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layeRBoxeR 于 2016-10-14 02:27 编辑
八,论校色的必要性,可持续性和简单分析个人用校色器
为了相对减少文字阅读量,因此我把整篇文章拆成了四部分 – CG2420的开箱部分,CG2420的评测部分,I1 Display Pro VS Spyder 5 Elite, 以及 DELL UP2414Q VS CG2420。您现在看到的是第四部分。关于CG2420和DELL的4K旗舰对比评测,请参看:https://www.chiphell.com/forum.p ... &extra=#pid34724531
校色,很多人以为,就是把屏幕校色成为正确的色彩。在上篇的时候我就已经说过了,这个理解,既对也不对。因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这里就需要有一个标准。这里不想分析和回顾各种标准的前世今生,只是简单说明一个道理就是,所有的真数字色彩,量化后就是在CIE模型里约1667万个坐标点。而每一个标准,都可以用ICC/ICM色彩文件作为色彩管理体系在数字领域内的实体化。显示器实际色彩的坐标,以及标准ICC定义的坐标的偏差,被称为是色差,一般认为色差越小,色彩就越准。因此,一般认为,色差越小的显示器,色准就越好,这也是专业色彩处理显示器,和非专业色彩处理显示器之间的分水岭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液晶面板封装的进步,很多液晶面板在出厂的时候,都已经有了不俗的色准。再加上很多专业和准专业厂商在出厂的时候的调色,目前市场上,显示器做到色准较好,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甚至部分寨厂的显示器,也打着色差△ E ≤2这样相当惊人眼球的数据。这里也不想论述每一个品牌的宣传在事实上真的能否做到这个数据,只是从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来看,这是一个进步。即使对于专业和非专业厂商来说,再怎么精心调整出厂的色准,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三个问题:
1, 显卡的个体差异。即使以EIZO在出厂时常用的三十万元级的工业校色器来讲,无论他们将出厂的显示器校得有多么的准,但是AMD和NVIDIA们的显卡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每个显卡输出的色彩,或多或少,都可能在屏幕上会出现一些轻微的色差。只是这种色差较为轻微,还不至于彻底让出厂的校色无效。
2, 出厂校色所调整好的色彩数据,未必适合用户在处理每个任务环节时的应用。如环境较暗时,屏幕亮度相对建议暗一些,否则刺眼;反之亦然;在做后期视频编辑的时候,使用的GAMMA标准和PC常用的标准就不一样;在做印刷出版的时候,所使用的GAMM标准,也和通常PC常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当用户调整这些参数的时候,自然会导致出厂的色彩发生变化,色准就会受到一定影响;
3, 在屏幕的使用中,由于时间的推移,漂移和老化的问题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这也会导致屏幕的色准,出现较大的偏差。
因此,如果仅仅只是考虑色准的可持续性,信号源的可兼容性,以及多种应用环境的可针对性的话,屏幕的校色,对于一些要求比较高的用户来说,也就成了一个必须提到的课题。这里再次说明一句的是,校色的目的,是让显示器更符合你的应用标准。
此外,在实际校色体验中,除了更契合各种应用标准外,校色后的显示器,普遍反应较校色前的显示器,在舒适度,灰度,色纯,暗部细节,黑深等多个方面,都有了提升。一般来说,出厂校色较差的型号,校色后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这些优点,对于非专业的个人用户来说,校色,也并不是没有意义。此外,对于一些预算吃紧的企业用户来说,一台校色器,也许可以解决办公室里数十台屏幕的色彩问题,即使他们只是较为廉价的普通屏幕,而分摊到每一台屏幕上面的成本,就相对十分低廉了。
