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路xb-3低重心球形云台
本帖最后由 李一族 于 2022-8-26 10:41 编辑本来的本来,云台这种小配件就不是很值得发一个开箱贴的,但是网络上并没有对它太多的描述,而且体验也并不尽如人意,所以想在网络上留下一点我的声音~~故本帖以开箱为辅,体验和骚操作为主。
要说为什么网络上关于这个球台的声音少,可能大家真的不是很需要一个直径这么大,承重也很强,还这么便宜的球台。
更安稳的云台也有,操作更合理的云台也有,承重能力更强的也有,还有这更令人不安的售价……我的评价也是:如果不是很拮据的话,别的更好!它恰巧能满足我的技术需求,还很廉价……
马小路xb-3,据我所知有过两个版本,外观主要有两点不同:旧版的全景锁定在名牌左下角,新版的在铭牌左侧;旧版的阻尼纽嵌在主旋钮里面,需要用工具调整,新版的则是一个手拧旋钮。同款还有一个马小路xb-3r 是一个有两个全景台的版本,在球头之上还有第二个全景台。
(引用网图)
开箱:
非常简练的小盒子
纸片和配件,还有一块DP-60快装板附赠
这三张纸片乍看,只会觉得他们又小又可爱,大部分人甚至可能连看都不看,事实是不看也没什么关系~
看不看说明书都会卡死,因为拿到手的就是卡死的,先看说明书和发现卡死之后再看,结局也是一样的。
这五个字终将会永远伴随这个球台,详细放在后面写。
球台本体正面
背面
云台左侧,控制全景台松紧的旋钮
云台右侧,控制主旋钮和阻尼旋钮
底部只有一个3/8螺口,型号以及SN ?! 也印再底部
顶部球头,以及两个开口。
这里也是一个奇葩的地方,说明书里老版云台的开口是面向于铭牌,在正左侧和正前方的,新版却是对称于中线的
我从横构图开始,发现我需要竖拍的时候,我还需要先调整全景台,再竖拍!?
我自己对于快装夹座的选择,我并没有用原配的夹座,而是换了一个阿卡兼容曼富图小板的夹座,我还有一个曼富图的496也要用,阿卡的好处是能自由的调整重心,同时上两个3/8的螺丝。曼富图系统则是快,无出其右的快,缺点是板子太小没办法用两颗螺丝。所以也就双修着用了~
换了夹座之后整体高度也和原厂状态差不多,92mm也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数据了,比徕图的40mm球台还要矮一些。
阻尼旋钮第螺口一天就已经打滑,这里的铝材真的很软!
主旋钮也满是“钳工”的痕迹
外观方面大概就是这样,接下来就是比较重要的体验方面
主旋钮卡死是最大的问题,卡死这个情况甚至还可以按照分支来描述。
首先云台到手的时候主旋钮和阻尼旋钮就是卡死状态,是需要用到钳工的重度卡死。需要先解除主旋钮的卡死状态,再解锁阻尼旋钮的卡死状态。主旋钮的卡死按照上锁方向拧松,阻尼旋钮要按照上锁方向拧松。
然后想必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这个云台卡死的方向是解锁方向,最松的状态会卡死而不是最紧的状态。这个设计的好处也是当在用特别重型的器材的时候,解锁会特别容易,甚至可以用丝滑来描述~
在使用像单反之类轻型器材解锁的时候,会更容易卡死。这个云台对于轻型器材就是没那么友好,重型器材开始点头了轻型器材锁的还比较紧。轻型器材从开始点头到轻度卡死,主旋钮只需要旋转45度,解锁过程可以说需要更加的谨慎!轻度卡死虽说用不到“钳工”但是想拧开还是要费些力气的。
然后是关于夹座部分,根据群里有买过xb-3r的朋友说(那个全景和夹座一体的型号)他哪个夹座螺丝不大行,球头与夹座连接的地方会晃(在810机器上)。我用的xb-3就没什么问题,由于没有全景,也会稳很多。在换夹座的时候也发现,夹座螺丝被上了两种螺纹胶白的和红的,在松螺丝的时候,夹座已经送了螺丝仍然很紧,这点真的很令人安心!
