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要买放心肉 于 2024-11-10 23:55 编辑
十年成一帖,写给孩子的“情书”
一次快门,定格下孩子的第一眼相见。一张照片,凝固住成长的每一个瞬间。10年前,我在CHH上发了我家小朋友“订单到货”和“人生一岁”两个帖子。此后8年我再也没有发过分享贴,实在惭愧,没有为CHH做点贡献。今天是孩子十岁生日。十年来,我一直坚持用相机记录孩子的成长。虽说拍得不多、质量也一般,但终归是这个孩子人生的“一笔一划”,也是我自己成为父亲的“酸甜苦辣”。在孩子十岁生日之际,我从0岁到10岁的所有照片中挑选50张照片分享在CHH上,借此机会聊聊拍摄、聊聊后期、聊聊器材,以及这次为孩子准备的礼物。 全文一万余字、85张照片及图片。为了屏幕观感,图片边长都缩小至800,画质不可避免的损失,但不至于图片显示过大影响阅读。 孩子长相平平,恳请各位朋友不要调侃孩子的长相。
第一部分 记录
————0-1岁————
↑ 她爱哭也爱笑,人生第一张照片竟是恬静瞬间。
↑ 她听话也调皮,这一刻平静地让你剪指甲,下一秒就能钻出去。
↑ 她爱看书,长大了感觉后悔自己有这“爱好”。
↑ 她爱奶奶。肚兜布鞋都是奶奶亲手做的,你可以说土的掉渣,可今天的年轻人还会有这份手艺吗?
↑ 她曾仰视父母,慢慢平视、质疑、厌倦,不知将来会如何……
————1-2岁————
↑ 她玩心很重但又玩得不高级,瓶子、盆子才是最好的玩具。
↑ 她对吃没兴趣,这么眼巴巴看着你,只是好奇。
↑ 她爱分享,哪怕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也愿意全部给你。
↑ 她爱奔跑,如同那个画册,一一向前冲。
↑ 她是姐姐,一个总被妹妹欺负,又不会照顾妹妹的姐姐。
————2-3岁————
↑ 她像个唐僧,会滔滔不绝地给妹妹讲瞎编的故事。
↑ 她头发很少,却被妈妈剃来剃去。
↑ 她喜欢沙子,喜欢用沙子灌满她喜欢的瓶子。
↑ 她常给我们“看病”,总是能妙手回春。
↑ 她迷上了画画,从鬼画符开始。
————3-4岁————
↑ 她从小头发就很少,终于在三岁之后扎上了人生第一个小辫。
↑ 她好为人师,喜欢她讲而不是我说。
↑ 她学会在水里扑通,喜欢跳下水的瞬间。
↑ 她有时真的像一个姐姐,只可惜只有几秒钟。
↑ 她不是喜欢泡澡,只是单纯想在水里玩玩具。
————4-5岁————
↑ 她总是在家里吹泡泡,弄得满地都是肥皂液。
↑ 她教妹妹蹲马步,但依然自己站不稳。
↑ 她曾对我说,希望有人夸她漂亮,因为大家总夸她聪明,于是她耍起了“小聪明”。
↑ 她对着屏幕跳舞,却基本不在节拍上。
↑ 她去了迪士尼,见到了自己最想见的朱迪。
————5-6岁————
↑ 她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即使出门在外也会主动完成作业。
↑ 她喜欢爸爸想出的游戏,这让居家不再无聊。
↑ 她学会了骑车,从此刹不住了车。
↑ 她很自律,不知不觉中写了这么多字。
↑ 她懂了点画画,只是懂得不多,但也画出了灵魂。
————6-7岁————
↑ 她记忆力很好,居然真的背会了这么多单词。
↑ 她有时胆小,只敢玩玩仙女棒。
↑ 她学了半截子跆拳道,只会踢一下腿。
↑ 她不喜欢钢琴,但也含着泪去学,好在不用考级。
↑ 她有了一面墙的书柜,但书却没有以前读得多。
————7-8岁————
↑ 她期盼着掉牙,终于等来这一天。
↑ 她偶尔会给你惊喜,帮父母洗下袜子。
↑ 她似乎很想做一顿美食,但……反正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 她跟着我们到处刷博物馆,看得认真却没记住几个。
↑ 她喜欢投喂,这一次她喂上了海龟。
————8-9岁————
