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ugarbear 于 2022-8-18 22:09 编辑
一年左右,桌面虽然也添了不少东东,倒是没有大变化,但因为懒没参加上届桌面show活动,这次还能参加
桌子是长150cm,宽60cm,原生上下两层。
电脑椅为享耀家X5,貌似网布现在成为主流,夏天确实坐得更加舒服。
最近作了两个拼装,橘猫工业的宇宙骑士利刃(迪博威)和伊比路(阿雄),素组,水平一般也没太多时间处理水口,放几张整体照片效果还不错,但不敢给特写镜头!
做完这两个应该很长时间内不会再玩拼装了,实在是累死人了!
扎古(QMSV)守卫的是一个投影仪-泰捷WEBOX T1S,1080p,亮度一般,勉强能看,有空再折腾好一些的投影仪。
显示器是三台组合:底下的显明基的PD2700U(27寸,4k分辨率),作为主显示器;上面的是SANC H20( 25.7英寸,2560X1080);还有一个15寸的便携式显示器(G-STORY GSW56TB ,1080p分辨率),竖直放置。三台都是IPS屏,上下布置,桌面空间利用率更高。最上面挂了一个ScreenBar Plus灯,线控是有线的,使用起来稍有不便。
之前用的音箱是T200MKII ,实在是太占空间了,所以最近换了这种条形音箱(回音壁)-创新 Stage 360,支持杜比全景声,但没有天空音轨,应该是数字模拟的环绕声效。音效还可以吧,有遥控有蓝牙用着还是挺方便的。
Stage 360带一个低音炮,用一个主机托架放吊在桌子底下,节约桌面空间。插排和线材收纳于桌底电源线插排置物架上。
耳机是雷蛇的寂星鲨头(Razer Opus),感觉是雷蛇风格最弱的一款耳机,音质上比较杂食,有THX认证的ANC主动降噪功能。旁边的眼镜其实也是一款耳机,声阔智能眼镜,开车接打个电话还真得是方便,开放式的,就别太在意音质了,听听人声还是可以的。缺点是比普通眼镜重一倍,所以有时候懒得带出去。
眼镜下面的是一台电脑,但并不是我的主机,而是一台nas。
因为一次大扫除,发现还有一块Z390M-ITX/ac主板,有6个SATA 3 (6Gb/s)接口,1个PCIE GEN3 X4的M.2 接口,双INTEL千兆网卡,并自带wifi,挺适合适作NAS主板的,就跟风装了一台。
因为决定放在电脑桌上,蜗牛星际那种廉价的机箱就不考虑了,最后选择了乔思伯 N1 机箱,尺寸为170MM (W) x 354MM (D) x 217MM (H),采用2.5mm厚阳极铝和1ms钢板钣金,cnc打孔,边缘处采用了圆润过度的设计,用料和细节处理的都不错。兼容性方面只支持ITX主板、SFX(L)电源、显卡最长能支持18.5cm(单槽半高),也可以放个刀卡网卡,CPU散热器限高7cm,采用抽拉的设计。底部有一大张橡胶防滑垫(用于卧式放置),个人感觉有点略丑,也妨碍竖直放置的位置选择。
机箱自带一颗14cm风扇装在了硬盘架的前面,由于机箱要竖直放置,所以风扇改成向外排风。CPU散热器选择了乔思伯的6热管的HX-6200D;电源是全汉MS350D,额定350w;另外SATA SSD和NVme SSD也都装上了。
乔思伯 N1 可以容纳5块3.5寸硬盘,现在只装了一块12TB硬盘,从Western Digital 12 TB Elements上拆下来的,得遮蔽3个触点才能使用,我直接用了透明胶遮蔽。这盘应该不是叠瓦盘(有人做过测试),但速度肯定不是很快,以后再入手2~4块4T,或6T的来组raid吧。
热插拔背面有两个大D接口,这样2个D型插头就完成了对5块硬盘的供电,而NAS供电不大,小瓦数电源不会有很多SATA接口,有了这个设计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这台DIY NAS主机现在还是不可用的状态,因为这次想做个All in One,而底层系统还未决定装哪一个!现在公认好用的底层虚拟机系统有ESXI、PVE、UnRaid(Windows+Hyper不太想作),太纠结!另外不着急的原因是我还有一个极空间Z2,存储文件,下载,远程外网访问功能都是有的,轻度的NAS系统满足我的一般使用是没问题,再装个All in One主要还是为了玩!
