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yfken 于 2022-8-6 22:42 编辑
十二、与索尼再续前缘----皈依E口全幅
事实上,在2018年10月末我退出富士系统之后 ,唯一的选择也只能是索尼全幅微单了:虽然佳能在那年9月份推出自己的第一款全幅无反( 佳能自己起名叫专微)。但是我对佳能从来不感冒,而且EOS R外形实在太丑,再有,佳能的无反镜头策略似乎是以追求超高素质为目标,净开发什么RF85/1.2、RF 28-70/2这样的巨型镜头,跟我崇尚的轻便与画质的平衡理念相差太远。所以根本不想考虑。 至于尼康,我觉得它的电子方面实力太弱,很难在无反时代有大的作为,最有希望的还是在传感器方面实力超强的索尼。
关于机身,我锁定的目标是旗舰A7R3,这是必然的选择,本来我想等到第二年年初再买,以便价格能再降点,但是我们本地的一个摄影俱乐部计划在2018年12月上旬的一个周末组织一次人像拍摄,是俄罗斯外模,我很想参加,所以临时决定提前购买,在前一周的周末我在本地一家摄影器材店,以1.56万元的价格入了A7R3,比网上价格低100元左右,同时买了FE55/1.8ZA,这是我第二次买这个镜头。
关于A7R3网上有关评价很多,我不想多说,我只说两个感觉: 一是感觉高感还是不行,这是高像素的必然结果;二是感觉它的五轴防抖效果似乎不如A99M2,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我的个人感觉。
关于55/1.8ZA,此头做工没的说,很精致,连遮光罩都有部分是金属,成像上,我上一次买入用在a6000上时感觉一般,也可能是我那个个体不行,这次放到A7R3上再用 ,却感觉颇为不错,拍了两次人像,效果都挺满意。
过了一阵子,我想为A7R3配个长焦,买哪个镜头呢? FE70-200/2.8gm太贵太大,不想买;FE700-200/4光圈不大,焦距还不长,价格也不便宜;FE70-300G焦距够了,可是太贵,一个非恒定长焦卖7000多,无论如何我接受不了,这个头其实就是从 A口的730G改造而来的,现在网上二手的730G才2000多。 要不,用四代环转接A口730G? 可是1个四代环要1400左右,而且最主要,它 太大太丑了 。
过了几天,在论坛上我看到一个网友说A口730G可以用三代环转接,我恍然大悟:对呀,我都忘了730G是有SSM马达的,可以用三代环的,三代环没有那个难看的拐把,好看多了,也轻便一些。
于是花2200第三次购入730G(太能折腾),又花900多买了个三代环。
买来后安上试验了一下,对焦还蛮快的。 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有点偏重偏大了:730G本身就760多g,三代环110g,加一起都将近900g了,有点偏沉,而且加上环后整体太长了,严重的头重脚轻,跟俺的轻便理念不符。所以这套组合买来不到三周就被我卖掉了 。
可是我这人一向喜欢长焦,没有长焦哪行呢? 有一天忽然想起来,美能达不是有个100-300apo吗?很小巧,最重的版本才485g,虽然得用四代环,不过加上四代环那160g,也才640g左右,而且这个镜头最好版本D版的也就1000左右,很便宜,加上四代环有2400多元就都解决了。
不过这样一来,转接环居然比镜头都贵,有点尴尬啊!显得用这个转接环有点不值了。一个1400元的转接环咋得配两个镜头才划得来啊!
灵机一动,想到我有时还真需要200mm左右的大光圈,那干脆弄个美能达的200/2.8G得了,那镜头的的素质有口皆碑,还是全金属头呢!