↑ 她从没有滑过雪,只是在雪里打滚。
↑ 她试着别人的玩法,但又是没有成功。
↑ 她被爸爸逼着“照猫画虎”,越往后越敷衍。
↑ 她真正学会了游泳,比父母游得好很多。
↑ 她第一次走进美术馆,吸引她的并不是画。
————9-10岁————
↑ 她从小时候的哈哈大笑变成了如今的抿嘴笑。
↑ 她开始学习拳击,也就打打妹妹,练习赛里总被人KO。
↑ 她对这个机器人很感兴趣,说不定将来她会买Optimus。
↑ 她喜欢宁波,想在宁波买房,住在宁波儿童公园旁边。
↑ 她们喜欢这个礼物。这在我的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如果摄影是写给时光的情书,那这50张照片就是我写给孩子的“情书”。每天看着她,你不觉得她长大了,但回头看看这些照片,才发现她不再是小时候的她。她在成长,她在变化,她在期待中来到父母精心搭建的世界,她又通过你认识更大的世界,也在慢慢地想方设法逃离你的世界,但无论她在哪、她去哪,她的每一个脚印都会留在父母的心尖上。
第二部分 拍照
拍了这么久,技术没有任何长进,拍不出壮美的风景,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人像。大部分时间,我只是“到此一游”般地记录孩子的生活。对于我这种生活记录照,我觉得有5个体会。 一是果断的拍到。 二是长期的坚持。 三是精彩的瞬间。 四是强烈的表达。 五是爆棚的运气。
果断的拍到。拍到是拍好的基础,甚至拍到比拍好更重要。不要总纠结设备是否精良,不要总担心技术不够过硬。抛开这些顾虑,果断地行动、果断地拍摄,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有些瞬间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哪怕没有拍好,但拍到了也是胜利。家庭摄影又不是参加影展,不要在意是否完美,而要在意是否拍到。
长期的坚持。对我来说,这是最容易做到的,每年拍每月拍每周拍,甚至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可以每天拍。当然如果要让“长期的坚持”更有故事性,那就需要重复。每年都会拍一个同样的照片,这可能是全家福,可能是某一个动作。比如我们家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拍仰拍的跨步照片,不在乎画质,只在意内容。
精彩的瞬间。布列松说决定性瞬间指摄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将形式、构图、光线、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捕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其实精彩瞬间也好,决定性瞬间也罢,总之就是那个动人时刻。小时候看《故事会》,有一期贴了个封面图片征集公告,要求“图片要凝固住一个故事性的瞬间,让人一看图片就能感受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虽然只是时间轴上的一帧,但我们能通过画面中饱满的情绪、生动的形态,脑补出这个故事的声音、情节还有氛围。我也一直按照这个思路去拍摄孩子的照片,去努力记录孩子每一个真实的表情、一次丰富的情绪。遗憾的是成功得很少。每次拍的照片里,50%没有故事感,40%技术不到位,能挑出的照片真的太少了。比如下面这个照片,其实是挺有意思的一个画面。外婆做鬼脸逗孩子笑,妻子抓拍。可这么平的角度,距离这么远,环境这么乱,又没有抓到祖孙三人的表情,只能是一张效果平平的手机照。这次的50张照片也仅仅是矮个子里拔将军而已,但我觉得这个方向没有错,要拍出好的孩子成长照片就应该是真情流露的那个瞬间。
