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jhstone 于 2022-7-7 02:34 编辑
许久没来CHH了
今年借着618攒了一台新机
回来简要分享一下体验
缘起
前两年在业余制作视频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电脑性能的瓶颈:
原有的台式机是 i7 6700K + GTX 1080
但矿潮巅峰时没啥空剪视频把显卡出了,剪不了视频了。
现用的笔记本是 i7 8750H + GTX 1050Ti
在 DaVinci Resolve Studio 中只能处理最基本的 H.264 4K 素材,
无论是压缩编码换成 H.265,还是分辨率升到 6K/8K,
预先转码代理、编辑卡顿、导出漫无天日,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曾经试过显卡坞,但稳定性和便携性都有折扣,后来显卡坞也卖了。
一度观望过基于 Apple M1 的解决方案,但最终受限于预算,
似乎还是攒一台 PC 更为实惠,并且升级潜力更大。
需求分析
平时科研所涉及的代码之前的电脑也能凑合跑,并不构成瓶颈。
而且,满足视频制作需求后,无论是深度学习的模型训练,还是各类其他代码的编译,都应该不在话下……
面对下一代无反相机,支持 4:2:2 色度 H.265 编码素材的硬件加速电路十分关键。
可惜的是,nVidia 至今未在 NVDEC 中支持这一规格硬件加速解码;
不过自11代酷睿开始,Intel 在核显中加入了相关加速电路,
并通过 QuickSync Ver. 8 加入了相关规格的支持,
所以一旦有相关需求,购买不带 F 的 CPU 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机子平时放在宿舍,占地不能过大。
考虑到 ITX 规格的散热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基本上是无解的,
所以还是考虑 M-ATX 规格。
硬件清单
尽管希望省钱,但目前在上海物流不稳定,全部某东自营购入,
但常态化过渡期,校园快递还是与某东对接出现问题,
部分未能送达的硬件已经由校内二手交易/上一台主机配件代替。
板U·显卡(70%预算)
- Intel Core i7-12700
2399,上海消费券再-66,12期免
8P+4E,个人认为处于性价比甜点,且大大降低了对电源和主板的需求。 - Gigabyte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 8G LHR
凑单满减后3801,12期免
3070的性能大约是3060Ti的115%,按目前均价,不如直上3070 - ASUS 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 重炮手
999,12期免
I/O配置最为豪华的B660主板之一,双 PCIe 4.0 M.2,后期还支持加配雷电4扩展卡
由于没有上12700K,其对比MSI迫击炮的供电/散热劣势也不构成问题
DDR5 已经降了一波,但是离性价比三个字还是差得有点远
存储(23%预算)
- Plextor M10PGN
凑单满减后874,6期免
PCIe 4.0 的固态盘中性价比第一梯队,温控在 4.0 盘中非常不错。
前一代 M9Pe 个人感觉温控表现是一般的。
不过出于个人喜好,还是加了利民新出的 M.2 单管被动散热塔。 - Kioxia EXCERIA SATA TC10 960GB
现时售价609,前两年前给 NINJA V 备用买的,一直没用上。
还是在售款,做仓库盘足够了。
新的内存在分拣中心迷路了
暂时沿用四年前老主机拆下来的海盗船复仇者LX DDR4 3000 16G*2,现时售价879。
机电冷(7%预算)
- Thermaltake 启航者 L5
169
便宜又大碗的M-ATX机箱,除了右侧板外都有透气孔栅,前面板3*12cm,顶板2*12cm。
三角侧透,我个人觉得是非常不错的设计。 - CoolerMaster GX650 铜牌
170
校内收的二手,买的台达全模组卡在分拣中心了…… - Thermaltake 飓风S 240 + 12cm 机箱风扇*3
345 + 165
入门一体水也没啥讲究了,为了能和机箱一起送来选了同一品牌的
配图解说
全家福
迭代产品家族合影
机箱用材相对青春版但够用
空间和走线原因 还是只能顶置水冷排
机箱顶面也可以支持14cm风扇
美中不足是没有C口前置口
拒绝RGB 水冷头的白月光就够了
宿舍实装
应用场景测试
360VR
利用 QooCam Studio 导出 QooCam 8K 素材
软件主要将双鱼眼镜头画面利用光流法拼接
输出等距长方投影后的画面
2分钟的8K30p视频 导出时基本上1秒进度条走1%
对于B-roll来说速度绝对可以接受了……
MATLAB
MATLAB 中利用 CUDA 进行单精度浮点数
矩阵乘法(Y=A*B)与线性方程求解(x=A\b)性能都很高
双精度算数就是 Tesla / Titan 系列虐杀全场的时刻了
不过不知道为啥没更新 RTX A6000 的参考数据
DaVinci Resolve Studio
大多主板BIOS中默认都是在使用独显作为主输出设备的情况下屏蔽核显的,
本次的重炮手也不例外,需要在BIOS中手动开启iGPU输出。
开启后,进入 Windows 应该会自动安装 Intel 集显驱动,随后 DaVinci Resolve Studio 是能识别到的。
使用影视飓风的免费素材进行一下测试
均套用 Color Space Transform 下变换到 Rec. 709
实时预览轻松秒杀 可以看到集显与独显都有参与
分别以 NVENC / Intel QuickSync 作为编码器进行 4K H.265 导出
NVENC 用了 QuickSync 大约 1/3 的时间。
影视飓风网站上的 佳能R5C 8K RAW、尼康Z9 8K NRAW、BMD 12K BRAW 免费素材也都能在加载基础 Color Space Transform 后满帧率实时回放。
总结
在装机过程中,其实还看上过华硕冰立方这款箱子,但618当天涨了100多……
由于还是学生,出入用度还得把握好,现在这款 Tt 的箱子除了前面板没有C口外不比冰立方差太多。
另外不得不感叹下,现在不想全侧透,前面板有C口,电源下置,这三个愿望叠加起来竟然是个不可能三角……
矿潮之巅GTX 1080的出手价是3600
算下来,200从1080升到3070,
也不算奢侈……
整机总价略超10000,结合分期免息压力尚可。
需求温饱式的DIY攒机,以满足自己需求为第一原则,机器点亮的那一刻,还是挺开心的。
日后升级考量
从视频剪辑方面考量,目前这套配置勉强可以应对简单的8K粗剪,但进阶的多轨道编辑/包装等,对显存的需求就会飙升到12GB起步,24GB勉强的地步。Puget System 的推荐配置单中用了双3090,主要就是出于显存需求的考虑。
目前这套配置是不足以实现HDR工作流的,要支持HDR工作流,还需要投入8000元以上。
首先需要一台显示能力满足HDR调色需求的显示器(DCI-P3/Rec.2020 广色域支持、1000 nit 或更高亮度的支持、PQ/HLG分模式校色、OLED/高分区数miniLED),起步款售价目前是6499左右。
然后如果是延续 Windows 平台,必须一块对行业标准支持较好的上屏卡,以摆脱操作系统对HDR糟糕的实现。如果是走雷电上屏卡(BMD家的某鱼950左右)方案,并需要额外购置雷电4转接卡(华硕主板专用的ThunderboltEX4某鱼950左右)。如果是走PCI-E上屏卡(BMD家的某鱼1K左右),最好换一个箱子,再换成ATX板。不管怎样,投入基本也在2000左右。前述的是1080P HDR监看成本。如果要实现4K/8K HDR监看,预算更需要进一步增加(AJA KONA 5之类的卡本身就比这套配置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