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10291|回复: 8

[视听] 比原版贵小5千?国产“小Z1R”---qdc旗舰入耳V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4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这条耳塞产生好奇是因为乐彼群里的这张图:
IMG_0789.JPG

图里意思很直白:v14几乎就是照着z1r调的音!

作为有一定年头的Z1R老用家,我就自然好奇这条耳塞是什么个声音了。

2.jpg




对于调音的效仿,我认为并不可耻。z1r的风格代表了一种审美,调音师桑原英二应该是索尼工程师里较为年轻的中坚力量,其调校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索尼的美学思考。于是在Z1R上,我们听到了一种极富动感的声音。记得10年前索尼市调得出的大数据结果是21世纪老百姓的口味越来越重,听歌对低频的偏好越来越大,于是索尼在做完那个调研后,所出的耳机无一不侧重低频。如果对索尼耳机有一定了解的,从E888-EX700-EX1000一路听下来就会发现,新索尼完完全全就是一副高素质动次打次的模样。

E888是人声塞代表,声音甜美,女声悦耳;全新16mm超大直径振膜的EX700则保留了女毒的味道,大幅加强素质特别是动态,但齿音问题在当年也经常被指摘;到了液晶振膜旗舰EX1000,当时是2010年,售价3999,声音则趋于中正,是种很标准的监听声,干净、通透、细节足,当时听过的很多人都惊叹于索尼能把动圈做出动铁一般的素质感,这也让森海动圈皇IE8颜面尽失。在那个神仙打架的年代,动圈塞皇之争,EX1000无疑是领先IE8一个身位的,在和四大动铁厂的旗舰IEM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

43D7268C-A950-4A22-8025-B9B2665C0BF6.png

之后,索尼迎来了动铁时代,也迎来了好几年的“阵痛期”。大概是2011-2012年,索尼推出MDR-1便携头戴系列,走暖声流行风,因为市场切得准,一炮而红;而另一条产品线--动铁入耳则不那么顺利:试水性质的XBA一代仅仅出了港版,二代国行发布后也依然被国内烧友吐槽调音怪,直到圈铁混合的XBA-H3、A3推出才让口碑稍有好转,索尼自己也知道,光堆动铁很难做好完整、健康的三频,尤其是要实现动次打次的低频,必须靠动圈这个救命稻草。于是到了2014年,圈铁旗舰XBA-Z5诞生,卖3699,和EX1000构成双旗舰。前者走劲爆低音流,后者则是直白监听风。至于口碑,依然是EXK更能代表索尼至高调音,因为烧友始终对动次打次的索尼耿耿于怀,认为这样的声音“太俗”、“不够雅”,那些年土嗨网红歌的井喷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低音鄙视链”。当时甚至能看到“Z5是高素质beats”的吐槽。

35004DCDB5D0055C62A1B118EE9FA7EC.jpg

但索尼坚持下来了。E888之类的平头塞彻底被时代抛弃,隶属入耳产品线的XBA系列到现在也已蜕变为IER系列,分离出偏hifi向的旗舰Z1R以及定位舞台监听向的M系列。无论哪个系列,都取得了市场认可以及销量上的成功。从11年到18年,8年时间,索尼的入耳越做越熟,技艺越来越精。动铁和动圈的运用在Z1R上也可以说是质变——一枚12mm直径动圈单元负责中低频、一颗镁合金动铁单元负责高频、一颗5mm直径同轴技术微动圈负责极高频。这些技能点里,大动圈负责中低频是EX700时代就积累的老本;这颗高频动铁单元也是从XBA-Z5上优化而来;至于圈铁的分频,则在XBA-H3时代就开始了技术积累;真正具有创造性、实现破万售价的高溢价黑科技,在于那颗极高频微动圈。所以,可以说,Z1R是承前启后、代表索尼这十年来耳塞设计思路的一代经典。

6AC61A1C-3008-48B6-B28C-A4DB721491A5.png

于是,在Z1R上,我们可以听到完全对得起万元定价的震撼低频。丝毫不浑浊,澎湃大气、节奏明快,几乎担得起任何赞美。而在高频上它的表现同样突出,细节感、延伸感都很出众。一低一高一结合,形成的V型调音就会非常带感,充满律动性。据说早年调XBA-Z5的时候,索尼工程师就大量参考了电音类音乐,这些年欧美电音化是大势所趋,索尼也想从硬件上予以适配,而到了Z1R,我们似乎听到了终极版的XBA-Z5,一样在电音方面具有极高造诣,可以说是万元最佳电音塞。之后铁三角也跟进发布了一款圈铁混合IEX-1,调音同样偏V字型两头翘风格,但热度、口碑均和Z1R有巨大差距——没办法,你是跟随者,即使你是铁三角,同一种声音,模仿=落后