强烈的表达。同样的瞬间,你用什么构图、什么光圈快门组合去记录才能强化瞬间,这是一个技术问题。类似于别人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只能写“美丽极了”。这里面的光圈快门组合,其实是个经验之谈,在相机性能越来越好的时代,记录一个瞬间真的不是难事,哪怕交给A档说不定都能让你满意。真正难的是构图。你可能会听到,要低一点拍、要近一点拍,可真的又低又近了,还是没有味道。就像下面这两张图,都是泡泡party的一幕,和优秀作品相比,我拍的是一种静态,有个孩子而已。优秀作品是动态的,充满故事感,你可以透过图片感受到孩子的心情。也没啥好的办法,就是脑袋里装图库。多看一些纪实类的照片,然后模仿他们的构图,慢慢的不会作诗也会吟。
爆棚的运气。必须承认我们不可能时刻背着相机,就算一直端着相机,也不见得能抓拍到决定性的瞬间。很多时候,家里这种“温馨”时刻是有延迟的,它可能不是第一时间,而是一种温馨的退潮,好比孩子笑了,但已经不是那最开心的大笑,而是笑的收尾。这种“温馨”也可能是场景再现的。你看他有意思,然后翻出相机,告诉孩子再来一遍,有时演的不行再来两遍,有时构图不好再来三遍。我有一些照片确实是通过“再来一遍”拍摄的。真正要抓于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又能用最好的构图表达出来,不是爆棚的运气,又是什么呢?不过有些“运气”我们是可以预测的。比如孩子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叫出爸爸妈妈时我们的表情,还有第一次上舞台表演、第一次做饭,总之这种“第一次”是我个人注意记录的一点。只可惜我拍摄的很多“第一次”反过来又因为技术不到位导致拍得很平庸,只能遗憾地与“运气”擦肩而过。
第三部分 后期
一直以来我都是用raw格式拍摄,另外我的照片不后期基本看不了。下面这张照片比较能说明问题。左图很普通,加上构图一般,基本拿不出手,后期只能把佐料加足弥补照片本身的不足,除了调整基本的曝光类参数外,还增加了“自由形状”暗角和阳光,才勉强看得过去。不过……媳妇说,没有P大长腿的照片也能叫照片? 从今天分享的50张照片的色调可以看出我后期思路的一种调整。前期拍到什么是什么,后期一股脑的青(蓝)橙色调,但总的来说,我个人偏好色彩浓郁的片子。以前PS的过程没啥说的了,我在帖子《终于见红!Canon EF 24mm f/1.4L II USM 开箱+娱乐测试+点点后期》分享过(进归档帖了)。这次分享现在的操作步骤。这是献丑,是我个人处理照片的过程,不是教学,里面有不完美甚至错误的做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以帖子第二张照片为例。 我后期的软件是Photoshop,插件会用ACR和Nik collection。这次分享用的PS版本较旧(PS2021+ACR 13.2+Nik Collection4),最新版的一些设置界面略有调整,但道理都是一样的。
第一步 校正白平衡。raw文件拖入ps,调出ACR。这次插一句,下图1号红框,我一般会把色彩深度从默认的8位调到16位,可以获得更大的调整空间(实话我没看出多大差别)。 以前我会通过曲线校正照片中的白点黑点灰点数值(每一个点自身的R=G=B),但灰点太难找,有时候照片里也没有这样的点。现在索性懒人懒办法,ACR里直接吸管一键白平衡。 这张图片色偏并不严重,点点黑或者白差不多就可以了。主要是肤色正确就行,背景因为还要做青色色调就不必在意。
