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楼主: nApoleon

一周年庆抢楼开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5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书艺术

(1)简介
  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 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 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 ,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元至明中叶。无论是赵孟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其特点:一是出现了带群 体性质的具个性化的行草书家。二是在碑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风格。前者是一种" 尚势"书风。后者是民间碑书体风格。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
(2)代表人物
A、宋四家之一 --苏东坡
  东坡居士的成就在书史上是很高的:在宋四家(苏、黄、米、蔡)中排在首位(此排位并不是根据出生前后的);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事实上,他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 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大的气息自是他个人的特点,就象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帖"就已惊天动地了。
B、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
  黄庭坚(1045 ~ 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 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 1067 )进士。出自苏轼门下而与轼齐名,世称"苏黄"。与秦观 、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风格有类其诗,以侧险取势,瘦硬奇倔。与苏轼、蔡襄、米芾并称书法"宋四家"。
C、宋四家之一 --米芾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北宋书法家、画家、鉴赏家。字符章,号襄阳居士, 鹿门居士,海岳 外史。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官至礼部员外郎,礼部在唐、宋又称为"海宫 舍人",故世称"米南宫"。因举止狂放,又称 "米颠"或"米痴"。能诗文,擅书法,工绘画 ,精鉴赏。米芾的书法,诸体皆能,尤以行草著称。初 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划挺拔劲健;后法魏晋,尤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体势展拓,沉着痛快,不践陈迹,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以广泛吸收前人的长处为基础,在学古方面,米芾 的功力 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而每一字的结体 是古人的,每一笔的笔法都是 有来历,这也是由复古而变古的一个例证。
(3)作品鉴赏  
  苏东坡《李白诗贴》 苏东坡《黄洲寒食贴》
发表于 2008-2-5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1史前至夏
(1)时期介绍:
  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
(2)代表作品:
  《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石鼓文》等。

<<返回      

1商至西汉
1、李斯
(1)名家介绍:
  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李斯同时也是秦著名书法家。他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返回      

1东汉至南北朝

1、钟繇
(1)名家介绍:
  钟繇(151-230),河南长葛西人。魏朝官至太傅。工书,博取众长,兼善各体, 尤其精于隶楷。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乎自然。笔势如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历代书家亦评为"高古纯朴,超妙入神。"他的字,形成由隶入楷的新面貌,为晋王羲之真书的先驱,故与王 之并称"钟王"。可惜真迹不传;宋以来的《宣师表》、《力命表》、《荐季直表》及 《墓田丙舍帖》等法帖,都是后人的临摹本。钟繇学书是十分勤奋的。幼年曾向蔡邕、刘德升 等求教,在外寻师访友,十六年从未返家一次。刻苦与专一的精神为后人景仰。
2、张芝
(1)名家介绍:
  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 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 。被后人称赞 "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 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之草圣地位。《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 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
3、智永
(1)名家介绍:
  智永僧,名法极,人称"永禅师"。俗姓王。居山阴永欣寺。其书继承祖法,勤精于艺。唐虞世南得其传授。唐《书断》卷中列智永章草、草书为妙品,云:"微尚有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内,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
4、欧阳询
(1)名家介绍:
  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r
5、王羲之
(1)名家介绍:
  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有"书圣"之称。亦长于诗文,但文才多为书法之名所掩,不为世人所重。曾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人称"书圣"。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 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他的作品美妙绝伦,无雷同乏味之嫌。 中国书艺在他笔下成就最高个人顶峰,其后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或意或法、或韵或势,局部过之者不乏其人,整体而论,无出其右。王羲之他的代表作《 兰亭集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三 月三日,他和谢安、 孙绰等 41 人燕集于会稽山阴的兰亭。这是东晋士族贵族风流雅士的一次盛 会。会后共计 赋诗 37 首,辑为《兰亭集诗》。文中记叙了当时燕集的盛况,感叹人事聚散无常 、人生短暂不永。其中写兰亭山水映带之美景、写与会者悠然自得、幽雅大方之神韵的一段, 下笔清新疏朗,情韵绵邈,最为后人所称颂。此外,又有《与会稽王笺》、《又遗殷浩书》等, 表现了王羲之对国事的关注。明代张溥辑有《王右军集》 2 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2)代表作品:
   神龙兰亭、丧乱贴、姨母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快雪时晴帖、孔侍中帖、大道帖。
6、王献之
(1)名家介绍:
   王献之字子敬。生于东晋康帝建元二年(公元三四四年),卒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 (公元三八六年)。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工书画,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与父并称" 二王"。并精小楷,代表作《洛神赋》遒美如花,妙丽之极。为书中精品。
(2)代表作品:
   王献之传世书迹有《洛神赋》、《辞中令贴》、《鹅群贴》、《中秋贴》、《廿九日贴》、《地黄汤贴》、《鸭头丸贴》、《保母砖志》等为最著。
发表于 2008-2-5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1隋唐五代

