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入咖啡的坑是19年的时候,当时分别写过,"[败家] 意式咖啡萃取之坑--只恨自己跳的太晚~"和"[美食] WPM Niche Zero 真正的零残留咖啡磨豆机"事实上从2020年一直到最近,这套La Marzocco GS3P+Niche Zero组合就一直很稳,没怎么动过,也觉得没必要再动了,当然,真要说提升空间,磨豆机算是一个可以切入的点,虽然期间朋友还是入了魔王的EK43s,但我始终觉得吧,一来价格,二来体积,三来定位,真的,放家里想想还是算了吧,直到最近朋友告诉我"轮子轮子,咸鱼这家这个磨豆机可以冲,你冲呀,巴拉巴拉巴拉,所以你冲伐?",打开一看...零残留,小巧,平刀,才3K...这不冲还是人?结果我刚冲完他也跟着一起冲了...等待一个多月最终终于到手.
因为是那种工作室类似客制化的玩法,所以这牌子其实官网都只有一些简单的介绍,而产品的包装嘛,也很简陋,随便看看一些规格吧.
先来看看G-iota和Niche Zero的体积对比吧,其实差不多,长宽高,真的差不多,家用设备嘛,这样放着还是挺合适的,再大就真的...反正我是觉得没太多必要,后面展开说.
但颜值上依然Niche Zero完胜啊,G-iota我还特意挑选了白色,结果...那个白都没办法和Niche Zero的白相媲美...哎...颜值上彻彻底底是输了.
不过Niche Zero我后来用一段时间才发现,所谓的"零残粉",是有点欺骗性的,举个例子好了,当初开箱的时候我测试过,18.1g的豆子进去,18g的粉出来,看似0.1g的误差,问题不大,对吧?可实际上在整个通道内依然还是有残粉的,而这个残粉如果你不弄出来,它会在下一次你磨都的时候被"带"出来,大概有0.2g左右的残留,这...就很尴尬了,因为如果你是上午磨完的,要轮到现在甚至第二天再用,那这残粉一定程度是会影响份口味的,总之,Niche Zero的残粉并不是宣传上那样的0.1g以内,只要你去发掘,整个管路里的残粉还有不少.
好了,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G-iota,现在这机器一共有黑和白两色,反正模样吧,白色都那么丑了,还能指望黑色好看到哪里去?
研磨的粗细度,无级调节的,但,我发现意式细磨这个区间的刻度不够细,范围太少了,以至于想要微调会有些吃力,不过不经常换豆子的话问题不大的,这个问题可以克服,我用了2周发现,应对新烘焙到手的豆子放个一段时间后要修改粗细的微调还是可以轻松胜任.
盖子,上面有品牌的Logo,金属的.
盖子下面的这个橡胶圈就有点意思了,G-iota的零残粉可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残粉,其实现阶段零残粉的实现方式就那么几种,一只手都数的过来的,常见的一是靠击打的震动,让残粉掉落,二则是靠气压,将残粉吹落,而G-iota就属于后者,所以这个橡胶圈是让用户从顶部挤压实现的零残粉.我知道听上去很low很中2,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十分,显著.
G-iota的拆解也非常简单,毕竟定期的清洁或者说换刀的工作依然必不可少的,顶部的这颗螺丝拧掉就行了.
借怂恿我买结果自己也一起买的朋友的拆解图.
自带的Italmill 64mm平刀,很出名的代工厂了,La Marzocco的磨豆机用的也是他家的刀.
另一侧,对于商用而言64mm或许还是小了点,但家用而言,一点都没问题的,看下去.
出粉口,既然是零残留,管道一定是设计的越短越好的,所以其实这就是在刀盘侧面开了个空,然后简单地设计了个斜面让粉可以自由落下.
这个用来夹粉碗(手柄)的小架子...我朋友那台到手就被他弄断了...机器本身没什么问题,但这个设计的细节真的是差...好在我还好好的.
电源按键也是,放在最下面,按起来多累啊,要知道你粉碗(手柄)就上方啊,手必须要绕一下才能够得着...
实际使用的时候是这样的,但我依然还是要骂,放上面根本架不住的啊,机器开动后的震动,手柄会慢慢被震滑落的啊...
好了,吐槽完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实际操作和口味上的差异吧,18.5g的粉直接扔进去,哦对了,豆仓,恩,的确没有豆仓,反正之前的Niche Zero也没有,所以我们家是习惯了提前称完放在豆瓶里或者直接当场承,这样也好,毕竟便宜的机器就算有豆仓误差也会蛮大的.
为了这台磨豆机特意买了个接粉环,之前家里其实有这玩意,但向外扩的会和G-iota的粉碗夹口不兼容,于是就只能从新买一个了,有这玩意方便多了,因为前面提到过,最后实现零残留是要从顶部"打气"靠压力吹(逼)出残粉的,如果粉碗里的粉很满很容易就会吹到外面,有了这个接粉环之后倒是完全不用担心也算是事半功倍了.
必须要承认,平刀磨出来的粉都跟锥刀的不一样...相比锥刀,平刀会没有那么的蓬,然后在咖啡机分水过滤网上的残留都会变得少很多.
萃取完之后的粉饼,这个没什么好看的,我家反正一直都是深烘焙,然后豆子的选择也都是向坚果调调醇厚口感去做选择的,看粉饼大家其实应该已经能看出来了,这是萃取差不多30s后的粉饼,颜色真的很深吧?
好了,最重要的口味区别了,我必须明确且负责的告诉大家,就我家,也就是我和我女王在尝试了各种进口/国产,中烘/深烘焙,SOE/拼配,最终留下长期固定购买的就是国产上海本地的深烘焙拼配的,水洗,哥伦比亚+PNG+曼特宁,口味是烤榛果+黑巧克力味,非常非常传统且主流的意式奶咖口味,而在这类豆子的条件上,G-iota用平刀磨出来的口味真的明显是比Niche Zero锥刀要好的,所以如果你和我在豆子上选择一样的话,我会强烈推荐你放弃Niche Zero,不管你是否已经购入,换G-iota吧,绝对不会后悔,至于你是中烘焙,或者,还想要兼顾手冲什么的,我无法给你准确的答案,原因我朋友告诉我"锥刀更适合果香味的浅中烘焙豆",所以我Niche Zero依然会继续放在一起服役,例如现在这个季节也就是夏季做冷翠用.
最后一些使用上的小提示和建议:
因为机器功率不高的缘故,好像是故意的,为了防止温度影响口味,所以整个研磨的过程是会慢一些,习惯了就好;
平刀的确会有静电导致咖啡粉积块的现象出现,别担心,看下去;
挤压残粉可在机器开着但豆子已经磨完后操作,你会发现被静电积块的粉会一起一下子下来;
有任何问题可以跟帖交流,我们的目标是:超越星巴克在家也能做出好喝的意式奶咖,但其实我们超越的何止只是星巴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