第二步 亮度再分配。也可以理解为让画面更通透。从直方图看,我个人觉得亮度分配没啥大问题,但多少感觉缺少层次,这里我主要通过调节曝光、高光、阴影、白色、黑色来进行调节。我不会动对比度、去除薄雾滑块。 曝光:因为平时我都是+1EV拍摄,这里我先降低一点曝光。 高光:背景橱柜上一些反光有点过曝,可以把高光降低。 阴影:沙发上的黑衣服、媳妇的头发已经黑成一坨,毫无细节,尤其作为主体的媳妇,应该向右滑动阴影滑块,增加细节。 此时我个人觉得直方图两个端点颜色分布有点少 ↓。这张少的不多,有些照片最左和最右几乎一条直线没有任何像素分布。我一般都会习惯性地往两侧拉一下。 白色:适当向右;黑色:适当向左,充分利用相机的宽容度,起到增加画面对比度(变通透)的作用 ↓。
第三步 降噪和光学。5D3的噪点控制一般,这种iso 800的,我一般会在细节部分减少杂色。另外光学部分适当再做一些修复。下图是完成第一遍调整的前后对比 ↓。 完成以上工作后,点击打开,进入ps主界面。
第四步 再通过ACR调整一遍。为了获得更通透的效果,我一般会重复一次上面的操作步骤,是重复步骤,不是重复参数。过程是一样的,下图是第二次ACR后的前后对比↓。一些暗部的细节又丰富了一点。
第五步 降噪。其实这步应该是处理照片的第一步操作,因为后期每一次调整都会增强画面噪点。但现在一来相机高感越来越好,二来自己比较随性,就想到哪做到哪了。除了在ACR里通过减少杂色降噪外,以前我还会用neatimage再进行一次降噪,但现在用的也少了。主要是我手头的neatimage版本太旧,效果有时不好。目前ACR 16.5的去除杂色功能已经AI化,效果非常好!估计以后像neatimage这种降噪插件没什么用武之地了。
第六步 青(蓝)橙色调。青(蓝)橙色调可以使画面更有层次感或者说电影感,是我这两三年非常喜欢的一种处理方式,甚至有点一刀切无脑使用的程度。 我们需要用色彩范围选择肤色、反向后添加青(蓝)色两个步骤。 色彩范围选择肤色。选择-色彩范围。图省事的话可以直接在选择里选取肤色。我一般是用取样颜色的吸管(颜色容差小一点),再用吸管+(颜色容差大一点)工具不断选取肤色,直至把肤色全部选中。除了肤色外,接近肤色的背景颜色也会被选中,没有关系 ↓。 反向后添加青(蓝)色。这时刚才选取的肤色会成蚂蚁线,按下Ctrl+I反向选取除肤色以外的背景,然后添加一个纯色的调整图层 ↓。 选择合适的青(蓝)色,确定 ↓。 再把添加的纯色图层的混合模式调整为柔光 ↓。 这时候我们发现地面上有一些蓝色的斑点,蓝色过渡也比较生硬。 对于蓝色斑点:用黑色笔刷在蒙版上把不需要成为蓝色的部分涂掉,或者把需要的成为蓝色的部分均匀涂上白色 ↓。 对于边界过度生硬:双击蒙版,弹出属性对话框,增加羽化值 ↓。 如果觉得效果太强烈,可以调整青(蓝)色填充图层的不透明度,适当降低效果。 有时我们发现,一些黑色物体被染成了蓝色,我们进行一下校正。这个图不明显,但也演示一下操作步骤。添加一个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把饱和度调到-100 ↓。 接着,在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上右键选择图层属性,调整混合颜色带改变作用范围。移动混合颜色带的“下一图层”这个黑白渐变下的右滑块。随着右滑块不断向左移动,发现人物开始恢复颜色,意味着当前-100的饱和度影响的是没有恢复颜色的地方。将右滑块调整到只作用在黑色物体上时停止滑动。此时再按住alt键,再点击刚才的右滑块,可以分离右滑块,向左向右分离,让过度更加自然(相当于羽化),点击确定 ↓。
第七步 USM锐化。Ctrl+G组合这几个图层,再ctrl+alt+shift+E产生一个盖印图层。一共2次USM锐化。 第一次全图锐化。注意,数量可以设置到500%,半径和阈值根据图片情况自己进行调整 ↓。 第二次锐化孩子的眼神光。用圆形选区工具(左上方,圆形选取旁的四个按钮,点击第二个“添加到选区”按钮),这样可以通过不断画圆,将眼球黑色部分全部选中。USM锐化,先增加半径,然后再把500%的数量缩小 ↓。