真正的主机也是在桌子底下的,机箱是爱国者YOGO K100 ,静音效果还成。内部平台是9900K+Z390 Taichi Ultimate+RTX2070,是有点老了,但也没坏,不好意思给它换掉啊!
鼠键盗船的K70 RGB MK.2(樱桃茶轴)和 Sabre RGB Pro Wireless 无线鼠标,在桌子下面安装了键盘托架来放置它们,拉伸到最大距离时可以增加人眼到显示器的视距,弥补桌子宽度的不足,不用大幅度的抬头就可以看到上面的显示器。
我这里是东北,没用防潮箱,一堆镜头就这么放在桌子上(也没啥值钱的)。
其实是全画幅和半画幅都有的,全画幅是索尼A7C+24-105挂机;半画幅是ZV-E10+腾龙11-20挂机。
最近作开箱视频蛮多的,就想要个俯拍机位。解决方案有三脚架+横臂或者T型支架,但房子太小,没地方放大家伙,最后选择这套Elgato Multi Mount,是一种模块化固定系统设备树,它更加灵活,且占用空间更小,能快速拆装。包含2种核心主杆(一长款和一短款)和5种可搭配的配件(万向支架、延伸支架、壁挂支架、手机支架和底盘)。这些配件可以通过可增减模块,来增减长度,和改变角度。
两款主杆和壁挂支架都配有1/4英寸螺丝头的万向旋转头,与大多数设备可以兼容,方便连接相机、补光灯、麦克风等,实现成多角度拍摄工作 。
Elgato Multi Mount 支架非常灵活,可以固定在书桌上,相比于影视飓风的设备树,更加轻巧,不使用时,我也不会拆除,只是把支架转到旁边,不让其遮挡显示器即可。
需要使用时,增减模块来达到合适的高度和角度来拍摄,官方介绍可以承载2kg,我这套ZV-E10+腾龙11-20+L型快转板的总重量也不超过1kg,使用起来完全没问题。俯拍时在下方增加一个延伸支架,按上补光灯,也不会有阴影。也可以用这套设备安装提词器、手机及麦克风等设备。
也可以把支架固定在圆盘底座(10斤重)上,方便移动,哪里需要就搬到哪里。当然还可以通过壁挂支架固定在墙上,各有各的优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新入手一款麦克风来提升下我视频解说的音质。Elgato Wave:3,是一款电容麦克风,全黑色扁平型,尺寸152x66x40mm,上半部分是带有 Elgato 标志的栅格防护罩,内置了17mm电容收音头,有96KHz/24bit,指向性为心型,可以处理低频噪音,也可以防止爆音炸麦。自带U型支架和底座,支持左右 360° 的旋转,也可安装在1/4 "与 3/8"支架上,灵活方便。
正面有一个旋钮,单击切换麦克风增益、监听耳机音量和麦克风/PC音量监听比。
使用时,旋钮一周,切换状态,调节大小(7枚指示灯)都有白色的LED灯。
后面有一个USB TypeC接口和一个耳机孔(提供音频输出与监听输出)。
麦克风顶部触摸式Mute开关,可以实现快速静音功能。
Elgato Wave:3有自己的官方配套软件Wave Link,具备Clipguard抗失真技术,能自动修正爆音。
还有便捷的混音功能,最多支持九个混音通道。可以将麦克风通道和各种游戏、语音、音乐、音效等音频输入进行实时混音,同时每个通道可进行双轨道监听,让创作者和观众听到不同音量或者混音音轨。这个功能对直播是非常有用的。不过我暂时不作直播,还用不到这么高大上的功能。
最近做个新品电源的开箱,就是这套Elgato Multi Mount+Elgato Wave:3完成的,大家可以参考下使用效果: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N4y1V7Z3?vd_source=30a6512b9a216c52d60a0447f978894f
桌面的光效由飞利浦 Hue 灯具提供,除了2个条形灯(Hue play),还有一个灯带(Hue lightstrip)放在二层的后面了。灯光同步功能算是它的特色,另外也可以和我贼船外设形成联动。
夜间灯光效果还是不错的。
桌面有些杂乱(还是整理一番后的),其实我也是喜欢简约风格的桌面,但是没办法房子太小,也没书房(电脑桌房在客厅中),所以很多东西不得不放在桌子上。
由于创作的需求,所以电脑桌也不得不承担一些拍摄工作,所以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工作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