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早安上海 于 2023-8-25 03:04 编辑
有点长的序: 这篇文章之前发在某家过,今天整理更新,算是再次重温平淡大叔曾经不平淡的青春。其实,在更久以前就想写下关于这辆STI的故事,毕竟曾经的他也是村里的骄傲。十多年前,当十代STI在中国正式开售的时候,300匹马力407牛米扭矩、前中后三个限滑差速、全时四驱,除了好基友EVO,STI在100万区间内也没什么太强的对手。
当然,也不是STI真的那么厉害,而是在十几年前,涡轮车还没有那么普及,高端性能车基本都是大排量自然吸气,只有保时捷911 TURBO,奥迪RS这类极少数的涡轮车。而在家用车领域,除了现在已经消失的Saab,我都想不到第二个专注于涡轮的品牌。那个时候,拥有一辆2.0T 210匹的Saab 93,或是一辆1.8T 180匹的宝来R,已经可以秒杀路上95%的车。 07年我做Saab陆上飞行秀的照片,那一年,龙华机场还在,而现在,百汇园已经是徐汇滨江的一线江景房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不管是在表现性能的功率、扭矩,还是在适合日常使用的油耗、平顺,涡轮引擎的优势都越来越大,并逐渐取代了自吸引擎。从前的V12 W12换成了V12T W12T,V8换成了V8T V6T L6T,V6换成了L4T。总之,不管是进口、合资、还是国产品牌,就这样忽如一夜春风来,涡轮车越来越普及。
而在注重性能的民用车领域,100万内的性能车也越来越多——400匹的奥迪RS3,410匹的宝马M2C,421匹的奔驰AMG A45S,还有350匹的福克斯RS,290匹的奥迪S3和大众R20,等等…
再后来,以特斯拉毛豆三Performance为代表的高性能电车,又再次颠覆传统油车的领域,甚至对性能油车产生了降维碾压,以前要超跑才能达到的性能,现在40万的电车就能做到…
对市场和用户来说,性能车的选择越来越多,百花齐放是好事。对于STI来说,则是穷途末路……哪怕是290匹的奥迪S3和大众R20,简单刷个电脑,升级套件,400匹轻轻松松,开在路上,STI连他们的尾灯都看不到。 还很素的时候,轮毂都没换,应该只换了避震和FGK排气
尽管新款11代的STI早在2014年发布,可动力总成还是那套用了十多年的EJ207/EJ257,还是300匹的马力,比起与时俱进的欧洲车,已经落后很多。
但STI真的没落了吗?至少我不觉得,反而因为喜欢她,就想让她变得更好,就像你年少时喜欢过的那个姑娘,她未必一笑倾城、身材火辣,脸上还有雀斑,各种不完美,但你就是喜欢她,因为这是属于我们的青春。
一、车为什么要改 改装≠飙车,改装≠咆哮着排气载着妹子穿过人群。十多年前第一次接触改装车,那个时候立志要做上海最速福克斯,最后有没有实现我也不太确定,但在那个过程中的确对改装有了更多的了解。 交了很多学费的福克斯
后来考了赛车驾照,赛车培训的课程不是让你学习把车开到多快,而是让你明白车的极限在哪,你自己的操控极限又在哪,要把车控制在你可以掌控的范围内。
或许每个人对于改装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人喜欢拉风的外观,有人喜欢豪华的内饰,有人追求极致的速度,对我而言,我喜欢和车一起,与地面进行交流。 2010年参加的培训,算是老司机,不过已经好久没下赛道了
二、STI的归宿 每辆原厂车需要考虑很多,要适合不同人群,要重注成本控制,还要管理油耗,所以大部分时候会有很多限制。即使对STI这种以驾驶者为先的性能车,原厂也会有诸多不足,所以我才想到去做一些升级和改善,这个状态,国外叫Super Stock,翻译过来可以理解成超越原厂。