第八步 适当调整中心亮度。这一步可做可不做,只是我个人偏爱轻微的暗角,所以会适当加一点。 用nik collection的color efex pro调整中心亮度的位置,一般是画面主体,说人话就是增加暗角。我手头电脑的nik collection版本较旧,现在已经是7的版本,但做法一样。
这时候一张照片就处理完毕了 ↓。 最后看下处理前后的对比。左图是raw格式不做任何调整直接生成的jpg原图。右图是以上所有步骤调整之后 ↓。
另外我放一张四格图片,是在帖子第2张照片基础上修改的。做得比较粗,可以让大家更直观感受不同色调的效果 ↓。
最后谈谈对后期的感受。 后期很重要,过去门槛很高,现在在AI加持下,很多操作都可以一键出片。但我受客观条件限制,没法直接用Photoshop的AI功能。因此,我把自己这种不用AI,也没有途径用AI,只能纯手工的PS称为“古法PS”。
我的后期水平属于没有水平。不仅是更难一点的磨皮,瘦身,画面增减元素等操作,我都不怎么会,就连我现在做的这一套流程也是一知半解,用得一般。但我依然享受这个过程,享受处理完照片后手写图注盖上logo的快感,就像精心烹饪的饭菜最后必须精致摆盘一样。对我而言,后期是一种仪式,用互联网黑话就是“无后期,不闭环”。好在我只给自己家人拍照,不靠这个吃饭,也就不追求更高的技术了。后期应该为照片主题服务。我现在有点滥用青橙色调,导致一些照片色调很冷缺少家的温馨,后期我会进行一些调整。 对于现在PS不断增强的AI功能,可能有的朋友觉得“古法才正宗,纯手工才有乐趣”。但我很期待,并且希望能尽快地使用上,不仅仅是便捷,更重要的是过去很多复杂不易处理的照片都能在AI的帮助下处理好了。这会让我一大堆沉睡多年的raw照片转化为jpg,最终输出。对我而言,抵达目的地才是重要的,纯手工和AI只是不同的交通工具而已,我都愿意尝试。对于目前的AI处理,就我体验过的神经网络离线安装包来说,效果和以往的滤镜差不多,有些功能还很初级,至少在离线状态下并不能让人满意。但这就是未来的趋势,刚开始很稚嫩,经过不断升级迭代后,就会从稚嫩变成智能,甚至媲美现在后期大神的作品。将来说不定我们可以直接让AI模仿某个你喜欢的照片进行调色,你只需要动动嘴就行。甚至将来给你拍照的就是人形机器人。虽然少了自己动手的乐趣,但只要画面中的是你和你在意的人,又能更好的呈现这种记忆,何乐而不为呢? 这里也特别欢迎大家指出我的不足,帮助我改进提高。谢谢大家了。
第四部分 器材
硬件是CHH上绕不开的话题。 器材是摄影的一部分,有时谈器材也和谈拍照一样有趣。算起来,自己用过的几个相机基本是不入眼的入门货。 第一台相机,索尼T9。这台大学时候买的相机是我拍照的起点。我们班也指着这台相机拍了很多班级照片。前段时间大家分享老照片,我一看都是这台相机拍的。我手上的这台T9有个问题,大概用了三年的时候,相机开始报E62:10错误代码,表现在开机就出现不正常抖动,导致拍的任何照片都是颤抖的。据说是防抖组件有质量缺陷,修了一次又不行了就被自己拆成了碎片,现在找都找不到了。 第二台相机,佳能500D+18-55套机。用刚入职时候的安家费买的。后来配了2个镜头28-135和35F2,以及一个永诺的闪光灯。目前自己掌握的浅显的拍照知识都是通过500D学习到的。这台相机最大的意义就是帮我记录下了妻子怀孕的全过程,也就是这个帖子《只是一种记录,我和女王孕期的283天》(也在存档里)。 第三台相机,奥林巴斯XZ-1。不知道为啥要买这台相机,也没怎么用过。优点是作为卡片机有1.8的大光圈,我个人觉得缺点是它直出照片的色彩很难看。 第四台相机,佳能5D3+24L。自己的第一台全画幅相机。就我自己感觉,5D3+24L拍出的照片很肉,甚至没有500D锐利,让我一直耿耿于怀,觉得买这个相机是个错误。但5D3又是我用起来最顺手的相机,就为这一点,我也会一直使用下去。 