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17127|回复: 18

两款显示器,面板冷暖都不一样,为什么校色报告却相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4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ncwk2 于 2016-7-4 22:53 编辑

一个是WLED背光的99.9% sRGB产品(S-IPS),一个是95%ARGB产品(SPVA)。
其中广色域这台切换到sRGB硬件模式下做了sRGB的校色。
光是看桌面背景的灰色都能明显察觉到一个偏青绿,一个偏红黄;然后看白色也是如此,一个偏青一个偏红。
看照片也能发现画面有差别,除了品红比较接近,其他诸如红色、蓝色的差异比较大。
但校色后得到的报告都是合格的,绝大多数色块ΔE都小于1。
但感觉上却是偏冷的这台色块更加浓艳,偏暖的这台反而显得清淡。
有什么合理的解释吗?
发表于 2016-7-4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rrabee2 于 2016-7-4 14:20 编辑

1. S-IPS (?)应该都是CCFL

   或许是LG AH-IPS


2.  SPVA 前几年都是CCFL (SPVA那台是CG241 ?)

    前几年都是CCFL

可能不同驱动晶片/电路和面板特性不同。感受也不同


---------------------------------------------

同样WLED背光比较的话最快去找 Surface Pro 4(韩系)    Surface Book/Surface 3(两个都日系松下) 做比较要保护眼睛少用韩系面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Larrabee2 发表于 2016-7-4 23:06
1. S-IPS (?)应该都是CCFL

   或许是LG AH-IPS

不像是AH,至少是P-IPS或H-IPS,11年上市的型号。
发表于 2016-7-6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1,你让他们加载SRGB的ICC再看看色差数据;

2,校色完成后丢PS里做完色彩管理后看看色差;

3,校色器的兼容性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ncwk2 于 2016-7-7 12:03 编辑
SlayeRBoxeR 发表于 2016-7-6 06:37
1,你让他们加载SRGB的ICC再看看色差数据;

2,校色完成后丢PS里做完色彩管理后看看色差;

都加载系统自带sRGB.icc的话,色差肉眼可辨;
一定要在PS里吗?两边看图软件一样都不行?现在是光看桌面背景色都发现一个偏红了(广色域这台)。
校色仪是EX2,软件是DisplayCAL,应该不存在兼容性问题。
两台机的面板本身会不会就有硬件上的偏色?我见另外两台SPVA面板的Dell和Eizo机型,也是偏红,开始还以为是灯管老化的缘故。
发表于 2016-7-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chncwk2 发表于 2016-7-7 03:00
都加载系统自带sRGB.icc的话,色差肉眼可辨;
一定要在PS里吗?两边看图软件一样都不行?现在是光看桌面背 ...

广色域这台是否有内建3D LUT ?如果没有应该是驱动晶片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Larrabee2 发表于 2016-7-7 12:47
广色域这台是否有内建3D LUT ?如果没有应该是驱动晶片问题

有硬件校色,但不应该是高精度的3DLUT,不过广色域模式下硬件校色下做出来的sRGB方案还比较靠谱,感觉好清淡的样子,还不如硬件sRGB模式下的艳。
我说的灰色偏红是硬件sRGB模式下的观感。
没卖另一台之前倒不觉得,但买回来一对比吓一跳。
不过两台机看图都不觉得别扭,色平衡都还好,就是冷暖差别大。
窄色域那台不做校色前测试最高ΔE是4,整体略偏绿。
昨晚试了一下,窄色域的色温6000K接近广色域的6500K。
发表于 2016-7-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chncwk2 发表于 2016-7-7 17:41
有硬件校色,但不应该是高精度的3DLUT,不过广色域模式下硬件校色下做出来的sRGB方案还比较靠谱,感觉好清 ...

总算明白的你意思了~~~

其实这个问题也算是老生常谈了,根源还是在于色彩管理体系的问题;

我们一般使用的色彩管理体系是CIE 1931,这个体系下广色域和非广色域的屏幕在色温上由于视度的原因有差异的;

EIZO在白皮书里提到了采用CIE 1964的办法去解决,并在CN6软件中整合了这个功能;

我记得DISPCALGUI也有CIE1964的体系,你可以尝试下,有结果了欢迎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ncwk2 于 2016-7-7 22:56 编辑
SlayeRBoxeR 发表于 2016-7-7 19:48
总算明白的你意思了~~~

其实这个问题也算是老生常谈了,根源还是在于色彩管理体系的问题;

你是说只要采用CIE 1931的视角,广色域和窄色域的硬件就会有灰度区别?
Dispcal里有两种 CIE 1964的方案,选哪个?
无标题.png
Profile信息里有“校准曲线”和“色调响应曲线”,这两者有何区别?

