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Sapphire Nitro+ AMD Radeon RX 9070 XT Gaming OC 16GB 评测

2025-3-5 22:05| 发布者: nApoleon| 查看: 42175| 评论: 63|原作者: DiamondBall|来自: www.chiphell.com

摘要: 开篇提示:本篇评测还将以这款显卡作为Radeon RX 9070 XT的品类代表,与Radeon RX 9070 , GeForce RTX 5070和RTX 5070 Ti进行游戏性能基准对照测试. 近十年里一直佛系经营消费级显卡市场的AMD也在自己上一代RDNA 3 ...
产品解析
包装封面展示了蓝宝石Nitro+品牌系列的概念图. 而侧边的红底和标识排版.正面右下方带红色边线的型号款式展示区域,左下角的显存容量标识,还有右上角的“Switch to Radeon”(改用A卡)的二维码引导均是此次AMD统一指定的视觉标识.


附件包含一本说明书.


两盒附件.分别为L形支撑杆和显卡的第二层背板.


支撑杆采用PCI挡板位固定式设计.



对应三槽位的可微调范围的固定孔位.


尾部可滑动选位的支撑板.


前部印有Sapphire Logo.


支撑杆和电源线连接的说明书.


一条用于接入主板同步灯控的ARGB接口接线.


用于配合隐藏接线的额外背板.主区域铺满点状开孔.


背板内侧.


前部印有AMD Radeon标识.


后半部底下印有浅浅的大尺寸Nitro+ Logo.


栅格状的通风开孔.


显卡正面.金灰色的金属外壳,硬朗的边缘线条造型.搭配经典结构的大尺寸三风扇散热器.



显卡背面.为了机械可靠性显卡本身也组装了背板.



外露的核心背部与散热器扣具背板.


显卡本体的背板依旧印有Sapphire Nitro+的标识和点阵图案作为装饰.



背部有一处用途未知的开孔区域.


留给尾部散热通风的区域,配合接线形式留出未封口的一侧.


电源接口置于尾部,并采用16pin(12V-2x6)电源接口,反置朝向(卡扣侧朝背部).更容易拆装接线并确认是否安装到位.若用经典8-pin转接则需要三个才能满足这款卡的需要.


ARGB灯光同步接口也位于尾部.


为了防止散热片割坏接线外皮而贴有海绵垫片.


背板周围六个点位内嵌磁铁用于吸附外层背板.



将附加的背板组合后的样貌.



输出接口为两个DP 2.1a和两个HDMI 2.1a.相比公版标准的配置的区别在于把一个DP替换为了HDMI.整卡采用标准三槽厚度设计并配有三槽挡板.


越肩位置由加固的中框包围.


显卡顶部.三角网格状的面板包裹,兼具美观和散热需要.


前部配有Radeon Logo标牌.


后部配有Nitro+的图标版Logo.


底下靠近正面的边缘配有一条大尺寸贯穿式设计的RGB灯条.



默认的彩虹式流动特效.


显卡底部则维持基本的开放式结构而不作修饰.


散热片区域几乎完全外露以获得更好通风效果.


加固结构用的包围式中框为散热器托底.


封闭的显卡尾部.


显卡正面面板.


面板以细孔网格和竖条分隔线组成.



中心区域面板并非保持水平.而是先下沉然后在风扇外圈逐渐过渡到与风扇齐平,



首尾两端以竖条包框形成边角包围.



顶部网格的侧面印有”由蓝宝石设计”的标识.


三把相同尺寸的七叶风扇.两侧轴心贴有各向异性效果的同心圆装饰.


中间的风扇扇叶方向和两侧相反.优化整体风道.


连框式且中间配有导流线的扇面设计.



风扇直径尺寸规格为100mm.


显卡长度(不含挡板)约332mm.


显卡高度(含挡板)约155mm.


显卡厚度约67mm.


分解.


风扇外壳罩与散热片模块可直接分离.


正面面板罩内侧.


风扇采用了扇叶和接线分离的设计,便于清理和替换.


风扇和RGB灯条接头.


为加强机械可靠性.散热器和板卡之间装有一套冷轧钢制的中框.


中框也与挡板相连.


锁固在板卡周围并对散热器托底.


单独拆下的中框.



散热器模块正面.


核心底座正上方区域的散热片以核心位置为中线形成浅V字边缘.


其余区域的散热片则保持平直的边缘和相同的间距.


散热模块底部.