第五台相机,索尼A7R3+55 1.8和35GM。又爱又恨的相机,爱的是参数全面碾压5D3,恨的是操控没有5D3顺手。A7R3我也用了几年了,但每次用都有一种手忙脚乱的感觉。不过相较于5D3的重量,现在外出旅行我基本带的是A7R3。可以肯定的是,这台相机我终归会卖出去,我对A7R3没什么情怀。 第六台设备,DJI Neo。Neo自然算不上相机,只能算一个拍照设备。和借别人一用的运动相机一样,这玩意只能作为拍摄角度的一种延伸,不用对画质抱有任何期待。 第七台相机,尼康Z30+12-28。二手(九成新,入手时快门700次)。今年十一前买的,也算是集齐御三家的人了。网上对Z30的吐槽集中5点,没有取景器、对焦差、高感差、电池差、视频差,但我实际使用下来,也还行。“没有取景器”,确实感觉没有单反拍照姿势那种三角支撑的稳定感,但随之而来的减小收纳体积也是实实在在的。相较而言,我还是希望减小体积。“对焦差”,我觉得更多是对焦操作差,习惯拨杆控制对焦点后,Z30有一种用500D的感觉,在焦点选择上不如5D3、A7R3快,但说对焦慢,我没啥感觉,甚至屏幕点选对焦点然后直接就拍照,让我有种“想拍哪里点哪里”的感觉。“高感差”,确实。但APS-C画幅就不要和全画幅比,小体积带来的画质降低是方方面面的。“电池差”,确实,满电也就能拍300来张照片,但考虑到我只用来做备机,还仅自拍,那也接受了。“视频差”,我不会视频。现在,我对这台机子的定位比较明确,就是旅游照片自拍机,所以用起来还是很满意的,经常踹进胸包就出门了,非常方便,成为我现在特别喜欢用的相机,仅次于5D3。
今天分享的50张照片基本是用佳能5D3+24L(只有孩子喂妈妈零食那张是借别人的70-200拍的)、索尼A7R3+35GM拍摄,水下那张是用GoPro Hero 4拍摄。到此一游的跨步照片是小米13、一加12的前置摄像头拍摄。 这些器材用下来,我感觉自己一直没搞清自身需求。早期是自己不知道需求什么,现在是有需求却没选对器材。对于我这种大部分时候要在室内拍摄,出去旅游要抓拍的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好的对焦、强的连拍、不错的高感,还有就是我偶尔自拍需要全向的旋转屏。如果要买下一台相机,我可能会围绕抓拍这个思路去选购。 当然,相机参数也无需追求极致,一来预算有限,二来需要极致参数的环境还是比较少。就我拍孩子来说,拍好主体才是最重要的,那些边缘画质,极限分辨率真的不重要。在我拍过的照片中,我最喜欢的是下面这张照片。这是我2019年在新疆南疆驻村时候拍的,用的是很入门的机器和镜头。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猜出是什么相机拍的。后期又是很老旧thinkpad的X230处理。但我觉得这张照片是我拍的最好的,无论是技术层面的构图,后期的色调,还是这些孩子自然流露的瞬间。所以,我们要依靠器材,又不能过度依赖器材。不是说参数到位,好照片就能跟着到位。更多时候,一张好照片是器材+技术+真情+运气的完美组合。
第五部分 微喷
每年我都会选取一部分照片微喷出来,钉在家里的相片墙上。钉在墙上的相纸就是普通的(那个店最便宜的)相纸。因为照片满了,现在我索性直接粘在家里别的墙上。 相纸的门道比较多,一两句说不完,要看材质、克重、白色、工艺、无酸,我也不太懂,所以跟着大流选择了人气较高的哈内姆勒摄影纯棉美术纸再微喷一小部分入相册。哈内姆勒摄影纯棉美术纸,308gsm,粗面,无光泽,具有非常稳定的输出品质,精细平滑的表面和优雅的质感。这里所谓的质感,我觉得就是一种纹理表现。用这款相纸微喷的照片,摸起来有一种细腻如粉面一般的触感,观感上如同油画一感,颜色讨喜,大大降低数码喷绘的味道,就像画上去的一样。像我喜欢色彩浓郁的照片就非常适合用这款相纸。但是要注意保护照片的表面,因为他们非常容易刮花。价格方面,用哈内姆勒摄影纯棉美术纸微喷6寸的照片应该是10元一张,还是比较贵的。好在一年就一两次,每次也就十来张,也算能够接受了。今年微喷的时候,这款纸没货,换了国产的Fantac 315g纯棉蚀版艺术纸,315gsm,无酸、自然白,哑光蚀版纹理面,价格要比哈内姆勒便宜一点,6寸照片需要7元一张。肉眼凡胎看不出太大差别,都是好相纸,估计以后我也都会选择用Fantac的相纸了。 好相纸会给这张照片更厚重的记忆感,我觉得是普通相片无法比拟的。大家有兴趣也可以体验一下。