(一)楷书:
1、褚遂良
(1)名家介绍:
  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字登善,杭州钱塘人。
2、柳公权
(1)名家介绍:
  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懿宗咸通六年(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楷书家。
3、颜真卿
(1)名家介绍:
  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书史亦称颜鲁公。为人刚直不阿。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汇贯通,加 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人称"颜体"。其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
(2)代表作品:
  有墨迹《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祭侄季明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传世,碑刻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麻姑仙坛记》、《元结碑》、《李玄静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传世。刻帖有《争座位帖》等。后人集有《颜鲁公文集》。
4、虞世南
(1)名家介绍:
  生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唐楷代表人物。
5、薛稷
(1)名家介绍:
  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卒于睿宗先天二年(731)。字嗣通,蒲州汾阴人(今 山西)。唐代著名楷书家。
(二)草书:
1、贺知章
(1)名家介绍:
   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卒于玄宗天宝三年(744),字季真,又字维摩,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唐草书家。
2、张旭
(1)名人介绍:
   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张旭苏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 因官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善草书,被人誉为"草圣"。时以李白诗歌,裴 剑舞,张旭草书 为三绝。为人桀骜狂放,精善草书,不治他技,相传旭嗜酒,大醉,呼叫狂走,以头濡墨而书 。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为人豁达,嗜酒。有颠张醉素(怀素)之说。世号"张颠 "。宋朱长文《续书断》卷上,列其书入神品,评曰:"如神 腾宵汉,夏云出嵩、华、逸势奇 状,莫可穷测"。宋黄庭坚《山谷题跋 张旭千字文》云:"怀素草工瘦,而长史草工肥,瘦硬 易作,肥劲难得也"。明 瓒《云林集》谓张旭草书《春草帖》锋颖纤悉,可寻其源。而麻纸桦 煤,古意溢目,真足为唐人书法之冠。张旭不但精善草书,而《郎官石记》楷书。精劲严重,极为精能可爱。因他有 厚楷书基础,所以他的草书虽一点一划,无不合乎规矩法度。楷书一点 根基也无,夸城其谈说能写草书,不亦妄载。
(2)代表作品:
  张旭传世的书迹有《肚痛帖》、《郎官石记》、《千字文断简》、《草书古诗四帖》、 《心经》等。
3、怀素
(1)名家介绍:
  怀素字藏真,今湖南长沙人。俗姓钱。自幼出家为僧。生于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卒于 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唐代明僧,为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于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尤好草书,自言得草书三昧。于故里零陵,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挥毫作书,因名所居曰"绿天庵" 。好饮,酒酣兴发,到处挥毫,人称为醉僧。以草书著名。是继张旭之后又一位狂草艺术家。 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宣和书楷》卷十九谓:"怀素 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
(2)代表作品:
  怀素传世的书迹不少。有《自叙》、《苦笋》墨迹及 《论书帖》、《东陵圣母帖》、《千字文》、《藏真》、《律公》等帖。
4、彦修
(1)名家介绍:
  梁乾化时人。他的草书写得很有特色。北宋李丕绪题其书尾说:"乾化中僧彦修善草书, 笔力遒劲,得张旭法。惜哉名不振于时。"他还把彦修草书模刻上石"以贻同好"。彦修草书 气势磅礴,狂态逼人,有特色。
5、孙过庭
(1)名家介绍:
  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卒于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字虔礼,富阳人,善草书。他在书法史上的意义是,用草书写下了三千多字的书论名著《书谱》。
(三)行书:
1、李邕
(1)名家介绍:
   生于上元二年(675),卒于天宝六年(747),字太和,广陵江都人(今江苏扬州),官 至北海,又称"李北海"。李邕被人称之为"书中仙手",以行书艺术饮誉后代。
2、杨凝式
(1)名家介绍:
  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5),卒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字景度,号虚白。陕西 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少师"。为艺术史上的一位奇人,人称"杨疯子",行书大家。他能吟诗,多杂诙谐,尤善于书札。 杨凝式的字多写在墙上,笔法纵逸遒放。黄庭坚至洛阳遍观僧院壁间墨迹,他说:"杨少师书,无一字不造微入妙,当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又说:"有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 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 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此后,书坛以"颜杨"并称。 杨凝式留下的墨迹已不多,著名的是《韭花帖》。杨凝式变晋,唐楷行书匀密成法,黄庭 坚有诗指出:"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后人以为善评。杨凝式的行草书也奔放奇逸,有《卢鸿草堂图跋》,气势雄浑,极似颜真卿《祭 侄文稿》。狂草《神仙起居法》纵横恣肆,《海岳书评》说其"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 快目"。他有一首《题怀素酒狂帖后》诗,可视为他自己书法创作的经验总结:"十年挥素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草圣未须因酒发,笔端应解化龙飞。"他的书风直接影响北宋书坛, 是由唐入宋的一大枢纽。
(2)代表作品:
其主要作品:
  《韭花帖楷书》,麻纸,可视为杨氏楷书的代表作。 《神仙起居法帖》:小草书。
(四)隶书:
1、史惟则
(1)名家介绍:
  生卒不详,唐广陵人(今江苏扬州),名浩,字惟则。与韩则木、蔡有邻、李潮并称唐隶四大家。
发表于 2008-2-5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至明中

