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2298|回复: 4

[电脑] 稳步迭代——七彩虹GeForce RTX5080 Ultra W开箱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9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ang564170 于 2025-1-30 00:11 编辑

距离RTX5090发布已经过去一周了。虽说5090以及5090D的性能无愧无当前最强游戏显卡的称号。但是16499的起价却让这张显卡距离大众还是远了一些,只适合富哥以及对生产力有需求的用户。大家更期待的,应该就是8299起价的RTX5080了,这款显卡目前来看更适合游戏玩家。
通过和朋友的py交易,我也是第一时间拿到了5080,就是来自七彩虹的RTX5080 UW。不得不说,上机后的效果还是很漂亮的,比上一代UW提升挺大。无视某个人渣的手办,这个是别人送的,其次我也没别的粉色手办了。正好我手上还有一张4080S白火神,可以用来做对比,看看这代卡相比前代提升多少。

0.jpg

这一代RTX5080的规格如下,CUDA核心相比4080S的10240个涨到了10752个,同时Tensor Core升级为了第五代,光追单元也升级到了第四代,显存保留了16GB 256bit的规格,但是显存从GDDR6X升级到了GDDR7。

1.jpg

根据官方给出的性能图,可以看出传统性能相比4080,应该有20%左右的提升。如果游戏支持DLSS4,那新的插帧带来的性能提升可以翻倍。

2.jpg

我拿到的是七彩虹的iGame RTX5080 UItra W,是一张白色的显卡。这一代UW的外包装变化相当大,从前代的银色渐变变为了白色主题,同时正面的Ultra字样有那么些嘻哈艺术的风格,相当前卫。并且这一代猛男粉的颜色也很戳我XP,正好适合放在机箱里。

3-1.jpg
4-1.jpg
  
内盒为黑色,同时上面也有Ultra的字样。背景机箱里的就是用作对比的4080S火神。

5-1.jpg

附件很简单,只有保卡说明书,以及一根纯白的3*8PIN转16PIN供电线。

6.jpg

显卡本体如下,相比前代UW的棱角分明,这一代UW明显就圆润了许多。并且UW上那个不同角度观看的变色效果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猛男粉+半透明的亚克力装饰。不得不说,这套嘻哈风格确实让这张卡看起来很有活力。

7-1.jpg
8-1.jpg

风扇侧的右下角有粉色的Ultra字样,涂鸦字体。

9.jpg

同样在显卡的侧面也有一样的字体。

10.jpg

另一侧同样有iGame以及Ultra的字样。

11.jpg

显卡为两槽半设计,毕竟5080没有5090D那么夸张的功耗,也自然无需三槽散热,这套两槽半的散热足够应付360W TGP的5080。不过卡是真的长,快赶上我机箱高了。

12.jpg
13-1.jpg
  
显卡背部倒是和前代差不多,不过Ultra字体换成了涂鸦风格。依旧是一侧吹透式设计,能有效降低GPU温度,不过对内存散热是一个考验。

14-1.jpg
15.jpg

核心区有密密麻麻的MLCC电容,专为高主频设计,稳定性更好。

16.jpg

供电接口依旧是16PIN,应付5090D都足够,360W的5080自然是没有问题。

17.jpg
18.jpg
  
输出接口为3DP+1HDMI,DP规格从前代的1.4提升到了最新的2.1a标准,最大80Gbps的带宽,应付4K 240Hz显示器完全不需要开DSC了。

19-1.jpg
20.jpg
21.jpg
  
拆解散热可以看到,内部使用了3枚12V0.42A的风扇,并且风扇框架都有做加固。

22.jpg
23.jpg
  
背板为金属材质,并且做了绝缘处理

24.jpg

散热器本体为镜面纯铜底座,搭配8根热管,4粗4细,应付5080足够。

25.jpg
26.jpg

显卡PCB如下,可以看到采用了17相供电,其中有两相空焊,应该是为了给更高端的型号留的。

27.jpg

这就是RTX5080核心了,型号为GB203-400-A1,10752个CUDA核心,256bit位宽。

28.jpg

在旁边的是8颗三星的GDDR7显存,型号为K4VAF325ZC-SC32,单颗2GB。

29.jpg

MOS型号是MPS的MP87993,目前尚无资料,不过在5090D上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应该是一颗高端MOS无疑