GPU与显存共用同一块镀镍铜底.GPU核心部分采用相变硅脂作为导热介质.


然而底座板的外圈,主要覆盖显存颗粒位置的上方并没有直接填充散热片.而是仅考虑通过铜底内部间的热传导和与铜底焊连的热管传导到远处的散热片上.


供电MOSFET则由额外焊连在主散热器上的固定底座覆盖.



散热器配备6条6mm热管.在近核心一侧的散热片阵列区域内,散热片高度并未与底座齐平,热管在离开铜底后弯折后焊于散热片的边缘.


四条热管的头部一直延伸到散热片外侧.而另两条热管则回穿入散热片阵列不靠近核心底座的那一侧的内部.


回穿的两条热管的头部止于近核心段的散热片的另一侧.而全部6条热管的另一头借用底座和主散热片阵列间的高低差区域和中部的空间弯折重新排列穿入后半段散热片内.


六条热管在后半段散热片内一字等间距排列.


后半段散热片阵列采用非对称高度的散热片.一定程度上为配合隐藏式接线设计的安装而额外留出操作空间.


两侧散热片切角使散热片呈梯形状以优化排风空间.



俯视和侧视角度可以更清晰观察整体结构和热管走向.



背板内侧.


显存背面位置贴有导热垫.


板卡正面.


板卡背面.


Radeon RX 9070所用的Navi 48 XT GPU.


显存由8片SK hynix 16Gb 32bit 20Gbps GDDR6颗粒组成16GB 256bit 20Gbps的配置.


共16相GPU和显存供电.




两颗MPS MP2868A分别作为GPU和显存供电的控制器.


GPU和显存每相均搭配一颗MPS MP87993 DrMOS MOSFET.



Holtek HT32F52352提供RGB灯光控制.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夏络不名 2025-3-29 11:26
真是搞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说氮动是9070XT颜值担当,这丑的要死的栅格+土的要死的RGB灯条,简直绝了
引用 tonyzuo 2025-3-17 22:19
买的凤凰涅槃 烤机最高显存84° 蓝宝石的这款作为旗舰款散热配置还是有问题
引用 柔情明眸 2025-3-11 12:46
负载越高,显存温度越高。
负载越低,核心温度越低,风扇转速越低,显存温度越高。
所以横竖都是显存温度爆炸。
引用 langzi5302 2025-3-11 10:20
这显存温度要不了几天就得噶
引用 JesseTai 2025-3-10 08:58
请问不要灯条能不能减50啊,哈哈哈
引用 yest1212 2025-3-8 23:12
这样的话散热器恐怕要有V2啊
引用 幻月 2025-3-8 22:36
其实显卡风扇面朝上安装,温度会更低一些
引用 hmu888 2025-3-8 21:29
和5070ti 统一级别,略输4%. 价格6700确实不友好。还是二手的7900XTX划算
引用 team7 2025-3-8 17:52
应该测测deepseek
引用 ☆黄金圣斗士☆ 2025-3-8 08:51
很喜欢这个外观,满满工业风我喜欢。
引用 昰昰暃暃 2025-3-7 15:11
尺寸太大了。还是买个小尺寸一点的xfx说是有一个双风扇的。
引用 银花三转 2025-3-7 14:32
原价买到怕是有点难奥
引用 zlydavid 2025-3-7 13:15
性能上XT优选,但考虑功耗发热,再假如价差能到1000,我八成选非XT
引用 caihuii 2025-3-7 11:30
9070散热设计好像没有用均热板的
引用 silverse 2025-3-7 11:09
恶臭16pin,棺材造型窝风,好不容易有个透风的位置还拿海绵给糊上,真是最烂一家没有之一
引用 gubugu2001 2025-3-7 09:32
蓝宝石用过的还是当年的3870毒药。一晃这么多年了。
引用 败家孩子 2025-3-7 08:40
有没有双槽设计的xt
引用 crossli 2025-3-7 07:07
Nitro+和XFX的涅槃都很喜欢(除了价格:( )
引用 ~TZT~ 2025-3-6 16:40
6399
jyj1127: 蛋动4999肯定是没希望的啦 5499肯定也没希望
引用 woodword 2025-3-6 16:32
性能其实还可以接近5070ti, 价格方面就有很多优势了。但是考虑到7900XTX二手都是6499内的价格了。所以无论A还是N,大家坚决直行,你,我,200 三句话原则

查看全部评论(63)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4-5 10:29 , Processed in 0.01003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