1、米芾
(1)名家介绍: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北宋书法家、画家、鉴赏家。字符章,号襄阳居士, 鹿门居士,海岳 外史。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官至礼部员外郎,礼部在唐、宋又称为"海宫 舍人",故世称"米南宫"。因举止狂放,又称 "米颠"或"米痴"。能诗文,擅书法,工绘画 ,精鉴赏。米芾的书法,诸体皆能,尤以行草著称。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划挺拔劲健 ;后法魏晋,尤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体势 展拓,沉着痛快,不践陈迹,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以广泛吸收前人的长处为基础,米芾学习书法的过 程是漫长而曲折的。他临摹的对象由唐代颜、柳 、欧、褚上溯魏晋,更远追先秦咀楚文、石鼓文与鼎铭,其泛览博观、多方取 资是前人所罕见的。米芾精通前人的笔法,因此当时有人嘲笑 他是"集古字"。但他在精熟古人笔 法后,能扩充运用,成为自己的面目。在学古方面,米芾 的功力 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而每一字的结体是古人的,每一笔的笔法都是有来历,这也是由复古而变古的一个例证。
(2)代表作品
  蜀素帖、召溪诗帖、多景楼帖、三诗帖、彦和帖、虹县帖、吴江舟中诗卷、张季明帖、真帖、丹阳帖 著有《书史》、《画史》等。米光宪辑有《宝晋山林集拾遗》及岳珂所辑《宝晋英光集》,并存于世。
2、苏东坡
(1)名家介绍:
  东坡居士的成就在书史上是很高的:在宋四家(苏、黄、米、蔡)中排在首位(此排位并 不是根据出生前后的);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事实上,他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 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大的气息自是他个人的特点,就象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帖"就已惊天动地了。
(2)代表作品:
  黄州寒食帖、奉别帖、李白仙诗帖、啜茶帖
3、赵佶
(1)名家介绍: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1082--1135),虽说政治昏庸,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 在书法上,他学褚遂良,薛稷的瘦劲,然后再秉之以风神,出之以飘洒,卓然自成一家,名之为"瘦金书"。贴上书法,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书风的形成,证明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
(2)代表作品:
  赵佶作品欣赏:1-12
4、黄庭坚
(1)名人介绍:
  黄庭坚(1045 ~ 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 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 1067 )进士。出自苏轼门下而与轼齐名,世称"苏黄"。与秦观 、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诗,存诗约 1600 首,其中不少 反映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知名的有《流民叹》、《上大蒙笼》、《劳坑入前城》等。 更多的是写景抒怀、赠答题识之作,这类诗最能体现黄庭坚的艺术特色,如《题竹石牧牛》、《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登快阁》、《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清明》等,都能给人以美感享受,历来为人赞赏。黄庭坚诗讲究锻字炼句,力求翻新出奇,形成瘦硬峭拔的风格。黄庭坚词今存180余首,多写恋情。 黄庭坚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风格有类其诗,以侧险取势,瘦硬奇倔。与苏轼、蔡襄、 米芾并称书法"宋四家"。
