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解析
首先来看Cooler Master COSMOS C700M的外观,机身折角处皆为圆滑过渡,顶部有两个标志性的提手. 多角度看看,前部中央深灰色竖纹拉丝工艺面板延伸到IO区域,并连接上顶部;两侧边用材不同,一侧为钢化玻璃,一边为钢板,边角的塑料饰材从前到后连接流畅,配色协调不扎眼. 然后来看顶部,顶部中间面板散布了大量散热孔,两侧布置了长条状合金提手. 中间雪花布局的菱形散热孔不是很规则的排列,从前部的稀松过渡到后部的紧密,不规则的排布给人视觉上轻松感,毕竟大量排布密集的小孔,看久了有点发毛. 尾部做了一个斜切的过度. 从尾部提起,面板可以卸下. 卸下面板后可以看到顶部的风扇支架. 面板边缘的柔光灯带. 长条状提手比较壮实,装机后的重量不容小视. 提手的前后都做了圆弧下垂. 每个提手前后各两个螺丝固定,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拆下提手就可完成内部硬件安装. 面板前部圆弧切面处布置了整机的IO和控制区. IO区域第一排两边各布置了USB 3.1 Gen1 Type-A x2,中间布置USB 3.1 Gen2 Type-C接口,接口上方激光镭雕了3.0和3.1,简单明了,务实的5口豪华配置,只有一块旗舰主板才配得上.第二排从左至右布置了硬盘灯,重启按钮,电源按钮,HD AUDIO,中间的电源按钮做成了边缘发光的品牌Logo形状,但是没有了COOLER MASTER字样. 来看点亮后的灯效,边缘发光,厂商也有意培养玩家看到这个六边形就意识到是Cooler Master,大厂风范凸显. IO区域的左上方布置了一个风扇控制按钮,可以控制风扇速度,H,M,L,自动,四个档位. 右上方则布置了灯效控制按钮,多种灯效任君挑选,两个按键逻辑为正反向切换. 我们来看前部,两侧为通风冲网. 面板可以徒手轻轻拉开. 想上提起面板后,下部的卡扣松脱,即可卸下. 下部的卡扣. 顶部的小凸起帮助固定. 面板底部有6个弹簧触点,链接前面板灯带. 机身对应的连接处. 卸下面板后,我们能看到一张的防尘冲网. 徒手卸下不费力. 顶部的光驱位可以卸下. 冲网的开孔很密,立方体状布局的菱形开口. 冲网卸下后可以看到内部预装的风扇. 预装自家的风扇,进风方向安装. 来看侧透一边. 门式开口设计. 门板前部磁条固定. 本体塑料饰材做了相应凹陷,对应门板布置了磁条. 门板后部和铰链由卡扣固定. 门板用力上提后可以卸下. 机箱整体都以流线型设计,侧透玻璃也同样来了个”曲面屏”设计. 后部固定有金属件. 金属件和玻璃没有贴合,留有缝隙缓冲减震. 金属件和钢化玻璃的固定部分. 卡扣部分两个金属件和3颗螺丝固定. 不用胶水,而是选择了大圆弧卡扣,钢化玻璃在相应位置做了内凹. 玻璃厚度约为3.9mm. 金属件厚度约为1.4mm,这部分用料厚实. 来看右侧,和做成对称,面板材料从钢化玻璃换成钢板. 同样的门式设计. 同样前部磁吸,后部卡扣固定. 上提后卸下门板. 卡扣部分的金属件,金属和金属之间用铆钉固定. 连接件厚度约为1.4mm. 金属面板的表层厚度约为1.0mm. 橡胶脚垫不大,但很坚硬. 底部的防尘网可以从前部抽出. 防尘网并不平行于机箱框架,前高后低. 依旧是立方体布局的菱形开孔. |
dongdong、: 去年买了C700P,没想到机箱这么快就更新了 我用的那个金属件和钢化玻璃是用胶带粘住的,用了一年,前两天钢化玻璃就掉下来了,也是无语 ...
kikuko69: 已入,但是开启风扇自动调速的时候,感觉都是按照最大速度开启的,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jason_do01: 很壕的东西,然鹅国内卖的实在是太贵了,朋友一个月前在米国300刀买的……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310112100042806
GMT+8, 2025-2-3 20:12 , Processed in 0.00940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