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面这个图,是不是血压都上来了,我当然也是,最近自组的UNRAID NAS频繁死机。一阵鼓搞,应该是用了快10年的老电源不行了,最近又换了新路由器,Jellyfin AV1解码的问题也解决了,顺便也把这个陪伴我多年的老铁盒子一并换了吧。其实需求还是比较简单的。4+盘位,在目前2盘的基础上留下扩展性、主板和硬盘能实现分区散热、支持ITX主板,大小正好能放在书架格位内,划了几天,最后定下的,乔思伯N2。
开箱: 京东第一方价格居高不下,因此选择了省100左右从第三方卖家入手,外箱正面印有N2 NAS CASE,验明正身。 两侧的产品信息一致,都是英文的,只有企业信息是中文的。 222.5 x 222.5 x 224的正方形尺寸,2.96公斤等信息。 乔思伯的Slogan For your real need 还是比较接地气的。 配件上还是比较细心的做到了+1,包括六角螺丝扳手也是。 拿出本体,不到3公斤的合金箱 和老铁盒子来一张合照。 当年视为邪教的硬盘垂置也已经成了主流配置了…… 乔思伯在喷漆工艺上一直是做的比较到位的,整个机身漆面相当匀称。而且在之前装机上一直挑刺的不同材质的色差上,这次N2做的也很到位。 前面板接口呈一排置于硬盘舱位的上方。配置上不含糊,给到一个10G的C口。 先看主板舱,主板舱采用的是内六角螺丝 根本难不倒我! 独立的舱位设计,拧下带有U型弯折的上盖,顶盖开口才能够确保下压散热器能吸到足够的热量。 顶盖的两侧开孔也都配有防尘网 主板的散热空间限制在65毫米,这样直接开除了一众120mm的散热,好在NAS在CPU选择上一般多以低功耗为主,90mm风扇的下压式主动散热已经绰绰有余。 前面板的一坨线有点考验理线的功力。 丰富的接口也带来了更多的接线,FP除了Power SW还有P LED和HDD LED,没有做单硬盘状态显示有点遗憾 硬盘仓前盖板采用磁力设计,有一个带有LOGO的织布拉手, 内里是黑色的细密防尘网 5硬盘的背板,如果要用2.5寸硬盘,就要额外用转接了。 右侧电源舱前有一个六角扳手工具的收纳仓。 转到后面,铭牌下面有醒目的MADE IN CHINA 电源的安装规格是15厘米以内的SFX电源,侧板有风扇开孔还贴了防尘网。这样有利于形成独立的风道,不参与硬盘的热量排出。 SFX电源的安装背板做的中规中矩,中间开孔没有画蛇添足,避免出现与开关按键、电源线接口的干涉。 卸下后面板的手拧螺丝,就能拆下散热风扇, 风扇罩避免打到硬盘接线。 自带风扇,没写转速等信息,之前就有使用者提到这个风扇的噪音比较大,直接换下。 背板设计中规中矩,之前有人提到和N1是完全相同的方案,介绍中说是服务器级别的镀金SAS接口,支持热插拔,两个4D接口挨得过近也摁死了接两根供电线的可能性,这个诡异接口也衍生出了淘宝销售N2专用硬盘电源线这个产业链。 底部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四脚垫结构,而是斜纹的硅胶材质防滑垫,利于增大与平面的接触面积。
介绍完了主角,突然感觉如果就是单纯把一套B360搬进去也没啥意思,突发奇想,用手里硬件,弄套新配置试装一下,虽然实际上没什么用,但也给新装的坛友提供一个参考,装完效果相当炸裂!继续往下看。 CPU:12100 目前更好的选择应该是12300T,更低的功耗,同样的核显,更低的价格。差价在130元左右。 主板 七彩虹 CVN B760I Frozen WIFI D5 V20 在B760芯片组独一档的存在,因为,他是白的!之所以是V20,是相较最初的版本在供电和内存性能上有较大的提升。 配件就是两根白色的直头SATA线。M.2螺丝和两根类船桨天线。 白色PCB,白色+镜面质感的散热铠甲,还是相当戏睛的。七彩虹这个CPU相当靠上的ITX主板设计算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了! HDMI、DP,5G的type-C接口和4个USB 2.0 +2个USB 3.0接口,网口是2.5G,接口配合上中规中矩。一体化挡板色彩上有点发灰。 加固的PCI-E4.0 x16插槽,M.2不但有散热片,还带有快拆结构,好评。 