(2)代表作品:
  书迹今存《华严疏》、《松风阁诗》、草书《廉颇蔺相如传》等。著作有《山谷集》,自选诗文集《山谷精华录》、词集《山谷琴趣外篇》。另有诗文集《豫章先生文集》 30 卷,《四部丛刊》本;诗赋集《山谷全集》 39卷,《四部备要》本;今人龙榆生点校本《豫章黄先词》。
5、赵孟俯
(1)名家介绍:
  赵孟俯(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俯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 ",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 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2)代表作品:
  其代表作品有:仇锷墓碑铭、汲黯传(小楷)、福神观记(楷书)、胆巴碑、兰亭帖十三跋(行书)、雪晴云散帖、洛神赋(行书)、妙严寺记等。
6、康里夔夔
  康里夔夔(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又号蓬恕叟,蒙古族人。 《元史》本传称 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他的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书由怀素上追钟繇,王羲之,并吸取了米芾的奔放,在当时趋赵孟俯妩媚书风的情况 下,能创自己的艺术道路。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 康里夔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杰出书法家特立于书坛,留下的墨迹不多,有行草书《唐元缜行宫诗》,转折圆劲。其《渔夫辞册》,《草书述笔法》确有唐晋风度。所写的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诗,字体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笔法。
(2)代表作品:
  草书尺牍(草书)。该信札极为精彩,虽草草不工, 却笔笔 合于法度。疏密欹正,随性所至。写到最后因语长而纸短,越写越密,甚至字里行间时有添加补写,但并不觉得充塞拥挤 ,相反因字与行间能揖迎避让而显得通灵透气,密而不闷。
7、鲜于枢
(1)名家介绍:
  鲜于枢(1254-132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官太常博士,赵孟俯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二人书法当时并称 "二妙"。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 遒健,他具有敢于创新的精神。他的楷书有《李愿归盘谷序》,笔法古朴,结体谨严,气魄恢宏。行草有所写自作诗《大字诗赞》和《唐诗草书卷》,笔法纵肆,欹态横发。
(2)代表作品:  
  《唐诗草书卷》(草书) --笔法纵肆,欹态横发。他自己说过,写草书要把笔离纸三寸,取其指实掌平虚腕法圆转,写出的字则飘逸飞纵,体态自能绝出,观其草书,确有悬腕回锋之妙。《临神仙起居帖》(草书)--这是他临写的杨凝式《神仙起居帖》手迹,一方面我们可以对照原帖去发现鲜于枢在临帖时如何达到形神兼备的;另一方面,我们也能体会到只有博临众帖才有可能独立门户的道理。
8、耶律楚材
(1)名家介绍: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契丹族。他的书法继承了唐宋颜真卿,黄庭坚书风,以端严刚劲著称。明人宋濂说:"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
(2)代表作品:
  《自书诗翰》(行楷书)--笔力遒劲,气宇轩昂,不拘于一点一画的繁缛,呈现漠北泼辣雄劲之气。