第六部分 礼物
10年,我憋足了劲写了这个帖子。10岁,我也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礼物。筹备的过程很有趣!原计划是通过雅昌云印印本十年成长画册,但思来想去总还是这些照片,看都看腻了,就否定了这个方案。后来不知哪个念头被唤醒,我想给孩子送一幅画,一幅承载我对孩子愿望的画。可惜自己没有美术功底,无法胜任这个任务。于是海鲜市场不断更换搜索词,很幸运地找到一位中央美院毕业的青年艺术家,共同完成了这件作品。说起来,和这位老师也算有缘千里来相识。我们年龄相仿,小时候都喜欢日漫,同一年大学毕业,他在中央美院,我在北京另一所高校。也许是因为我们有这些交集,所以当我提出想法,他很快理解了我的意思,并且出色的完成了作品,很好地表达了所要呈现的内容,才没有反反复复几易其稿。另外,要不是同学提前给我说了市场行情打好预防针,我是万万没想到一幅画这么贵,毕竟我开始的预算只是四五百元。 找到老师随即开始沟通,从9月下旬起笔,到绘制第一稿火柴人线稿,再到第二稿草图样式,最后到10月下旬才完成了最终稿。 因为我比较喜欢鸟山明的《阿拉蕾》和《龙珠》,所以画风就比较偏鸟山明一些。内容很简单,主题来自我最早给孩子做的画册《一一向前冲》,这次画的主题是“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就是人生在世,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努力去做。只要坚持不懈,一步一步地走就能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当然孩子不一定能感受到这么宏大的叙事,所以我给她们说的主题是“奔跑”。希望姐姐能永远向着自己的幸福奔跑。妹妹平时有点胆小,所以我们让姐姐牵起妹妹的手一起跑,寓意姐姐就是姐姐,要带着妹妹一起前进。妹妹也要勇敢起来,以姐姐为榜样。姐姐妹妹周围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大家在周围,即代表我们会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也寓意全家人共同奔向更美好的明天。而那个宏大的主题,就等将来靠这段文字告诉她们吧。画中人物的动作,我各取了我们之于孩子们的一个联系:爸爸拍照、妈妈辅导钢琴、爷爷做饭、奶奶督促功课、姥爷接送孩子、姥姥做拉面。另外,围绕姐姐妹妹的其他生活细节,都以彩蛋方式画在了这幅画的各个角落。姐姐10岁所以有10个,妹妹8岁所以有8个。 现在这幅画是黑白的,原本计划等妹妹10岁的时候,继续完成涂色部分,但拿到图片分层文件以后,我自己尝试进行了上色,虽不专业但也能看,至少能给自己看,所以妹妹10岁的时候也许我会再和老师画一个全新主题的画。之所以没有一步到位画一幅彩色作品,根本原因是彩色作品价格翻倍,远超预算。 花了这多时间这么多金钱的画,索性其他方面也做到位,之后的过程不经意间也成了这个作品的组成部分。先是作品进行微喷装裱,选用Fantac蚀版艺术纸微喷,铝合金画框装裱。再是包装,原本计划盖个红绸子就行,但无意间在网上搜索到了油画包装盒,就想买个盒子。之后和广告公司的朋友聊了这事,他很有兴趣要做。