这里要多说一句的就是,在色差领域上,△ E这个数据,应该需要合理看待。首先,这个数据,是针对和某个标准的偏差- 这个标准就值得商榷了,是显示器厂商提供的ICC设备色彩文件这个标准,还是CIE规定的诸如sRGB, AdobeRGB这样的标准呢?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个数据无法反映显示器的画质,对比度,色纯,色域,饱和度等一系列相当重要的数据。因此,合理看到色差这个数据,对于目前极为浮躁而且看上去充满同质化的产品来说,在筛选上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市场上的主要校色器,我这里暂时也不去讨论工业用的校色器。在桌面应用市场上,主要分为分色色度计校色器,和分光光度计校色器两类。分光光度计由于具有能够分析采集连续光谱特性的特征,因此在采集,分析和校准色彩设备上,更具有可靠性。但是由于价格不菲,因此我们这里主要来探讨一下2000元价位以下,适合个人用户的分色色度计校色器。刚才提到了高大上的东西,大家也别小瞧个人用户手里的分色色度计,由于科技的发展,分色色度计逐渐采取了通过软件和出厂的特殊标定以及修正等方式,让他们的校色效果,逐渐接近分光光度计,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个人和中小企业用户来说,分色色度计已经足够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分色色度计,主要就是X-Rite的I1/ColorMunki Display Pro,以及DataColor的Spyder 5系列。而其中I1 DisplayPro和Spyder 5Elite(红蜘蛛5),则是这两家公司针对个人和中小企业用户的拳头产品。
I1 Display Pro
Spyder 5
而这篇评测中,我们将会以CG2420作为显示器平台,测试这两款校色器,以及CG2420自带的EIZO SWING三代校色器的能力。在测试过程中,将会使用多个软件进行测试,最终将会由I1 Pro作为验证校色工具对校色结果进行验证。
九,硬件校色能力对比(使用显示器内置LUT)
CG2420自带硬件LUT校色的能力。关于硬件校色的优越性,在之前的论述中,已经阐述过了。这里三种校色器轮番上阵,来看看校色结果。
来看看Spyder的硬件校色结果,检测标准使用ISO 12646标准,色差标准使用CIE2000。通过I1 Pro进行验证复核:
白点色差5.93,色差均值2.2,最大色差5.93,这是相当惨不忍睹的成绩了…
再来看看I1的校色结果。来看看I1 Pro的验证:
白点偏差0.74,色差均值0.57,最大色差1.46,相当出色的成绩。
再来看看EIZO SWING的校色结果。由于EIZO SWING在CG2420上本身被限制住了,无法验证自己校色的结果,直接使用I1 Pro进行验证:
仍然是不合格的成绩。白点偏差3.78,色差均值1.38,最大3.78。
小结,就硬件校色色的色差结果来看,I1 >EIZO SWING > Spyder
接下来使用BasICColor针对日常应用的23色块进行验证,验证使用I1 Pro分光光度计,统一使用CIE 1994标准进行计量:
其中以Spyder的表现最好。常用的基本色准下,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亮度方面,Spyder 5的表现不如人意,和预期的结果大概有10CD左右的差异。
接下来看看硬件校色的结果针对日常应用的51色块的色准表现,使用DsiplayCal+I1Pro,开启黑平衡补偿,使用CIE2000标准。
这次表现最差的成了Spyder。对比度校色后还剩下1070:1,白点检测为不合格,81个日常应用的色块,均值0.59,最大值2.37,还算马马虎虎的成绩。
表现最好的是I1,几乎可以用相当出色来形容了。
接下来看看灰度的色纯,表现最好的仍然是I1:
使用I1 Pro进行UGRA验证的时候,I1的结果是唯一一个通过UGRA认证的:
最后还要特别提起的一句是,BasICColor在主菜单里支持一些带硬件LUT的显示器进行硬件校色,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在CG2420上,这种所谓的硬件校色,实际上是假的,在检验GAMMA校准曲线的时候,出现了色阶损失:
