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14068|回复: 13

[电脑] 「WHITE + BLACK」分型工艺 Fractal Meshify 2 Mini 装机展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8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uo 于 2022-8-9 10:00 编辑

DSC04797.jpg

前言

此次带来分型工艺最新推出的Meshify 2 Mini机箱的装机分享。Fractal Meshify 2 Mini为一款MATX机箱,尺寸为396 × 205 × 406 mm,前部支持2把14cm风扇或者3把12cm风扇,支持240/280冷排,CPU散热器限高167mm,显卡限长331mm(安装前置风扇时为306mm),前面板采用了Meshify系列经典的钻石切面冲网面板,气流流动性不错,也能露出风扇灯效,机箱预装了1把14cm前置风扇和1把12cm后置风扇,默认状态下就有不错的散热能力。此次使用的是英特尔12代平台,CPU为i5-12600K,主板为微星MAG B660M MORTAR WIFI 迫击炮 DDR5,内存选择了威刚 XPG 龙耀 LANCER DDR5 6000,显卡为影驰 GeForce RTX 3070 Ti HOF Pro,固态来自金士顿 KC3000 1TB,电源来自微星 MPG A1000G,风冷散热器选择了利民 U120EX REV.4 WHITE。

配置清单:
处理器英特尔 i5-12600K
主板微星 MAG B660M MORTAR WIFI 迫击炮 DDR5
内存威刚 XPG 龙耀 LANCER DDR5 6000 16GB × 2
显卡影驰 GeForce RTX 3070 Ti HOF Pro
固态硬盘金士顿 KC3000 1TB
散热器利民 U120EX REV.4 WHITE
风扇利民 TL-B12W
风扇利民 TL-B14W
电源微星 MPG A1000G
机箱分型工艺 Meshify 2 Mini

整机展示

整机为黑白配色,前面板延续了Meshify系列的设计语言。
DSC04735.jpg

机箱正面。
DSC04788.jpg

侧面视角。
DSC04732.jpg

机箱正面。
DSC04729.jpg

机箱背面。
DSC04730.jpg

前置I/O及按钮,从左至右依次是音频接口、Type-C、开机按钮、重启按钮、USB 3.0 × 2。
DSC04747.jpg

顶部边线,有一定设计感。
DSC04749.jpg

前面板的钻石切面冲网。
DSC04756.jpg

DSC04743.jpg

分型工艺logo。
DSC04753.jpg

DSC04742.jpg

前面板可以开启,内部为前置14cm风扇。
DSC04736.jpg

机箱尾部细节,主要接口部分。
DSC04763.jpg

电源位。
DSC04761.jpg

移除左侧板,侧面视角一览。
DSC04723.jpg

DSC04721.jpg

主板侧。
DSC04709.jpg

侧后方视角。
DSC04719.jpg

DSC04720.jpg

通电后,整机灯效一览,仅有内部和显卡灯光作为点缀,非常低调。
DSC04781.jpg

DSC04776.jpg

主要部件灯效。
DSC04766.jpg

DSC04772.jpg

内存灯效。
DSC04770.jpg

显卡灯效。
DSC04767.jpg

DSC04771.jpg

电源指示灯为白色。
DSC04784.jpg

主板侧一览。
DSC04708.jpg

主要部件。
DSC04668.jpg

散热器部分,单塔双风扇。
DSC04671.jpg

内存部分,顶部灯带没有被遮挡,即使不亮灯也非常好看。
DSC04698.jpg

DSC04695.jpg

24pin供电及前置USB跳线。
DSC04693.jpg

主板接口保护罩,上面有微星logo。
DSC04674.jpg

显卡部分。
DSC04672.jpg

全金属背板。
DSC04678.jpg

前部的贯穿散热设计。
DSC04679.jpg

显卡顶部的信仰灯。
DSC04675.jpg

Geforce RTX 字样。
DSC04680.jpg

电源供电线部分。
DSC04677.jpg

分型工艺logo。
DSC04673.jpg

前部14cm风扇,与CPU散热器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直线风道。
DSC04684.jpg