我很喜欢Super Stock这个概念,因为他的精髓在于Super超越,而不是Subversive颠覆。很多人去改装车子都喜欢讨论马力要做到多少,我觉得马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平衡。撇开驾驶者操控的因素,马力上去了,车好不好开,耐用性如何,机油泵流量够不够,油冷水冷是不是到位,等等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我对这辆STI的定位就是城市通勤车,而不是赛道用车,所以更注重车的操控、易开程度是不是接近原厂,同时,虽然她应该比原厂更快,但不是无休止的追逐大马力,而要侧重前段的响应。
确定了这个大方向,接下来就是找合适的店家施工,其实在这十多年玩车的过程里,也认识了不少改装店的老板,很多人到现在都是很好的朋友,李青,菠萝,克克,Tommy,黄俊,魏国,宋鑫……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个性,虽然是朋友,但我支持商人必须要逐利,否则哪来的服务呢。
几年前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台湾人Kenny,去他店里,地面和工具的摆放都非常干净,我有点喜欢他的这种洁癖,所有的工具用完都必须要回原位,因为我也属于这一类人,所以就有了后来这台STI的故事。
三、改装之路 基本分为操控、动力、外观和内饰三部分来说吧
操控: 底盘决定一辆车的操控,这是句真理,但跟大多数人没啥关系,因为你首先得能感觉出区别,当然,心理的区别也算,哈哈。
很多人觉得底盘的改装就是避震,然后加一堆各种只能说出名字的加强件,其实这观点没错,只不过应该加上合适的调试,至少也要知道原理是什么。 STI的操控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辆偏向前驱的四驱车,虽然有强大的DCCD(其实并没有EVO的AYC来的强大)可以锁止59%的后驱输出,但笨重的车头在过弯时总感觉没有那么流畅(当然是和MX-5这类转向灵活的操控玩具相比),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找各种方式弥补他先天的不足。
避震,其实我知道真正玩STI的是绝不会用这套避震的,但是,因为穷……所以我还是选了BC BR(弹簧配的前8后6),很多人说BC很硬,我真心觉得还好,特别是考虑到我以前还是用BC赛道版的避震。现在正常路面的支撑和回弹感觉,基本是一次就收住和过滤,而大角度的过弯,支撑也绝对够。所以对于这个价位的避震,真的也不用要求太多了。 穷人的选择——BC BR
以前喜欢用很多底盘加固件,让车子硬性连接更像一块钢板,当然STI本身的硬度就足够,加上车本身需要一些“弹性”的空间,所以现在我一块加固件都没装,取代的是更多让操控更精细的小配件。不过很多操控类的配件都不太便宜,因为小众车做的产量不高。相对一些炫目的外观件,底盘操控都在看不到的地方,但如果想让你的操控有更好的质感,这块的投入建议不要少。
Whiteline方向机拉杆 这个是改了避震最建议一起改了的,因为除了超跑的避震结构,大部分民用车的避震,在车身降低后,底盘防倾杆的几何角度都会变大,球头的位置会拉伸的很厉害,在转向行驶中,会增加外侧前轮的阻力。换上加长的方向机拉杆,角度回归正常,受力分布也更加均匀。
Hardrace李子串, 降低车身后,新的李子串可以消除拉伸的预载,同样是让防倾杆有更好的受力区间。 等待装车
上车合照
Whiteline三角臂铁套三件套, 微调三角臂的几何结构,硬橡胶的衬套让转弯的响应更直接。 原车的已经有些老化破损
从两边压进,算是比较容易安装的
Whiteline倾角偏心螺丝 外倾角螺丝可以提供-3度的倾角,可以让过弯时轮胎接触地面的范围更大。 调整幅度有限,不过对街车已经够用了
