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honghxun 于 2022-4-4 23:00 编辑
暨索尼A7M4解毒(本篇照片基本来自索尼A7M4 JPG直出,腾龙28-75G2,索尼35GM,由于技术渣,定义为解毒贴)
------------------------------------------------------------------------------------------------------------------------------------------
否定
买车要从2018年说起,当时我爸跟我闲聊,觉得蔚来车挺不错,我内心是不认可的,一个新品牌造车,肯定问题众多,没两年可能就倒闭了。后来大家都知道,长安街趴窝,起火,股价新低濒临倒闭等等,似乎我是对的。
蔚来的股价图
2020年,当小鹏喊出目标超越特斯拉,高速公路接近L3水平,自动泊车,智能语音等功能时,我也是嗤之以鼻的,看着G3不断的维权事件,和略显土气的品牌、店面、发布会,觉得他牛皮吹得太响,就整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何小鹏怒怼伊隆,引用自网络
以至于2020年每次在商场看P7的时候,虽然觉得挺好看的,但依然在内心里希望拿着放大镜去否定他,希望得出做工太差,徒有其表的结论。
转变
随着蔚小理纷纷挺过崩溃边缘,主流车型纷纷上市,我隐隐觉得也许自己看错了什么。
毕竟,身边的一位朋友已经靠着蔚来买了一套700平的房子。
是否已经发生了什么本质的变化,我还在拿老的尺子在衡量?语音交互,过去就是鸡肋,以后也会是么? 自动泊车,过去就是鸡肋,以后也会是么? 自动驾驶,过去没有,以后,也会是么?
2021年2月,买车的需求愈发强烈,在带着家里领导试驾了ES8,理想one后,领导提出了灵魂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买油车?” 这是一个不懂车的消费者,没有传统车的思维约束,最由衷最真实的声音。
如果不考虑续航,电动车对油车,几乎是全方位碾压的。 而续航,我能一点不休息地开400-500KM么? 春节国庆,我经常自驾远游么?
one太大了,ES6有些超预算,汉直接PASS,其实也就没什么好选择了。
一个周末,本来只是想去试驾一下,顺便逛街吃饭。
但当我被快4s的百公里加速按在座椅上时,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进一步体验了NGP、语音、自动泊车后,我意识到。
时代已经变了。 年前居然可以提车,和家里领导讨论了半个小时,决定下订。
如果你问我当时对质量、空间、里程等老生常谈的问题有没有顾虑?
那必然是有的。
但如果打破桎梏,不高的价格买一台颜值高、性能强的新势力电车,或许就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这样的门票价格足以让我心动。
我记忆犹新,iPhone一代面世的时候,大家不无戏谑地称之为爱疯,我也是一样的不屑。
网络截图,来源:ifanr网
用车
提车1年多,日常通勤30-40公里,偶尔回一下父母家里,开了快15000公里。 费用基本就是偶尔慢充,大概总共充了100块的电。还因此省了30块停车费。 侧脸,感觉是P7最好看的状态 还是侧脸 备受诟病的尾箱
贯穿尾灯和溜背应该也吸引了不少人,但也因此妥协了不少内部空间 腰线 今年小区又多了一辆小鹏G3i,此处环境几乎全黑。(A7M4高感还可以)
毕竟P7是小鹏的第一款轿车,小问题还是有一些的
- 空调管路设计问题会积水有味道;
- 车上会有一些异响;
- 后排对180左右的男性不算特别友好;
- 尾箱开口有点小等等。
但这些问题带给我了很大的困扰么?
并没有,反而带给我的是一种期待。
期待他能把这些细节不断学习迭代后,那将是一款多么完美的产品。
到时候我是不是可以置换?
毕竟一种全新的产品,带给你的兴奋,远大于细节的不足。
反过来讲,传统车努力地对比细节,又何尝不恰恰是因为没有大的创新实现足够的差异?
这种感觉,正如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那几年,不断刷机、买卖手机倒腾的快乐。
Palm Pre3,Windows Phone 7,Xperia X1,LT18i,BB 9700,HTC Diamond等等。
那会每款都有不足,每款都令人兴奋。发展至今,手机发布会声音弱了,从业者也开始要“毕业”了。
皮质、软包充分的简洁内饰,系统是整车的灵魂
为什么能不断折腾手机而不厌烦? 是不断发展产生的新功能让人着迷。 为什么对P7上的小毛病不以为意? 因为NGP,智能座舱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不断的OTA也让人充满了期待。
NGP,只是个功能吗?
时至今日,语音交互、车机已经基本被熟知,不多赘述。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有改进的潜力和空间。
解锁 挂挡 踩电门,同时:“你好小P,我要去xxx”...“第一条路。”
多一步,都会觉得,这车,也太蠢了。 手机支架、Carplay、实体按键,是小P的声音不甜美么? 语音交互在标准普通话下大部分时候都能一次性识别到位 自动泊车也是个非常好用的功能,侧方停车我已经基本懒得自己停了。绝对是对倒车没有信心的司机的福音。
实际应用中,哪怕没有画线的侧方车位,P7也能自己泊入。
我想更多强调一下的是NGP
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功能,随着技术发展和迭代,未来这有可能成为一辆汽车最核心的性能指标。
难道手机只要能装APP,就是现在的智能手机了么?