15ADB9A0F9F6A14837836B8107BD84AC.jpg

切换回本文主角V14。听这条耳塞之前,我也有类似IEX-1的担忧,因为模仿=落后是大多数听友的固有观念,玩hifi特别是玩耳塞,听的就是不同的味道,Z1R是4年前的经典旗舰,是万元低频塞、电音塞、V型调音的代表,有这一种调音之美就足够了,而V14硬要挤过来做类似调音,哪怕它好听,也是能被取代的,况且,V14售价高达17800,比12999的Z1R贵了近5000块,如果是私模定制版,还得再加2000,到了准2万的超旗舰级别。qdc的信心何来之有?听完之后,我大概明白了。

7.jpg




说音质之前,还是先介绍下产品基本信息:
与Z1R简约不简单的两圈一铁不同,V14单边堆了14颗单元,包含10颗动铁+4颗静电,没有动圈。索尼的强大低频靠的是动圈的天然音色,靠动圈本身音色的宽松感来带出氛围与下潜残响感,而V14的低频单元是天生有“缺陷”的动铁单元,当年的索尼在自研动铁时也在头疼其低频下潜不足的问题,而qdc虽然没有自研动铁,但定制的动铁单元据说在极低频响应上实现了新突破,相比以往自家旗舰耳机,在指标上也有了客观层面的进步。

在实际听感中,我可以很确定的讲,V14的低频一耳朵比Z1R更震撼:形状更大、气浪感更足,打击感更猛烈,是一种极具攻击性与能量感的低频,存在感无疑在三频里居首。更神奇的是,V14低频的宽松感更甚于Z1R,或者说,V14的低频反而更像动圈,这就有点神奇了。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在于入耳深度。

3.jpg

V14的导管比Z1R更长,入耳的密闭性贴合性以及深度都比Z1R更足,因此理论上声音更接近耳膜,衰减更少。从频响来看,两者在20Hz-1.5KHz的频响几乎完全重合,但实际听感上V14的低频侵略性则要明显更强,中频人声的扑面感也更明显,整个中下盘的饱满度,是显著高于Z1R的;反过来讲,Z1R的凹陷中频在V14上确实会偏薄,听一些港台厚嗓男声尤其明显,而引以为傲的低频在国产新旗舰的跟随下也终被弯道超车,这多出来的小5k差价,刨掉3年来通胀的水分,单就低频的提升,就已值回票价。

高频段,V14依然是较为粗暴的升维操作,用丹麦声扬的EST静电单元来做。而且是改良过的新单元,全频响应能力更强,且灵敏度大幅提高,用更小的功率就能驱动出更透亮的极高频音色。高频部分,主观听感和客观频响基本一致:Z1R在3K-6KHz的增益更多,因此高频细节感更优,但在一些人声器乐较为复杂的音乐里会有些许尖锐感,不如V14丝滑流畅,是一种顶脑门的偏干的高音;V14的优势则在10KHz之后,滚降比Z1R慢很多,所以乐器音色的完整感更好,对古典乐的驾驭能力更强。

4.jpg

驱动性上,V14是低阻高敏,理论上比Z1R好推很多,不会那么吃电流。但实际上作为一款小两万的旗舰入耳,还是具有很强的前端揭示力。有朋友听过这耳塞后吐槽数码味重、衔接差、结像乱。在一些中低端前端驱动时,V14确实会出现这一问题,与Z1R不同,没推好的V14不会出现低频闷、高频刺、人声尖的问题,它的三频并没有扭曲,但素质全然发挥不开,所以会出现单元音色衔接不畅(低频和人声两种音色),从而导致不同声部、音轨的音色特征无法充分还原,声音显得假,于是产生数码味;结像乱一方面是因为不同频段音色不协调、另一方面是高指向性的极高频没推开,导致空间轮廓模糊、声场狭小。等上到P6PRO这个级别的前端,绝大多数问题才会解决,推好后的V14除了低频有一点凶之外,很难挑出毛病,如果喜欢暖声风格,那么P6P下的V14完全可以成为退烧塞,音色顺滑、饱满、流畅,数码味在R2R的润化之下也消失殆尽。