横竖幅的切换,非常别扭!对于长焦镜头来说,我可以用镜头自带的夹座进行快速的横竖幅切换,但其余时间就没这么方便了。调整竖幅需要解锁两个方向的旋钮,这无疑是很危险的操作。
重心、锁止力、承重力、重量之间的平衡,一般来说这几个方面都是不可兼得的,在参数上确实很均衡,甚至高度上有还有一点点出色,比别的品牌都要低一点。
欲扬先抑,来看看我都会用这个云台架些什么吧~~
就也是为什么在这个价位下,操作逻辑并不是很合理的情况下,我仍然留用它。
闲的没事架一架针孔相机
闲的没事架一架小旁轴
闲的没事架一架长焦镜头
日常架一架轻便大画幅
日常架一架重型大画幅
偶尔用一用真长焦
只能说很香,800块要啥自行车~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推荐;于有类似需求的人来说,你也不会比我拮据,也不推荐。
本帖最后由 李一族 于 2022-4-1 00:36 编辑
骚操作就放在二楼了
以下操作云台肯定是稳得,脚架就不一定了~
长焦的实际工作状态是这样的
还可以这样,我这20厘米的快装板不是白买的!!
也来探一探头
往下看一看
“操作”
入得马小路MT-3543+XB-3R的套装
云台倒是碰到过卡死问题 但是没像你卡的那么死 (看来我也算幸运了...
让我诟病的是这个MT-3543带中轴的架子中轴不管拧多死(不升中轴的前提下)
都能单手晃动云台及中轴(手握云台夹座晃动)
感觉导致问题的原因在于过于追求轻量化设计 将三角形连接件弄得太薄了 导致根本钳不住中轴
目测lz你的中大画幅机器根本用不了这架子还算幸运你没买套装... 本帖最后由 色而不淫 于 2022-4-2 21:21 编辑
科普时间:球型云台的阻尼设定,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和逻辑。
第一种,比较简单明了,就是有一个单独的所谓阻尼设定旋钮。但凡,你能看到一个单独的、独立的,阻尼旋钮,基本上都是这个类型。这个旋钮其实也是一个锁紧球体的作用。你单独拧这个阻尼旋钮,也能锁紧球体。其实,这个旋钮的作用,跟主旋钮是几乎一样的,只是故意做小一些,让你有所区分。这种结构和逻辑,其实就是一大一小两个旋钮,都可以去锁紧球体,相互之间可以作用叠加,但是不会相互干扰,逻辑和使用上,也比较简单,一般不会出错。
另一种,就是以阿卡B1云台为原型的结构和逻辑,可以称为与主旋钮共轴的、主旋钮行程控制钮。这个阻尼设定机构,一般是在主旋钮上面,可以是一个螺丝,也可以是一个环,他的作用其实不是锁紧球体,而是限制主旋钮的行程。简单来说,比如主旋钮从最松到最紧的行程,我们假设为0-100,那么这个阻尼设定机构的作用,就是把主旋钮的行程设定为30-100,或者50-100(这个起始数值可以跟你的喜好来自主设定)。设定好之后,30或者50,就是主旋钮能去到的最松的位置,再松,是拧不动的。也就是设定了球体的最松状态。这一套机构和逻辑,有一个最大也是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很多用户并不真的理解这一套逻辑(也可能是习惯了前一种双旋钮的使用逻辑),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会习惯性的拧紧主旋钮,又同时再把阻尼设定钮拧到低,以为这样就是双重锁定了——这样操作,很容易就把主旋钮给拧死了,无法解锁,无法拧松。这种阻尼设定机构,正确的使用方式,应该是第一次设定好,后面就不要碰阻尼钮了,除非你希望重新设定阻尼。
主旋钮卡死问题,可以说是一个设计缺陷,但凡基于阿卡B1共轴阻尼结构的球台,基本上都有这个问题,包括很早的冈仁波齐,包括markins,包括sunwayfoto,当然也包括马小路XB系列,甚至包括FLM......我自己作为冈仁波齐最早的第32号用户,就曾经两次拧死了旋钮,然后电话求助客服;也可以说是一个需要学习的使用技巧,如果不看说明书,尤其是不看我们刻意写明的“阻尼设定方式及注意事项”小卡片的,那么确实很容易出现意外锁死的情况,而且一旦锁死如果又继续错误操作的话,就不得不进行“暴力”解锁了,会给外观造成损伤。
但对于认真阅读了使用说明、理解了结构逻辑、掌握了使用技巧的用户来说,这个主旋钮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这个云台的使用技巧是:
1、锁紧主旋钮,不需要拼命拧到底;
2、千万不要在锁紧主旋钮的同时,又把阻尼钮拧到底;
3、发现主旋钮卡死,千万不要把主旋钮往“松”的方向拧。 感谢分享!! 二楼中大画幅相机的体位好骚啊~ wonder241 发表于 2022-4-1 16:32
二楼中大画幅相机的体位好骚啊~
体位么~~
(˶‾᷄ ⁻̫ ‾᷅˵) ParadoxParadigm 发表于 2022-4-2 02:09
入得马小路MT-3543+XB-3R的套装
云台倒是碰到过卡死问题 但是没像你卡的那么死 (看来我也算幸运了...
