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也就是2021年,大概6月份的时候,我发过G-iota磨豆机的开箱,如果你还没有看的话请一定先补课,因为如今,这已经是家用磨豆机里的绝对新宠:[美食] Pro Barista Coffee Grinder G-iota White 意式奶咖零残粉的入门首选
入手后总觉得虽然残粉很少,但磨粉的稳定性并不高,最简单的辨别方式,同一个时间点去磨同一个豆子,前后磨2次最后萃取的时间差异会有3~5秒的差距.
我们都知道玩意式半自动最基础的,就是控制变量,因为只有当变量可控之后,我们才能通过对比来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口味,因此和一直私下教我玩咖啡的炉子交流,因为他其实也入手了这台磨豆机,他的意思是:轮子啊,我们这个磨豆机的原配刀盘...emmmm...确实不太行,要不要升级一下?
于是,3K不到的磨豆机,却重新换上了千元级的刀盘,而且还是棒子货...大家都知道我恨棒子货...但是无奈,一步到位也就这个了.
其实这套刀盘是我在疫情前就买到手的,但因为疫情...本来炉子还说"轮子啊,要不微信视频或者语音教你怎么换刀盘吧",哪怕疫情那段时间闲到无所事事的我毅然决定"我等你来!"
最右就是SSP的刀盘,而左边,统统都是炉子带来"上门服务"的工具.
首先是拆机器,拆不难,但麻烦的是内部的清洁工作.
G-iota使用的是64mm的平刀,上下两把.
虽然是"零残粉",但依然可以看到各种地方留有豆粉,这些都要先清洁,不然不好下手.
为了找到原厂螺丝的扭矩,炉子特意带了一把带扭矩的螺丝刀,通过反向推测的方式,逐渐判断出原厂刀盘螺丝的扭矩.
最后猜测大概原厂刀盘的扭矩在1.9nm左右,仅供参考.
SSP的替换刀盘,有份上下.
拆下来的原厂刀盘后面,瞧瞧,所以"零残粉"吧,不要太较真,这里那里总会有残留的.
上下刀盘的底座统统都要清洁干净,一般就是用小嘴的吸尘器吸干净,清洁到这个程度差不多就可以安装新刀盘了.
差点忘了还有出分口,乖乖了,依然还有那么多的残留...
终于,新刀盘上位了,这时候炉子示范了刀盘装上底座后螺丝在还没有固定之前刀盘可平行位移的"旷量",其实这就是这台机器便宜的原因哪哪都不追求高精度不追求细节,因此始终胜在"性价比".
为了防止下刀盘锁紧时的"头头转",还需要借用一把一字螺丝刀来帮助固定.
到此的工作还是没什么难度没有压力的,谁都能轻松搞定,那么接下来才是真正需要经验并且需要知道磨豆机原理的操作了.首先要在上刀盘和三个固定螺丝的某一处做个记号.
通过这个记号我们才能知道需要调整的间隙(角度)到底是哪个位置.
接着用红色记号笔在刀盘的周边一圈打上记号,虽然炉子在拆下我原厂刀盘时候看了下磨损说"你这个居然很均匀比我那台好多了",但依然重新拆装过需要重新校对.
盖回上盖.
原来的间隙刻度已作废,SSP的刀盘间隙和原厂刀盘不一致,因此我们不能再继续参考原来的刻度,
这时候就需要经验来开机->调整上下刀盘的间隙->听声音辨别是否停止->关机取下上刀盘看磨损结果,炉子说"你这个一点都不偏磨完全不需要调整间隙了,我带着锡箔纸都白带了",lucky for me~
同时炉子还带来了自己家里烘焙的豆子让我品尝,赶紧冲一杯.
都说炉子的奶嘴压力很大不好控制,但炉子依然炉火纯青,等等...都有个炉...
炉子说"诶呀,奶打的太稀了"...
为了品尝炉子带来的SOE单品豆,同时也为了试验磨豆机的状态,再来一杯~
这次感觉有了~
渐入佳境...
还差一点...
欧耶~新刀盘上机已经差不多一周,通过我这几天的对比,确实,喝的出的口感层次更多了,对豆子的风味理解更直接更容易了,最毒的...还是炉子带来的SOE中烘...自己家里特意为了迎合我口味烘成的中烘...害得我喝出感觉了却外面只能买到相同豆子的浅烘...是不是下一步就要研究如何自己在家里烘豆子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