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9695|回复: 7

[视听] SONY LinkBuds 开放式蓝牙耳机开箱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梵谷的左耳 于 2022-6-28 10:53 编辑

近两年各大厂商的无线蓝牙耳塞主攻方向都是降噪,体积和音质,降噪功能上的进步速度是肉眼可见的,SONY本身新款的WF-1000XM4口碑也还算不错。但是SONY总会做出点奇奇怪怪的东西,像以前的挂脖音响,在其他厂商追求极致降噪效果的时候,SONY于今年年初推出了“开放式”耳塞——LinkBuds,本以为这是个专供新形式的产品线,但是最近发售的LinkBuds S是款降噪性能十分不错的入耳耳塞,直接给我整不会了,看来这个系列只是降低价格下一档的产品线。当然SONY的起售价格根本和中低端产品不挂钩,毕竟信仰加成强烈。
个人购买LinkBuds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早些年玩HIFI耳机的时候,万把块入了个门就退坑了,深知自己的木耳对音质要求并不高,并且个人对蓝牙耳塞的音质根本没有任何期待,听个响即可。
2.平时没有戴耳塞耳机的习惯,毕业工作后在家听音箱,路上听车载,上班期间不听音乐。学生时代也比较讨厌入耳式的塞子,喜欢平头塞和大耳。
3.主要使用场景只是跑步时候佩戴听听音乐,轻便开放可靠是最重要的。
4.618价格跳水,有一定的性价比。
5.安卓 ios双系统双持
产品开箱
官方参数对比
未标题-1.jpg


首先从参数层面来讲,对比WF-1000XM4,先不讲耳机形式所带来的音质差异,单从蓝牙编码协议上来看,LinkBuds砍了LDAC,意味着无法以更高比特率传输更高分辨率的音频文件,音质上肯定是差一些的。不过可以想想,作为开放式耳机,音质应该不是它的主打项了。第二个砍掉的项目是无线充电,对于无线充电党可能是难以接受的东西,无线充电带来的便利和桌面的整洁度还是十分令人舒心的,对于我这种轻度使用用户,一天一跑40分钟的使用时间,耳机本体5.5H+充电盒12H的续航能力基本处于一至两周的充电周期,没有无线充电还能接受,重度用户则需要考量下了。

2022-06-22 16-22-53 (B,Radius1,Smoothing1).jpg

2022-06-23 11-07-46 (B,Radius1,Smoothing1).jpg

2022-06-23 11-14-34 (B,Radius1,Smoothing1).jpg

各大厂商现在的环保意识非常强烈,LinkBuds宣传页面上也标注包装材质的“环保可持续”,包装从内到外都是纸质材料,耳机配件都通过抽拉盒式放置于外盒中。基本配件包括耳机充电盒、耳机本体、USB-A转USB-C充电线、说明书、保修卡和弧形撑架。
linkbuds0058.jpg

外盒的纸面包装背面印有一些型号参数,型号名称,注册所需要的产品编号等,有趣的是最上沿可以看到“该包装材料未使用塑x”后,上面又贴了一层“指包装材料中不含塑料,不包括产品本身”,应该是怕了,很严谨。还有左上角标注的Made for iphone | ipod,丝毫没有提及android令我很纳闷,后续对比下安卓和ios下的使用体验。

linkbuds1246.jpg

linkbuds1257.jpg


充电盒指示灯在合盖处中央,充电盒开合手感不及airpods,铰链质感还是差了一些,有点软趴无力。


linkbuds1259.jpg

背部一个充电口和配置按键。


linkbuds1261.jpg


充电盒底部标注充电盒适配耳机型号信息和输入输出电压电流信息。

背景.jpg


linkbuds1258.jpg

linkbuds1273.jpg

linkbuds1275.jpg

充电盒舱体内部标有和耳机对应的左右耳识别符号,耳机通过双层方式固定在充电盒中,在圆形播放单元位置,充电盒通过磁吸方式固定,将耳机放入电池盒后,通过按压耳机,电池盒中的卡扣进行二次固定保证充电触点接触,取出耳机的时候最好是先将下方磁吸的耳机位置外翻后取出,这样更好的保证卡扣的寿命。


linkbuds1270.jpg

耳机重量单只为4.2g和官方标识重量基本一致,应该算是非常轻的耳机了。

linkbuds1269.jpg


带充电盒重量,整个充电盒塞口袋跑步了几次,重量感知很小,就是略圆略鼓。

2022-06-23 11-20-55 (B,Radius1,Smoothing1).jpg

耳机和iphone12mini体积大小对比。这是我平时跑步出门的搭配,尽量做到轻量化。

linkbuds4487.jpg

弧形耳撑配件型号从XS-XL型号,原耳机本体上是M型号,通过官方的佩戴说明,我实验下来个人已经需要使用XL耳撑了,虽然佩戴后总感觉不牢靠,但是跑步下来还是很稳妥的,没有出现脱落的情况,这种没有接触耳道的佩戴方式,个人感觉有利有弊,首先优势点在于不接触耳道后,减少了腔体孔位上被堵“屎”的可能性。之前看LTT子频道的airpods的清洗视频中,不少音质出现问题的耳机的出声口真是藏污纳垢的“好地方”。弊端就是这种通过弧形耳撑佩戴的形式,使得这只耳机只能属于你个人独有,旁人可能难以佩戴,甚至可能少数人就算用上了XS或者XL型号的耳撑也无法牢靠的佩戴这款耳机,通用性肯定差于普通耳机的佩戴形式。