DSC04692.jpg

DSC04682.jpg

CPU散热器。
DSC04688.jpg

机箱后部的12cm排风风扇。
DSC04690.jpg

背线侧一览。
DSC04707.jpg

主板背部的开孔。
DSC04655.jpg

梳理后的背线,用魔术带进行了绑扎。
DSC04663.jpg

电源部分。
DSC04664.jpg

机箱前部下方的硬盘位。
DSC04665.jpg

CPU供电走线,用到了魔术带绑扎固定。
DSC04702.jpg

DSC04701.jpg

机箱展示

机箱正面,Meshify 风格的前面板,标志性的钻石切面冲网设计。
DSC04494.jpg

机箱背面,电源下置设计。
DSC04495.jpg

主板侧,钢化玻璃非常通透。
DSC04503.jpg

背线侧,为钢板材质。
DSC04504.jpg

45°视角。
DSC04501.jpg

DSC04502.jpg

DSC04515.jpg

前面板采用开门设计,能方便拆卸。
DSC04524.jpg

DSC04525.jpg

内侧有防尘网。
DSC04522.jpg

机箱前置14cm风扇。
DSC04526.jpg

拆卸下来的前面板。
DSC04527.jpg

防尘网细节。
DSC04528.jpg

分型工艺logo。
DSC04519.jpg

DSC04520.jpg

机箱顶部一览。
DSC04533.jpg

前置I/O及按钮,从左至右依次是音频接口、Type-C、开机按钮、重启按钮、USB 3.0 × 2。
DSC04539.jpg

顶部有防尘网,采用磁吸设计。
DSC04538.jpg

机箱底部一览。
DSC04560.jpg

机箱脚垫,采用了橡胶垫,防滑效果不错。
DSC04546.jpg

底部抽拉式防尘网。
DSC04547.jpg

DSC04550.jpg

机箱后部,上置为主板接口区域和后置排风风扇。
DSC04568.jpg

中间为4个PCIe插槽。
DSC04569.jpg

底部为电源位。
DSC04579.jpg

侧板采用免工具固定。
DSC04563.jpg

分型工艺logo。
DSC04564.jpg

钢化玻璃侧板细节。
DSC04587.jpg

移除左右侧板后,机箱内部一览。
DSC04506.jpg

DSC04505.jpg

内部结构四视图。
DSC04507.jpg

DSC04508.jpg

DSC04510.jpg

DSC04509.jpg

主板区域。
DSC04588.jpg

电源仓,顶部有开孔设计。
DSC04589.jpg

硅胶走线孔。
DSC04621.jpg

DSC04622.jpg

分型工艺logo。
DSC04590.jpg

电源仓。
DSC04593.jpg

电源仓上的走线孔设计。
DSC04596.jpg

DSC04601.jpg

前部支持2把14cm风扇。
DSC04626.jpg

预装的14cm风扇。
DSC04625.jpg

机箱背部,预装的12cm风扇。
DSC04607.jpg

4个PCIe槽位。
DSC04608.jpg

主板背部的开孔,位置很正,拆装散热器很方便。
DSC04614.jpg

背线区域,空间不大,带有魔术理线束带。
DSC04615.jpg

底部为电源位。
DSC04616.jpg

前部下方的2个3.5寸硬盘位。
DSC04617.jpg

电源上方的2个2.5寸硬盘位。
DSC04618.jpg

魔术理线束带。
DSC04636.jpg

机箱顶盖可以拆卸,内侧为防尘网。
DSC04640.jpg

防尘网部分可以拆卸。
DSC04641.jpg

DSC04643.jpg

机箱顶部支架也可以拆卸,方便装机。
DSC04647.jpg

DSC04651.jpg

配件展示

英特尔 i5-12600K。
DSC07710.jpg

DSC07711.jpg

微星 MAG B660M MORTAR WIFI 迫击炮 DDR5,主板为标准MATX板型,外观上延续了迫击炮一贯的设计语言,黑色PCB搭配上大面积的银白色散热装甲,表面处理包括金属磨砂和金属拉丝,质感和设计感十足。
DSC07620.jpg

