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楼主: 7970Raymond

[CPU] 积热没了?9950x 分体水解锁功耗墙 320W 5.5G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4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ts3500 发表于 2024-7-13 19:50
各位有玩模型的吗,刚刚测试了一个GTJ文件,57M,7950X(内存超7800)汇总计算用了2分18秒,笔记本129 ...


内存默认试试看,xmp/expo也不要开
发表于 2024-7-14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AMD已经准备好首发割韭菜了。。。
发表于 2024-7-14 1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默认频率会很保守的
发表于 2024-7-1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gmlee1999 发表于 2024-7-14 11:54
AMD已经准备好首发割韭菜了。。。

然後X3D立即發動背刺技能
发表于 2024-7-14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下隔壁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620017-1-1.html 的数据,有点奇怪

60w->90w,功耗+50%,性能+49%
90w->120w,+33%,+18%
120w->160w,+33%,+19%
160w->230w,+44%,+11%
230w->253w,+10%,+4%

在功耗——性能曲线上面,为什么90w->120w这一段的曲线比120w->160w还要平坦,160w->230w比230w->253w平坦?
误差吗?
发表于 2024-7-14 12: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出厂灰烬的怕不是7950x吧
发表于 2024-7-14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诺德施瓦辛格 发表于 2024-7-14 08:44
听说die更小啊,怎么做到更耐压的?man!

之前看过报道,zen5 ccd的die面积大于zen4,按说5nm变4nm,晶体管数量增加不算太多,应该是面积减少才是。但面积增加说明想了办法来强化散热。
发表于 2024-7-14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f_x_if 于 2024-7-14 12:56 编辑
gihu 发表于 2024-7-14 12:25
之前看过报道,zen5 ccd的die面积大于zen4,按说5nm变4nm,晶体管数量增加不算太多,应该是面积减少才是 ...


Zen4:4译码、6发射、4ALU、FMA性能256bit*2
Zen5:4译码*2、8发射、6ALU、FMA性能512bit*2
怎么可能晶体管数量增加不算太多的
发表于 2024-7-14 1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ihu 发表于 2024-7-13 23:25
之前看过报道,zen5 ccd的die面积大于zen4,按说5nm变4nm,晶体管数量增加不算太多,应该是面积减少才是 ...

这个4nm跟5nm密度是一样的,这个架构加宽了那么多又有avx512单元怎么可能晶体管增加不多。其实7950x开盖直触就能降20度,这个顶盖还有很多余量
发表于 2024-7-14 13: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anzerlied 发表于 2024-7-14 12:05
默认频率会很保守的

wccftech发的是一个字母不敢信,,,
发表于 2024-7-14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af_x_if 发表于 2024-7-14 12:55
Zen4:4译码、6发射、4ALU、FMA性能256bit*2
Zen5:4译码*2、8发射、6ALU、FMA性能512bit*2
怎么可能晶体 ...

那用了啥黑科技,在晶体管大幅增加的还能有这么可控的功耗,关键是积热大大改善了
发表于 2024-7-14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持79x3d准备首发以旧换新
发表于 2024-7-14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gihu 发表于 2024-7-14 13:30
那用了啥黑科技,在晶体管大幅增加的还能有这么可控的功耗,关键是积热大大改善了 ...

晶体管增加,核心面积变大,跟顶盖接触面积就变大了,加上顶盖的改进,温度应该会降低。
实际上农企的双ccd满载温度比单ccd好压。
发表于 2024-7-14 1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ihu 发表于 2024-7-14 13:30
那用了啥黑科技,在晶体管大幅增加的还能有这么可控的功耗,关键是积热大大改善了 ...

把die削薄一点就可以了,又不难,难的是如何稳定批量削薄。
发表于 2024-7-14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OstCollector 发表于 2024-7-14 12:18
看了下隔壁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620017-1-1.html 的数据,有点奇怪

60w->90w,功耗+50%,性 ...

不奇怪啊,就是90→120提升比120→160略低而已,估计都是接近线性但是存在测试误差,后面没问题的
发表于 2024-7-14 1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oloh 发表于 2024-7-14 14:03
晶体管增加,核心面积变大,跟顶盖接触面积就变大了,加上顶盖的改进,温度应该会降低。
实际上农企的双c ...

是的,双die发热源面积更大
发表于 2024-7-14 15: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s3500 发表于 2024-7-14 08:50
各位有玩模型的吗,刚刚测试了一个GTJ文件,57M,7950X(内存超7800)汇总计算用了2分18秒,笔记本129 ...