于是我就自己设计了外观,分别让姐姐妹妹绘制了她们心中的对方肖像(当然不能告诉她们为什么要画),然后把这两幅图片放在了包装盒封面。封面底色为红色,代表红色幕布,幕布掀开一角,漏出主画,预示打开盒盖有惊喜。设计稿完成时,刚好主画也完成了。朋友看到定稿后很喜欢,又帮我联系杭州更专业的包装公司的朋友来做。那位朋友看到画也觉得不错,就把原本简单的印刷升级到了局部UV工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礼物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周运送到家。我又设计了一个小小的仪式。家里的智能门锁和吊灯、智能音箱联动,设置了一个从外面开门就自动启动吊灯氛围灯模式+音箱播放生日歌。在温馨的灯光照射下,伴随着美妙的生日歌,这幅画终于见到了两位小主人。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送礼物的这一天我竟然稍有的紧张,大脑空空,准备好的话激动地不知道该怎么说,但孩子倒是配合,她们非常喜欢这个礼物,尤其是妹妹,不停抱怨自己的十岁怎么还没有到来。 从9月初我有这个想法,然后找老师创作,再到联系微喷装裱,最后找广告公司设计制作礼盒,前前后后用了两个月时间。这两个月中,每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一笔线条的勾勒,每一版图稿的完成,每一个细节的增加,每一位朋友的加入,每一道工序的完成,都共同促成了这件作品,成为爱的一部分。甚至这个帖子,也是从9月24日建立草稿,断断续续修改完善,一直到11月10日生日前一天拆开礼物拍完照片完成帖子最后几张图片的编辑才最终成稿,也是这个礼物最好的注脚。
结 束 语
对我而言,好影像有3个层次。第1层是美丽,第2层是共鸣,第3层是有我。 第1层 美丽。美丽是一种呈现,是《阿凡达》的炸裂特效,是佩戴vision pro的沉浸体验,也是在摄影教材金科玉律下拍摄的各类作品,是视觉乃至多感官的盛宴,这是一种享受。 第2层 共鸣。共鸣是一种力量,表达了一种情绪,传递了一种思想。这样的作品唤起了内心的认同,进而激发了一次行动。 第3层 有我。有我是一种情感,是我在影像当中,或是我的情感、我的记忆在影像当中。这些影像记录昨天、直播今天、畅想明天。我可能是照片中的一员,也可能是照片外的记录者。它们或许很普通,曝光不够、构图不好,但没有关系,对我而言“没有亲人的照片没有意义”,这是精神层面的“好”,是我自己对生活的一种奔头。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说,脱离设备,离开影像,哪怕只有一段文字、一封书信也是好“影像”。学生时代,我和女友异地恋,那时候火车很慢,道路很长,虽有电话短信QQ视频,但我们依然坚持用书信联系,用日记记录。书信上的人是心上的人,日记里的人是思念的人,八年异地恋一路走来,真的是一纸薄薄文字,却可以道尽青春的相思。哪怕现在翻看曾经的书信和日记,大脑都能浮现出当时的画面,不亚于vision pro给你的视觉冲击,我把这个称其为“颅内影像”。曾经的女友现在已是我今天的妻子,我们拥有了两个孩子,但是因为工作原因,全家人又过上了聚少离多的日子。这让我重新审视拍照这件事。记录固然重要,坚持的确难能可贵,可孩子以及家人最希望的还是按下快门后每一分每一秒的陪伴。所以,以后的日子,我依然会按下快门凝固下孩子以及家人的一个瞬间,更会放下相机陪伴孩子和家人享受每一个瞬间。祝你生日快乐,孩子!让我们继续前往下一个十年!
也感谢各位CHH的朋友能看到这里,祝大家家庭幸福。也祝CHH在我们这些会员的共同参与下,奔向更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