主板背面,黑色PCB,表面处理非常干净,焊点饱满。
DSC07621.jpg

银白色的散热装甲,两种表面工艺结合,下方有MSI字样。
DSC07623.jpg

CPU插槽保护罩。
DSC07626.jpg

LGA 1700插槽针脚,非常密级。
DSC07659.jpg

主板采用了12+1+1相供电设计,DrMOS设计,每相均配备了一个由瑞萨的ISL99360 60A DrMos,单相输出60A电流,核心总供电高达720A。供电部分的散热装甲,有MAG字样,右侧为格栅设计,增大散热面积。
DSC07627.jpg

8pin+8pin CPU供电输入。
DSC07631.jpg

4条DDR5内存插槽,最高支持DDR5 6200MHz+。
DSC07628.jpg

4颗侦错LED,非常实用。
DSC07630.jpg

下方区域,有三个PCIe插槽,分别是PCIe 4.0 x16、PCIe 3.0 x1、PCIe 3.0 x16,第一条带有金属包边加固。
DSC07634.jpg

集成声卡部分,采用ALC1200音频解码芯片。
DSC07639.jpg

主要跳线区域。
DSC07642.jpg

主板接口方面,带有一体式挡板设计,接口包括USB 2.0 × 4、DP × 1、HDMI × 1、USB 3.2 Gen2x2 Type-C × 1、USB 3.2 Gen2 Type-A × 3、2.5G有线网口、Wi-Fi 6E天线、音频接口 × 5。
DSC07652.jpg

主板背面,LGA 1700底座背板。
DSC07669.jpg

隔离线。
DSC07672.jpg

各种认证标识。
DSC07678.jpg

主板层数为6层。
DSC07681.jpg

威刚 XPG 龙耀 LANCER DDR5 6000 16GB × 2。
DSC04114.jpg

内存表面采用了白色喷漆,磨砂质感,左侧做了一些线条设计并标注了DDR5,中间露出了一部分导光带,右下角则有XPG的字样。
DSC04133.jpg

内存背面有铭牌贴纸。
DSC04135.jpg

顶部的导光带,面积较大,导光部分为雾面效果,能让光线柔和,中间有XPG的字样。
DSC04139.jpg

“X”造型。
DSC04141.jpg

影驰 GeForce RTX 3070 Ti HOF Pro,3风扇设计,白色外观。
DSC01932.jpg

显卡背面一览,金属材质,表面做了金属拉丝、喷涂等多种表面处理。
DSC01935.jpg

显卡顶部,左侧印有GEFORCE RTX字样,中间有HOF logo的RGB信仰灯。
DSC01938.jpg

DSC01942.jpg

8pin+8pin供电。
DSC01943.jpg

风扇细节,90mm的尺寸,11片扇叶,支持风扇智能启停。
DSC01945.jpg

接口部分,包括3个DP和1个HDMI。
DSC01949.jpg

显卡前部,露出4条热管。
DSC01953.jpg

显卡侧面一览。
DSC01962.jpg

金士顿 KC3000 1TB。
DSC08622.jpg

利民 U120EX REV.4 WHITE,经典产品的延续。
DSC02034.jpg

6热管配置。
DSC02037.jpg

侧面一览。
DSC02042.jpg

底座部分。
DSC02039.jpg

自带的两把TL-B12W风扇。
DSC02046.jpg

DSC02047.jpg

安装好风扇的效果,单塔双风扇。
DSC02048.jpg

白色版本,颜值还不错。
DSC02053.jpg

微星 MPG A1000G,80 Plus金牌全模组电源,采用全日系电容,十年质保。外观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很有质感。
DSC04286.jpg