十,软件校色(使用显卡内置LUT)结果对比和分析
软件校色,这里使用较为常见的三种软件 – 校色器自带的原厂软件,第三方的BasICColor,以及开源的DispayCal。校色完成后使用I1 Pro进行色彩校验。
首先来看看开源的DisplayCal,对于很多码农来说,十分推崇开源的这个软件,操作上十分繁琐,但是功能强大。首先看看蜘蛛的结果,DisplayCal校色后为CG2420生成了一个色域极为恐怖的ICC作为标准:
然后I1Pro的验证结果表明,似乎吃得太撑,也不是件什么好事:
I1倒是生成了个在色域表现上相对合理的ICC:
白点有点问题,但是51个色块的色差表现相对蜘蛛好多了:
来使用BasICColor+Spyder看看:
成绩也还是比较惨淡的;
使用I1+BasICColor看看:
这次的结果倒是都OK了,白点稍微有点漂,但是也是相当出色的了;
接下来看看使用原厂自带的软件。首先看看Spyder自带的:
色准方面,可以看出亮度偏差仍然存在,白点也被判定不合格,51个色块的色差,倒是勉强合格了;
然而这里必须要提到一点的就是,蜘蛛的原厂校色软件,默认是直接动显卡的LUT,不调节显示器菜单上的RGB增益的。RGB增益的调节作为隐藏菜单默认在软件里是关闭的,默认的调节会导致一个较为严重的后果就是色阶损失严重:
约20%的色阶损失,和7%左右的灰阶损失。这个损失是很大的。因此这里建议蜘蛛用户在隐藏选项中开启RGB增益功能防止严重的色阶损失。
使用I1的原厂软件I1 Profiler对CG2420进行校色,校色中注意开启了手动控制OSD菜单,并没有采用自动校色的ADC。结果如下:
成绩也还是不错的。但是对比度相对来说损失较大。
十一, 校色结果对比分析和结论
刚才已经针对一些需要提到的校色结果进行了重点说明,接下来的表格,可以直观看到不同的校色器,使用不同的软件进行校色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的对比。测量结果的验证仪器为I1 Pro分光计,亮度设定120CD,色温设定6500K,GAMMA设定2.2。同时为了照顾到绝大部分用户,以及数据库资料的完整性,数据以DisplayCal测试得到的数据作为基准参数收录:
| Spyder
| I1
| EIZO SWING
| 对比度(硬件校色,越大越好)
| 1070:1
| 1063:1
| 1126:1
| 对比度(DisplayCal,越大越好)
| 980:1
| 1094:1
| N/A
| 对比度(BasICColor,越大越好)
| 1152:1
| 1343:1
| N/A
| 对比度(原厂,越大越好)
| 981:1
| 892:1
| N/A
| 白点色差(硬件校色,越小越好)
| 2.76
| 0.52
| 2.95
| 白点色差(DisplayCal,越小越好)
| 7.3
| 2.6
| N/A
| 白点色差(BasICColor,越小越好)
| 3.54
| 1.44
| N/A
| 白点色差(原厂,越小越好)
| 5.78
| 1.7
| N/A
| 23色色差(硬件校色,均值/最大值,越小越好)
| 0.41/0.98
| 0.19/1.01
| 0.61/1.1
| 23色色差(DisplayCal,均值/最大值,越小越好)
| 0.38/1.31
| 0.38/1.17
| N/A
| 23色色差(BasICColor,均值/最大值,越小越好)
| N/A
| N/A
| N/A
| 23色色差(原厂,均值/最大值,越小越好)
| 0.4/2.17
| 0.5/1.42
| N/A
| 51色色差(硬件校色,均值/最大值,越小越好)
| 0.59/2.37
| 0.49/1.41
| 0.63/1.57
| 51色色差(DisplayCal,均值/最大值,越小越好)
| 0.89/6.21
| 0.5/1.67
| N/A
| 51色色差(BasICColor,均值/最大值,越小越好)
| 1.07/4.92
| 0.54/1.58
| N/A
| 51色色差(原厂,均值/最大值,越小越好
| 0.91/3.58
| 0.56/1.72
| N/A
| 灰阶保留(硬件校色,越大越好)
| 100%
| 100%
| 100%
| 灰阶保留(DisplayCal,越大越好)
| 98%
| 98.4%
| N/A
| 灰阶保留(BasICColor,越大越好)
| 97.7%
| 97.3%