下面这些功能比较接近,是让车身原本有间隙的地方变得更为紧实,在一些细微摆动放方向盘的时刻,会得到更快更直接的反馈。 Hardrace后差速器、变速箱强化胶套
Prova前车架垫片
Perrin后车架垫片
Perrin排挡强化胶套
Superpro方向机强化件
Beatrush引擎强化拉杆
COBB快排 很早以前已经更换过STI Performance的快排,但手感比原厂提升不多,而且无法调整行程。COBB的快排是可以自行调节高低和行程的,经过多次的调试,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中间点,入档不重吸入感超强,每个档位超级清晰,非常符合STI原始的机械感。不过在某些转速区间,因为硬连接较多,会有些小的共振,但基本可以接受。
Perrin刹车顶 原厂的防火墙比较绵软,一脚刹车下去的时候会有较大幅度的形变,安装在前避震塔顶的刹车顶,可以有效抵住踩下刹车时防火墙的凹陷,让刹车的脚感更为直接。
Dixcel FS前后刹车盘,Endless MX72刹车片 一直想换STI S系列的刹车,是Brembo一体式的前6后4,但碍于囊中羞涩,只更换了Dixcel 街道顶级的FS系列刹车盘,其实不下赛道,这个配置也绝对足够了。MX72的刹车片温度区间是50-700度,除了早上出门的第一脚没有刹车,温度起来后,绝对会让你踩下刹车时有足够的信心。不过这种高性能的刹车片也有弊端,一个是粉尘较多,另外个是低速踩刹车时会有类似老破车吱吱吱的噪音。 前面用的MX-72刹车皮
后面用的Dixcel ES
动力:
关于动力,可以聊的有太多,毕竟每个人对动力的需求不同,对动力的感受不同,投入的预算不同,使用的环境不同……所以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归结,那就是合适。
之前说过,这台STI的定位就是城市通勤车,要适合在市区驾驶,前段的响应必须要快,所以滚珠+锻叶的涡轮是首选,当然为了适应增大的涡轮压力,发动机的锻造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大方向,接下来就是细化具体的改装内容。
很多年以前,有一位老前辈跟我说,不动发动机的改装都不叫改装……话是没错,但现在很多店家的改装水平良莠不齐,见过太多开缸锻造后遇到各种问题的例子,因为发动机内部的间隙单位,是要精确到毫米小数点后三位的。不过Kenny是很有经验的技师,是玩豹子的老前辈,我开玩笑的问过他,如果改完开爆了怎么办,他很自信的跟我说,他出手组的发动机,精度绝不会比原厂差。
发动机的锻造一般也会根据用途和目标马力的差异,有不同的配置,当然价格也是对应强化级别的。我的目标只是400p,涡轮2bar左右的压力,所以对锻造件的要求没那么高,最后定了JE活塞Eagle连杆Comtiec缸垫ACL大小瓦。当然配套的ACL高流量机油泵,DW265汽油泵、ID850的喷油嘴,ARP缸头、缸体螺丝也要跟上。当时也是考虑到发动机已经开了8万多公里,所以更换了全套的正时套件,正时皮带、压缩机皮带、发电机皮带也都全部换了强化件。 各种强化件陆续到位
发动机被整个抬下,顺便清理下多年积累的油泥
TGV这块看着就很脏
拆下分解
缸径测量
组 继续组
ACL高流量机油泵
TOMEI正时扣
TGV移除,进气通畅很多
ARP强化螺丝
组装完毕,正时盖顺便也一起做了红色
顺便换个DW265汽油泵油泵
9度火花塞
发电机压缩机皮带也都换成HKS强化的
油饼接口做的很精致,放油嘴也换个
用个5w-50的神油