DSC04386.jpg

电源顶部是铭牌贴纸。
DSC04266.jpg

电源侧面,左侧有金属贴,磨砂质感,上面有MSI字样,中间有龙纹标识,金属拉丝质感,右侧为格栅造型设计。
DSC04272.jpg

电源尾部,可以看到智能启停的说明贴纸。
DSC04255.jpg

撕掉贴纸,可以看到有智能启停的模式切换按钮和电源开关。
DSC04370.jpg

全模组接口,布局非常规整,数量也足够多。
DSC04329.jpg

性能测试

CPU-Z截图。
CPU-Z 01.png

CPU-Z 02.png

CPU-Z 03.png

CPU-Z 04.png

CPU-Z 05.png

CPU-Z 06.png

CPU-Z跑分测试。
CPU-Z 07.png

GPU-Z截图。
GPU-Z 01.png

GPU-Z 02.png

Cinebench R23 测试结果,CPU多核为17159 pts。
Cinebench R23 01.jpg

Cinebench R23 测试结果,CPU单核为1886 pts。
Cinebench R23 02.jpg

Cinebench R20 测试结果,CPU多核为6593 pts。
Cinebench R20.jpg

AIDA64内存测试。
AIDA64 内存测试 01.png

SSD性能测试。
CrystalDiskMark8_0_4.pn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得分18090,显卡得分18815。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jpg

3DMark Time Spy 得分14841,显卡得分15004。
3DMark Time Spy.jpg

3DMark Port Royal 得分为8875。
3DMark Port Royal.jpg

3DMark CPU Profile 跑分。
3DMark CPU Profile.jpg

鲁大师配置信息。
鲁大师 硬件参数.png

鲁大师娱乐跑分,2046172分。
鲁大师 硬件评测.png

AIDA64 FPU 拷机测试,i5-12600K P核 4.5Hz,E核3.4GHz,测试10分钟。
CPU P核 核心温度:66.2℃ 66.6℃ 66.6℃ 65.2℃ 65.7℃ 65.0℃。
CPU E核 核心温度:54.8℃ 54.7℃ 54.7℃ 54.7℃。
AIDA64 01.jpg

AIDA64 02.jpg

使用Furmark显卡进行测试,满载下测试10分钟,温度最高为74℃。
FurMark.jpg

完。
DSC04795.jpg

评分

参与人数 9邪恶指数 +315 门户文章 +1 收起 理由
strongtan + 20
ilas + 200
Sagitar2009 + 20
冬鱼 + 10
nApoleon + 1
TernenceS + 20
hudizhoutube + 20
youzhusky + 20
Wolverine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8-8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黑白分明,很不错的搭配!
发表于 2022-8-8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箱前面的造型,还真的是有个性。
发表于 2022-8-8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罗大
发表于 2022-8-9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把前面板设计成白的会不会更好看些
发表于 2022-8-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型工艺 Meshify 2 Mini白色好小清新。
发表于 2022-8-9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款机箱,感叹走线走得真好,我乱塞盖盖子
发表于 2022-8-9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配置和我的Meshify compact类似啊,效果是真不错
发表于 2022-8-9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条内存挺漂亮的
发表于 2022-8-12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得满满当当 要是pa120这一类的就更满了 好评
发表于 2022-8-13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装好了NANO,这个机箱外观漂亮,装机方便,防尘做得好,把顶部风扇位置吊装了两块SSD,解决SSD散热。

NANO放桌上正好

NANO放桌上正好
发表于 2022-8-15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线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22-8-1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sirian 发表于 2022-8-13 17:24
装好了NANO,这个机箱外观漂亮,装机方便,防尘做得好,把顶部风扇位置吊装了两块SSD,解决SSD散热。 ...

装机确实非常便利
发表于 2022-11-13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2-2 23:50 , Processed in 0.02339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