说干就干,找来找去,在闲鱼上没看到合适的,在淘宝一个二手店里,发现里面既有100-300apo,也有200/2.8G,而且都不止一支,最后选了一个D版的100-300apo ,1280元(不便宜),一个九成新 的200/2.8G高速版,3900元。
100-300apo(D)这头确实小巧,我这个版本是最重的,才485g,加上四代环,640多g,与机身重量接近,感觉还是挺平衡。这头画质还不错,虽然不是顶级头,但锐度足够,最重要的是色彩很好,是典型的美能达浓郁的色彩。唯一缺点就是那个喇叭口的遮光罩太难看。
200/2.8G买来不久,我在闲鱼上发现有一只该头也是带按钮的高速版,成色不比我买的差,才卖3580元,是个人用户,我果断在闲鱼上以4000元将该头卖掉,买入了3580的那个心里觉得很舒坦。
这个200G在网上评价很高,但我试用后还没达到惊艳的感觉。
对于另一个常用焦段35mm,我有点郁闷:索尼的原厂FE35/1.4ZA又大又贵,而且据说全开锐度一般;还有一个35/2.8倒是非常小巧,然而,2.8的光圈也好意思叫定焦? 这两个镜头我都难以接受;可是索尼为了保护那个微型全幅相机:RX100系列,就是不出1.8镜头, 我想过几个解决方案:一是转接佳能口腾龙35/1.8VC单反镜头
这镜头的索尼A口版本我用过,素质不错,全开就锐。镜头不贵,二手用不上2000元。唯卓自动转接环大概七八百元。 还有有一个办法用天工自动环转接福伦达M口镜头VM35/1.2 二代,此头反映不错,略微沉点:470g,价格6000多元,不便宜,而且转接环也挺贵:得1500元,还有一点,此头最近对焦距离达0.5m,有点太长。 再加上当时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此头1.2全开锐度不是很理想,我就暂时撂下了。 2019年2月中旬 ,刚卖完730G,我在闲鱼上随便浏览,发现二手的福伦达VM35/1.2镜头才卖4000多,而且卖的人还不少。其实我对这个头早就心仪,喜欢它的外形和做工, 我浏览着那些卖35/1.2的消息,有一个苏州卖家引起我的注意,他的货很新,包装都全,只卖4380元,还赠送1个国产遮光罩、1个UV镜、1个偏光镜,在原装镜头盖的基础上多送1个国产镜头盖了(因为怕原装弄丢),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对器材非常精心的摄友,这样的人的货成色肯定好,于是我果断买下,又在闲鱼寻了1个卖天工自动转接环的,他只卖1470元,两样加起来不到6000元,我觉得挺划算。 到货后,那只35/1.2镜头果然跟新的一样,真正的全金属,做工极佳,极具抚摸感,特别是那个光圈环拨动时松劲得宜,档位清晰,声音清脆,作为器材党 ,我对这镜头喜欢极了!通过天工自动环按到A7R3上神奇的实现了自动对焦,而且对焦速度很理想,哈哈!我非常高兴! 此头发色与索尼镜头大不相同,大概就是德味吧!
2019年春,我想买一只FE85/1.8拍美女,网上都说这头锐度不错,就是焦外太一般,抗眩光也不成,但它第一轻便,第二便宜。本来想在本地实体店里买,但一问报价,3800元,比网上贵100元。于是决定还是网上买 。 到我厂买索尼器材的淘宝上赫赫有名的华庭数码一看,夷,又降了点:报价3680元,我果断下单买了。
买来一看,做工还可以,是那种很薄的金属外壳 ,带按钮。可惜此头还没等我拍美女就被我卖了。
过了不到一个月,我又想买个微距拍花用,目标嘛,当然是FE90 2.8macro,此头让我很无语:三年前它就是5700元左右,现在仍是这个价格,价格太稳定了。我原来以为它能降到4000多元呢!
