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解析
ROG作为华硕的信仰支线,其细节和用料工艺都是可圈可点的,Horus的复杂造型,尤其要靠这点来提升整体气质。在金属“眉框“部分,“镶嵌“了ROG的完整logo,一体式的黑化镜面效果看上去bigger满满,相比普通红轴版本(Claymore)的ASUS拉丝logo,这里也是个细节上的改变。 漫反射的“眉框“厚度感人,处理极细腻,颜色比整体上盖明度高那么一点,显得发灰些,配合logo和左右两个巨大的六角螺栓,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也是整个键盘最大的视觉元素。 一体化的结构,所有的角度变化都是平顺的,没有割手的地方。 在这层的下面,主上盖使用黑色金属法丝纹的质感,与眉框分开层次,用料上同样是厚度感人,开孔精确——所有的指示灯都通过开孔透出。轴体固定在上盖上,悬浮键帽(裸轴)方式。 右侧小键盘区上部为双金属滚轮,左右两个分别负责键盘背光亮度的快速调节和系统音量调节。 另外,右侧这个滚轮是具有按键功能的,向内按实现静音的 on/off操作。 侧面与眉框呼应两根金属支架,没有上下盖构成一个盒子,而是通过“芯“与”外框“的镂空式结构实现键帽的梯度,这是horus模具最大的特点。与直接设计个异形的上下盖相比,设计感强烈得多,也让这种异形变化并不单单为了装饰,所以它看上去并没有那么笨重。我后来在想为何这个异形看久了也没觉得腻,就是这个原因,往往我们见过的异形外形键盘,差别就是死死的一大块,只是雕出了些切面,看着闷。 没有装手托的底边与corsair类似,而上面的刮痕也可以看出这个拉丝金属上盖虽然不留指纹,也不会碎裂,但并非坚不可摧,伤害并不会彻底避免。 出线端隐藏在整体框架下面。 外部看上去更整体。 铅笔粗的编织线硬度喜人,除了键盘本身数据传输线,也集成了usb扩展和音频线。 对应顶部的桌面快速拔插接口。 双usb hub。 键帽方面,细腻和规整度不用说了,其涂层厚度是肉眼可见的,透光部分与黑色部分可以指尖触感上充分反映出来。 其脱模的部分更是有着单独的处理,成型模具想必特别吧。而空格的加强筋几乎没有,所以横向捏上去偏软,纵向上由于有个伸出的边缘,对强度上是有所提升,所以感觉倒不明显,其它大键强度则足够。 附带了一组替换M键。 底部磨砂塑料,防滑条厚度和尺寸都可观。 顶部的防滑垫脚在眉框上,其稳定效果看图就能感受到了…… 宽大支脚底端也有防滑设计,由于眉框的高度不低,所以支脚的开合对键盘的倾斜度提升并不是很大。 塑料手托全磨砂的表面让这个巨大的“败家之眼“非常醒目,当然仍然只是普通的光面阴刻,并不带有背光。 这个手托底部也不是镂空的,而是有上下结构闭合,搭载单独的防滑脚。 再看Pugio鼠标,与sica类似,深灰色但并非镜面的哑光外壳手感介于类肤和粘腻的镜面之间,颜色在光线下会变浅很多,实际偏黑灰。 工整度无懈可击,做工优秀。底壳是黑色的磨砂塑料,与上盖可以明显从质感上画出分界,再结合“玛雅纹“的滚轮和亮面的顶部按键,分体左右键,顶视角虽然简单但不缺少变化。 这次的logo部分没有红色的半透明材料打底了,毕竟是RGB背光效果,但与底盘部分不同,没有那么白。 尾部靠底盘有一圈背光层,除了logo和滚轮,这也是整个Pugio最大的一块背光,Pugio几乎全部的背光元素都集中在尾部这里,这条光带在底部有个三角形变化,角度再次提高,配合两块三角形的镜面黑的反光,可以形成一个ROG logo形状(有点像是星战里帝国兵头盔眼部)的轮廓。 侧面的玛雅纹防滑橡胶与正面呼应,同时延续到了底面,变成竖条纹,再以闭合三角形作为引擎开孔,顺着线条刻logo和文字,整个设计做到了“从头到脚”的一致性。 USB镀金口,线是编织包裹的,偏硬,介意此事的准备自己换线吧,绕不过的。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310112100042806
GMT+8, 2025-2-17 00:38 , Processed in 0.00861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