1.jpg

2022-06-23 16-04-03 (B,Radius1,Smoothing1).jpg


从耳机外观的做工上来讲,个人觉得还算蛮糙的,跟精致搭不上边。耳机内侧的椭圆形黑色位置为传感器,取下耳机后音乐会随之暂停,试过用手指捂住传感器位置,音乐会继续播放。

几大功能的使用体验
智能免摘:开始交谈的时候耳机自动停止播放音乐
个人测试了下这项功能,当你开始说话的时候,耳机内会发出提示音,然后音乐内容关闭。当你停止说话后10s音乐内容继续,有意思的事,我尝试播放视频中的人声来干扰,播放视频的时候,音乐继续播放,只有当你本人说话后才会终止。
自适应音量控制:在Headphones Connect App中开启,耳机识别所处环境噪音等级后自动将耳机音量调节到合适的范围。
自适应音量控制,随着环境声音变化大小,耳机会自动调节音量,不过达到一定程度后,不管环境声如何嘈杂,耳机音量不在增加,应该是为了保护听力。声音的变化有迟滞感,大概3到4秒后音量开始变化。
广域点击:点击靠近脸颊的耳周区域,实现更简单的智能操作。
耳机左右敲击有2种快捷操作,分别是敲击2下和3下,左右都有相当于4个快捷指令。广域模式下从敲击耳机本体延伸至耳机四周,可以是脸颊可以是耳朵边缘。测试了下反应还是十分迅速的。
腾讯小微助手
腾讯小微需要另外下载一个app,在app种关联qq音乐和Headphones Connect App,通过在腾讯小微中添加qq音乐的常用歌单,然后在Headphones Connect App将一个耳机的双击和三击功能切换成腾讯小微语音助手和qq音乐关联歌单切换功能。切换歌单功能不错,语音助手个人试了多次,不知道怎么唤醒使用,双击没有反应。

IOS和ANDROID的连接体验
单个耳机一共可以配置连接8个设备,经过测试使用完后,耳机放回充电盒中等到下次使用的时候优先连接的是最后一次连接的设备,即便最后一次连接的设备不在连接范围内耳机也不会自动重新适配设备,如果需要连接其他设备需要手动在蓝牙设备中点击连接进行切换。然后在连接过程中我遇到过一个小问题就是第一个设备连接ios后,按照说明书操作再连接Android设备的时候无法识别到耳机的蓝牙设备,等我将耳机初始化后先连Android设备后连ios设备反而非常顺利。

总结
就我个人的使用场景来讲,我还是满意的,自带的几项智能功能我除了广域点击打开以外其余一律关闭,虽然功能可用但是我个人没有这几项需求。开放式的好处就是我跑步的时候,安全性更高一些,环境变化的反馈非常直观,虽然现在的降噪耳塞有通透模式,但是和这种物理性质的开放还是一耳朵差距,而且没有入耳耳塞的“听诊器”效应,固定方式也比传统的半入耳式耳塞更加可靠。佩戴感的话,虽然耳机很轻,但是因为是在耳甲内支撑固定所以佩戴感还是比较强烈的,但是并不难受,长时间佩戴也没有塞耳朵的不适感。对于这款耳机的音质我感觉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但是它本身也是有个基准线在的,如果日常只是听听流行人声,完全够用。










评分

参与人数 3邪恶指数 +110 收起 理由
nApoleon + 100
Wolverine + 5
Mr.Chris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6-28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说呢?SONY产品哪里都不错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5 收起 理由
梵谷的左耳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6-28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别致的耳机,续航时间也足够运动时使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5 收起 理由
梵谷的左耳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6-28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618盯了好几天没敢下手买,评论区一堆说音质烂的..我好奇它到底什么程度的音质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5 收起 理由
梵谷的左耳 + 5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2-6-28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梵谷的左耳 于 2022-6-28 22:56 编辑
Wolverine 发表于 2022-6-28 22:17
618盯了好几天没敢下手买,评论区一堆说音质烂的..我好奇它到底什么程度的音质 ...


音质本身没什么问题,我手头现在没什么好设备,对比了下WH-1000XM3和桌面箱子sc203,这两者一个是大耳有降噪,一个是桌面箱子,但是在听低频打鼓声还是有共振感,有种浑厚饱满的感觉,而linkbuds听起来就是咚,仅仅就是咚,,,然后再人声上听着清亮通透,因为耳塞本身是物理开放式的了,,我直接不摘耳机切换播放设备播放还是听得很明显。。,这个音质烂应该带有蛮强烈的个性喜好了,市场主流的降噪听感来讲这个反向截然相反,然后再日常非安静的环境内没有降噪加持,音质的确可以说是没法听。顺带我个人也倾向这个耳机非音质向的,毕竟结构问题低频的确是残疾的。我就拿来跑步,好用,一般情况还真不推荐,,除非好这口开放式。
发表于 2022-6-28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梵谷的左耳 发表于 2022-6-28 22:53
音质本身没什么问题,我手头现在没什么好设备,对比了下WH-1000XM3和桌面箱子sc203,这两者一个是大耳有 ...


我是想买个不是入耳式的链接手机和我的智能投影看电影用..看来还是不能选它....感谢楼主兄弟分享给我详细的感官体验!爱你!
发表于 2022-8-5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不错,如果不是索尼的可能就买了。
发表于 2022-8-5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扫街的时候戴,这是一个AR设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2-2 06:03 , Processed in 0.01488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