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3745|回复: 19

[ITX组] [第十届机王争霸赛]ITX组——永不止步的热爱 by Handsome-Lee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7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Lee 于 2025-2-27 16:05 编辑

【前言】
大家好!我一直很关注CHH这个平台,去年6月1日终于正式加入了论坛大家庭。作为新人,在这里我不仅欣赏到众多精彩的DIY案例,更在日常浏览中接触了许多装机的新思路、新思想,我十分喜欢这个和谐的大家庭!
春节长假期间的一天,我留意到今年机王争霸赛的消息。回想起来,在线上的关注这个比赛已有多年,不少出色的作品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年后刚好萌生了一个新的装机想法,又考虑到自己加入论坛以来还未曾发帖分享,便想着借助这个契机,和坛友们交流我的作品心得,同时分享我入坑6年以来,对PC DIY的一些思考。重在参与,若有表达不当的地方,还请各位坛友批评指正!

【为什么装这台机器】
这次装机计划的起点,源于我手中的七彩虹4060Ti Mini显卡。作为一名ITX装机爱好者,我一直对单风扇显卡情有独钟——虽然它们在性能和散热上无法与大尺寸显卡相媲美,但那种将一张精致的小卡放进7L、甚至是5L的小机箱中,在桌面上摆放时宛若工艺品般的视觉享受,始终是我难以抗拒的魅力。从七彩虹最早的3060 Mini、3060Ti Mini,到如今的4060Ti Mini,这样的追求从未改变。
2022年初,我第一次拥有了这样一张单风扇显卡——七彩虹3060 Mini,并为其搭配了船长家的V6机箱,打造了一台精致小巧的7L主机。这台机器陪伴了我大段时间的学习与出差生活,后来又作为我爱人的办公电脑继续服役了一年。然而随着硬件更新换代,这款Mini显卡右侧出风口因机箱前面板导致散热受阻的问题逐渐显现。最终,这台充满回忆的主机成为了我的珍藏品,静静“栖息”在家中的展示架上。
去年的七彩虹以旧换新活动中,我用这张3060 Mini升级到了4060Ti Mini。从那时起,重装一台7L迷你主机的想法便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今年过年期间,我偶然关注到imgi米果家的E2 Apus机箱,尺寸合适,前面板开孔,能完美兼容显卡,同时,作为一直以来使用SFX、SFL-L电源的我,从未尝试过1U电源装机。思来想去就形成了这台机器的idea,打算装好替换掉现在办公室的机器。
就这样,我下单了机箱、电源、散热器和新的CPU,拆下原有办公机上的其他配件,最终在月末完成了这台作品。
在拍照方面我还只是一个"萌新",照片可能没有专业级的构图美感。但我将尽我所能,向大家展示这台机器的装机过程与效果,请各位大佬不吝赐教!

【配置清单】
CPU:AMD Ryzen 5 9600X 后改为AMD Ryzen 7 9700X
主板:ROG STRIX X670E-I GAMING WIFI
内存:阿斯加特女武神2代 6800 CL34 16G*2
存储:三星980PRO 2TB,宏碁掠夺者GM7 2TB
散热&风扇:利民AXP90-X53 Full,九州风神FT12 Slim*2 后改为九州风神FT12 Slim*1+银欣AS120B*1
电源:益衡7660b 改全模组
机箱:imgi (米果) E2 Apus
显卡: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60TI Mini OC 8GB

首先放上配件全家福:
IMG_20250220_221436.jpg

【配件介绍】
1.AMD Ryzen 5 9600X
CPU是这次装机新买的,之前办公机上用的是9700x,用53mm下压感觉会有些吃力,至于为什么最终还是换回了9700X,这里先埋下一个小伏笔。
IMG_20250220_224150.jpg

2.ROG STRIX X670E-I GAMING WIFI
主板是之前为生产力主机上的9950X配的X670EI,后来由于机器需要迁移至机房环境,这块小主板就被重新配置在了工位办公机上。

