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游戏/CPU评测的深入进行,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假设让230F跑285K的频率么?
首先,从逻辑上,这件事情行得通么?
左边是230F,右边是285K,抛开线程数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230F的频率比285K低的非常多,正常,因为230F和285K中间还有N多个产品,这些产品随着定价和定位最大频率也都阶梯呈现,没错,这就是目前为止CPU厂商们划分产品线的方法之一:频率!
but...
X3D打破了这个传统的定位产品的逻辑,一款针对游戏的CPU...不急...我们先继续看聊下去,结论最后出也可以的.
230F频率提升到和285K相当,技术层面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一方面230F现在的频率太保守,功耗压的太低,另一方面,230F就算频率和285K一样了游戏表现差不多了也并不等于会影响到265K啊285K啊这类产品的市场,后者它们都是带有生产力属性的,为了生产力消费者是很乐意多掏钱的,而230F这种从诞生之初就是纯纯的游戏取向,那么只要在游戏上有足够吸引玩家的表现就能实现其自身的定位扮演好众多产品线里的该需要的角色,仅此而已,除了游戏没有iGPU办公没人选,线程数少生产力无缘.
回到X3D,不管是否是机缘巧合,还是有意为之,X3D特别是98X3D真的就是打破了原有CPU划分产品线的规则,即不再是按照核心(线程)数量或是频率的高低,单单只是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规则:
不影响GPU瓶颈发挥的核心(线程)规模前提下,游戏性能最大化.
所以9950X3D远不及98及前身78X3D来得火~
这个游戏性能最大化的方法就很多样了,可以单纯是拉高频率,可以像X3D那样堆缓存,总之,AMD这张牌打出来了,Intel没打...甚至至今都还没想明白到底该怎么打...
到底怎么打?
游戏不需要U7或者U9,对于游戏而言或者严谨点说大部分的游戏而言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线程数量,直接拉高频率就是先阶段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又要回归到230F身上了,就算拉到285K的频率,游戏性能或许会超越265K,无所谓的...需要265K的不会多看230F几眼...反过来230F有了285K的频率身价立马也不用千元左右...怎么说大概率能和96X搞一搞卖个差不多的价格毫无压力...
重点是Intel得知道取舍了...
得换思路分割产品线了...
得让Gaming和Creator两种用途的PC有针对性的产品针对性对待了...
而不是还在i3~i9,U3~U9,不管你是Gaming又或是Creator全都混在一起,于是Gaming玩家想要游戏性能只能多掏钱硬着头皮上顶级U...还记得被我见一次骂一次的KS系列么...而千元本应该是绝对Gaming市场主力的CPU最后功耗墙才给到65W...台式U换装移动U卖呢...65W...
好了...说那么多,可能就是真的Intel的CPU用的太多感触太多于是就...积压的太多吧...
总之,该有所改变了,旧的包袱是时候扔扔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