| N/A
| 灰阶保留(原厂,越大越好)
| 93%*
| 98.8%
| N/A
| 色阶保留(硬件校色,越大越好)
| 100%
| 100%
| 100%
| 色阶保留(DisplayCal,越大越好)
| 94.1%
| 96.4%
| N/A
| 色阶保留(BasICColor,越大越好)
| 94.1%
| 92.1%
| N/A
| 色阶保留(原厂,越大越好)
| 80.4%*
| 96.4%
| N/A
| 灰阶纯度(硬件校色,0%/100%,越小越好)
| 1.5/4.74
| 1.42/0.17
| 1.6/3.15
| 灰阶纯度(DisplayCal,0%/100%,越小越好)
| 1.35/6.98
| 1.12/2.87
| N/A
| 灰阶纯度(BasICColor,0%/100%,越小越好)
| 1.47/4.47
| 0.78/1.5
| N/A
| 灰阶纯度(原厂,0%/100%,越小越好)
| 0.92/5.9
| 1.71/1.7
| N/A
| Ugra认证(硬件校色)
| 失败
| 通过
| 失败
| Ugra认证(DisplayCal)
| 失败
| 失败
| 失败
| Ugra认证(BasICColor)
| 失败
| 失败
| 失败
| Ugra认证(原厂)
| 失败
| 失败
| 失败
|
* 请注意,蜘蛛在使用原厂软件进行校色的时候,请打开隐藏的RGB增益功能,否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色阶/灰阶损失。
从对比中可以看到,总体上讲,I1在测试中表现出了相当明显的优势,无论在对比度,色差指标,UGRA认证,灰阶色纯等多个方面,都表现出了相当明显的优势。在校色软件的使用上,使用硬件LUT校色的优势十分明显,在多个指标中遥遥领先。如果使用软件校色的话,那么在默认不去做LUT的情况下,DisplayCal的表现有点让人出乎意料,表现不如BasICColor来的简单有效,也许要用好DisplayCal需要折腾一下自行建立LUT。另外蜘蛛5在DisplayCal下表现相当拙劣,不知道是否存在一定的版本或者兼容问题。倒是I1,配合BasICColor软件效果绝佳,而且校色速度快,效率十分出色。
总结对比结果可以发现,在使用硬件校色校准CG2420的时候,从校色结果来看。I1>EIZOSWING>Spyder。对于I1的用户来说,如果要采用软件校色,那么校色软件选用BasICColor较好,其次是DisplayCal;对于Spyder的用户来说,如果要采用软件校色,目前相对较好的选择仍然是BasICColor,其次是原厂软件。当然,个人建议使用原厂软件的用户打开高级选项中对于RGB三原色增益的调节选项。对于还没有购买校色器,或者准备购买第二个校色器的用户来说,I1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在评测过程中,我也积极和Spyder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互动和沟通,蜘蛛的硬件应该说是相对I1更高级的产品,无论是成本还是耐久性都好于I1,如此的好东西受困于当前固件的窘况,也导致X-Rite发布新品的欲望都没有,一个I1战十年,这也不是我所希望看到。希望未来蜘蛛能在驱动固件和软件支持,以及针对一些复杂背光的显示器上,能够更多增加一些特殊的标定和校准解决方案。
另外就是,分色计在校色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诸如色温,亮度出现偏差的情况,因此导致校色后的白点色差普遍较大的情况,这点也请用户理解以及合理看待,毕竟您手里的不是行业级产品。只是这样下来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情况,那就是,辛辛苦苦校色出来的结果,还不如CG2420的出厂色彩来得精准…。从某种程度上讲,本次评测的最后一个部分,恰好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EIZO在色准上作为业界标杆的领先地位~~~
色彩表现:★★★★★
工业设计:★★★☆☆
使用体验:★★★★★
行业对应:★★★★★
性价比:★★★☆☆
总体评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