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1385|回复: 8

[电脑] 终结妥协:R2 Max,一块铝锭锻造的万兆旗舰,你的Home Lab终极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4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arryWons 于 2025-5-24 18:05 编辑


说起软路由,大家可能立刻想到淘宝上各种丑大黑粗的X86工控机以及各种稍微好看点的消费类品牌的双网口小主机,品类繁多,但颜值和散热往往是妥协项,各种暗地里各种BIOS锁,包括不限于温度墙,功耗墙,锁睿频,锁性能...,甚至把相关选项都隐藏起来,总是不是那么让我得劲。那么,我自己联系相关厂商自己做一款自己需要且喜欢的多网口小主机,主打网关和路由,行不行?

为什么我们需要软路由这种话题,我们就不展开说了,我自己毕业后就从事需要流畅访问海外社交媒体的工作,这个是我的刚需,但大概率不是90%人的刚需。以前我也买正如大家会买的那几家的产品,甚至在做硬酷之前我还是某家的分销代理商之一,然而深入后发现各种国内内卷式商业竞争出现的bug问题,我不想坑害任何一位消费者,我也理解这个环境必然导致他们绞尽脑汁节省成本,甚至扣细节成本扣到螺丝钉,他们的产品必然是过保后需要靠个人运气继续使用的短命产品。

于是,这就有了“硬酷”这个小品牌故事。




写在前面

截止目前,硬酷一共有以下几款产品:

  • 2022年底-2023年Q2:
    硬酷R1:硬酷立身初作,Jasper Lake-N系列(N5105/N6005),委托于某家厂商设计和生产(提供整机),硬酷负责销售的首款产品;
  • 2023年Q3-2024年Q3:
    硬酷R2:基于硬酷R1,基于全新的Alder Lake-N系列处理器(N100/N305),委托某厂商重新设计原理图,相同板型设计,确认并投产(仅提供PCB主板),第一款真正意义属于硬酷设计和制造的产品;——此阶段,杀出个凑不要脸的抄袭致敬玩家。
  • 2024年Q3-至今:
    硬酷R2 Max:从PCB主板设计,外观设计确认,结构设计到确认,到型材开模投产,各环节供应链全把控的首款万兆电口产品;
    USB4 硬盘盒:基于团队擅长的结构设计,以及供应链的积极配合,主要还是得益于Apple Mac mini M4的国补,让市场需求起来了,所以我们立项了这个产品,小试牛刀。我们预计接下来很快会有这款USB4(ASM 2464PD)硬盘盒的相关视频评测;

此部分背景分享旨在于让各位阅读本篇文章的小伙伴们了解我们,知晓我们。



一、立项初衷

回归到正题,如标题所讲“一块铝锭锻造的万兆旗舰”,我们本篇还是需要向各位CHH的小伙伴们介绍下我们最新优化设计和升级主板工艺的万兆软路由R2 Max。

硬酷R2 Max的立项定位是为Home Lab极客打造的高颜值高性能核心装备。秉承此定位,我们从主板布局、硬件参数乃至外观颜值,均进行了创新性优化与精细打磨。传统工控机板型显然无法满足消费级需求。因此,我们从板型布局开始,便将接口的布局与实用性置于首位。

我们的目标是为 R2 Max 提供实用且无冗余的接口布局。前面板包含两个 USB-A 3.0 端口、电源按钮和电源指示灯,设计简洁。后面板则配备了四个网络端口、DC 电源输入、HDMI 和一个多功能 Type-C 接口,足以应对各类外部设备连接,不增添不必要的复杂性。对于少数用户可能担忧的 USB-A 接口数量问题,我们认为在日常使用中,尤其是考虑到系统安装属于低频任务,这两个端口已足够。况且,R2 Max 的 Type-C 接口同样兼容 USB-C 接口形态设备传输数据,为用户提供了额外的连接选择,甚至可以方便地外接 USB-A 或 USB-C 扩展坞以满足更多的 USB 外接需求。
外部接口布局之外,R2 Max 的内部设计同样兼顾实用性。主板预留了两个 M.2 2280 NVMe 硬盘位一个笔记本型 DDR5 内存插槽,方便用户扩展。为确保最佳散热,SSD 和 DDR 内存区域的底板均设有独立开孔,并配备厚度达 3mm 的散热盖板。这些盖板与 3mm 厚的底板协同工作,有效传导热量,保障内部组件的长期稳定运行。