30.jpg

最后在供电下方的是一颗ARM架构的编程器芯片,负责RGB等效果。

31.jpg

上机实拍,粉色的外观和手办以及定制线可以说是相得益彰,相当好看。

32.jpg
33-1.jpg
  
桌搭实拍,这机器放在屋里,就算不打游戏,看上去也是享受。

34.jpg

好了,显卡看完,下面进入实测部分。驱动为NVIDIA最新的572.02,这也是目前唯一一版支持5080的驱动,4080S也是使用这个版本。CPU自然是最强游戏CPU——9800X3D,搭配32GB DDR5 6000 C28内存,不用担心游戏瓶颈。目前最新的GPU-Z尚无法完全识别5080的信息,包括显存带宽频率,工艺等都无法查看。

35.jpg

显卡支持待机停转,待机状态下功耗为34W,温度50℃

36.jpg

单拷FPU,功耗为NVIDIA标定的360W,显卡温度最终稳定在75℃上下,风扇则为1950转+1500转。虽说转速不低,但是显卡噪音还是相当低的,人位噪音只有35.1分贝,和没有差不多。目前不管是hwinfo还是GPU-Z都无法查看显存功耗,热点温度也是错的。

37.jpg
38.jpg
  
首先是理论测试,3Dmark TimeSpy得分31000分上下,其他几个测试的成绩也见下图。可以看到对比4080S,在DX11项目中,5080相比4080S领先幅度很大,达到了18%,而到了DX12的TimeSpy中,领先幅度就只有11%左右了。这个提升在意料之中,毕竟规模提升不大,制程也没变,基本就是堆规模+新显存的提升了。

39.jpg
40.jpg

光追性能这一代提升还是挺大的,相比4080S,达到了18%的提升,在规模没变大多少的情况下,已经相当不错了。

41.jpg
42.jpg
  
3Dmark DLSS质量档,不管是性能还是开启后的帧率,相比前代都有不小提升。

43.jpg
44.jpg
  
Superposition是一个UE2引擎的实时光照渲染测试,5080在4K optimized档位下拿到了25864分,相比4080S提升有14%。

45.jpg
46.jpg
  
VRay RTX渲染,5080的分数为8753分,相比4080S提升16~17%,基本符合3Dmark光追测试的提升幅度,这应该也是这一代提升最大的地方了。

47.jpg
48.jpg

不过工业设计软件里面,5080的提升幅度没有前面几款测试那么明显,尤其是sw,maya这种常用软件,提升不到10%,所以说如果干活的话,我感觉4080S性价比也挺高。

49.jpg
50.jpg
  
最后是AI性能的理论测试,5080在Llama-2-7b的大语言模型中,生成速度为148.25token/s,相比4080S提升10%左右。

51.jpg
52.jpg
  
理论看够了,该游戏了吧?首先是2K分辨率的游戏测试,一共测试了6款,基本都为超高画质,能开DLSS的统一开启DLSS质量档位。不过2077例外,预设为路径光追,开启2x帧生成。除了CS2提升较小以外,其他几款游戏5080相比4080S的提升都在13%左右,基本符合跑分的表现。

53.jpg
54.jpg
55.jpg
   
到了4K分辨率,5080相比4080S的提升就大一些了,基本每款游戏都超过了10%,包括2K分辨率下没有太大优势的CS2,这次也拉开了10%的差距,新的GDDR7显存在面对高分辨率下的带宽优势确实很明显。这里要注意,黑神话悟空我是开了最高档的光追的,但是全局光照,阴影以及反射都是最低,开光追这三挡是不需要开高的。

