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解析
Rival不能算是个外形抢眼的鼠标,事实上,steelseries的鼠标看上去都很平实,除了外壳漆面的颜色,形态本身一向中规中矩(除了最初的IKARI看上去很特别)。本次的rival 700作为有线的顶级配置还是保持了这个传统——强调细节材质,但造型很规矩。 Rival 700标准版的外壳是水转印的暗纹,颜色有点灰黑又似乎略带棕。拍照时因为有打灯,所以纹理看得很清楚,否则在没有反光的情况并不是那么明显,效果低调。 曲线向前延伸,在顶部按键处开始背脊的棱线突起,模具还是比较有细节的。在分体式按键与后盖之间是“硬切”的分界线,但拼合均匀规整。 按键为哑光黑色,看上去不像是“类肤漆”,也不是沥青一样的磨砂塑料,而是一种看似与后壳“水转印”一样的黑色漆面,质感舒适细腻。经过咨询厂家,其实是与ABS塑料一体注塑而成,视觉效果和牢固度都很不错;滚轮还是橡胶包裹,只是截面上看,纹理不再像以前那样突出,其实这种方式更不容易打滑。 拇指位置前方有一块亮面的区域,为了角落OLED的显示透光,使用了透明塑料,在屏幕没有点亮的时候,看上去像是镜面漆。 右侧则是一整片的防滑颗粒橡胶,这次不再作为独立的模块,而是同按键一样,与框架件儿是一体成型的,话说一体注塑对模具的结合精确度上来说**提高了,但是否耐磨恐怕与此无关,不过厂家已经确认了耐磨度的提升(猜测或许橡胶材料本身有所改变吧)。 脚贴为三点式分布——靠上两块,尾部一整块,底盘模具在每一块开槽上都预留了易换口,方便拆掉脚贴。USB的特写可以看到锁扣装置。 附带两条线,一条尼龙包裹,一条塑胶软线,长度分别为2m, 0.9米,方便不同使用习惯和使用场合的玩家。这恐怕也是为何要把一个有线鼠标设计成可拔插连接方式的原因吧。 题外话,“游戏玩家”还真是一群不好伺候的存在……鼠标线吧,尼龙硬,塑胶没档次;微动吧,这个回弹差,那个寿命差;引擎嘛,这个兼容性不好,那个定位不准确,再来那个静默高度太高……等等吧。针对这点,很多厂家把模块化作为解决方案,让玩家自己去形成自己的配置。但其实真的到手了,按照自己的需求组好了就不会再拆,可能定制化(部件可选,类似NIKE ID的做法)也是个不错的解决方式。 尾部的橡胶塞这次虽然不是模块化的主角,但若是要拆卸,还是要先把它拿下来。 从尾部掀起来就可以把后壳拿掉。 Logo背光的部分为半透明材料,起到了柔光罩的作用。 以镜面壳为例,换上的效果如下,在不改变其它部分的情况下,只是后盖的更换作用有限。如果换的颜色或图案太过不同,恐怕视觉效果不见得合适,个人还是偏向于黑色或暗纹的配置。 底部的另一个可更换的模块,四颗螺丝打开即可拆下。 “整块部件打包”的做法,让引擎的更换成为可能,这也是为了满足挑剔的玩家吧,毕竟这个部分并不是需要经常变动的。 模具的形态,一些转角和凹凸都帮助底部的定位稳定,通过12针脚端子的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 “模块化”是各个厂家都在进行的尝试,从多年前的砝码配重调节就开始了,如今已经五花八门,有磁吸附的,有螺丝拧的,也有直接打开外壳的,有针对视觉效果,针对微动的,甚至对核心也已经出现了,究竟调节哪里才是最重要的、哪里才是最有效的,各厂家的理解似乎不同,Rival 700从本质上来说,调节的是引擎和线,至于后盖,对手感和使用影响则基本可以忽略。 |
LxSyLlXxLove: 现在的鼠标这么多按键都不知道干嘛,唯一的三键而且属于大鼠沾边的也只有蝰蛇了,我就是蝰蛇用到死了估计要,能不能出一款7.2CM宽度以上,15CM长的传统三键鼠标 ...
LxSyLlXxLove: 现在的鼠标这么多按键都不知道干嘛,唯一的三键而且属于大鼠沾边的也只有蝰蛇了,我就是蝰蛇用到死了估计要,能不能出一款7.2CM宽度以上,15CM长的传统三键鼠标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310112100042806
GMT+8, 2025-2-2 00:48 , Processed in 0.00965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