涡轮最后选定的是Garrett GTX2971的11叶,差不多正好匹配STI的排量和目标压力。当然压力更高,需要应对更大的进气量,同时水箱和进气温度的冷却也要到位。之前已经安装了COBB的进气和Koyorad加大水箱,所以这次就只更换Mishimoto加大的顶置中冷。可能你们看过很多爆改STI的中冷都是前置的,那是因为在发动机舱下,顶置中冷的加大幅度是有限的,如果目标马力更大,那中冷只能用前置,否则进气温度不够冷却。 Garrett GTX2971 11叶,最后进龟壳新做了红色
Cobb进气
Koyorad加大水箱,之前原厂水箱爆了,就换了这个
Mishimoto加大顶置中冷,比原厂厚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可以保持原厂范
排气是之前就已经改完的,芭蕉是Tomei的不等长设计,因为很喜欢斯巴鲁发动机独特的煮水声。头段是COBB带竞技三元,这样可以保证中后段的出气,同时尾气闻起来也没有那么臭。中尾段想特别说下,是Amuse的钛合金排气。当年在PS3上玩GT5时,Amuse S2000 GT1 Tubro的操控就让人痴迷,后来各种原因错过了S2000,就买个Amuse的排气致敬下吧。当初是在日元汇率最低的时候买入的,选了最高配的Gold Ring,到手才发现,这个黄金尾嘴只是一小圈,而且排气一黑根本就看不到,价格却坑爹的很。不过钛合金排气的声音实在是好听,经过高温的炙烤,泛起的紫色绝对让人着迷。 Tomei不等长芭蕉,可以保留斯巴鲁独特的煮水声
Cobb头段,上面打了个排温孔
Amsue钛合金排气,4个尾嘴后几乎看不出的那一圈金黄色,就是加了2000块升级的,一熏黑啥也看不到…
高温炙烤后颜色骚的很
Zero/Sports轻量化曲轴普利、Neoplot轻量化助力泵普利、发电机普利,这些对动力没有提升,但对加快发动机的(心理)转速还是略有帮助的。 Zero/Sports轻量化曲轴普利
Neoplot轻量化助力泵普利、发电机普利,继续发扬骚气的个性
传动系统倒是没什么特别好说的,为了对应增大的马力,更换了一套Xtreme的离合套件,脚感比原厂略硬略重,但比起当年我开福克斯时候用的ClutchMasters FX400,已经是舒服太多了。
本来还想把传动轴换成碳纤维的,但帮D1漂移定做碳轴的那个台湾厂家一直没回复,而市场上在卖的PST和Driveshafts要么太重,要么平衡性不好有异响,所以还是继续等等吧。 至于电脑的调教,完全没有考虑用外挂电脑,因为STI原厂电脑已经足够强大,用ECU Flash就可以做到点火角度、供油等很多参数的调节。Kenny的调教功力也绝对到位,最后的数据大概就在2bar的压力。找了朋友的400匹A45做了下直线的对比:A45不弹射起步,大家从起步到200+基本全程同步,全油门阶段,都是STI略快,但每次一换挡,AMG变速箱显然更快,会追上一些,所以STI最终的马力基本就在400+。 Kenny在修程序
动力的故事本来说到这就结束了,听起来很美好很顺利,但其实刚才所有写到的只是结尾……真实的经历是: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因为发生了很多意外: 首先是第一次组完发动机后,在磨缸的阶段就发现烧机油的现象,我开始是有点怀疑组装间隙过大,造成烧机油,但排除缸体的问题后不得不开始怀疑是涡轮烧机油。原本的涡轮是在14年更换的Blouch 18G-XT-R,也是滚珠锻叶,按理说不下赛道,每年开不到5000公里,涡轮是没那么容易坏的。
一般涡轮烧机油的检查是在怠速时看排气,有蓝烟的话就说明烧机油,但检查下来一切正常,甚至踩下油门稳在4000转都没有出蓝烟。所以当时的确很郁闷,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跟在我车后,说我全速油门的时候尾烟很大,才基本确认是涡轮的问题。后来拆下涡轮也证实了这个推断,涡轮的进龟壁上,发现有叶片扫到的痕迹。原来之前更换涡轮时发动机没有锻造,压力只有1.3bar,而现在压力做到2bar,进风量增大,有负载的情况下,叶片的转动轴发生了抖动,所以扫到了进龟壁。 左边那颗就是挂了的Blouch 18G-XT-R,右边的是原厂IHI VF48
