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四眼布莱恩 于 2022-9-3 23:48 编辑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清•刘熙载 《艺概》 写字,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唯有汉字,将其上升到了艺术层面——书法。研习书法,离不开各家碑帖,从前依赖各种拓片和临本摹本学习提升技艺,千年沿袭下来已成体系。 自从动了习字的心思,找一套像样的书法帖就排上了计划,最终还是没绕开二玄社。这个以艺术品复制立足的出版社,成名于上世纪日本经济最繁荣的时代,依托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电子扫描和摄影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复制了大量中国古代艺术品的电子档,《二玄社原色法帖选》是上个世纪公开出版的普及书法帖中最顶尖的存在。 本次入手的《精选扩大法帖》,一套二十本,是在原本尺寸的基础上放大三倍,更适合临帖时观察原本细节。这套帖涵盖了真草隶篆四体范本,全部选用大家作品,当然还是夹杂了私货,空海这个遣唐游学的日本人也忝列其中,和王虞褚颜一同出现颇为突兀。
这次入手的整套帖每本的印刷版次都有区别,比如帖1的兰亭虞临本是二版二印,最畅销的帖2兰亭冯摹本已经是二版六印了,冷门的泰山刻石和石鼓文还都是初版初印。
这套帖是半个十六开本大小,翻开正好是一个十六开,也就是A4纸大小。放在桌上不占地方。背脊线装后再用布条胶装固定,满足平摊耐久的要求。
先来看最出名的兰亭神龙本(冯承素摹本),帖子最后附有原始尺寸的图片,仅正文二十八行,序跋部分未选入。二玄社神龙本是出版界的当家门面,观感非常接近博物馆原件,用来鉴赏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也可以在收藏市场找找早年的原件复刻品,非常有价值。
来看正文,三倍放大后细节全出来了,可以说是纤毫毕现,起笔收笔转换一目了然,每页侧边还有笔顺提示,针对习字非常友好。
兰亭序位列天下第一行书,原件据说陪葬在唐太宗昭陵里面了,存世的仿品论鉴赏神龙本第一,论研习价值还是天历本(虞世南临本)最佳,书法名家评价神龙本得其形,天历本得其神。以下为天历本原尺寸。
对比下神龙本(左)和天历本(右),还是拿资历说话吧,虞世南是书法史上排得上的大家,习法为要,重结构布局,运笔关联,作为初学者先慢慢体会。
这里“每”字差异体现明显,神龙本墨色区分清楚,忠实再现了先落笔为“一”后改为“每”,天历本忽略这个过程,直接写做“每”。
另一处著名的涂改,“文”字原落笔内容不能确定,神龙本涂改后感觉略重,天历本稍优。
20册法帖,足够研习好些年了,行书反而不适合打基础。计划还是千字文、多宝塔、九成宫开始,书谱本身的学术价值也足够,顺带补充理论。 写在最后,文化是个涵盖很广的概念,从日常具象化的语言、文字、饮食、服饰、绘画、雕塑、建筑,到更加抽象化的礼仪、宗教、节日、乡约民俗。中华文化定义了民族定义了屏幕前的你我,它的边界早就突破了国家。汉字作为最普及的文化承载物,蕴含的是几千年厚重的历史。书法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注入感情的文字提供了跨越时空同过去交流的可能,值得所有人珍惜并传承下去。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清•刘熙载 《艺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