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解析
包装结构和封面图案和普通板ROG Strix系列显卡类似,但底色更改为了银白配. 内层包装同样更换为纯白. 特色的底纹装饰依旧. 包括说明书封套,支撑架和特色魔术扎带在内的附件同样做了白色化. 显卡支撑杆,内侧带刻度. 固定旋钮螺丝上印有ROG Logo. 内层伸缩杆亦可调头作为螺丝刀使用. 为了提升产品档次感还额外附带一枚ROG扳指.并提供收纳袋. 四面则是不同形态的ROG和ROG Strix的Logo和各种品牌要素. 随附的12VHPWR 电源转接线为“三转一”的款式.由NVIDIA统一提供,因此并未白色化. 显卡正面.造型上和普通款ROG Strix保持一致,而原本黑色的外框与风扇,红蓝配的底色等均替换为纯白. 显卡背面.背板同样更换为全白. 外露的核心背部与散热扣具框. 背板位置需要露出展示的GeForce RTX标识. 中间亮面切线条融入ROG变形装饰字.搭配ASUS总部坐标信息等装饰. 背板尾部的排风孔,以斜线和亮面画出ROG的”败家之眼”标志. 双BIOS切换开关,模式标注提示则印在背板上. 输出接口方面提供三个DP1.4a和两个HDMI 2.1.相比公版配置多增加了一个HDMI 2.1.整卡达到3.5槽厚度并采用超高越肩式板型,但挡板只保留标准双槽规模.外框侧增加了全包围和栅格,提升整体感. 和挡板侧对称的栅格式尾部外框.角落位置提供支架固定孔位. 装饰的ROG Logo标牌. 配备ROG Strix系列标志性的”Fan Connect”设计,即板载额外的双4-pin PWM风扇接口. 与顶部的ROG灯标一同以红蓝过渡色循环流动的默认灯效.和普通版相同,并没有出厂预设更改为彩虹色或是纯白色特效. 顶部以中框形成包围并展示品牌商标.中间散热鳍片的位置则彻底无遮挡以避免排风受阻. 需要在顶部位置展示的GeForce RTX标识. 以ROG完整名称制成的灯标. 12VHPWR电源接口.且为了方便接线插拔改用了反转方向.不过由于目前市面上其余品牌都以搭载标准方向为主,在其他品牌跟进成为主流前在配件兼容(比如90度转角接线)上可能适得其反. 底部外框侧与顶部类似,同样完全留出散热鳍片的排风空间. 正面面板白色化后依旧保留了原本亮面的ROG Logo装饰和不同风格的底纹等特色. 左上角的ROG变体字亮面装饰. 风扇外框的饰圈. 巨大的”败家之眼”装饰则变为了银色纯色. 风扇配置为三把10cm的七叶连框风扇. 中置风扇扇叶方向相反,结合两侧正向扇叶风扇优化整体风道. 显卡全长约356mm(不含挡板).对机箱显卡位的长度空间有很高要求. 厚度约70mm.占3.5槽位. 高度(含挡板尾部)约165mm. 分解. 散热器沿用了更高端的ROG Strix RTX 4090上的同款方案. 真空腔均热板底座.直接覆盖GPU核心和显存颗粒. 真空腔均热板的收口. 供电MOSFET位置附加了底座与导热垫,使整个散热模块可一并兼顾. 七条长热管贯穿整组散热片阵列. 其中四条热管在离开均热板后仍保持平直,而与之交错三条热管小幅弯折以更好地接触鳍片阵列的另一侧. 平铺型的散热片排列布满整个散热模块,使整体不再像传统设计那样拥有两段式结构,减少了热管弯折转向的需要和损耗. 俯视角度.散热片间距适中,鳍片则采用较薄的规格. 鳍片高度针对板型微调. 背板内侧. 供电位置贴有导热垫使背板介入辅助散热. 板卡正面.板型设计与ASUS自家TUF Gaming系列类似,但增强了供电规模并微调了外围扩展(风扇接口等)配置. 板卡背面. 本次样卡已采用了的最新的AD103-301款式的RTX 4080 GPU. Micron美光的GDDR6X显存颗粒,单颗16Gb 32bit,共8颗. 18相GPU供电和3相显存供电. GPU供电主控MPS MP2888A. 显存供电主控uPI uP9529Q. GPU供电每相搭配一颗Infineon TDA21570(70A) Power Stage MOSFET. 显存供电每相搭配一颗Vishay SiC639(50A) Power Stage MOSFET. 提供灯控功能的AURA控制器和额外风扇接口的ITE IT8915FN-56芯片.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310112100042806
GMT+8, 2025-1-4 05:55 , Processed in 0.00977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