你的7950X兼容性不够好,你找个7950X品牌机试试看
发表于 2024-7-14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gihu 发表于 2024-7-14 13:30
那用了啥黑科技,在晶体管大幅增加的还能有这么可控的功耗,关键是积热大大改善了 ...

面积增加,积热自然改善
发表于 2024-7-14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特尔10代酷睿时干过削硅的事情,有效改善了散热。


AMD大概率也是类似办法,当然需要削多个die而且还要考虑到X3D,精度要求应该更高。
发表于 2024-7-14 16: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jm47196 于 2024-7-14 16:31 编辑
gmlee1999 发表于 2024-7-14 11:54
AMD已经准备好首发割韭菜了。。。


看来你是真不吃麦当劳,不看我发的饮食指南
发表于 2024-7-1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yoloh 发表于 2024-7-14 14:03
晶体管增加,核心面积变大,跟顶盖接触面积就变大了,加上顶盖的改进,温度应该会降低。
实际上农企的双c ...

zen4双die好压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7700x的全核睿频是高于7950x的,换句话说,每个核心的发热量上7700x高于7950x,从TDP 105w vs 170w能看出来。
第二个是7950x的两个die是有间隙的,不是紧密的贴在一起。你要知道晶体管这么密集的发热情况下,哪怕空开0.5mm,对热量的导出都有巨大的帮助。
以上两点都和芯片面积大小无关。

如果zen5的核心增加的面积正好都是那些产生热量的晶体管面积,那么对于积热来说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可能的原因我想主要就2个:1. 4nm制程缩小了晶体管的间距,导致同样的晶体管需要占用更小的面积,那么晶体管之间可以填充导热效率超过单晶硅的介质,强化热量导出。
2. zen5架构改善晶体管的布局,让整个ccd中发热集中的运算单元分散布置,让整个ccd的发热更加均匀,有利于热量的导出。
发表于 2024-7-14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核5.5,真的上不去6G吗?
发表于 2024-7-14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跑r15 600-700w的3175x一样能全核5.0啊,只不过要上冷水机。14/16nm年代1w/mm^2的东西就已经不是单纯用分体水就能压到80度的东西,除非开盖上液金直触,更何况这是2w/mm^2。
发表于 2024-7-14 1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omoka 发表于 2024-7-13 23:19
AIO,分体水,压缩机,都准备好了。

5950x其实可以到300w的,室温低或者水温低点就行。7950x是真难。。。 ...

确实7950有点难搞,我压缩机非极限压榨7950x也只能到280瓦,R23 41000。aida64那几个都过不去。
发表于 2024-7-14 19: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ashiro_plan_C 发表于 2024-7-14 13:24
wccftech发的是一个字母不敢信,,,

默认全核心就是很保守的。要玩可以,付出功耗的代价。
发表于 2024-7-14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af_x_if 发表于 2024-7-14 16:12
英特尔10代酷睿时干过削硅的事情,有效改善了散热。

我还是觉得,10代酷睿的intel 14nm++++工艺,虽然热量高,但发热单元面积大,改良散热的关键在于提升导热速度,削薄顶盖或者芯片表皮效果显著。
而后面的5nm,4nm的TSMC工艺,问题是单位热密度太高,虽然削薄顶盖也有一定效果,但只是缩短了热量传导路径这种一维的散热方式。增加散热面积降低热密度,可以看成是二维的散热途径,如果有良好的导热介质嵌入,可以看成是三维的散热途径。这可能才是解决当前先进制程工艺的有效途径。
发表于 2024-7-14 19: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ihu 发表于 2024-7-14 19:20
我还是觉得,10代酷睿的intel 14nm++++工艺,虽然热量高,但发热单元面积大,改良散热的关键在于提升导热 ...

等新一代巨无霸有惊喜哦
发表于 2024-7-14 19: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jm47196 发表于 2024-7-14 19:52
等新一代巨无霸有惊喜哦

有你这话我就放心啦
发表于 2024-7-14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allensakura 发表于 2024-7-14 18:24
全核5.5,真的上不去6G吗?

16个大核心全部6g?上冷水机加冰块估计可以试试
发表于 2024-7-14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yoloh 发表于 2024-7-14 22:26
16个大核心全部6g?上冷水机加冰块估计可以试试

我是说单核上6G
全核5.5G跟单核5.7G的上限差距也太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4-24 15:11 , Processed in 0.011761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