乍看之下,R2 Max 的外部接口设计或许显得“朴素”且“无多余”。每一个接口都精准到位,既不冗余,也未曾妥协其应有的功能性。然而,这番外观的背后,是其强劲的内部硬件参数设计,相信各位对此仍充满好奇。那么,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R2 Max的硬件配置。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其万兆电口方案,正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核心卖点之一。

  • 处理器:Alder Lake-N N100、i3-N305; Twin Lake-N N150、i3-N355(**贸易战,暂时无采买到处理器,年初少量N355已卖完)。
  • 内存:单条笔记本型DDR5(处理器仅支持单条),支持单条8G、16G、32G,甚至单条英睿达48G也可以正常读写和使用。
  • 存储:2 个M.2 2280 NVMe,分别走PCIe 3.0 x 1,处理器直连;1 个TF 卡,支持引导启动。
  • 网口:2 个 Marvell AQC113C-B1-C 万兆电口,支持10M/100M/1G/2.5G/5G/10G自适应,2 个 Intel i226-v 2.5Gbps网口,共计4个 RJ45 电口。(不使用16年前的淘汰级82599ES SFP+方案,制程落后,发热大,速率仅1G/10G,在家用环境下不实用,X710又太贵。)
  • USB :2 个 USB 3.1 Gen2 5Gbps,1 个TYPE-C 3.2 Gen2 10Gbps(处理器直出),支持Alt Mode 视频输出(eDP)
  • 显示: 1 x HDMI 2.0/2.1(取决于处理器), 1 x TYPE-C, 均支持4K 60帧显示输出。
  • 电源:支持DC 12V-19V输入,N100/N150标配12V4A 48W定制电源,N305/N355标配航嘉19V 6.32A 120W 电源
  • 散热:内嵌双4010风扇或无风扇被动散热,散热齿直触处理器芯片和万兆网卡芯片。(齿高18mm,齿宽2mm,齿距2mm,无风扇版本温度较高,建议搭配我们为R2Max设计的外置温控散热架使用)
  • 尺寸:157 x 118 x 40mm
  • 外壳:一体铝合金全CNC,阳极氧化处理
  • 重量:裸机970g




二、散热的处理:

新一代处理器的性能跃升,伴随着更高的热设计功耗。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挑战,我们为产品量身定制了全新模具,并升级至全 CNC 外壳方案,以达到卓越的散热效果。散热结构上,我们精益求精:通过 CNC 工艺直接铣削,确保处理器和网卡芯片与铝制外壳形成**最佳的直接接触面。辅以信越 7921 顶级导热硅脂,最大限度地将内部热量传递至散热面积巨大的外壳。同时,配备的双 4010 风扇则策略性地从上方引入/侧面导出气流,协同被动散热,共同构建一个高效且可靠的温控系统。风扇款可在BIOS内关闭风扇,解决部分用户的噪音担忧。








三、万兆网卡的选择

为何在万兆接口上,我们坚持采用电口而非 SFP+?这背后是深思熟虑的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益考量:

1. 性能与成本的平衡:市场上可用的 SFP+ 解决方案存在两难。老旧的芯片(如 Intel 82599ES)发布于 16 年前,仅提供 1G/10G 双速率支持,缺乏现代网络的灵活性;而 Intel X710 等较新的芯片,则价格昂贵,不符合我们对高性能高性价比的追求。
2. 家庭环境的普适性:SFP+ 光口方案,无论是光模块成本、光纤布线复杂性,还是与大部分用户现有设备的兼容性,都不适合主流家庭用户。