然后就是更换涡轮,Garrett GTX2971的7+7叶,就在调车结束,Kenny让我自己试下车,他帮我微调的时候,又发生了件很诡异的事。在3档全油门6000往7000转走的时候,听到咔咔咔的一阵声音,停下来打开机盖开始也没发现端倪,怠速看表上所有数据也都正常,然后就又试了一次3档6000+,结果还是有咔咔咔的声音,慢慢开回店里,再次打开机盖,发现是汽油压力管的卡簧掉了……
最后的检查结果很悲剧,由于卡簧弹出,使得高转的汽油压力不足,造成后段进入缸体的供油不足,所以4缸的活塞环被拉裂,在4缸的缸壁上留下了一条印迹。同时小瓦也有损伤,还拉到了曲轴。测压力的时候,4缸缸压只有8bar,其他正常的是10bar,最后只能更换整个中缸,大小瓦,曲轴,缸垫,重新组完后又是新一轮的磨缸。 右边的是Garrett GTX2971的7+7叶
4缸的缸压只有8bar
拆开发现4缸缸壁已经有划痕
罪魁祸首就是活塞环上断掉的地方…
俗话说事不过三,经历了上两次的不顺,按理应该一切都趋于平静,但老天注定要让我接受考验。在磨缸结束,调试程序结束后,我又发现了让人崩溃的烧机油。不意外的,还是涡轮的问题,拆下中冷发现,管道里都是倒灌出的机油。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最终等到了Garrett GTX2971 11叶,一般来说同等规格下,双层叶片的启动更快,多叶片的后段马力更大,但对滚珠涡轮来说,一点点的迟滞不会太明显。而对当时的我来说,只要有一颗健康的匹配的涡轮,我就心满意足了。 中冷的管路里都是机油
涡轮里也都是机油
这三次意外,让整个STI的2017有半年的时间停在Kenny店里,虽然Kenny是很有经验的技师,虽然我的耐心也算不错,但有些意外是无法控制的,所以,如果真的要改车,我的建议是:找靠谱的店家+加佛系的心态。
最后关于动力说些自己的观点:EJ系列的发动机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已经基本走到生命的尽头。虽然他曾经引领过这个时代,但也有两个很大的先天不足:油耗高,发热高。对比现在的直喷发动机,EJ的油耗高到让人发指,我在市区综合道路开,250km亮灯已经是极限。所以从BRZ开始,斯巴鲁已经把很大的研发精力投在了FA系列的发动机上,可以预见的是,以后的STI,一定是FA+涡轮+电机,这是时代的趋势。
外观和内饰: 轮毂:大概在2010年的时候更换了KONIG的轮毂,规格和原厂一样,都是18x8.5J,但重量轻了很多,只有8.4kg,因为我的STI是钻石灰的车身,发现深红的轮毂配色比较贴合,于是这个组合维持了整整8年。 KONIG轮毂
轮毂原本是黑色,搭配钻石灰的车身,难看的惨不忍睹
重量比原厂轻了4kg
17年的时候,发现Direzza RZS有一款专门为STI GRB定制规格的锻造轮毂,19x9J ET45(一共出了两款定制规格,另一款是为EVO X打造的,19x9J ET32),由日本顶级的锻造轮毂工厂锻荣社TWS制作。经历了半年多的等待,轮毂终于漂洋过海到了手里,定的颜色是锻造本色,但可能看惯了原本的配色,所以不到一周还是把颜色做回了深红色。 Direzza RZS
换上,感觉怎么看怎么不习惯…
最后还是做回红色