那就是老版也有这个毛病了……
我现在用的架子甚至还可以横置中轴来架大画幅,
不过大家的经验也还是能买无中轴的肯定还是买无中轴的,也算是这一类型的通病了,根本无解。
这架子还能坚持到能消费的起810之前,~ 这云台一看就很稳! 他们家说明书 233 架单轨很稳啊!不知道架8x10木机怎么样,先口水下 盛夏雨 发表于 2022-4-2 10:11
架单轨很稳啊!不知道架8x10木机怎么样,先口水下
810木机也够,我这单轨也要6公斤,
810单轨就应该在极限状态了,合理调整重心估计也能用。 一分钱一分货…谢谢分享。 本帖最后由 色而不淫 于 2022-4-2 20:50 编辑
ParadoxParadigm 发表于 2022-4-2 02:09
入得马小路MT-3543+XB-3R的套装
云台倒是碰到过卡死问题 但是没像你卡的那么死 (看来我也算幸运了...
这跟三角座的轻量化没啥关系,原因是异型中轴不能使用圆形锁紧圈的锁紧方式,只能使用侧面顶死的锁紧方式(类似于顶楼那个曼富图中轴的结构),中轴滑动的那个异型槽,如果我们把间隙做到很小,那么中轴抽拉会很不顺畅,所以只能稍稍留一些间隙,这样如果你摇动的话,中轴在异型插槽里确实会有一个轻微晃动的空间。
以前我们使用的飞翼式的中轴锁紧结构,锁紧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体积和重量也会大不少。
如果使用前就认真看了阻尼设定和注意事项,我猜想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很多时候,用户发现主旋钮卡死,是因为一开始没有搞清楚主旋钮的松紧发现,然后把主旋钮在“松”的位置卡死了(当然也有可能,因为运输震动,主旋钮自己在“松”的位置卡死了),这时候只需要稍稍用力往“紧”的方向拧一点点,就可以解开了。而如果没有认真看阻尼设定和注意事项,用户会自然的选择将主旋钮继续往“松”的方向用力拧,这样就越拧越死了。这个时候再去看使用说明,或者联系客服,就只能使用“暴力”解锁了。
这个云台的使用技巧是:
1、锁紧主旋钮,不需要拼命拧到底;
2、千万不要在锁紧主旋钮的同时,又把阻尼钮拧到底;
3、发现主旋钮卡死,千万不要把主旋钮往“松”的方向拧。 色而不淫 发表于 2022-4-2 20:49
这跟三角座的轻量化没啥关系,原因是异型中轴不能使用圆形锁紧圈的锁紧方式,只能使用侧面顶死的锁紧方式 ...
也许和轻量化没大关系毕竟我也不太懂只是直观感受
就好比你只用一只手的两根手指去握住棍子 和 用整个手掌去握稳定性肯定是大不一样的
能感觉得出 你说的空隙太小中轴会卡的问题因为现在的间隙大小有时候也会卡几下
实话说我挺喜欢以前的那种飞翼式的 马小路的飞翼式我也上手过 就是比现在的测拧式的稳
现在自新版的MT-3543(也就是我买的这个)我感觉拆下中轴的橡胶垫圈 直接让承载台和
架子的三角连接件硬碰硬 会更稳定些 如果不拆橡胶圈稳定性实话说 真的不太像一个33mm
级管径该有的表现...而且曼富图的055我也有 虽然很旧 也确实同样存在间隙 同样的力度下
也会晃 但是绝对比MT-3543带橡胶垫的量小 当然如果加上售价我也是没啥可挑的了 都懂的 李一族 发表于 2022-4-2 02:17
那就是老版也有这个毛病了……
我现在用的架子甚至还可以横置中轴来架大画幅,
不过大家的经验也还是能买 ...