<<返回      

1明中至清

(1)代表人物:
   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张裕钊、康有为等 。
(2)简单介绍:
   清朝时期,士大夫从热衷于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之风兴起 ,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展主流,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灿夺目的境地。可谓 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景观。
发表于 2008-2-5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四宝



    (1)古笔概述:
  笔类制品种类繁多, 毛笔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四宝之一,而 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毛笔容易损坏,不宜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
    (2)古笔的品种:
  古笔的品种较多。
  A、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 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 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
  B、从性能上分: 有硬毫、软毫、兼毫。
  C、从笔管的质地来分: 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 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3)最早的毛笔: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前没有毛笔的实物,但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存有些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1)墨概述: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文房四宝之一。有了墨,中国书画奇幻 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流传到今天,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 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 《汉官仪》记载: "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 ,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2)墨的制造过程: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
    (3)墨的构造与组成: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 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1、纸的概述: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2、纸是人们记事表意的载体
  作为人们记事表意的载体。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没有发明纸时,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 刻铭义,即 "金文"或 "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 竹木片则叫 "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 "石鼓文"。
    3、纸的发明:
  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种定论受到了怀疑。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右纸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 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1)砚的概述:
  砚是"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一。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
    (2)砚的产生:
  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及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 ,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很显然,这是先民们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义化,故这方砚台已超过了五千年了。
    (3)古代的砚和现代砚的区别:
  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研天 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 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发表于 2008-2-5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与文学

    一、书法与文学在创作途径上的关系:
  被称为中国艺术瑰宝的"书法"和"文学"有相通之处。书法和文学艺术虽然分属两个范畴,但就创作途径而言,书法和文学都是通过"字"作为创作载体的艺术,"字"的结构和含义,是 书法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和文学用"字"作为载体,共同传递着不同 的理念和感受。书法是以一种视觉美来展示一种神韵、一种心境;而文学是用内容来反映一种思 想、一种观念。一个通过"字"的结构表现美,一个通过"字"的含义表达美,但二者在创作主旨、风格、法度、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具有相通之处,二者都通过笔墨表达作者所思所感, 因而在传递美的同时,也具有教化的实用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书法帮助文学作品充满厚 重或灵动的美感,文学帮助书法日益完善深刻。都是通过笔墨描摹物象,表达作者所思所感。在 古代,写字称为"书"。就是说字要像我们心中对于自然界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反映作者思想和 情感的起伏变化,进而将字的书写升华到艺术的境地而成为审美的对象。书法作品不是简单的对 自然界物象的描画,而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情景得以交融,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 主张:人如愉快时,面呈笑容,如悲伤时则痛哭,这些内心的自然情感可以通过书法进行淋漓尽 致的体现。

    二、书法和文学在创作主旨、内容、风格上的关系:
  在创作主旨、内容、风格上,书法和文学作品的相通的部分最为直接。都是通过艺术创作, 让人们了解大千世界,书法和文学都把握了人生真境实相,体现了茫茫宇宙、渺渺人生的诸多感慨,饱含了无可言传的情结、无可表达的深思、无可解答的微妙,夹杂着作者的人生体验、所思所感,因而具有浓烈的人文色彩。当然,不同创作主体所反映的自然界物象,直抒胸臆的感叹, 必然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通常,杰出的书法和文学作品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具备个人风格特色,能引起审美者的内心共鸣,从而流芳百世。

    三、书法和文学在作品整体立意和构思上的关系
  对书法和文学而言,作品整体立意和构思都非常关键。晋卫夫人曾在《笔阵图》中说,意在 笔后者败,意在笔前者胜。王羲之在《书论》中也进一步强调,凡书贵乎深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末作之始,结思成矣。这些都充分说明,书法下笔之前要经过深入地思考,只有成竹胸,才能下笔有神,达到高妙的境蜀。文学作品也是同样,需要经过精心审慎的构思,才能使描摹的物象清朗生动,使表达的思想深厚隽永,使作品充满艺术的温情和智慧的光茫。认真的构思,对于书法和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有重要的意义。比如,书法的用笔、结体、章法,诗歌的见景生情 、因物起兴,都有一个表现手法的取舍问题。就创作的过程而言,好的书法和文学作品,都需经过艰苦而漫长的构思、准备,绝不是一挥而就的。立意的过程是作者本人酝酿思考的过程,这一 过程对书法和文学作品的成功非常关键。