有的传统车企,也许还在这么想,我奉劝一句,诺基亚当时也一定觉得,触屏及其生态系统,只是个我想加就能加的功能而已。
对于现阶段的NGP,最核心的是,你要清楚这只是个小学生,不要预期他去做大学生的事。
请一定牢记于心,这是高级辅助驾驶,不要挑战自己的生命。
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小鹏是非常负责任的,推出了许多措施提醒和限制。而某些车企,呵呵。
在机场广告,公然宣称自己无人驾驶和量产,谁给你的勇气?
在高速、城市快速路上,开启NGP后,自己便从“总经理”,变成了“风控官”。
我算老司机了,但哪怕你还是要看着前方,要瞄一眼后视镜,还是会放松了许多,不需要潜意识里去处理道路上的各种博弈。
只要不赶路的时候,我都让P7自己去超车、去变道、去下匝道。
至少他开的,比大多数2-3年实际驾龄的,可能都已经要好了。
Level几的无人驾驶/辅助驾驶,那是学者、监管去讨论的事情。 对于消费者,本质上只关心,花多少钱,办多少事。
基于高精地图的NGP,大曲率弯毫无压力(不过也是有高精地图应有的水平,加油,早日追上特斯拉)
节假日上午,城市快速路车不算多,准备汇入主路
这种场景,毫无疑问轻松自然汇入,其实即使在车流量还比较大的晚上,下匝道也可以令人信任
时至今日,也有一些车企都推出了类似的功能,但真正使用就会知道,这里面的细节还有非常大的差异。
使用NGP一年多,最让我惊喜地就是他的进化,让我觉得这钱花得,真是太值了!
所以接下来主要说几点我最赞赏的:
- 首先是变道。2021年2月刚提车,NGP变道还是比较呆板的,前后要有足够大的车距,也不会调整自己的速度。而现在,我觉得已经接近成熟司机,他会尝试加速、减速、等待等多种方式错出变道时机和空间,在有合适的空间就会果断变道。这样的结果就是,哪怕稍微大一些车流,我也基本能信任他不会错过匝道和出口。
- 但在超车的时候,我还是觉得他太保守了,没有下匝道那么果断,并且尽量不选择右侧超车,这些可能是出于交规,可能是小鹏觉得下匝道重要性大于超车等。这时候全车OTA就会带给你更多的期待,也许以后会更新呢?
- 在车流量过大的时候汇入主路,P7会自己告诉我,我不行,请你协助我,而不是去做一些危险的尝试,或者持续不汇入直到匝道的尽头。清晰的界定自己的边界,对司机掌握好这套系统的适用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 NGP自动恢复功能。这是一个没有实际体验很难想到,却很有意义的功能。当我嫌他迟迟不从右边超车的时候,我可以自行操作,只要不踩刹车,换到另外的车道后,不需要再拨杆,就能自行恢复NGP。
- 这种感觉是很神奇的,一方面你感觉人车达到了极高的协调,你操作完后很自然地他来接手;另一方面,由于深度学习和OTA,还会有种你在不断教他开车,未来可能会继续改进的奇妙感觉。此处强烈要求未来这种自动恢复能不限次数。
- 国内的行车素质,整体是有待提高的,高速也会遇到一些近距离加塞的情况。一开始P7的识别比较生硬,加塞车辆进入车道后,才会较急地减速,让司机有种也许就撞上去了的感觉,减速过急也会影响乘坐体验。但最近非常惊喜地发现,P7会检测到旁车在靠近,就会适当地预减速,给判断旁车是否要并线留出反应空间。这一点的变化,却能带给驾乘人员完全不同的安心感。
- 还有很多细节,比如避让大货车,加减速节奏,跟车距离,语音交流等等。
对于驾驶的功能,最核心的是要可靠。
你行就必须99.9%都行,不行就别装行,一个80%情况可以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讲就是0。
因为用户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信任,什么时候不能。
现阶段,人机共驾是最现实的,这也非常考验厂商的功底,要把推出来的功能做到足够靠谱,要给司机清晰的沟通和知会,是一套综合的体系。
写在最后
新事物必然有个发展的过程,随着逐步完善老产品的经验积累,新产品便可以更自由、充分地展现其崭新的魅力,最终逐步完成新老交替和迭代。
智能汽车可以变得更豪华,豪华汽车,真的可以变得更智能吗?
诚然,不同的人,看重的东西也不同。从购买角度,当然要货比三家。
但在看待新势力的发展,我强烈建议大家,用积极、建设性的视角来观察。
欧洲等老牌发达国家,其赚取高额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如自动化、机器人、精密机床等。
有多少都脱胎于汽车这发展百年的十万亿市场中?
如今的智能汽车,又是芯片、AI、能源综合一体的产物。
未来又能孕育出什么样的产业?
这种机会,如今率先在中国蓬勃发展,让人如何能不兴奋?
致敬特斯拉,其行业先驱的地位毋庸置疑 但我越来越相信 靠着这一批实干的企业家,优秀的工程师和巨大的市场 超越特斯拉,依然有可能成为一个可以兑现的牛皮 我无比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时代已经改变,我在未来等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