轮胎:从十多年前的福克斯开始,我用了整整十年的AD08,AD08R,应该说在街车的使用范畴里,AD08R的性价比实在是很高,除了有点跟路会带走方向的特性,在南方使用是相当合适的。不过这次更换了19的轮毂,我也想做下新的尝试,所以最后选择了Michelin Cup 2 245/35/R19。对比下来,Cup2的确更安静,抓地力更强,但胎壁的支撑没有AD08R来的强,胎纹也浅一些。题外话说句,AD08R的胎纹相当骚气,但Cup2胎壁的绒毛边也相当有质感。 245/35/19,胎壁看着像45扁平率
STI三厢的前脸比两厢的前脸层次感丰富了很多,所以很早以前就改了三厢的前包围。除了轮毂和前包围,我对STI的外观没做任何改变,因为希望看起来就是一辆原厂车的外观,就像男人一样,外观低调,内在高调就行,哈哈。 三厢版包围的前脸层次丰富很多
对于发动机舱打开的颜值,我还是比较在意的,红色很契合STI的性格,原厂的进气歧管也是红色。所以把很多机舱件,包括水管、进气肥肠更换成红色,这样看起来很爆(牛)改(逼),其实对性能没任何影响。 Zero/Sports 中冷导风板、水箱倒风板 Perrin前顶吧 Perrin电磁阀盖板 Optima D34红顶电瓶 STI Performance电池固定夹 FuelForce机油透气壶 当年海淘的,居然还有限量版的证书
Optima电池,以前是黄顶,为了统一颜色,换成红顶
一张图应该可以全部包含了,看起来很暴力,其实都是心情件
秀山的大灯算是仿造11代STI的造型,但颜值的确不错,就是自带的透镜和灯实在太差,所以继续改改改~换了NHK透镜+飞利浦5000K氙气+松下安定,近光远光都又亮又宽,再也不怕走夜路了。 秀山的颜值还不错
尾灯更换了日规的左后尾灯,就是觉得中规的左红右白看起来不够对称。
Recaro CS座椅,是我坐过竞技类座椅里最舒服的了,开长途完全没问题。不过可能因为我偏瘦,所以在激烈驾驶的时候,身体会在里面有晃动。这套座椅选配了原厂的加热,也是属于那种没有无所谓,但用过再也回不去的配置。 带原厂加热的Recaro CS
Damd D的形方向盘貌似在12年就更换了,手感还算不错,就是时间久了皮面也变得光滑。去年重新包了外面的皮,Damd的标当然也就没有了。
Defi BF涡轮压力、油温、油压、水温、排温 5连表是我从十年前用到现在的,不得不佩服Defi的做工,用了十年都没坏…… AEM X的空燃比表是刚换的,因为之前老款AEM的表用了太久不准,就更换了Innovate的空燃表,结果不到半年表头就挂了,所以还是换回新款的AEM。
Greddy Profec EVC,这个其实应该归结在动力处,不过也算是一部分内饰的点缀吧,可以调试Hi和Low两个压力,不过我基本都放在Hi的地方,用脚去控制油门,未必时刻要开那么快,但需要的时候,动力就可以随叫随到。
很早以前用的是Alpine W202E机头,不过那个有点年代感了,为了与时俱进,换了Kenwood DDX917WS机头,至少可以用Carplay。我对音响的要求没那么高,就更换了TEC KIT SQ 6/K 分频喇叭和Feelart AL-450功放,有更高要求的,欢迎咨询上海道声的宋总。 都是信仰
917WS就是为斯巴鲁车系专门设计的,比标准双din长了一截
结尾: 平时开STI的日子并不多,一周就一两次,但每次都能感觉到她带来的快感:踩下离合启动时噗噗的煮水声,S#模式全油下去利落的提速,换挡时清晰淋漓的机械感,安静时匀速而行的低调……
故事讲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回想当初改STI的初衷,现在的状态基本都已符合。但我想更多STI的拥有者,应该和我一样,是把她当成恋人或者伙伴,而不是一架堆积N多改装零件的机器。
现在这个年代,还坚持继续玩STI,一定都是有情怀的。她已经陪我度过了第一个十年,我不敢轻易承诺其他,但可以保证,在以后爱她的每一天里,我都会让她过得很好。 See you ag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