在淘宝上搜索一番,找到一个有销售纪录的卖得最便宜的店,价格5670元,买下了。
这个镜头是我在索尼原厂头中以外形论最喜欢的一个镜头,2016年就已经曾列入购买计划。唯一遗憾是它的遮光罩是喇叭形的,不像腾龙新90微F017的直筒形遮光罩好看。
我唯一用过的一次就是取一个花窖拍花,效果很不错,感觉1:1的放大倍率真的不一般。
FE口的标变以前一直很愁人:因为24-70这个焦段,旅游吧太短,多数使用它都是连景带人都拍,是个万金油焦段,所以并不适合用 f4的,何况FE24-70/4ZA的素质备受指责,都说边角太滥; 而24-70/2.8GM第一太大,第二太贵,第三品控还有问题,个体差异大,所以我对它毫无兴趣。 然而2018年4月腾龙28-75/2.8的出现,把标头这个问题解决了,尽管它广角不足,尽管它用料做工一般,焦外一般,但是第一它很轻便,才550g ,第二它锐度很高, 所以这个头从不到5500元炒到了6000多元,可见索尼FE口用户对便宜量又足的标变是多么的渴望。 我早就计划参观2019 China P&E 博览会, 后来又邀请一个也玩摄影的好哥们跟我一起去,他为了参加这次展览,特意下单买了个标变:适马24-70/2.8。我本来嫌腾龙28-75/2.8现在价格被炒作的太高,想再等一等,听他一说也活了心,上淘宝一查,国行6500,有现货,港货5950元,各店铺纷纷说无现货,得等几天,再等几天怕不赶趟,毕竟下周末就去了,再说即使再来货,看这股热卖的劲头,价格也绝不会降。在淘宝上查了半天总算找到一个北京的规模不大的店铺有港货的现货:5950元,果断下单买了。 此镜头在北京到北京去了三个公园,到P&E又拍了不少模特,对其成像很满意,而且发现近摄效果很不错,拍花的特写来像是长焦拉的似的,背景虚化挺好,算是惊喜吧!此头 算是买对了,算是个全能头吧! 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做工不是很理想,虽然同样是塑料镜身,我的原来A口70-300G做工就很棒,而这个还是略显粗糙,镜身上居然有两道接缝 ,我晕!
这个镜头出片很锐利,而且还有19.cm的微距 ,确实个多面手 ,我对它很满意。
年初韩国三阳公司公布了FE口af85/1.4镜头,据说素质不错,77mm的滤镜尺寸,稍有点粗,不过分量还凑合:568g ,比FE85/1.4GM那是轻多了,据说成像素质与85/1.4gm相差不多,焦外柔美,如果真是这样,俺就买一个。 2019年 4月份我到北京参加了 2019 China P&E 博览会,专门到三阳的展位用我的A7R3试用了一下三阳AF85/1.4FE,成像效果还是不错的,全开仍然十分锐利,但是有两个缺点:一是体积太大,由于是77mm的滤镜,所以镜头很粗大,安到A7R3上不是很协调;二是原以为镜身是金属的,可是实际一摸 感觉像是塑料的,对于我这种酷爱金属镜身的器材党来说真的有点纠结。 但是前天晚上浏览色影无忌论坛看到一个外地摄友发帖说他在京东下单买了一个,心里好痒痒,毕竟对FE85/1.8的1.8光圈和较低端的定位有点不满足,而且也怕这镜头万一 像腾龙28-75/2.8似的 成理财产品,被炒得越来价格越高就糟了,于是在淘宝找到一家预售三阳AF85/1.4的看上去比较靠谱的的店,价格5299元,这和在P&E展会上三阳展位那个小伙告诉我的价格是一致的。店主是北京的,唠了几句 ,他告诉我第二天很可能就到货,我果断下单。然后很快把FE85/1.8挂闲鱼上出售了。 这头的素质没得说,全开就锐,而且虽然金属感不强,但做工极好,单说那镜头盖就甩索尼N条街。我用它拍了两次室外人像,非常满意。
6月28日,腾龙17-28mm f2.8 Di III RXD镜头(型号A046)正式发布,滤镜口径67mm,长度99mm,重量只有420g!很难想象一支全画幅超广变焦居然能做的如此小巧轻便! 比28-75明显矮一截