    四、书法和文学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的关系
  此外,书法作为一个艺术类别,表现方法和技巧也非常重要。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度,要有基本的执笔、运笔、结构、章法。其次,书写的字的点线笔画必须构筑出字的骨、筋、肉、血 ,充满生命的灵动感和生命的节奏感。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这两点对于文学作品也同样重要。山水、草木、鸟兽、人文都是有生命力的物象,好的文章在笔墨挥洒处固然倾注了作者的热情,但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写作方法,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是文学家心思所在。杜甫曾说"语不 惊人死不休",就说明了文学创作要讲究用词的精妙。前人言,书道之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但书法要表现神采,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则,这就像文学作品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原则来实现一样。一味追求神采而不讲究法度对于书法和文学的艺术表现都将有大的影响。再有,就 艺术表现的手法而言,好的书法和文学作品都做到了全与粹、虚与实的完美结合。荀子在《乐论》中说,不全不粹不谓之美。全,就是孟子所说的"充实之美",是"实"的。粹,就是"去粗取精",是"虚"的。同时,书法的写"字",不仅要考虑到字的笔画,还必须考虑字的笔画间 隔留白,空白也是书法美的组成部分。这就像好的文学作品总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而读起来 才更耐人寻味。

    五、古代的书法、文学巨匠: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名人骚客既是文学巨匠又是书法名家。如:
  1、苏东坡
  苏东坡是北宋大文豪,博学多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上的造诣是有目共睹。而东坡居士在书法上的成就在书史上也是很高的:位于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首位。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东坡绝大部分的书法是相当平实、朴素的;外形左低右高、较为整齐,却有一股汪洋浩大的 气息,独成一体,就象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帖" 就已惊天动地了。 代表作品:《黄州寒食帖》、《奉别帖》、《李白仙诗帖》、《啜茶帖》等。
  2、黄庭坚
  黄庭坚(1045 ~ 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 ( 1067 )进士。出自苏轼门下而与轼齐名,世称"苏黄"。与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诗,存诗约 1600 首,其中不少反映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知名的有《流民叹》、《上大蒙笼》等。更多的是写景抒怀、赠答题识之作,这类诗最能体 现黄庭坚的艺术特色,如《题竹石牧牛》、《登快阁》、《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等,历来为人赞赏。黄庭坚诗讲究锻字炼句,力求翻新出奇,形成瘦硬峭拔的风格。黄庭坚词今存180余首,多写恋情。黄庭坚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风格有类其诗,以侧险取势,瘦硬奇倔。与苏轼、蔡 襄、米芾并称书法"宋四家"。书迹今存《华严疏》、《松风阁诗》、草书《廉颇蔺相如传》等。 著作有《山谷集》,自选诗文集《山谷精华录》、词集《山谷琴趣外篇》。另有诗文集《豫章先生文集》30 卷,《四部丛刊》本;诗赋集《山谷全集》39卷。
  3、李白
  唐朝大诗人--李白,有"诗仙"之美誉,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历代为世人称颂,文学上的造诣非同一般。而唐朝,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名人辈出、大多博学多才。那时的李白不仅仅以诗出名,同时,他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大书法家,风格自成一体,很有特色。
发表于 2008-2-5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与美学

     一、书法美的表现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书法艺术以实用的文字来体现,是否有神韵、有美感,是欣赏书法最基本应注意的。书法美的表现,不外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即"形质"与"性情"两大方面。
  1、"实"(形质)方面: "实"(形质)方面是有形、可见的。就是外在形态;主要从线条与间架结构上去鉴赏;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 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 、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三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
  2、"虚"(性情)方面: "虚"(性情)方面是无形的,就是内在精神,则须从作者对线条与结构章法的处理上显现出的个性特征与艺术风格上去体认。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两方面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他须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评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 说法,但同时又指出"规矩既失,神则无存"。神采美只有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书法家掌握了熟练技巧,运气达于毫端,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气韵和神采才表现出来。意境也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包含意境、情调、 风度、品格等内涵。他与神采、气韵相比,更偏重于作者主观精神的表现,是更高层次的书法审美内容。书法的意境美是可以通过作品的字里行间确确实实的感触到的。

