄鳍片式. 北桥芯片主散热片,三根热管汇聚于此.旁边的插槽由于是给自带的声卡专属使用,因此不必考虑是否会阻挡的问题. 南桥芯片散热片.顶上印有早期的ROG LOGO. 散热器全貌.其中南北桥芯片均通过导热膏和散热器接触. 去掉散热器的全貌.虽然2006年的时候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使用全固态电容主板,但遗憾的是在第一款ROG上ASUS并没有开始采用,固态电容仍只是在处理器和内存供电上使用.但在风扇接口的配置上,十年前初代的ROG就已经和现在的旗舰级相仿,板载了总共8个风扇接口,包括一个标注为CPU用(4-pin),两个机箱用(3-pin)和五个可选(3-pin),其中三个可选风扇接口旁边还提供了接入测温线的接口,可配合附件使用.全部的8个风扇接口都可在BIOS里进行设置. AMD Socket AM2 CPU插座.在更新后期版本的BIOS后也可支持AM2+接口的K10(第一代Phenom)处理器. 虽然没有用上全固态电容,虽然还不是全封闭式电感,但是已经开始使用8相CPU供电了,在当时也是很少见的. 四条DDR2 DIMM,支持双通道,支持DDR2-800. 扩展插槽.三条PCI、两条PCIe 1.0 x16、一条PCIe 1.0 x4和一条该主板自带声卡专属的插槽.两条PCIe插槽均最大支持x16,这也是得益于当年比较良心的芯片组原生配置.可支持双NVIDIA显卡SLI,两条PCIe x16插槽之间相隔双插槽的布局也是考虑到当时越来越多的显卡使用了双槽位设计,尽管今天所有大板的双显卡环境的插槽配置都是隔开两条以上的间距.不过彼时PCIe插槽的卡扣还没有引入现在这种方便插拔的按压卡扣式. 内置的存储接口包括6个芯片组原生的SATA 3Gb/s.支持由NVIDIA MediaShield提供的RAID 0/1/5/10.而在当时还没有侧置SATA接口的概念,接口位置只是尽量避开了两条显卡插槽的延长线. 同样会被今天的DIY玩家吐槽的还有这个紧挨着内存槽并竖直摆放的PATA接口和主板24-pin电源接口.但当时无论是模块化电源还是背部走线的机箱都还没有兴起,实际的影响并不像现在那么大. nForce 590 SLI MCP中的北桥芯片.其实由于当时AMD先于Intel在CPU上集成了内存控制器的缘故,NVIDIA提供的大部分芯片组都可以单芯片的形式出现,但面对需要完整双路PCIe x16显卡的支持,nForce 590 SLI还是采用了双芯片的设计,其中这颗芯片则主要提供了16条PCIe通道.CPU-北桥-南桥都使用HyperTransport总线连接. nForce 590 SLI MCP中的南桥芯片.即使单靠这颗芯片也可独当一面,规格上几乎相当于次旗舰的单芯片芯片组nForce 570 SLI.包括了28条PCIe通道、支持RAID的6个SATA 3Gb/s、两组支持FirstPacket加速功能和Teaming功能的以太网、10个USB2.0、最大5个PCI等. Clear CMOS按钮.板载按钮在当时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新兴的设计. 板载电源与复位按键.这个造型就很经典了,至今仍在非ROG的高端ASUS主板上出现.而现在的ROG上的这两个都是个头更大的圆形按键. BIOS芯片.最初的0119版本. 监控芯片ITE IT8716F-S. TI TSB43AB22A IEEE1394芯片,提供板载的两个IEEE1394接口. 两颗Marvell 88E1116 GbE LAN PHY. Silcon Image SATALink 3132 SATA 3Gb/s控制器,提供背面的两个eSATA.有趣的是这颗芯片支持RAID 0/1,在BIOS里可以开启相应选项.而如今主板上集成的非原生SATA控制器已经很少有支持RAID的型号了. |
pschina007: 囧,我还在用R2E。。。是这个的2代目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310112100042806
GMT+8, 2024-11-22 08:30 , Processed in 0.44638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