我原来就听说腾龙今年要出大三元中的超广角镜头,心里就想最好也像28-75一样轻便,但没想到这镜头居然比28-75又轻了130g! 而且这镜头还是个内变焦(虽然不是真正的内变焦),变焦时镜筒长度不变,实在令人喜出望外!我不禁为之怦然心动:就冲这个份量即使画质稍差那么一点点也值得买呀! 后来看了几家抢先评测普遍说中心画质很棒,但边缘略差,广角有一定的畸变。我立马觉得这镜头非常值得买,就看价格了。 一开始网上透露说官方价格6800元,我觉得这价格有点稍贵,超出心里预期,但可以勉强接受。 然而没想到7月之后淘宝陆续开始有店铺预售,价格居然不是7580元就是7380元,我吓了一跳:腾龙这是疯了吗?怎么能卖这么贵。我认为这是官方旗舰店正式销售之前,一些店铺在打时间差多挣点钱。 然而7月中旬之后,淘宝官方旗舰店也开始销售,价格居然还是7380元! 我靠!官方居然也卖这么高的价格! 我真有点愤怒了----难道是去年28-75的销售火爆让腾龙太膨胀了? 我下定决心,这镜头超过7000元我肯定不买,打算明年再说了。 可是后来在论坛上陆续看到有一些摄友出手买了该镜头,我心里又痒痒了,再说我每年秋天都要拍秋色的,这镜头如果今年不买错过秋天的美景实在可惜。于是我想到闲鱼上碰碰运气--因为我知道闲鱼上通常也有崭新的摄影器材出售,价格要比淘宝上便宜一些。结果碰到上海一位个人海淘卖家卖17-28,是日行,需要从日本寄回来,他这一批定了5个,正从日本往回邮寄,价格是整7000元。于是当时决定就买他的,大约十天之后,镜头到手。 (这不是我拍的)
安到A7R3机身上大小很协调,感觉这镜头应该跟FE24-70/4ZA大小差不多。
2019年7月10日,索尼发布了广大索粉盼望已久的FE35/1.8镜头
长期以来,E口 的35mm焦段一直令广大索粉很郁闷:35/1.4ZA太贵太大太重,而且全开一般;35/2.8光圈太小,大家都觉得35/1.8是最均衡的选择,可是索尼可能是为了保护RX1系列全幅卡片机迟迟不出35/1.8规格镜头,这次大概是迫于 竞争对手的压力终于出了 。看看规格还不错: 长度73mm 重量只有280g! 最近对焦距离0.22m,9片光圈。
感觉还不错啊 ,超级轻便 ,很适合挂机,不过开售价有点坑:4700元 ,作为没有蓝标,也没有G标的头这个价格真有点贵 。
所以 ,我当时觉得想看到合适的价格恐怕得明年再说了 。
恰巧在这时,我对手里的VM35/1.2感到失望:上周六我去千山龙泉寺,用这个头拍了一些小景,自认为端的很稳的情况下,100%放大后分辨率一般,而 同样情况下我用腾龙28-75拍则分辨率好得多,这使我想起曾在网上曾经看到一位摄友评价这镜头说根本不像这个年代出的镜头。所以我决定卖掉它,寻机换 FE35/1.8。 我把VM35/1.2和配套买的天工自动环都挂到闲鱼上 ,第二天就卖掉了,不过加起来又赔掉 1000元:VM35/1.2我买的时候是4380元,这回卖了3700元;天工环买时 1400元,卖了 1000元。 11月11日补记:
2019年10月中旬,我卖掉了E口半幅全部器材:6300机身、16-70/4 和 10-18/4两个镜头,换了整整1万元钱,准备用这个钱再买个A7M3----为啥?因为想和A7R3组成双机。。
10月下旬,我考虑再三,卖掉了FE90/2.8MACRO, 因为我第一嫌它偏大偏重,第二实在不喜欢他那个喇叭形的遮光罩,第三觉得两个腾龙恒变焦都有小微距功能,这个头目前对我用处不大。卖了5050元,用这个钱我添置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修图用。
2020年12月15日补记:
