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彦彬Trent 于 2022-6-17 21:24 编辑
头一次接触到福伦达旁轴镜头还是17年那会儿,还是一个流行玩转接的年代,
当时为了选择一个体积重量最小的35/1.4便决定玩一玩福伦达的VM35/1.4一代, 说实话这可能是市面上能够接触到的最小的35mmF1.4哦, 当时的机身是A7R2, 不过嘛一代入手的是MC多层镀膜版本,也看过一些评测, 一代的画质评测也是诚不欺我, 差不多等于一个35/2,全开那画质基本是不太能看的,F2则好很多, 可是,这只镜头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F1.4时的部分表现,收缩光圈则会大幅改善掉这个特征;
2019年,迎来了该镜头的第二代, 在原始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更换了其中一片镜片为低色散镜片, 在实际使用中也确实感受到了画质的大幅提升, 这么市面上最小的35/1.4全开可用了! 这次选择的是SC单层镀膜版本,实际使用下来SC与MC的成像是有些许区别的, SC版本出片的对比度会略低一些,锐度和焦外两个镀膜版本则完全一致, 机身合体照,呃,没钱买徕卡,依然选择天工自动环转接A7R3, 不得不说这枚镜头的颜值是真的亮骚,尤其是搭配镂空遮光罩, 这镜头没有遮光罩是没有灵魂的,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不过要说说,这个原厂LH6遮光罩实在贵的离谱,好在有第三方厂商仿制,并且价格相对合适 除了LOGO不同,基本完美匹配,与原厂相同的卡口式而非螺口式哦!
下面进入样片环节,筛选了这几个月拿它拍摄的样片供参考,这是个相对较长的帖, 分别为纯直出、有经过调色的人像以及静物小品等生活随拍;
我们先来看看它纯直出的表现 刚才我提到过与MC版本不同的地方,F1.4的全开特征; 首先,与MC不同主要表现在全开明显偏橙黄、偏暖色的一个发色色彩,MC的对比度会稍微高一点, F1.4的最大特征也是这个橙色色彩所带来的略低的对比度,尤其是全开时逆光所带来的的超大橙色眩光, 眩光这种东西显然是一种光学缺陷,但是从玄学和氛围的角度来说, 我又觉得它这个橙色眩光能给予很好的逆光氛围效果,尤其是拍人像的时候, 但是随着光圈的收缩眩光会得到显著抑制,画面的对比度和锐度也会极大的提升, 所以一代镜头就尴尬在这里,全开嘛为了氛围要极大的牺牲锐度,收一档到F2那个成像个性又没了; 也许这个二代镜头才是真正的完全体吧; 以上均为纯粹的直出,直接从相机WIFI导出无修正的, 在对准焦的情况下,整体的锐度是可用的,以我的经验,估计这头MTF曲线S30线高度应该是0.5左右 当然是没办法和适马或者索尼GM这类比
老毛病还是有的,由于结构没有变化,和一代一样,其边缘画质有些不堪, 尤其是彗形象差,各位看官可以明显看到片中, 随着焦点远去,基本呈一个放飞自我的状态, 如果用来拍星空,一定是灾难片!
但是,玄学这种东西,通常是一枚镜头的优缺点在一张照片上的综合表现,是一种整体带来的视觉感受; 比如佳能的EF50/1.2L,放大看局部是辣鸡,但是无数优秀的摄影师拿它拍出了很多剧毒的片, 这就是所谓的镜味儿吧! 这一点不得不提现代镜头,虽然是不同的厂家,技术和理念不同,但是各家的顶级牛头最终目的却不尽相同,刀锐,奶化,低色散,极低的眩光鬼影; 当每样指标都接近完美时,相应的,一枚镜头也差不多没有了玄学。
回归正题,虽然福伦达二代这枚镜头,优缺点明显,甚至纯从光学角度来看缺点可能还多过优点, 但是并不妨碍用它来拍摄人像和记录生活点滴;
进入人像样片环节 35mm拍摄人像一直是一个可进可退的焦段,小到肖像、大到远景、全景, 这个焦段本质上是用来带入环境拍摄,与环境产生联系; 以下样片全部有LR主观调色,PS皮肤处理。
在人像表现中就不得不提一下焦外,这个镜头所呈现的泡泡状二线性焦外比较特别, 当然,喜不喜欢全凭主观感觉了,我个人是觉得一味奶化也真挺无聊的, 巧妙的运用镜头的缺陷,也不失为一种照片风格, 起码,小/姐姐在意的是自己好不好看,远多于什么焦不焦外,
甚至这种中古焦外,小/姐姐们都挺喜欢,还问我是什么镜头拍的。
另外,各位看官一定听说过一句人像界流传“拍人像要什么锐度”, 这句话最早我是不以为然的,直到使用了这枚镜头, 才体会到,拍人像不那么锐利,所带来的微妙体验, 最主观的是,“不那么锐利”所带来的一种整体的柔和感,尤其运用在拍摄女性中得以充分体现, 而不是什么不用后期修皮肤,我告诉你,皮肤是不可能不修的,要么完全虚焦 所以,镜头不够锐没关系,对准焦就行。
最后,35mm常作为挂机焦段还能拍什么? 当然是,你所见所闻的任何东西,大到风景、纪实,小到小景、静物, 天工自动环具有缩短最近对焦距离功能,将镜头的对焦环放在最近对焦距离0.7米位置, 就能够进行很近的细节特写拍摄,以下样片为相机直出,手机APP后期,
汇总一下这枚镜头的特点, 全开锐度可用,对比度略低, SC版本自带暖橙色调,MC对比度稍高, 巨大且有趣的眩光, 放飞自我的彗形象差, 较明显的桶形畸变(LR可用一代镜头文件矫正) 很强的泡泡状二线性焦外, 较高的颜值以及最轻最小的35/1.4
把玩建议, 如果是徕卡M旁轴用户,那么都是熟悉的操作,其价格也不会是负担;
着重讲讲索尼微单转接, 早期的A7R2搭配天工环,转接体验还是不错的,甚至AFC可用度还挺高, 不过嘛近些年索尼的一个骚操作,固件负优化! 导致相关转接环全部受影响,METABONES、天工,MC11估计也不保, 所以,各位手贱升级了三代机固件至3.0以上的我就不推荐了, 我个人是3.01的A7R3,很不幸被波及,对焦需要极大的耐心, AFC极低的成功率, AFS基本就是中间较小的相位区域能够较精准的对焦, 对焦体验是远不及我之前转接A7R2, 三代机3.0或者3.0之前的固件应该是能够高效对焦的, 另外,A7R4也不推荐,无论哪个固件都不太匹配,对焦体验比A7R3更糟 A9、A92不是最新固件应该不波及, 请确保三代机3.0或3.0之前的固件, A7R2,4.01之前的固件吧。 总之,索尼的固件,不痛不痒绝对不要升级!!
卖个关子 出于对出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我仍然购买了适马最新的35/1.4DG DN ART 以应对偶尔的客单对高画质、可靠高速自动对焦的要求, 之后也会带来适马这只镜头的实拍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