在使用过程中有几个印象深刻的设计亮点:
首先是硬盘布局。相较常见的B系列ITX主板,X670EI采用的层叠式M.2插槽设计在A4结构小机箱中展现了独特优势——上层的固态硬盘不再需要"卡"在CPU和显卡之间,有效缓解了散热压力。
其次是相对华硕Z790i的改进之处,与它做对照的原因是前不久装过一台Intel的主机。其一在安装便利性方面,X670EI上面的M.2插槽回归传统正向插入+快拆卡扣固定方式,避免了Z790i那种倒置安装时导热垫厚度误差导致硬盘变形的问题;其二在空间优化上,主M.2位置的下移设计为135mm高度的塔式散热器腾出更多兼容空间,有效规避散热管与硬盘散热片的冲突;其三是接口排布更合理,左上角的8pin CPU供电口设计减少了小机箱顶部走线与风扇干涉的可能,右下角的扩展卡位置提升后与显卡的兼容性也更出色。
在这些看似微小的设计差异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深刻的装机真理——在ITX主板上,每个部件的毫米级布局调整都可能成为组装体验的关键转折点。正是这些细节的打磨,才使得高密度装机从物理上的可能变成操作中的愉悦。
IMG_20250227133940.jpg

IMG_20250221_091156.jpg

3. 内存&存储
内存、硬盘都是之前办公机上的配件,在一众DDR5的内存中,我比较中意阿斯加特灯条的颜值。这对内存是以前给Intel平台使用的,频率是6800,在AMD平台上使用,调整为了Expo 1中,6400频率的选项。980pro原本是自带马甲的版本,GM7作为仓库盘性能表现也很稳定。
IMG_20250220_224557.jpg

IMG_20250220_224616.jpg

IMG_20250221_090709.jpg

4. 利民AXP90-X53 Full & 九州风神FT120 Slim
散热方面,受限于E2 Apus机箱59mm的限高要求,最终选用利民AXP90-X53纯铜版散热器。虽然纯铜版与普通版散热性能差异甚微,但沉甸甸的金属质感确实带来更安心的使用体验。通过XTIA风扇转接架,成功换装了12015规格薄扇。

风扇配置上,九州风神FT120 Slim本是首选方案,但在实际装机测试中发现顶部安装时会产生明显风切声,最终将顶部排风扇更换为银欣AS120B。
IMG_20250220_225327.jpg

IMG_20250220_225354.jpg

IMG_20250220_224717.jpg

IMG_20250220_224654.jpg

5. 益衡7660b
电源选用优易益衡7660B 1U规格,配合定制压纹线实现整洁走线,初次尝试1U电源,需长期使用积累经验。
IMG_20250220_225418.jpg

IMG_20250220_225427.jpg

IMG_20250220_225438.jpg

6. imgi (米果) E2 Apus
去年偶然关注到米果工作室的机箱(现改名imgi机箱),比较吸引我的是他们像“搭积木”一样组合ITX配件的创意——通过不同支持配件的排列组合,就能演变出好几种机箱型号,这种灵活的设计思路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今年新推出的E系列比起去年的C系列少了些棱角分明的机甲元素,整体线条更朴素精致,前面板镂空设计,对4060Ti Mini这类前后出风的显卡更加友好。
实际装机时,机箱的做工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板材接缝均匀,表面处理很细腻。虽谈不上极致完美,但以这个价位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在显卡延长线的选择上,刚好用上了之前闲置的Formd T1机箱里的那条PCIe4.0延长线,18cm左右的长度刚好合适,省去了重新购买的麻烦。
2.jpg

IMG_20250220_224001.jpg

IMG_20250220_224048.jpg

IMG_20250227140441.jpg

7.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60TI Mini OC 8GB
这次装机的核心灵感其实就来自这张七彩虹4060Ti Mini显卡。相比前代30系的Mini系列,虽然4060Ti Mini整体尺寸稍微大了一圈,但实际用下来发现两个惊喜:首先是160W的功耗控制得很理想,配合加大尺寸的风扇,温度和噪音比30系Mini系列明显改善;其次是纯白的外壳配上标志性的红色装饰布条,让这张小显卡在紧凑空间里显得特别精致。
IMG_20250220_225153.jpg