1978 2°用的是LAB色彩空间,用这个会不会更好呢?


发表于 2016-7-8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chncwk2 发表于 2016-7-7 22:46
你是说只要采用CIE 1931的视角,广色域和窄色域的硬件就会有灰度区别?
Dispcal里有两种 CIE 1964的方案, ...

选第一个先看看;

一个是对显卡输出的校准观察,一个是GAMMA曲线的绝对值~~~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ncwk2 于 2016-7-9 04:41 编辑
SlayeRBoxeR 发表于 2016-7-8 19:29
选第一个先看看;

一个是对显卡输出的校准观察,一个是GAMMA曲线的绝对值~~~ ...

窄色域机器用了1964后绿色曲线下降一点,蓝色曲线上升一点,但变动幅度都不大,画面略偏紫些,整体观感无大区别,如果不做AB比较不会感觉到有明显变化。

广色域用了1964后绿色曲线下降很多,画面明显偏紫红,跟原来的偏红比更难看。
000.gif


色域范围差不多,但1964的白点坐标是无法与sRGB的白点重合的,这个指标不匹配的话,最后的结果能准吗?
1111.gif


同机联屏的条件下看两台机的纯色表现,红、绿、蓝、品、青这些色块IPS这台都明显比PVA这台浓郁深邃艳丽;
唯有黄色,PVA这台略偏红,但总体感觉还是很正的;IPS这台的黄色就明显发绿、正黄色感觉还算厚重,但发青,勉强过得去,但浅黄色就明显色淡、单薄、偏绿的感觉。
像(251,241,224)这种颜色,在一台机上是灰绿,另一台机上是黄红了。看样子背光的成分的影响非常大。

整体观感上窄色域这台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更加艳丽讨喜,吸引眼球;广色域这台比较中性,色暖偏红。
窄色域这台缺点就是黄色不太好看,白色有点发青;广色域缺点就是灰色偏红较明显。

发表于 2016-7-9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chncwk2 发表于 2016-7-9 04:18
窄色域机器用了1964后绿色曲线下降一点,蓝色曲线上升一点,但变动幅度都不大,画面略偏紫些,整体观感无 ...

那就只能考虑第二个1964看看了;

还不行的话那就是缺乏硬件LUT匹配的结果了;

EIZO使用CIE1964的解决办法效果较为明显,当然人家用了硬件LUT;

一台广色域和一台非广色域使用CIE1931校色后:

1.JPG


使用CIE1964:

2.JPG


改善明显~~~~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SlayeRBoxeR 发表于 2016-7-9 07:12
那就只能考虑第二个1964看看了;

还不行的话那就是缺乏硬件LUT匹配的结果了;

你这个用1964是在Eizo自家支持硬件LUT的软件里做的?那可能就会正常吧。
我只能断掉那台窄色域的,用硬件LUT试试广色域模式下的硬件模拟sRGB和Native广色域下看看灰色是否明显发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SlayeRBoxeR 发表于 2016-7-9 07:12
那就只能考虑第二个1964看看了;

还不行的话那就是缺乏硬件LUT匹配的结果了;

切换回EasyPIX,却提示找不到可用的显示器了,怎么回事?
已经是单独连接这台显示器了。
无标题.png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ncwk2 于 2016-7-10 01:13 编辑

知道了,上面的问题是主机没连接显示器自带的USB Hub缘故,看样子显示器是通过这根线来传递硬件校色数据的。


现在又可以做联屏比较了,广色域这台用EasyPIX硬件校色,窄色域台用DispcalGUI校色(结果用LUT Manager加载)

结果硬件校色的偏红程度比用Dispcal 软件校色的有所下降,但仍然能看出两台机的差异。
硬件校色方案里的三种色域范围下,灰色色相保持不变,只是伽马改变。
色域空间按广度排序是:Native>AdobeRGB>sRGB
Native比AdobeRGB大的部分是红色、品红、青色这三部分,蓝、绿、黄则基本一致。

窄色域机器的sRGB方案明显用的是其自身硬件色域范围,六基色色块表现类似广色域机器的Native方向靠,看Global-Chromaticity色度图也能证实这点;
广色域的AdobeRGB模式还不如窄色域这台看上去浓郁,主要就是红、品区域偏淡。
窄色域这台的毛病就是从绿到黄这块区域偏淡偏绿。