    二、书法与文字的区别 
  中国书法最基本的外在形态是线条。人们在书法线条中,看到的是线条本身的美,它来自与书法家创造性组合的秩序感,同时也让人们在这种具有创作者风格的线条组合中,感觉到了生命的运动和自然的力量。文字要求整齐,能看懂即成,是体现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书法是一种艺术,人们已经全然忘却文字的字意,而更多地关注于线条的美感了。书法只有到了这时,才真正摆脱了文字的干扰而独立,成为一种艺术。

    三、书法的品评
  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他与书法创作取反方想向的运动。书法创作是集点画以成字。组字而成篇,从而表现出作品的神采境界;而书法品评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有书作的意向,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书法品评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 的再创造"过程。

    四、如何欣赏书法
  中国书法之美是世界上独以无二的,欣赏书法得知晓书法的历史和书法的常识。书法的历史包含了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书法常识则包含了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
  1、知晓古今之书法演变──书法史:
  书法的演变是有前因后果的。从殷商的甲骨文到现在所看到的文字,五千年的岁月展露无疑。欣赏时要清楚书法史,了解什么是隶书、草书什么是楷书,不能将不同类别的书法进行比较。
  2、知晓古今之书法家背景──历史:
  著名的书法作品大多都有一段趣闻,这有助于把握作品的内涵。如王羲之那鼎鼎大名的《兰亭序》就是在略有酒意时写下的,事后多次尝试也写不出更好的作品。如果知道这点,就可以深入地欣赏《兰亭序》,否则就无法搞清楚它的前因后果,笔意也无法捉摸。
  3、知晓文字学知识:
  书法家最爱在写时进行一些变化而达到一定的效果,有时将多种字体(如隶书、草书)合为一种字体,有时学仓颉造字,为文字增减笔划。如果不懂文字学,书法中所注重的「整体感」便消失殆尽,没有了字距、大小之美。
  4、有鉴别碑帖之能力:
  欣赏书法必具备鉴别碑帖之能力,避免欣赏到伪帖而不自知,完全吸收,将不利于书法的学 习和欣赏。
  5、要有书写技巧:
  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大部分书法鉴赏家同时也是书法家。知晓书写技巧则可以真正体会书法之美、用笔用墨之妙。
  6、有艺术涵养:
  书法是一门艺术,欣赏书法时要置身其中,投入欣赏,用心去看,去体会书法的"骨力"、 "姿态"、"神韵"、"气魄",才能真正达到欣赏书法的目的。
发表于 2008-2-5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与养生

    人是有生命的。所谓生命,可以概括地理解为生理与心理(即肌体与精神)的依存。二者缺一不可。没有肌体,精神无以寄托,生命就不存在;徒有肌体,但缺乏精神,生命也难能延 续下去。生活实践证明,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对于人的健康长寿的确有一定作用。 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年龄情况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人活七十古来稀",而历代书法家却有很多 活了七八十、甚至八九十高龄。例如,唐代的柳公权八十七岁,欧阳询八十四岁,虞世南八十岁; 其后的徐浩七十九岁,杨凝式八十一岁,杨维贞七十四岁,文征明八十九岁,刘世安八十五岁, 梁同书九十二岁,翁同和八十五岁,包世臣八十岁,何绍基七十四岁等等。可见,练习书法的确有助于人的健康。

  书法练习是一门艺术追求。练习书法时思想高度集中,甚至还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心情和思想都融入文字的意境美中,对眼前或身边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而进入既轻松又安适的状态,没有了妄念和烦恼。得到美的享受,使人身心愉悦。性情得到陶冶,精神莸得享受,因而有益身心健康,对养生大有好处。倘能持之以恒,还能达到意念集中,襟怀坦荡,身心愉悦的境界。