5.jpg

听完V14之后,发现,其实这耳塞除了频响和Z1R意外的一致之外,其他几乎所有一切都不同——选料上,V14用了保证高素质的动铁和静电,并且全部为了专门的频段做了定制优化;堆料上,直接靠多单元并联实现对下级型号的素质碾压;分频上,充分发挥动铁和静电的瞬态优势,多单元也给分频提供了更大的余地,三频调音更从容。总之,V14有点像国产旗舰手机,前期同样是堆料,但限于经验,会有些不知道怎么用好;如今,有了好料,已经大概知道怎么用,而且前面也有标杆(耳塞里是索尼,手机圈是苹果),这样就能在某些方面实现超越——如果模仿的结果是超越,那么这样的旗舰就有存在的价值了,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在品牌力很难支撑的情况下,市场认可度大概率还是无法与国际巨头抗衡,但单就产品力来说,有这样的产品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起码耳塞这种技术含量远低于手机的数码产品,国产高端再一次证明了自己,让人刮目相看。




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
其一是外观。尽管我知道V14是变色龙系列,看官网介绍似乎也是用了很不错的料、花了心思设计的,但最终呈现的结果还是无法令人满意,简言之,没有档次感。一条1万大几的耳塞,还是普通的树脂,涂层和配色都并不高级,那一圈金边在我看来是俗气的败笔。与锆合金材质、鱼鳞纹设计的Z1R一比,差距相当大。总之,外观上,元素太多、过于繁复,不够精致;

6.jpg

其二是调音玩法。我向来认为在耳塞上搞调音开关很多余,也是一种对自己调音没信心的表现。当然,我也知道为了契合变色龙这个概念,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体现差异化,必须加点新点子,但千万别为了不同而不同,这个调音开关根本不好用,而且对于烧友来说,习惯性是默认设置,根本懒得去折腾。即使音色风格确实有变化,但也是微小量变,与其给用家做16选1的选择题,还不如做个减法,把腔体做个更小巧精致一些,更有一体感,单是V14默认的调音,个人认为已经足够成熟,并不需要再额外提供微调选项了;

最后一点当然是价格。索尼的Z1R卖1万3,但其中的单元都是自研,做出这种调音也是多年来的打磨积累;而V14的空降更像是利用强大的资源直接玩拼图游戏,站在巨人肩膀上组装出一款更高阶的旗舰。我不否认其中有咱们自家调音师的辛勤付出,但这样一个核心技术远不如国际大厂的国产旗舰,卖小2万的价格,还是有些过于“激进”,吃相不太好看。哪怕这次试听机的音质让我十分满意,我也不会像P6PRO那样自掏腰包购买,因为P6P是高素质R2R口袋机的唯一选项,核心技术也是在我们这儿,而在对V14产生兴趣之前,我的主力耳塞是它的前辈-Z1R,它早已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回到开始,正是因为Z1R,我才有试听V14的想法。所以,最后的最后再说一句:国产旗舰,祝好!

评分

参与人数 2邪恶指数 +200 收起 理由
chick314 + 100
nApoleon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8-4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做耳机的专家们的精神表示致敬,但是这破东西超过2000在我眼里都是智商税。。。
发表于 2022-8-4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2-8-4 2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yan 发表于 2022-8-4 17:47
向做耳机的专家们的精神表示致敬,但是这破东西超过2000在我眼里都是智商税。。。 ...

说的太多了,入耳式必然导致耳朵出问题
发表于 2022-8-5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确实非常用心的个性化产品。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tyan 发表于 2022-8-4 17:47
向做耳机的专家们的精神表示致敬,但是这破东西超过2000在我眼里都是智商税。。。 ...

说得对,和大恶魔们玩的高级玩具比起来,我们普通工薪族玩的这些确实上不了台面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狼叔帮顶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game 发表于 2022-8-4 20:00
说的太多了,入耳式必然导致耳朵出问题

非常同意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超逸绝尘 发表于 2022-8-5 01:40
这些确实非常用心的个性化产品。

感谢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2-2 05:57 , Processed in 0.012526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