2020年6月,我在淘宝上发现,FE35/1.8价格已经跌入4000元,于是搜索一番,最后在一个不知名的店铺花3869元购入一支国行全新的FE35/1.8,到手后发现,做工确实很不错,明显比FE85/1.8强,接近55/1.8ZA的水平。最近对焦距离号称0.2m,但实际测试明显不如我当初用过同样标注0.2m的A口的腾龙35/1.8,那个头几乎可以抵到遮光罩边缘拍摄。FE35/1.8锐度很不错,但确实没有什么氛围感。
十三、终于还是没放过松下
在《试水M43》那个章节里我就说过,最初我看上的M43系统机器并不是奥巴EM5mark2,而是松下GX9,只是因为当时后者的价格还高达4000好几,才买的前者 。
2019年 10月下旬,我到淘宝闲逛时,发现全新松下GX9机身已经降到3000元左右了,我心一动,马上到闲鱼查了一下,发现二手的价格有点偏贵,普遍在两千七八,甚至还有卖3000多的。
其中有一个卖3500元的,机器倒是不错:99新,2019年7月末入手的,快门42次,黑色机身,不仅箱说全,而且还多了一块原厂电池和一个兼容座充(原厂无座充),我在这机器的页面上留言说:“您这价格比全新的都贵好几百呢!” ,过了几个小时,卖家在下面留言说:“想买的话价格可以私聊”,我就跟他私聊,他说价格是随便写的,也没看全新的价格多少,又问我多少钱肯拿? 我说2600元我要了,不料,他却很痛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就付钱下单。
东西到了之后,我一看,卖家没说谎,真的跟全新的一样,品相极佳,我很满意。
(图片都是网络下载,不是实拍)
其实,因为我手里已经有了奥巴EM5mark2,再买这个同样是中端的机身意义并不大,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是像素增加到2000万。再者,我考虑中到手里的松下DG12-60镜头配这个原厂机身可能更好些吧!
到手的那周周末我正好去北京看孩子,于是就把GX9接上DG12-60带去了。在北京,我带着它去了潭柘寺,拍摄的效果自己觉得还是挺满意的。
但是通过北京之行,我也下定决心卖掉GX9,为什么呢?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GX9的握持感太差,那个手柄位置不够突出,配DG12-60根本握不住-----要知道DG12-60并不算很大的镜头,才320g重。最糟糕的是几乎没有给它做第三方加强手柄的,网上找了半天,只有一个老虎钳品牌的黑檀木手柄,但价格贵的吓人----居然要480元!原厂还有个手柄们也基本找不遇到卖的,价格更贵:500多元,而且安上后根本无法换电池(设计它的工程师真是个脑残)。EM5mark2虽然也握持感不好,但网上卖的第三方手柄有好几种,而且价格也可接受。
第二,GX9的EVF效果实在不怎么样,颜色偏白严重失真,有点晃眼,而且旁边那个调节装置是残废的,根本无法让视野清晰起来。
第三、GX9背面那个横滚轮位置设计的不好,正好紧挨右手大拇指,总是误碰-----那个区域本来就应该全给大拇指留着。
这几个问题还是挺致命的,因为我买GX9的用途主要是旅游,握持感差的话根本受不了。
上面说的都是缺点,其实GX9的优点也不少:一是操控比起奥巴EM5mark2强不少,EM5mark2的几个自定义键根本不好用,简直就是摆设,而松下的自定义键却很好用,平时拍摄的主要操作都可以直接用按键和旋钮先解决,不需进菜单;二是做工很棒,紧凑精致,很讨人喜欢;三是菜单设计更合理更人性化,比奥巴强很多。 这个机身我2500元卖给了群里一个外地摄友 。
请看下一章节:十四、再度买入E口半幅 :https://www.chiphell.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010662&pid=452778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