  书法与养生的这种维妙关系,从"练功"的角度也可以得到解释。事实上,写字时端坐的姿势,就是气功里所讲的“坐功”。一个人若能每天坚持坐上一阵子,便可以象练气功那样,达到以意导气,使人精神振奋,意守丹田,呼吸匀称,肌体和精神得到协调一致。如此坚持下去,定会有益身心!少生疾病,健康愉快,延年益寿。
发表于 2008-2-5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联巧对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 身轻担重轻挑重
脚短路长短走长
   
船漏漏满锅漏干
灯吹吹灭火吹燃 酒客酒楼同醉酒
讨人讨画好吟诗
   
鸡蛋无盐真淡蛋
猪肠未切好长肠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玉头起芋头芋头枯 玉头哭
和尚游河上河上幽 和尚忧 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谁曾将此楼一拳打破
我也在上头大胆题诗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
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例运少有余财
   
公一豌婆一豌  姑姑嫂嫂合一豌
新三年旧三年  补补衲衲又三年 书生书生问先生  先生先生
步快步快追马快  马快马快
   
蚕作茧茧抽丝 织就绫罗绸缎暖人间
狼生毫毫扎笔 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

   
红面关 黑面张 白面子龙 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 雄心瑜 阴心董卓 心心夺取汉江山

   
高矮子肩长 短棍赶黑黄牯至小田犁大丘
细大嫂寻新 破布做乾湿鞋去下屋 赔上亲

  
东庙阚西厢房 东西两厢 门户相对 方敢并坐
南京河北京城 南北双京 水土并分 可成霸业
发表于 2008-2-5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字异音

  
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上联:一、三、八字读音 (条),调整的 (调),其余读音(掉),音调的(调)。
下联:一、三、八字读去音,种植的 (种),其余读上音,品种,种类的(种)。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读音:朝朝潮,朝潮朝汐。
下联读音:长长涨,长涨长消。

  
行行行行行行行
长长长长长长长

上联读音:杭行杭行杭杭行。
下联读音:长涨长涨长长涨。

  
乐乐乐乐乐乐乐
朝朝朝朝朝朝朝

故宫太和殿

上联读音:骆曰,骆曰,骆骆曰。
下联读音:招潮,招潮,招招潮。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四川朝云庙

上联读音:朝云潮,朝朝潮,朝朝朝退。
下联读音:长水涨,长长涨,长涨长流。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

上联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下联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酒热不须汤盏汤
厅来无用扇车扇

上联后一「汤」读「烫」
下联后一「扇」读「煽」
发表于 2008-2-5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时辰子为首

十二生肖鼠占头
发表于 2008-2-5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花火树迎金鼠

海味山珍列玉盘
发表于 2008-2-5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花万簇迎金鼠

火树千株展玉龙
发表于 2008-2-5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峥嵘应知花甲易屈指珍惜少壮

江山锦绣乐与赤子同存心服务人民
发表于 2008-2-5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宇尘嚣坚甲牧马立国之道

人寰春暖孺子为牛尽我所能
发表于 2008-2-5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雪花献瑞玉龙飞起三百万

绿酒添欢金鼠报来十二时
发表于 2008-2-5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雪花献瑞五龙鳞甲飞大地

绿酒添欢家人父子庆丰年
发表于 2008-2-5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文明同建设无分甲乙

四项原则共坚持永传子孙
发表于 2008-2-5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岁人奔新富路

甲年众改旧乾坤
发表于 2008-2-5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年大有山河壮

甲岁丰盈日月新
发表于 2008-2-5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来亥去年更岁

斗换星移日转轮
发表于 2008-2-5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午夜钟声响且远

子时月色亮而圆
发表于 2008-2-5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绿酒添香甲子岁

雪花献瑞大丰年
发表于 2008-2-5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甲第宏开他造府

子年兴旺我修楼
发表于 2008-2-5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香鸟语山村好

雨顺风调鼠岁丰
发表于 2008-2-5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又绿江南岸

好雨复滋甲子年
发表于 2008-2-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灌水啦??*/-12
发表于 2008-2-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偷偷灌
发表于 2008-2-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19 */-19
发表于 2008-2-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YEAH 爽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2-3 20:49 , Processed in 0.013274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