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K50 & Pro 相同的是,K60 的标准版和 Pro 两个版本在屏幕方面的所有软硬件都是完全一致的,并且 K60 系列仍然是 1440p UWQHD 分辨率,它有着和标准的 2K 显示器相同的短边像素量和更长的比例,因此长边的像素量达到了 3.2K. 但不同的是,K60 这次选用的是来自华星的国产屏幕。
因为以往的 1440p 国产 OLED 多为其它排列,所以先展示一下这次 K60的排列:纯纯的类钻石排列,配合 1440p 的高分辨率,在手机 OLED 中的清晰度表现是毫无疑问的第一梯队。
我们的第一项测试仍然是亮度:
K60 和 K60 Pro 的屏幕从软硬件都是完全一致的,但仍然有无法避免的个体体质差异。在我们的实测里,K60 系列的全屏手动亮度在 450 尼特左右,在强光下的激发亮度均可达到 900 尼特以上。作为参考,这是上一代 K50Pro 和 K50 至尊版的数据。不难发现,除了三星 E4 的 K50 Pro 激发亮度明显低了一档以外,华星 C6 的 K60 系列和天马 T7 的 K50 至尊版,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我想在这里继续强调一个问题:在 SDR 下激发出的亮度仅能代表 SDR 下的亮度表现,和 HDR 下亮度策略并不完全正相关。不少手机都会出现 SDR 下允许激发的亮度比HDR更高的情况。但K60系列不存在这个问题。即使通过第三方播放器播放 HDR 视频时,K60系列的10%窗口峰值亮度可以达到 1065 尼特,并且几乎没有任何的 ABL 机制,全屏的 HDR 激发仍然可以达到 1032 尼特。
在去年的手机 OLED 领域,国产屏幕面板在护眼方面比起三星具有碾压性的优势。虽然今年三星面板同样支持了 1440Hz 甚至更高的高频 PWM 调光,但调光的频率并不是简单的频率越高一定越好,由于对占空比和波动深度的优化不同,相同频率之间的实际差距可能比不同频率之间的还要大。
在这次 K60 的测试中,我把最低的亮度范围下探到了 2 尼特:在 3 尼特以上,K60 系列不存在可见闪烁,但当亮度低于 3 尼特之后,还是存在一定的闪烁危害。因此,我建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在全黑的环境中长期最低亮度观看手机。可惜的是,之前借来的 K50 Pro 和 K50 Ultra 都已经还回去了,我们暂时没有办法复测那两台机器在十尼特以下的表现。考虑到三星至少需要 70 尼特以上的亮度才能实现基本的无可见闪烁……至少到目前位置,相比三星的手机 OLED, 国产屏幕始终是对闪烁敏感用户更友好的选择;而K60系列的这块屏幕,也毫无疑问是目前原生状态下最护眼的 1440p 手机 OLED.
MIUI 一向有着非常丰富的自定义画面选项,在用户可调节选项的细致程度上,小米系可谓一骑绝尘。虽然默认的生动模式下仍然是有些过饱和的,但总体而言,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值得主动批评的遗憾。默认提供更浓郁的色彩可以更好的迎合一般消费者的喜好,同时 MIUI 也为对准确显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了总体而言色准最佳的原色模式。原色模式的默认色温是 6500K, K60 在 CIE 1931 下和 D65 的距离只有 0.5 的 ΔE , 但需要说明的是,小米系在原色模式下的默认色温为了追求传统标准中的贴合,和真实的 D65 相比,会存在相对显著的偏黄,和一定程度的泛红。且不同的产品之间很难达成一致的白点。
讨论白点色温的时候一定脱不开整体的灰平衡跟踪,如果说白点决定了白色是否准确,那么灰平衡就决定了它在显示灰色,近黑色时是否还能保持相同的色调,这条曲线越低越好。
灰平衡跟踪的表现非常棒,在全灰阶的完整测试里,K60 的平均 ΔE 和最大的 ΔE 都仅有 1 点几。不仅如此,更加喜人的还是 K60 在用户手动调整了目标白点之后,整体的灰平衡表现仍然十分优秀……甚至因为目标的差异,比默认的白点下还要更好。不仅平均 ΔE 控制在了 0.4 以内,甚至最大的 ΔE 也没有超过1.这或许可以验证出红米发布会上提到的“高光显示引擎”的确带来了色准方面的提升。
虽然这次红米对屏幕进行出厂校准时 K60 使用了 3D Lut ,但系统内用户自定义的画面选项仍然是通过 1D Lut 实现的,所以在用户的自定义了想要的白点之后,整体色调也会出现对应的变化。但就综合体验而言,我认为这对一般用户是远远利大于弊的。
接下来是灰阶的亮度跟踪测试,这条曲线越平直、越趋近于中心线意味着表现越好。从我测试过的三台机器来看,红米系对屏幕的调校是带有一定的厂商个人风格的:它的在SDR下的亮度跟踪始终会比目标略暗一点,同时对 CIE 1931 D65 的追求也让红米的机器在数据上取得了普遍更优秀的测试结果。换句话说,只要知道它的客观指标,即使不告诉我手机的型号,红米的手机也十分好认。
最后一项色彩方面的测试是色域表现。我们分别测试了两种色彩模式下的色域覆盖,在鲜艳模式下的色域容积决定了这块面板的最大饱和度,而原色模式的色域覆盖表示了它是否能还原标准的 sRGB 内容。
K60 系列随角度变化的色度偏移要比 K50 至尊版的表现略好一点点,这意味着在不同角度时手机总能显示出相对接近的颜色,不会出现严重的色偏。不过这一点上,目前表现最好的仍然是 K50 Pro 的三星 E4. 实际上,哪怕是在两年后的今天,绝大多数的三星 E5、E6 面板也因为微棱镜的存在,可视角度远远逊于三星E4.可惜的是,K60 系列的亮度衰减表现一般,这导致我们在完整考虑不同角度的总偏移之后,K60 系列最终的综合可视角度表现是 74.6. 作为对比,三星 E4 的 K50 Pro 的可视角度是 85.7,天马 T7 的 K50 Ultra 则是 79.7.
但是,K60 即使比起前代产品在可视角度上没有实现全面超越,但考虑到用户的实际体验……它的可视角度非但绝对不算差,反倒是最拔尖的一批。因为作为一台直屏手机,在可视角度上存在着先天的优势。曲面屏因为先天带有两侧的曲率,对可视角度的需求更高。根据曲率的不同,我认为曲面屏手机如果和纯平比较可视角度,至少得先扣个 15、20 分。
国产屏的 Mura, 在前几年一直饱受诟病。Mura 是 OLED 对于低亮度的低码值画面,由于低电流下的基础噪声大、控制困难,导致像素之间严重不均匀的现象,也就是俗称的“抹布屏”。通过显微镜观察,即使把亮度降低到 5 尼特以下,这块华星的 1440p 屏幕的整体均匀度仍然表现良好,在不刻意观察的情况下,肉眼基本是无法察觉到脏屏的现象的,但不可避免的,在极低亮度下仍然会存在略微的泛红问题,当然,问题都是相对的……同一场景下的iPhone 已经会有明显的发绿现象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次 Redmi K60 的屏幕称得上是一块铁桶屏:它当然不具备一个能够领先市面上所有产品的超级长板,但同样的,我们也没有办法找到它显著差于市面上任何一个竞品的短板。在保持了高下限的同时提供了一贯的高规格,这让它的屏幕不仅在当前价位有着顶级的综合体验,哪怕再往上抬一档也十分能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