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uwenbin888 于 2023-3-15 23:00 编辑
83年生人的我,2023年算是正式迈入40。常言道,四十不惑,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身上的担子再重,也得负重前行!
40岁的普通男人,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但心中的热爱很多,这确实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当然,人的命运各不相同,我的不少同龄朋友生活滋润得很,每逢周末都能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扫街、探店生活。
人到中年,虽然理智告诉自己要勤俭节约,但最近几年,其实每年都会有不少冲动消费,只是这种消费带给自己的快乐感很短,而且越来越短。
22年,作为一名奶爸,我把实用的宝马X3换成了很不实用的宝马4系;23年种草了手串,觉得盘玩是修心之法,“高价”入了三串梵堇猴头、一串天物108核尖及若干配饰。 有时候,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电脑前,打开百度,光标在搜索栏有规律地闪烁着,想搜索些什么,却又不知道搜索什么。
一个人没有爱好是很可怜的,空闲时,我经常会从各种渠道“物色”各种“爱好”,投入一部分金钱后,才发现自己并不是真的喜欢。在我过往的众多爱好中,摄影可能算是坚持得比较长久的一项。我把自己定义为“器材党”,打上引号是因为,并不是我真正拥有过很多器材,只是购买器材的欲望远远大于拿起相机拍摄。
总有好朋友在我朋友圈底下留言让我多拍,可中年男人哪有这么多时间,对于我而言,寂寞时,看一眼,摸一下,便已足够。
我大概是从2010年左右喜欢上摄影的,那时候便在CHH上发器材开箱贴,上了门户就像中了大奖,开心得很。
我拥有过的器材不算多,也不算少;不算高级,也不算入门:从最初的无敌兔搭配大三元,到索尼A7R2搭配24-70GM和70-200GM,到富士X-T3搭配XF16-80,再到佳能R5搭配RF70-200,直至目前使用的富士X-H2搭配XF33及XF70-300。
都说玩摄影的绕不过一台徕卡,不无道理。前年曾短暂入手过一台准新银色M10,搭配一枚福伦达50/2AA和一枚周八枚,并为此买了一堆配件。回家试用了一周,直接放弃,甚至也开始学习和习惯手动对焦的勇气都没有。
今年,偶然间刷到一个名叫樊为圣(Samalive)的台湾摄影师,特别喜欢他的人像照片。他擅长用35mm和50mm焦距拍摄人像,构图简洁,彩色丰富,胶片感十足。虽然这位摄影师使用的并不是徕卡相机,但35mm和50mm不正是徕卡的强项嘛,于是便打算二进宫。
我玩不来胶片,便选择数码,想过M11搭配新出的35/1.4或者50AA,可最后却选择了M9-P搭配德产后期七妹。我是一个很容易人云亦云的人,大家都说CCD成像毒,便一陷不能自拔。
其实想入一台M9-P已经很久了,作为徕卡M系统的第一台全画幅数码相机,她承上启下,意义重大。众所周知,想收一台成色好又靠谱的M9-P非常难,个中缘由这里就不赘述了。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群里收了一台堪称完美的机子,这部机器是群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师的收藏品:1150快门数、官换CCD(双证明)、ID15、机身无磨损,只是价格可能也是全网最高(猜的)。维修证明书上的维修日期显示为2020年9月18日,朋友告知这是最后一批维修的日期,之后再无官换。
老机器就要搭配老镜头,小巧可爱的七妹自然成了首选。关于这枚镜头,坛子里有不少大佬对“她”进行过剖析,我这个徕卡小白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同样在朋友的推荐下,入了这一枚编号360开头的德产后期七枚玉,大致生产于1993年,至今已有30年历史。
钱花了,心里舒坦了,希望这次消费带给我的快乐能长久一些。入了徕卡,我的摄影之路迈向了新的征程(码这句话时,自己笑出了声),我要开始慢慢了解徕卡的历史,像熟记劳力士手表型号一样熟记各种镜头型号和称谓;我要开始慢慢学习手动对焦,争取拍的照片起码合焦,对得起这不菲的价格。
好巧不巧,入了徕卡后,偶然间在无忌论坛发现一个2013年的老贴——《2013,每天一张,静静讲述》,作者用一部徕卡M9搭配50/0.95用心记录其在英国留学的点点滴滴,照片出彩,文笔流程,让每个看的人,通过作者的镜头,看到不一样的人和事。
我想,徕卡相机的终极奥义就是记录生活,记录我们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