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晓evo 于 2024-9-30 21:59 编辑
车座要试,车座要试,车座要试。
重要的事情讲三遍,毕竟每个人的屁股蛋都是不一样的。车座、骑行裤、头盔和锁鞋,这几个是骑行时长时间和人身接触的,必须试了才知道合不合适,有些还得长时间使用才知道是否合适。
适合自己的好坐垫当然是可遇不可求的,运气好的时候遇到合适的坐垫,穿牛仔裤都能嘎嘎干几百公里,运气不好的时候大几千的坐垫一样磨腿硌屁股。年轻力强时还能靠身体去适应,大力踩踏下不要车座也不是不能骑,身体机能下降之后就还得继续找个好坐垫,再次贯彻“能力不够装备补”。
真的大佬没有车座也能摇车60公里爬升2000在4个半小时内完赛武岭KOM
在挑选合适的车座时可以选择一些以适用性强而名声在外产品,也就是所谓的“买XXX不会错系列”,比如闪电Power、股神还有当年山地车时代的WTB,都是骑友口口相传的移动沙发,但这些也并不一定是你的最优解。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认为最容易找到最优解可能还得是3D打印车座。
3D打印技术在生活中已经很常见了,不管是想要个特殊形状的小玩意儿,即便只是个手机支架,还是更细致的一些工业需求都可以通过3D打印满足。
自行车行业最早引入3D打印技术的就是车座了,在19年老牌车座厂商飞贼和闪电还有Selle Italia、Selle San Marco先后发布了3D打印坐垫。不同于以往坐垫需要模具制作,调整软硬的时候就要打回重来,耗时耗力,有些细节还没法调整到所需的结构。
3D打印就简单多了,只需要设计好虚拟建模,通过积累的人体工学数据设计出想要的结构和软硬度,3D打印机会逐层打印,用不同密度和蜂窝结构来让不同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软硬支撑,可以自由调整硬度,这是EPA泡沫材料或者凝胶填充无法实现的。每一个点位都可独立调节,做到“该软的地方软,该硬的地方硬”。
3D打印分区示意图
像我用的这款闪电Power Mirror就是采用3D打印的液态聚合物,闪电可以根据多年的人体工程学数据随意调整的蜂巢结构,按官方说法是有14000个支撑点和7799个交叉点。像坐骨位会有更密集的填充,坐上去也能明显感觉到坐骨位置的支撑力很足,能够稳稳的把身体撑起来,目前用了也有两年多了,并没有出现塌陷。
在需要防止压迫的会阴位置就会拉大蜂巢空隙,明显软许多,能有效减轻压力,可以保护血液流通,减轻软组织压力。甚至比之前的Power Arc都软,和专为女性设计的MIMIC有一拼,它好我也好。传统坐垫由于模具限制,整个坐垫都是一样的材料,在会阴处只能通过减少材料来做软,效果并不理想,或者就和MIMIC一样采用拼接材料。
此外还有一个附加优点是3D打印材料的摩擦力惊人的大,在大力踩踏时不会因为摩擦力不够而左摇右晃的,避免了动作变形导致运动损伤。
缺点嘛,也很明显。最直观的就是重量,3D打印材料会相比传统EPA泡沫沉,同时用料也更多,本身就重不少,再加上闪电为了拉开区分度,Pro级钛轨把碳底板给阉割了,就妥妥的大公司病。
左边为Power Mirror Pro右边为Power Arc
还有就是孔洞缝隙里是肯定会有灰尘泥沙的,且无法清理,就当看不见吧。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Power Mirror和普通Power坐垫的后翘程度是不一样的,没有普通款那么翘臀,从Power平换过来的可能需要调一下座高。
左边为Power Mirror Pro右边为Power Arc
目前3D打印坐垫已经很常见,包括众多国产品牌也已经跟进,并且售价低廉,只是缺少人体工学的数据支撑,应该还做不到“该软的地方软,该硬的地方硬”,更多是徒有其型,而且耐用度堪忧,如要购买3D打印坐垫,还是选择大品牌更好,没必要为了个形状多花钱还增重,还不好打理,再便宜也没用,甚至用3D打印还会有反效果,还不如便宜点的传统坐垫。
但需要注意的是,3D打印目前至少改变了车座填充物,会让骑行更舒适,但这是在你选择了合适底板的基础上,所以还是需要你选择合适的宽度和适合的底板。但技术还在发展,不是吗,目前飞贼已经和德国GebioMized合作,推出了一个坐垫套一样的压力传感器,通过App就可以获取压力传感数据,然后上传给飞贼,两周便能获得一个完全依据使用者身体数据制作的 3D 打印车座。我们再想远一点,既然个人定制的3D打印填充物已经有了,连同底板一起3D打印全定制车座还会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