硬件校色和软件校色最大的区别在看灰阶过渡图时表现得最明显。
硬件校色无论怎么变换校色方案,暗部灰阶都是平滑过渡的;
软件校色加载校色的LUT后,暗部灰阶就有断层,不加载的话就没断层。

回到两台机器都用软件校色的比较,把广色域机器切换到硬件sRGB模式下,用DispcalGUI加载两台显示器的LUT方案。

广色域机器在不加载任何LUT的硬件原始状态下,表现居然是最接近窄色域那台机加载LUT后的表现的,加载LUT后就明显偏紫了。目前我初步判断是Dispcal的校色方案里“背光类型”的选择还要重新斟酌。

【事后补充】把背光类型改成“LCD CCFL Type2”后,广色域灰色偏红的问题算解决了,后果是色域范围比之sRGB.icm沿着红色这条边窄了一圈,原来94.3%现在91.3%了。
两台机的sRGB方案现在摆在一起,光看灰色还是有冷暖区别,但不会像刚开始那样觉得是明显的偏某种颜色。

两种校色方案的优缺点:

硬件校色:优点是快速迅捷,一般5分钟就可完成;而且无灰阶丢失;广色域模式下的结果尚能接受,sRGB模拟可能就太素了点,色域收窄明显;
缺点是各指标可调幅度太小,如果用伽马只能按0.2的幅度增减,用2.2刻度出来的结果比2.2略低,大概在2.15左右。

软件校色:优点是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硬件原生色域的自然度高的优势,硬件sRGB方案更接近普通显示器;伽马可按0.05的级别微调,直至最接近2.2;而且黑点可用补偿,能看到更多的暗部细节。缺点就是做完校色后会丢失灰阶,而且跑一遍校色耗时漫长,太特麽的漫长;而且出现问题后查找出原因来通常要好几天。


总结一下:
以上两机的差别在用尽校色手段调到最后,得到的sRGB校色报告都是合格的;
窄色域这台ΔE、伽马平直度、灰平衡的数字都比广色域这台分数高;
如果窄这台能算90分的话,广这台可算80分。尤其是灰平衡这项,窄色域这台堪称完美。
因为色域范围超出了sRGB范围,所以即使是广色域这台切换到了自身表现最好的原生广色域模式下,也只能算跟窄这台打个平手,某些色块的表现都还弱点。

整体观感来看,偏冷和偏暖是背光不同造成的差别,这个不是校色软件能回天的了。
窄色域这台在色深、饱和度、质感、锐度、色彩过渡细腻、色彩分离度上都比广色域表现要好,这种差别是面板特性决定的,所以要专业精修图的话,使用好的高档IPS面板是必由之路。
广色域的价值在硬件校色后的广色域模式,但广色域模式基本只能适用于处理广色域的图片,普通色域的图片最好还是在sRGB模式下处理。
广色域两种模式,我推荐用硬件原生色域模式,比AdobeRGB模式要自然得多,ARGB模式下红、绿、品区域明显发淡,出来的效果也偏黄,毕竟是针对印刷设计的。

发表于 2016-7-11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chncwk2 发表于 2016-7-9 04:10
知道了,上面的问题是主机没连接显示器自带的USB Hub缘故,看样子显示器是通过这根线来传递硬件校色数据的 ...

Basiccolor 的新版本应该有支援EIZO SX的sRGB硬校.

虽然校能还是不如3D LUT机型
 楼主| 发表于 2016-7-11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Larrabee2 发表于 2016-7-11 11:33
Basiccolor 的新版本应该有支援EIZO SX的sRGB硬校.

虽然校能还是不如3D LUT机型 ...

这软件没找到能用的和谐版本。
EasyPIX硬校也能看,就是感觉色彩偏淡,色域不如硬件模式下的宽。
如果对灰阶平滑度没有过高要求,还是首先保证色域和色准吧。
基本只有精修商业片才需要很高的灰阶平滑度。
我觉得SX这个级别,硬件LUT只是能用而已,不能要求太高了。
发表于 2016-7-1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xxxyyy 发表于 2016-7-14 22:49
我也是两台一起接,常用是窄色域的,用dvi接,颜色比较标准,广色域的色彩艳丽,颜色总不是很准,用dp线接 ...

广色域模式下看广色域的片子正常,但看窄色域的片子就觉得过艳。
sRGB模式下看广色域的片子,如果看图软件不支持ICC映射的话就会偏灰偏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1-5 22:37 , Processed in 0.012277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