4个SATA接口和Front PANEL、USB 3.1+USB 3.0接口都集中设置在右下角,这个属于是各板厂的基本操作。 7+1+1相供电确保了供电上有一个较高的水准,更何况是用在NAS当中。巨大的散热片也有助于带走热量。 第二个M.2接口设置在背面,和正面的M.2基本是背靠背的位置,仅支持2280长度的M.2硬盘,如果是拆机短盘要放这,建议买延长件。 实测22110盘真的不行,有原件在正下方。 内存翻出一条当年高价买的5200C40的金士顿FURY灯条。 品质确实没问题,输在了被时代所淘汰。直接打入另册。 硬盘是涨价之前买的KC3000 2TB。
最近这波闪存价格上涨确实有点猛,各厂家也是割消费者真不含糊。 机械硬盘是之前买的一直没用上的ST8000DM004, 上次把玩SATA盘,还是在上次。
散热受制于65mm的限制,选择了利民AXP90-X53 WHITE。 提供背板、各种扣具(预装为LGA1700扣具)和为应对不同的底座准备的长短螺杆安装螺丝。 利民的各种异色款算是把消费者的心思拿捏的死死地。 X57的散热片规模较大,风扇和另外两款同样是9015的规格 四热管加纯铜底座,真怕给12100吹感冒了啊。 电源是之前闲置换下的老款鑫谷KL-M750G冰山版,利旧利旧。 现在看没有12V接口的全模组电源还有点不习惯。 底部这个开孔比较奇特,长方形开孔镂空的面积比较大。 为了方便走线,特意定制了YY家的模组线。 鑫谷特色的28PIN ATX模组头和双4D供电头。后面乔思伯出的MATX版本的NAS箱N4 上,供电配置改为1个4D+1个SATA接口了,感觉更合理一些。 插好模组线准备装机 风扇也是之前闲置的利民的TL-C12015W-S,这个是ARGB版, 12V 0.13A,1500转,之前用过,还挺安静的,透明扇叶,灯效也好看,但是NAS,灯就不接了。 安装完毕,准备落位,想了一下毕竟是从硬盘位向外吸热,放在柜里应该也不会有误触的情况,后防尘罩就没装。 万兆网卡是之前用的超微版的X540-T2, 被动散热在工作时还是比较热,但是一直没淘到感觉合适的散热片,有用同款的坛友可以帮忙推荐下。
上机: 齐活装机,先装主板 AXP90-X53简直可以说是和这主板天作之合。严丝合缝…… 这图真的让我想起最近挺火的租房带看UP主:涛神找坟。总裁,您的卧室到了! 之后装上电源、SATA线和风扇,最近的SFX电源有不少选择带压纹线的,如果用那种,也没必要定制线,电源舱内有不少藏线空间。 弯头硬盘线和电源线接好后,能看到剩余空间确实不大。 装入主板和网卡 之前买的硬盘线,现在看还是不够软不够细。为了美观的话,推荐安费诺的SATA线,线长35厘米的一弯一直线现在看刚刚好。 (当年在坛里买过不少,现在看纯纯时代的眼泪……) 前面板的线预留长度较多不太方便,但是可以在装入之前就接好,也算是有利有弊。
CPU供电上方的2.5寸硬盘位如果要用SFF-8643转SFF-8639线可以装一块大容量U.2的盘。
就是走线上还要多考虑些,毕竟主打一个粗,还需要额外增加一根SATA供电线。 上面标蓝色的算是我能想到的优化的点。 希望能够为想自组NAS机箱的坛友(不限于乔思伯家的)提供参考
安装硬盘是一个比较令人诟病的地方,乔思伯坚持使用塑胶拉手应该还是从成本考量上出发。 软垫加螺丝确实在防震降低运行噪音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就是安装上比较麻烦,好在和插拔硬盘都属于低频操作,基本上是一劳永逸的,个人还是可以接受 插入推到底即可,即塑胶件弯折的部分没入硬盘槽道。手感上也基本能明显感知到已经推到底了。虽然相较服务器上高贵的硬盘托架,质感上相当含糊,但也是比较实用的方案。 当然:如果有3D打印大神愿意出硬质塑料的拉手,那我是非常愿意买单的。 盖上盖板,观感上比较整体。因为只装了一个硬盘,散热压力应该也是比较小的。 进入预定战斗位置。宜家BILLY书架的格位,电饭锅线影响,无法完全放进箱内,后面准备换成弯头的, 想再给它配个OXBERG 奥克伯玻璃门,但是怕影响散热,再有什么新的创意我也会在楼里追加分享。
总结: 最后,我还有话要说:一定要让你的NAS, 远离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