基于此,我们最终选用了支持六速自动协商的万兆电口芯片。这意味着 R2 Max 能够无缝兼容用户家中现有的各种网线和设备,无需额外投资和改造,极大提升了部署的便捷性与通用性。

更重要的是,凭借有为电口芯片专门设计的独立散热直触台阶面,我们保证其工作温度始终低于主处理器,即便在严苛环境下也能保持卓越稳定性(此网卡芯片的临界温度为 105°C),毫不担心。

四、融入家庭场景,用起来

R2 Max 的诞生,源于我们对实用主义和极致性能的追求,而非徒有其表的摆设。我们希望它能够真正在您的日常使用中发挥价值。与此同时,我们更看重来自各位的第一手使用体验和宝贵建议。正是这种开放、积极的反馈机制,才能驱动产品持续迭代,让像软路由这类小众而专业的领域,也能不断涌现出更加卓越的解决方案。


基于其通用 X86 架构,R2 Max 的本质就是一台迷你电脑。这赋予了它极高的开放性与兼容性,您可以随心所欲地安装任何主流操作系统。这意味着,您在其他 X86 平台上所熟悉的各种系统安装和应用部署教程,均可直接应用于 R2 Max,实现无缝衔接。我们在此仅作方向性引导。

R2 Max 的强大性能赋予了它无限的玩法与可能性。我们深知,各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结果太多了,因此我们不会重复“造轮子”提供详尽的通用教程。我们仅在此提示,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尽情探索和定制。

我们尤其推荐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方案:

1. 核心路由网关:虚拟化一个专业的路由系统(如 OpenWrt/iKuai/pfSense/OPNsense)作为您家庭网络的主路由与网关。
2. Docker 服务宿主机: 在同一虚拟化平台之上,轻松部署一个 Debian 虚拟机,作为 Docker 服务的宿主机,承载各种容器化应用(如 AdGuard Home, Jellyfin, Homebridge, Squoosh, OpenSpeedTest, Qinglong 等)。
3. 远程跳板机: 部署一个 Windows 虚拟机作为远程跳板机,借助 TeamViewer/ToDesk 等远程管理软件,安全便捷地远程访问家庭内网环境。
4. 智能家居中枢: 对于智能家居爱好者,还可以进一步部署 Home Assistant 虚拟机,将其打造成您全屋智能设备的控制中心。




五、总结:

R2 Max 体现了我们对产品结构、用户体验及持续改进的追求。我们致力于使其在实际 Home Lab 环境中发挥最大效能(不锁温度墙,不限制频率)。产品的迭代与完善,离不开各位真实用户的反馈与建议。

硬酷 R2 Max 目前已开始交付。欢迎 Home Lab 爱好者和极客玩家积极建言献策,感恩。










评分

参与人数 4邪恶指数 +46 收起 理由
李一族 + 20
TernenceS + 10
hudizhoutube + 10
uuyyhhjj + 6 66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5-24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散热 静音 低功耗,表现好的话有意
发表于 2025-5-24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价格接受不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5-24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rryWons 于 2025-5-25 12:24 编辑


无解,堆料到顶了,追求性价比只有82599ES方案了。国内价格相比海外,还是便宜了好几百的

发表于 2025-5-24 1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5-5-24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1) 风扇的质量要保证。这种设备如果真正用起来就是7x24小时开机的,风扇要经得起考验。
(2) BIOS功能与更新。能否控制PL1/PL2/PL4,能否按活动核心数目调整最高频率?有没有官网提供持续的BIOS更新与维护?这是小作坊和正规军的一个显著区别。
发表于 2025-5-24 2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兆电口交换机也不便宜啊,还不如万兆光口其实
发表于 2025-5-24 21: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是好东西,可不知道对我有什么用
发表于 2025-5-25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很漂亮,估计价格也不便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5-28 01:24 , Processed in 0.011972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