我其实也有点馋横置中轴的 有时拍微距偶尔用的时候还是挺香的架子上投入的不太多
不过总结的经验 最后也确实是无中轴的更稳定 目前除了那种中轴上带旋钮(或者是飞翼式的那种)
其他的测拧稳定性 真的和无中轴是俩东西... 本帖最后由 色而不淫 于 2022-4-3 16:06 编辑
ParadoxParadigm 发表于 2022-4-3 15:48
也许和轻量化没大关系毕竟我也不太懂只是直观感受
就好比你只用一只手的两根手指去握住棍子 和 用整 ...
以前飞翼式的中轴,肯定更稳啊,这个毋庸置疑的,那么大的体积、重量,不可能没有作用的。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啊——坦率的讲,我们现在的新款比老款销量高多了,用户还是更喜欢轻便的架子。
如果去掉缓震的橡胶圈,承载板底部与三角座紧密贴合,确实会减少晃动——如果不在乎缓震,去掉就是了。
对于三脚架来说,中轴本来就是提高额外高度的一个功能。三号及以上型号,带中轴的架子本来就很少。如果多出来的高度,可以舍弃,那么肯定还是选择无中轴的型号更加合适。
另外,既然手上有055,不妨可以实际拍摄对比下稳定性(而不是用手摇动,去看谁晃动更大)。[偷笑]这个真的跟售价没关系的,一万多的RRS ASCEND-14,中轴照样锁不紧(也是异型中轴)。 ParadoxParadigm 发表于 2022-4-3 15:57
我其实也有点馋横置中轴的 有时拍微距偶尔用的时候还是挺香的架子上投入的不太多
不过总结的经验 最后 ...
微距可不行……拍一拍桌面上的垂直视角是真不错。
不过现在器材越来越轻,有没有中轴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本帖最后由 ParadoxParadigm 于 2022-4-3 16:27 编辑
色而不淫 发表于 2022-4-3 15:59
以前飞翼式的中轴,肯定更稳啊,这个毋庸置疑的,那么大的体积、重量,不可能没有作用的。但,鱼和熊掌不 ...
就是因为用带中轴的习惯了方便所以没多想才入了MT3543没入SV
真不是抬杠这么和你说吧
055的问题(也许和长时间粗暴使用有关系)是全展开的管脚稳定性明显不如MT3543
但是如果两个架子全收管脚 只对比中轴锁定稳定性(不升中轴状态)055还是更稳一点的
(055与中轴接触面目测是要比3543大的,也许和这有关系?不确定)
我知道 这么说乍听有点抬杠 毕竟多数时候谁不展开用呀...
我只是想表明发现的问题 (这俩个之间相比较)
1、055腿不稳但中轴更稳 2、3543腿更稳但中轴不稳
当然055更贵 3543更实惠 这些我都是承认的提出这些也是对这系列美好的向往吧
毕竟我完全可以出了3543换个别的 我大差不差的无所谓
码这么多字就为了黑个三脚架真的不至于...
ASCEND-14确实没试过那么极端的型号也没考虑过... 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中轴球体啊 本帖最后由 色而不淫 于 2022-4-4 14:16 编辑
ParadoxParadigm 发表于 2022-4-3 16:17
就是因为用带中轴的习惯了方便所以没多想才入了MT3543没入SV
真不是抬杠这么和你说吧
唉......你还是没理解我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所谓055更稳,这跟价格没关系!并不是055花了更多成本、有更高售价,所以稳定性更好,真的不是(055不管是铝合金的,还是碳纤维的,制造成本肯定远远低于你手上的3543。055之所以卖到更贵,只是品牌溢价,和不同的定价策略)。而是,055有更大的体积和自重!这才是关键!
如果你能接受更大的体积和自重,那么老款的MT-3541肯定更好。
中午跟工程师沟通了一下,稍后再研究下,看能不能把中轴部位再优化一下。
我也没有抬杠的意思,我只是希望把事情说清楚。轻量化是多数用户的迫切需求,又轻量化、又不降低稳定性、可靠性,这确实是难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