56.jpg
57.jpg
58.jpg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从20系列就有联名卡的赛博朋克2077,可以说这么些年一直是最新技术的实验田。2077在更新后已经支持了最新的Transformer模型用于DLSS超分,并且4080S实测也可以打开。我是真没想到NV居然会给把这玩意免费开放给用户使用,这个模型的效果熟悉AI的都知道,相比CNN可以说是质变。

59.jpg
60.jpg
  
而且NVIDIA这次使用Transformer模型并不只是用在DLSS超分上,而是包含了光线重构,DLAA,都会使用Transformer模型来驱动。相比CNN使用画面切块做卷积,Transformer直接是用整张画面的上下文来做预测,这样就可以规避网格这些小地方带来的模糊问题。并且这个技术是从20系列卡都可以受益的,黄皮衣这次可以说是下血本了。

61.jpg
62.jpg

反应到游戏画面里,下面两张CNN和Transformer的画面对比,可以看到不论是霓虹灯管还是栏杆,铁丝网这些地方,Transformer相比CNN模型都有着更好的细节,已经相当接近原生画面的表现了。

63.jpg
64.jpg
  
此外,这次50系列相比40系最大的提升,就是这个DLSS4多帧生成了。装上5080后可以看到在支持的游戏里面,帧生成部分多了个 4X的选项,当然3X也是支持的,看你想开哪个了。

65.jpg
66.jpg
  
相比DLSS3需要使用光流加速器这个硬件单元不同的是,DLSS4无需使用硬件,而是直接使用AI模型来计算补帧,可以有效降低延迟 ,提升性能。并且为了改善补帧的延迟,NV这次直接使用GPU来控制插帧之后的帧间隔,来降低画面延迟。

67.jpg
68.jpg
  
实测下来,这个赛博拼好帧的确可以大幅提升帧率,相比2x帧生成,2077和霍格沃茨之遗在相同设置下帧数翻了都接近一倍。不过实际使用下来发现,这个帧生成需要基础帧率大于45帧的时候才能明显感受到丝滑流畅,而画面如果本身帧数就低,那操作延迟感会很严重。再就是,这个帧数提升对low帧是没什么提升的,我想这也是不少人介意插帧这个技术的原因。
个人觉得这个技术面对目前4K 160Hz甚至240Hz的显示器还是有意义的,毕竟确实可以让你打游戏有丝滑流畅的感觉,这也是这个技术的初衷。当然这需要基础帧率足够高,属于锦上添花的功能,而不是指望这个技术能让原本的15帧变60帧,不现实。

69.jpg
70.jpg
  
好了,本次5080的开箱到这就结束了,下面是总结时间。

就性能提升来看,这次5080的提升相比3080乃至4080,都不算大。平均10~15%的提升应该算是近年来最小的一代。但是我相信这不是老黄的本意,大家都知道,近年来硅工艺的制程已经接近物理极限,除非上新材料,否则很难再有太大提升。在工艺不变的情况下,老黄拿出的这代产品,我觉得还可以了。

当然我拿到的这张UW毕竟只是MSRP级别的显卡,也就是接近公版的表现。和顶级非公的火神做对比,略微有些不公平。不过写完的前两天我也是收到了一张5080水神,粗略的测了一下,提升相比UW又高了5%,也就是顶级非公之间的代际提升为15%,这个幅度就正常多了。

71.jpg
72.jpg
  
虽然提升不大,但是价格上,老黄还是给了惊喜的,8299的起售价和4080S齐平,能原价买到的话,对玩家来说仍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俗话说买新不买旧,DLSS4以及DP2.1a的加入让这代卡在面对4K高刷显示器时也更加游刃有余。当然,如果你是富哥,追求最极致的游戏体验,还是上5090或者5090D吧。


感谢观看

评分

参与人数 2邪恶指数 +20 收起 理由
TernenceS + 10
hudizhoutube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1-29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5-1-29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了来了!~~
发表于 2025-1-30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5090白色很少。
发表于 2025-1-31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块ultra的七彩虹5系列搭配上红白的定制线,颜值太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4-8 02:30 , Processed in 0.03003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