IMG_20250220_224917.jpg

IMG_20250220_225207.jpg

IMG_20250220_225233.jpg

【装机过程Worklog】
装机的过程其实十分轻松,当机箱缩小到这个尺寸,理线的难度反而降低了不少(个人感觉理线是装ITX主机最费时的步骤)。

具体步骤整理如下:
1)先装齐主板上所有配件,把CPU 8pin供电线提前接好;
1.jpg

2) 顶部12cm风扇安装不用拆顶板,直接拧螺丝固定就行;
IMG_20250221_111619.jpg

IMG_20250221_111652.jpg

3)安装主板前记得接好顶部风扇供电线,固定主板后再连开机键、USB3.0和Type-C线(*小技巧:PCIe延长线可以从主板下方预留的缝隙穿过去。如果延长线长度不够,建议在装主板时就同步固定好);
IMG_20250221_114023.jpg

4)装电源得先拆下底部面板,硬塞是行不通的。记得提前插好主板24pin和显卡供电线再安装;
IMG_20250221_114657.jpg

5. 显卡安装经过几次尝试,总结出更顺手的流程:
○ 先不要固定延长线,把显卡完全插牢、接好供电线
IMG_20250221_115421.jpg

IMG_20250221_115435.jpg

○ 最后再固定延长线位置
IMG_20250221_115824.jpg

这样操作比先固定延长线再装显卡要省力得多。

最后接好主板24pin线材,大功告成。
3.jpg

5.jpg

4.jpg

【测试】
在第二天下午,把电脑塞进书包里背到了办公室,这种6L多的小机器相比于10L左右的机箱(如C24),15L左右的A4机箱,在重量和尺寸上有了更明显的优势,很轻松地就可以带着到处走。
放上在办公室拍的几张照片:
IMG_20250221_161257.jpg

IMG_20250221_161428.jpg

IMG_20250221_161522.jpg

IMG_20250221_161616.jpg

IMG_20250221_161640.jpg

最后进行了一些典型的测试,室温27℃上下,BIOS设置打开了内存EXPO 1,AMD Eco Mode cTDP 105w,手动调了-15的全核Curve曲线,显卡按下了一键超频按钮。
分别测试了R23,3D Mark的TS、FSE、Steel Nomad和FSU压力测试,PC Mark 10,做了30min的双烤,最后简单跑了个最近在补档的RD2的基准测试(4K分辨率、体积质量中、水物理质量中、DLSS质量,其余最高)。
屏幕截图 2025-02-21 164541.png

屏幕截图 2025-02-21 164154.png

屏幕截图 2025-02-21 165227.png

屏幕截图 2025-02-21 165610.png

屏幕截图 2025-02-21 171914.png

屏幕截图 2025-02-21 171328.png

FurMark2.0 Screenshot 2025.02.21 - 18.00.44.51.png

Red Dead Redemption 2 Screenshot 2025.02.21 - 17.26.51.03.png

看着测试数据,心情喜忧参半。显卡的表现确实令人欣慰——4060Ti MINI在这个小机箱里稳定输出,温度和噪音都控制得游刃有余。可转头看到CPU测试结果,心情就不是那么美丽了:在放开功耗墙后,9600X并不能实现105W Eco mode的完整性能释放,fpu只能勉强维持在95W(R23测试在110W)。
有意思的是,之前选择这颗6核处理器时,笃定认为核心数少更好控温(其实通过评测视频,我已经意识到9600X和9700X的功耗不会差别太大)。直到对比9700X的数据才发现,在华硕ECO 105W模式下,两颗CPU的实际功耗都会放开到142W左右,温度表现其实相差无几。这让我意识到,ITX平台选CPU不能简单用核心数论英雄,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对Zen5处理器的理解还十分片面。
这里回收上文的伏笔,一番思考后,把之前机器上自认为“体质还不错”的9700X重新装到了这台机器上,同样的Bios设置,同样只能跑到110W,但这块9700X的得分,相对来说就更满意些了。
屏幕截图 2025-02-22 102058.png

忽然明白装机就像拼七巧板——有时候换个零件,整个系统就找到了平衡点。

最后参考了轮大视频里分享的风扇调速技巧,进一步控制了满载噪音。现在机器高负荷运转时,声音明显小了很多,办公室里的键盘敲击声和空调声就能盖住主机动静,算是完美融入了工作环境。


【结语】
以上就是这台ITX主机的完整搭建过程,洋洋洒洒唠叨了很多,想通过这个不太成熟的Worklog,和各位分享我在ITX搭建以及PC DIY过程中自己的感悟与成长。

接触PC DIY快六年了,给自己攒过几台主机,也帮朋友装过不少电脑。虽然每次装机流程大同小异,但总会遇到新状况:有时是理线时发现更巧妙的走位,有时是研究出某块主板隐藏的兼容特性。这些细碎的经验慢慢积累起来,反倒成了最实用的知识库。
拼图.jpg

这六年间,我看着电脑硬件不断更新迭代,也经历过矿潮给PC DIY带来的低谷。如今翻看当年装机时拍下的照片,它们就像一个个记忆的片段,记录了那时的情景、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PC DIY仿佛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今虽不再像当年那样狂热地月月装机,但闲暇时刷刷评测视频、看看新品动态的习惯始终没变。或许正是这种持续学习、随时更新的状态,才让"装机"这个爱好历经岁月冲刷,依然保持着初见时的温度与光芒。

分享的最后MARK一下,希望这台精致的小主机,能陪伴我走完“学生时代”的最后时光,加油,努力。

以上就是我这次“机王争霸赛”分享的全部内容,期待各位坛友的评价与指导!

评分

参与人数 5邪恶指数 +270 收起 理由
靑靑孖紟 + 10
老邦瓜 + 20
ilas + 200
Erosluvu + 20
幽幽子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2-27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铝合金箱子还是itx可选的款式多。
 楼主| 发表于 2025-2-28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幽幽子 发表于 2025-2-27 17:45
这类铝合金箱子还是itx可选的款式多。

确实,做工设计也都不错
发表于 2025-2-28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2-28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佬支持
发表于 2025-2-28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活儿,牛逼~  米果这个作坊挺有意思的,最开始各种模仿,后来忽然就靠学银河机甲打出了点儿知名度,然后慢慢开始有自己的设计语言,还算是一直在进步。但它的工一直都挺好,怀疑那哥们儿自家也有铝厂,但就是这个不同产品的命名简直一塌糊涂,根本别想从名字上区分各种不同产品,这个要是能好好重整一下就更上道儿了(祝你获奖啊!)
 楼主| 发表于 2025-3-1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物皆为刍狗 发表于 2025-2-28 16:33
好活儿,牛逼~  米果这个作坊挺有意思的,最开始各种模仿,后来忽然就靠学银河机甲打出了点儿知名度,然后 ...

感谢大佬,见解十分独到!去年从他的那几个机甲系列开始关注的,今年的机箱明显好看很多了!
发表于 2025-3-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小巧呀,支持。
发表于 2025-3-5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名花体好评。
X670E-i我用的乔思伯T6机箱,想弄个ekwb的水冷改造一下。
发表于 2025-3-5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的小巧~ 支持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鱼 发表于 2025-3-1 23:27
真小巧呀,支持。

感谢大佬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l1pco 发表于 2025-3-5 21:06
非常的小巧~ 支持一下~

感谢大佬支持呀!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basiak 发表于 2025-3-5 19:59
签名花体好评。
X670E-i我用的乔思伯T6机箱,想弄个ekwb的水冷改造一下。

哈哈,签名是我麻烦爱人写的,她写字特别好看
用乔思伯T6装ek分体水嘛,好厉害!
发表于 2025-3-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ITX就是应该小巧玲珑,感觉搭配挺好,整体风格很入眼缘!
发表于 2025-3-7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看,精致
发表于 2025-3-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极具特色的ITX装机作品。优点明显,作者基于七彩虹4060Ti Mini显卡展开装机,搭配imgi E2 Apus机箱等硬件,整体小巧精致 ,满足了便携需求。装机过程中还分享了实用技巧,如安装顺序、理线方法等。不过,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在CPU选择上,前期因对处理器功耗理解不足,导致测试时性能释放未达预期。但后续更换CPU解决了部分问题。整体来看,该作品展现了作者的装机热情和探索精神,对ITX装机爱好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发表于 2025-3-8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口水显卡,对我来说支持3风扇的机箱就不能称ITX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1221 发表于 2025-3-7 11:44
ITX就是应该小巧玲珑,感觉搭配挺好,整体风格很入眼缘!

感谢大佬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佬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jimmyL 发表于 2025-3-8 23:34
口水显卡,对我来说支持3风扇的机箱就不能称ITX了

虽然有极限体积的A4(Formd T1这种),但是总觉得不够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4-4 03:14 , Processed in 0.01629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